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背負國讎家恨, 大山裡來了一群神秘人物

背負國讎家恨, 大山裡來了一群神秘人物

春華愛旅行

公元1278年元將張弘范攻陷了南宋最後一個行都廣東崖山。丞相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殉國,整個大宋王朝在呼嘯的狂風和滔天駭浪中被徹底埋葬了!

在宋史的最後一頁,大將張世傑率16艘船隻奪港而出,最終有4艘在滔天駭浪中倖存。

船上載著年僅十三歲的閩沖郡王趙若和以及侍臣許達甫、黃材等,他們順著海流向北漂泊,希望能回到封地福州,以圖東山再起。

船行至廈門浯嶼一帶再遇颱風襲擊,他們只好趁夜色棄船上岸潛入太武山下,隱居下來。直到元軍不再搜捕南宋宗室,他們才到漳浦縣的佛曇鎮隱姓埋名,改姓黃居住下來。

明洪武18年,經朱元璋恩准,這些宋皇室的後裔得以公開恢復了趙姓。

明萬曆20年,趙若和的第九代孫趙范辭官還鄉後,覺得佛曇地處沿海,雖有大型土堡梅月樓,但常受海盜侵擾,極不安全。加上當地楊氏家族的忌恨,經常尋事挑釁,決定把家遷入內地。

他選中了漳浦縣湖西盆地東南側,依傍著丹灶山而發育起來的碩高山,建造了一座現今叫做趙家堡的城堡。這裡的青山環抱,遠避海盜侵害和城市的紛華,田土肥沃,樹木繁茂,可以養老課子,可以聚族蓄眾。

他先造了「完璧樓」再築城牆及城中府第。他的兒子趙義繼承父志又建造了外城,並在城中建造了大片園林、廟宇和房舍。

趙義病逝於明崇禎十三年(1639年)。此後這座佔地173畝,外城全長1082米,內牆長220米的古堡幾乎沒有再作過重大的修建。

對趙范、趙義父子來說趙家堡不只是一個安身立命的窩,它更是一個皇室後裔世世代代割捨不下的夢。

趙家堡的外城全以石板縱橫交錯砌築,又在牆體中填土夯實。城牆厚2.5米,高4—5米。牆頂鋪石板,供人行走。外側夯三合土牆垛。現在的正門是原來的東門,城門匾刻「東方鉅障」四個大字,點明了城池防禦海盜賊寇的基本功能。城門凸出城牆外,門洞寬4.8米,上建城樓。巍峨的城牆、城樓顯示出非凡的氣派。

最耐人尋味的是南門。

趙范當初把堡址選在碩高山的北坡,面朝西北。出城南便是山,無路可走。這裡的城門比其他三處的明顯矮小,城門上頂居然伸手可及。設計者似乎極不情願地在城門外也造了一個小小的瓮城,看上去僅4米見方。瓮城的外門更矮,只及胸部,又被石頭封死,只留一條石縫。

可以想像,當初趙范、趙義壓根就沒打算讓人從南門出入。因為,「往南」是趙氏皇族後裔的一大忌諱。自從靖康之變被金軍從汴州趕到江南,南宋皇帝就沒有過舒心的日子,他們被元軍一再追殺、一再南逃。

祖上的屈辱令他們刻骨銘心。用石塊把南門封死,或許寓意著趙氏皇族的後代,心向著中原,向著西北,向著昔日繁華的汴京!

