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中國能保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朝功不可沒

現代中國能保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朝功不可沒

現代中國能保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 清朝功不可沒



秦皇一統確立了古代中國疆域的基礎範圍。這片疆域東南兩邊直抵大海,西部被青藏高原阻擋,北部則以長城為界,與內陸溫帶草原區隔,面積大致有340萬平方公里。此後各中原王朝均以征服並保住秦皇故地為己任,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時強時弱,很不穩定。元朝曾短暫改變了這一局面。不過明朝建立後,在控制秦皇故地後又自行停住了腳步。


崛起的滿清王朝替代了明王朝,他們趕在列強來臨之前,及時重鑄中國藩籬,為現代中國的合法疆域奠定了事實基礎。此後雖然幾經波折,現代中國依然保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滿清王朝對此功不可沒。當然,清王朝統治者不是由於統一大業的重任在肩而四處征伐,其所作所為有具體歷史原因。


滿蒙恩仇

滿蒙關係源遠流長。早在滿族先祖女真人建立金王朝時,為保證後方安定,女真人就對草原上的蒙古各部進行了殘酷壓迫,這反而促進了蒙古各部的團結。成吉思汗一統草原後,強大的蒙古帝國又對金王朝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女真人被迫退回東北平原,開始漫長的寂寞生長。


蒙古帝國烜赫一時後也退回草原。此時的遼闊草原,對於這些曾經鞭笞過世界的天之驕子來說,已顯得過於擁擠。為爭奪蒙古大汗的空頭尊號和靠近明王朝的邊貿口岸,以便獲得「封貢」貿易的機會,蒙古各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內戰,自我削弱的同時也吸引了明帝國幾乎全部的邊防注意力。女真人則趁此良機在旁韜光養晦,到十六世紀後期,努爾哈赤排除明朝與蒙古的干擾,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在滿清帝國初期,經營與蒙古的關係和征討明帝國同等重要。滿蒙兩族相近的聚居地域、經濟需求、文化傳統與政治地位,使得愛新覺羅家族比中國歷代王朝統治者都更了解蒙古人的心思。滿清對蒙古的經營不會像明帝國那樣滿足於息事寧人,只求面子上過得去。他們深知,如果不把蒙古人徹底鎖進籠子里,自己也會像明王朝一樣終生不堪其擾。


征服漠南


征服蒙古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業。努爾哈赤時代,後金與鄰近的蒙古各部頻繁聯姻,建立起初步且局部的軍事同盟。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在這個時期從科爾沁部嫁到了滿洲。清太宗皇太極接棒後,清帝國的眼光逐漸從東北一隅擴展到了整個東亞。


擺在皇太極面前的蒙古局勢大致如此:蒙古人控制的地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巴爾喀什湖,北抵西伯利亞,南壓長城,可謂廣袤無垠。但此時的蒙古分裂為三大部分:戈壁沙漠以南,也就是現在內蒙古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地區的部落合稱「漠南蒙古」。戈壁沙漠以北,外蒙古的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等部合稱「漠北蒙古」。此外還有聚居在外蒙古西部、唐努烏梁海以及天山北麓,直至中亞地區的「漠西蒙古」,包括準噶爾、土爾扈特、和碩特、杜爾伯特等部。


皇太極收服蒙古的步伐必須加快,因為在與他大展宏圖的同時,蒙古草原同樣風起雲湧。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首領,最後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也正在完成他的偉業,即將統一漠南蒙古。若林丹汗的事業成功,漠南蒙古將憑藉其草原上最為優越的經濟條件,將成為清帝國的勁敵。事不宜遲,皇太極必須主動出擊。


1632年,明崇禎五年,皇太極與林丹汗在西拉木倫河岸決戰。林丹汗戰敗西逃,八旗軍一路追趕。這一追,竟然從草原的東邊一直追到西邊的青海,林丹汗最終於1635年死在了那裡。皇太極順勢將八旗軍追擊的所到之處,也就是大半個內蒙地區納入自己的治下,將滿洲的八旗制度移植到那裡,漠南蒙古自此完全併入後金(清)的疆域,成為如今的內蒙古。


