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最有力的武器,是它們
先問個問題:今天是什麼日子?
不是沒日曆,想看你懂不懂生活而已。
樂觀者答,今天是休息日;悲觀者答,今天是工作日的前一天。
這就是懂不懂生活的區別。
有人問:波叔,什麼是
懂生活
?
懂生活,就是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會從生活之中發現美。
波叔就來介紹一個超級懂生活的人。
汪曾祺
上周的5月16日是這位大作家離開世間的20周年紀念日。說起汪曾祺,人人都說他的一生,出了名的懂生活。今天波叔不說別的,就給大家講最輕鬆的——
吃
是的,汪曾祺是個
標!准!吃!貨!
而且是非常有情懷的吃貨。
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於江蘇高郵一個鄉紳家庭,從小就豐衣足食。
說起高郵,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郵特產——
鹹鴨蛋
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汪曾祺《端午的鹹鴨蛋》
鹹鴨蛋是一種很屌絲的食物。在廣東、香港等嶺南地區,這東西甚至有點不吉利的意思,在粵語里,如果說某人去賣鹹鴨蛋,就是說他死了。
這樣一種簡陋的食物,被汪曾祺愛得深沉。平平等淡的敘述中,突然蹦出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這麼高大上的詩,足見這鹹鴨蛋味道真的是無與倫比。
吃貨對好吃的食物有眷戀之情,很正常,但是汪曾祺對不好吃的食物也有情有獨鍾,這就難得了。
這貨就是
茨菇
。那是一種水生根系蔬菜,因為帶點苦味,少年時汪曾祺對它沒什麼好感。說真的,茨菇一股土氣,波叔也不喜歡吃。
1931年高郵鬧洪災,所有糧食作物都欠收,茨菇卻是豐收,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家裡只能吃茨菇,給汪曾祺吃膩了,吃怕了,吃出了心理陰影,在離鄉後的三四十年再沒碰過茨菇。
直到有一年去老師家拜年,吃了一頓茨菇,就像是成年後重遇老同學似的,奇蹟般地對茨菇有了感情。
他老師是誰?大名鼎鼎的
沈從文
。
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後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裡人都不怎麼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 包圓兒」了……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 「洞子貨」(溫室所產) 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菇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與一般吃貨不同,汪曾祺關於食物的文章里,真正對食物色、香、味的描寫並不多,食物本身不太誘人,卻如電影里的「黯然銷魂飯」一般,讓人熱淚盈眶。
唯一的解釋就是感動,讀者被他在食物中注入的情感打動了。
「想念家鄉的雪」跟茨菇有啥關係?懂的人自然懂:茨菇是家鄉冬天才吃的食物。
汪曾祺的大多數作品都是以家鄉高郵為創作背景的。實際上,他在高郵只待了19年。
他1939年離開家鄉,到昆明的
西南聯合大學
求學。這所大學波叔提過很多次,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
他有點小聰明,帶病考試還能以第一志願被西南聯大中文系錄取。
然而汪曾祺並不是個好學生,入學之後他弔兒郎當,不務正業,也不去上課。
胡來的後果就是掛科,他因為體育和英語不及格無法按時畢業,別人四年完成的學業他用了五年。
什麼重要的事耽誤了他,值得他付出掛科留級的代價?
無他,就是閑逛。
他逛書店、裱畫店、錫箔作坊、逛茶葉店、泡茶館……還逛得很有名堂。
這是生活!我們在街上閑看。看賣木柴的,賣木炭的,賣粗瓷碗、賣砂鍋的,並且常常為一點細節感動不已。
不過波叔以為,真正令他感動不已的,大概是食物吧?