與南門相映成趣的是北門。高大的城門全部石構,門框平頂,原有石刻匾額「碩高居勝」行書四字。門樓雖已毀,但略呈六角形的瓮城比南門瓮城大得多,且牆體厚達0.8米,牆上夯築三合土城垛,內側留有人行道。

這一切都從實戰需要出發,不象南門形同虛設。瓮城內有兩通石碑,其一是趙范撰文的《碩高築堡碑記》。城門內側建有武廟、「父子大夫坊」與城門呼應。

歷史上的汴京設有外城、內城、大內三重,趙范父子刻意摹仿汴京城的布局也設置了外城、內城、完璧樓三重建築。

完璧樓是趙家堡的核心建築。它平面呈正方形,邊長22米,三層通高飛13.6米。底層以條石縱橫交錯砌築,二、三兩層以三合土夯築。這是一幢閩西南的方形土樓與北方四合院相結合的建築。完璧樓正門上嵌有青石匾,陰刻「完璧樓」三個行書字。

當地人介紹,這三個字里隱含著宋皇室後裔微妙複雜的感情:夢想、怨恨和無奈!

這「完」字指宋元朝代的變遷一一上宋下元共出一字;「壁」字本來是上下結構,有意把它寫成左右結構,又把玉字省去一點,讓王字隱藏在啟字下面表示趙若和當年隱居、諱姓;而把辛字拉長表示度過艱難辛苦的日子;「樓」字則把右上部分草書成宋字,又與女字聯成一個「安」字,表示著宋裔子孫生生不息。

完璧樓從外面看,是個巨大的方形堡壘。四面沒有寬敞的大窗,只有楔形小窗供觀察外面動靜和射箭用。從中間一門進入天井,天井地面深凹下去1.2米,用條石平鋪。西北角有石階可下。

走下石階才發現石階旁隱著一個暗道口,洞里可容人弓身前行。原來這暗道平時可供排水,戰亂時可讓人潛出內城。正門朝西,石構雙層,用0.12米厚的大榕樹板製作的雙層門至今完好。兩層門間留有孔隙,以備敵人用火攻時,可通過孔隙注水滅火。

把民居建築與園林藝術巧妙結合,是趙家堡的一大特色。在官廳前與西北面的城牆之間有一個很大的池塘,叫做蓮花池。中間有條小堤把水面隔成兩塊。

在內池裡有座匠心獨具的石橋:這橋若全用平橋則過於呆板;若只用拱橋則跨度太大,在一個池塘里突起一座過於高大的拱橋也不協調。於是我們看到了一邊是20米長的平直的條石橋樑,兩旁用石板作護欄,接著又與一座小小的拱橋相連,拱橋則以石柱作護欄。

如此一平一拱倒映水中,巧妙變化,生動有趣。當地人把這內外池塘分別叫做潘池和楊池。潘,奸臣潘仁美;楊,忠良楊家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十多年前他背負國家機密叛逃台灣和美國,如今老了卻想回歸中國
此人是書本中的聖人,百姓心裡的漢奸,上辜負國家,下連累好友
慘!日本乒球「一姐」再負國乒遭本國球迷嫌棄:欺軟怕硬,嫁去中國吧!
一面出征旗,幾行老父言,一句「川人從未負國」用熱血忠魂鑄就!
日本到中國喜歡吃得四種美食,第四種美食,網友:在欺負國人?
慘!日本乒球「一姐」再負國乒,遭本國球迷棄:趕緊嫁到中國去!
川人不負國,到底什麼典故?真相遠比記載更感人
淮上古國——頓國,先投陳國被打一頓,後抱楚國打一頓,不負國名
為什麼會有「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的說法?
二戰時最血性的軍隊,川人從未負國,國人也絕不負川!
國乒又一勁敵或將退役!慘負國乒秒變迷妹!與國乒合影樂開花
有血性!國際乒聯欺負國乒,中國隊今天霸氣回應,氣得乒聯直跳腳
川人從未負國!台兒庄幕後英雄,三千將士死守滕縣壯烈殉國
「川人從不負國」,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他們一次次做出來的
國乒奪冠值得慶祝,但難掩潛在危機,劉國正將肩負國乒重擔
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
超「甜」的情侶頭像:左手牽你,右手敬禮,不負國家不負你!
如何看待「川人未曾負國,國人絕不負川」這句話?
海嘯三兄弟集體傷停,勇士主場負國王
川軍從不負國,你知道內戰時川軍什麼樣嗎?打完了一塊吃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