經此一戰,漠北諸部也紛紛對皇太極表示順從,並把互相爭奪了數百年的蒙古大汗頭銜獻給皇太極,以同盟者的姿態暫時保住了自己的政治獨立。


一路殺到青海的後金(清)王朝,除了吃下漠南,懾服漠北之外,還有個意外的收穫:與漠西蒙古和青藏高原取得了直接聯繫。目光敏銳的皇太極很快注意到漠西蒙古與眾不同的雄心與實力,以及藏傳佛教在蒙古人之中的巨大影響。

八旗軍撤離青海的同年,原本游牧於烏魯木齊一帶的漠西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率軍進入青藏高原,以武力幫助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喇嘛剷除反對派,確立格魯派在藏傳佛教中的至高地位。和碩特部也掌握了青藏高原地區的軍政大權。


初到青藏高原的固始汗還需要在外圍尋找盟友。為此他繞過已是風中搖燭明帝國,直接向遠在瀋陽的皇太極表示臣服。清王朝對西藏的間接控制從此開始。


此後明帝國加速瓦解,入主中原的戰略機遇出現,皇太極和他的後繼者多爾袞、順治帝也將注意力轉移到內地。明亡清興這段歷史重頭戲的大幕就此拉開。


安定蒙藏


清帝國忙著收拾明朝金甌的這段時間,蒙古高原西部的形勢發生著劇烈的變化。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強勢崛起,排擠其他各部後,在天山北麓建立霸權,勢力範圍東至外蒙古的中心地區,西達巴爾喀什湖,北控唐努烏梁海。公元1687年,康熙十九年,在南越天山,攻滅葉爾羌汗國後,準噶爾的勢力已經觸碰到西藏的邊界,現今整個新疆的地域也都在其統治之下。準噶爾部就此建立起一個以伊犁為核心的軍事強權。


準噶爾大汗噶爾丹將馬刀東指,他的雄心是要征服漠北、漠南諸部,像成吉思汗那樣再造一個的宏大草原帝國,而那時的漠北、漠南都已屬於清帝國。準噶爾從此成為清朝宿敵。清准之間綿延七十餘年的戰爭即將開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噶爾丹率兵深入漠北突襲土謝圖汗部。土謝圖汗王慘敗,逃入內蒙地界,噶爾丹居然也跟著追了進來,兵鋒直指北京,引起康熙帝的警覺。


漠北各部向康熙帝求救,但康熙帝並不提供免費援助,在漠北各部同意像漠南一樣取消政治獨立、完全納入清帝國的條件之後,康熙帝才答應出兵打擊噶爾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親率大軍與噶爾丹會戰烏蘭布通,噶爾丹戰敗,清准戰爭就此開始。次年,康熙帝在多倫諾爾與所有的內外蒙王公會盟,將漠南蒙古已經建立完善的朝廷制度移植到漠北,將漠北蒙古劃分為三十四旗,實行與內蒙一樣的管理制度。自此,外蒙古也併入中國版圖。


三年後,康熙帝主動出擊,深入漠北,在昭莫多(今蒙古國烏蘭巴託附近)再敗噶爾丹,徹底碾碎其統一蒙古高原的雄心。這是繼漢朝衛青、明朝藍玉之後,中原王朝兵馬再次深入外蒙古核心地區作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爾丹被其繼承人策妄阿拉布坦逼死,這位準噶爾新汗暫時偃旗息鼓,沒再招惹康熙皇帝。


明刀明槍的戰爭告一段落,爾虞我詐的陰謀浮出水面。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從準噶爾戰俘口中得到一個令他震怒的消息:西藏的五世達賴喇嘛早已圓寂,掌權的大喇嘛桑結嘉措隱瞞消息,自己冒用五世達賴的名義掌握格魯派大權已經十多年。


這麼大的事居然可以瞞住十多年時間,可見當時西藏與中央聯繫的薄弱。更讓康熙帝感到可怕的是,為何他十多年都不知道的事情,準噶爾部能知道?


康熙帝決定尋機在西藏建立更直接的約束。他嚴令桑結立即尋找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恢復達賴喇嘛世系傳承。桑結只能從命,於1697年完成了康熙帝交代的任務,迎立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這是清王朝第一次就重大事務直接對西藏地方勢力發號施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碩特部首領拉藏汗與桑結爆發武裝衝突,康熙帝站在了拉藏汗一邊,桑結戰敗,本人戰死,余部逃往準噶爾。六世達賴成為政治犧牲品,被剝奪達賴喇嘛封號,在送京受審的途中失蹤。


康熙帝以此強硬舉動,向準噶爾方面表明西藏不容其染指的態度。但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卻敏銳地發現了這種強硬背後的弱點,即當時清王朝在西藏並沒有直接的統治力,對西藏的一切控制都要通過和碩特部實現。


在桑結事件中,康熙帝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他不願盲目激起事端,想從容的通過逐漸在西藏安插人手,實現對該地的直接控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派大臣以協助拉藏汗辦事為名駐紮拉薩,雖未明確命名,但駐藏大臣制度實際由此開始。


在宗教方面,歷輩達賴喇嘛皆與蒙古關係曖昧,遇事往往首鼠兩端。康熙帝提高格魯派另一位宗教領袖五世班禪的地位,用以制衡達賴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禪得到清王朝「額爾德尼」的加封。但這些手段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到什麼效果,和碩特部依然是清王朝在西藏統治的支柱。


如果沒有和碩特部,清王朝能怎樣?策妄阿拉布坦決定試一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準噶爾騎兵在這個最出乎意料的時間從一條最出乎意料的路線——翻越帕米爾高原沿喜馬拉雅山北麓突襲拉薩。半年之後,他們得手了,和碩特部的拉藏汗敗死,殘餘勢力退居青海。兩年後,準噶爾又擊退了清王朝前來援救的部隊。


此時已經年邁的康熙帝並沒有失去年少時的堅毅,他再整大軍,任命自己的第十四子胤禎為撫遠大將軍王,入藏驅逐準噶爾。康熙五十九年(1719年)九月,清軍收復拉薩,準噶爾勢力退出。清王朝就此丟開和碩特部,直接與西藏貴族建立聯繫,依靠他們實現對西藏的統治。管理西藏的新制度開始形成。

雍正初年,和碩特部因不甘心失去西藏、被清王朝冷落而發動叛亂,雍正帝將其平息。從此清王朝在青海的統治也步入正軌。自此,清王朝在外蒙、青海、西藏都已經建立穩固的統治,對準噶爾的戰略包圍形成。


取得新疆


雍正年間,清准之間的戰爭持續進行。清軍通過蠶食戰略將準噶爾步步逼退。但在雍正九年(1731年)時,清帝國遭遇重大挫折。那年,清准雙方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區的和通泊會戰,清軍全軍覆沒。準噶爾乘勝追擊,再次進入漠北。此時,清帝國長期對漠北蒙古的籠絡控制發揮作用,漠北蒙古各部擊敗準噶爾,替雍正帝解了圍,才使得清帝國多年辛苦不至毀於一旦。


雍正帝由此認識到準噶爾依然實力強大,短期內無法消滅對方,於是乾脆與之議和,以求休養生息。雍正帝的繼承人乾隆帝在其執政的初期也延續了這一方針。


然而,十八世紀的世界發展已經進入了快節奏,歷史不會留給清王朝太多的時間。史學家戴逸先生在講述這段歷史時指出:當時,沙皇俄國的勢力已達到中亞地區,侵侵東向。如果準噶爾部不能及時平定,統一問題不能解決,其後果實不堪設想。


誠如戴逸先生所言,準噶爾與沙俄眉來眼去已不是一朝一夕、一次兩次。他們此前已經多次協同實施針對清王朝的行動,距離建立軍事同盟也只差一步之遙。之所以沒有走出這一步,是因為準噶爾心裡也清楚,俄國人並不是什麼善茬。借他們的東西是要還的,而且利息很高,到他們上門要債的時候,貧窮的準噶爾除了奉上自己的土地,還能拿什麼去還?何況清王朝也還沒有把自己逼到只有向俄國借兵才能生存的地步。


但俄國終究是準噶爾可能動用的底牌。要徹底解決準噶爾,又要將戰爭的規模控制在帝國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乾隆帝需要一個一擊致命的時機。


從乾隆十年(1745年)開始,乾隆帝就不斷收到準噶爾部發生內亂的消息。那一年,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逝世了,諸子因爭奪汗位而導致嚴重的內訌,各派系之間刀兵相見。曾經堅如磐石的準噶爾,從內部開始崩裂。


但北京與伊犁之間相隔遙遠,在確切的信息傳來之間,乾隆帝不敢魯莽決定是否趁機進軍。直到乾隆十八年,長期被準噶爾部壓制的漠西蒙古的另一大部杜爾伯特部,在其領袖車凌的帶領下,脫離內亂依舊的準噶爾,東歸清帝國。乾隆十九年五月,乾隆帝在避暑山莊接見車凌,親切地用蒙古語和車凌對話。車凌也向乾隆帝講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的準噶爾內亂詳情。


接見車凌一個月之後,內亂中的另一個核心人物,剛剛在準噶爾奪權失利的貴族阿睦爾撒納也投奔清王朝來了。七月,乾隆帝再次趕赴避暑山莊接見阿睦爾撒納,與他詳細交流之後,乾隆帝終於確信這確實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天賜良機,他決定拋棄與準噶爾的和約,出征天山。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王朝出兵五萬,分兩路征討準噶爾。果然如車凌、阿睦爾撒納等人所言,準噶爾內鬥多年,早已無力抵擋清軍進擊。一場摧枯拉朽的攻擊之後,準噶爾滅亡,中原王朝的旗幟再次插上天山之巔。


乾隆帝在關鍵歷史時刻的關鍵決策,了卻了清王朝七十餘年的未了之局,更是了卻了中國近千年來的未了之局。中原王朝兵臨西域,這是繼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軍隊撤離西域之後近千年來的第一次


此後,阿睦爾撒納再次發動叛亂,試圖攪局,但被乾隆帝撲滅。攻滅準噶爾之後,天山南麓維吾爾族地區曾經臣服於準噶爾的少數貴族趁機叛亂,試圖謀求獨立。乾隆帝態度堅決,清軍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越過天山,征討維吾爾叛亂勢力,並於一年後成功。自此清王朝統一天山南北,此地在當時是清王朝最新取得的疆土,因而得名新疆。


從皇太極時代開始,在蒙古各部的步步牽引下,滿清王朝先後征討內外蒙古、西藏、青海,直至新疆的納入,近現代中國疆域的奠基最終完成。


本文摘自:澎湃新聞網,作者:孫宇


喜歡閱讀歷史故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ishigushi(歷史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間諜技術:最早的軍事密碼叫什麼?
呂布並非忘恩負義之人
秦始皇與寡婦巴清
清朝剃髮易服的始末:剃髮易服死了多少人
慈禧異想天開的一石二鳥計:招安孫中山刺殺康有為

TAG:歷史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領土不只有960萬平方公里,憑科技力量還贏來另一塊土地!
都說清朝政府無能,為何依然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領土比中國還多30多萬平方公里,僅有7萬名士兵,美國拿它沒辦法
領土比中國還多30多萬平方公里,僅有7萬名士兵,美國拿它沒轍
此國本有4萬領土,現在只剩下0.4平方公里,到現在還沒和我國建交
明朝僅有350萬公里領土,清朝沒有960萬嗎?這個原因很實在
清亡有1100萬領土,明朝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960萬
中國現擁有960萬領土,最該感謝這人,沒有他就只剩800萬了
多虧有他,中國才能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但很多人都把他忘了
為保25平方公里領土,我方38人全覆沒,30年後一國主動歸還
他兵不血刃,22天收復中國領土180萬平方公里,英雄卻被世人遺忘
為保這塊25平方公里領土,我軍38人全覆沒,30年後一國主動歸還
為何清政府如此腐朽無能,還是留給了民國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這塊領土有45萬平方公里,被侵佔178年,中國至今不承認分離
立陶宛的領土變遷,15世紀有93萬平方公里,現在僅6.5萬平方公里
圖說波蘭領土變遷,17世紀有98萬平方公里,現今只有31萬平方公里
70年前,聯合國分給此國1.2萬平方公里領土,現在只剩2千了
70年前,聯合國分給此國1.2萬平方公里領土,現在卻只剩下2千了
都說清廷無能,為何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看完顛覆認知
就因為當年蔣經國沒能多堅持一天,我國領土少了156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