大學生大都愛吃,而且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食慾旺盛,身上有兩個錢就要吃掉兩個錢。
剛到昆明時,汪曾祺荷包還挺肥,足夠支撐他整日在外面閑逛下館子,恨不得把大雲南的美食都嘗一遍。
汽鍋雞、過油肘子、鍋貼烏魚、油淋雞,
無一能逃過他那張嘴。汽鍋雞,金庸在《鹿鼎記》里也寫過,韋小寶在宮裡讓人煮了兩個時辰,也就是4小時,才煮好,就為了討從雲南來的沐劍屏的歡心。
後來汪曾祺的錢逐漸花完了,大館子吃不起,就到米線店裡吃
米線
和餌塊
。兵荒馬亂的年代,郵匯都斷了,沒了家人的接濟,最後連米線都吃不起,只好老老實實回學校吃食堂。
飯是
「八寶飯」
,通紅的糙米,裡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爾有一碗回鍋肉、炒豬血
(雲南謂之「旺子」),常備的菜是鹽水煮芸豆
,還有一種叫
「魔芋豆腐」
,為紫灰色的,爛糊糊的淡而無味的奇怪東西。1944年,汪曾祺畢業後留在昆明教中學,薪水少得可憐,後來乾脆就發不出來。
可飯還是要吃的,沒有菜,就去挖野菜,抓昆蟲吃,再配上酒,一頓下來毫不含糊。
有一個時期附近小山下柏樹林里飛來很多硬殼昆蟲,黑色,形狀略似金龜子,老魯說這叫豆殼蟲,是可以吃的,好吃!他捉了一些,撕去硬翅,在鍋里干爆了,撒了一點花椒鹽,就起酒來。在他的示範下,我們也爆了一盤,閉著眼睛嘗了嘗,果然好吃。
重口味。但裡面真正的意思卻是
苦中作樂
。那些艱苦的歲月,在汪曾祺的筆下卻找不到一點哀傷或埋怨的痕迹,被他這麼一呈現,反而像是生活「小情趣」。
事實再次證明一個真理:在吃貨眼裡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不行就兩頓。
說起汪曾祺在昆明吃過的東西,他自己都承認可以寫一大本書了。他將最重要的湊在一起,寫了一首打油詩:
重升肆里陶杯綠,(白酒)
餌塊攤來炭火紅。(餌塊)
正義路邊養正氣,(汽鍋雞)
小西門外試撩青。(牛肉)
人間至味乾巴菌,(菌子)
世上饞人大學生。
尚有灰藋堪漫吃,(灰藋,野菜)
一束光陰付苦茶。(泡茶館)
水厄囊空亦可賒,(葵花子)
昆明七載成何事?
一束光陰付苦茶。
1946年,汪曾祺結束了昆明七年的美食之旅,輾轉上海、北京、武漢,再回到北京,期間創作了《受戒》、《雞鴨名家》等經典小說。
他的作品總是瀰漫著濃濃的水鄉情韻,將人性的真善美用輕盈靈動的文筆展現出來,令人神往。
即便是針砭與批判,其中也飽含著愛與悲憫的情懷,將無數憤懣化作一聲深沉的喟嘆,引人深思。
解放後他開始擔任文學編輯工作,雖然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不公對待,卻沒有失掉對生活的熱愛。
他始終秉承著一個吃貨「心寬」的生活態度。對於汪曾祺來說,最難忘最放不下的,還是故鄉高郵的美食。
他特意創作了《故鄉的食物》和《故鄉的野菜》為家鄉的美食立傳。他筆下的故鄉和美食,幾乎沒有奢華的菜品,全是尋常百姓的家常食物。
與其說他在傳播故鄉的美食文化,不如說他借著美食來思念那個回不去的家鄉。
當然,作為一個資深吃貨,他是不會死抱著一個地方的食物不放的。他的美食觀是:
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
口味要雜,這也是他對文學創作的態度。在1986年的散文《苦瓜是瓜么?》中,他寫:
誰也不能把苦味從五味里開除出去。我希望評論家、作家——特別是老作家,口味要雜一點,不要偏食,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
「不輕易否定、排斥自己看不慣的東西」,放到任何地方,都是難能可貴的品格,這也許就是汪曾祺人見人愛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的文風。
汪曾祺在《小說筆談》里總結過自己的文風:
? 語言的唯一標準就是準確,要使人一看就明白,一聽就記住。
? 結構上嘛,隨便。
? 敘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筆觸敘事,字裡行間表現傾向性。
就像個廣東人調皮地丟來一句:慢慢嚟,至緊要係要快(不著急,關鍵是要快)。
波叔讀著汪曾祺的文字,老有一種親切又熟悉的感覺。
就像是……微博。沒錯,如果那個年代有微博,老汪絕對可以當個美食博主。
無論是五湖四海的風土人情,還是少時鄉間的回憶,抑或是平淡生活的軼事,他總能通過一兩種美食俏皮地呈現出來。
而且他不但能寫,還能畫。當然,畫的還是可以吃的。
他這種「見什麼都能往吃上靠」的作風,不正是我們刷微博或朋友圈的習慣?
以汪曾祺這種水平,那些「深夜報復社會」的網紅圖文就要靠邊站了。
汪曾祺想給世人傳達什麼樣的信念呢?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願意把這點樸素的信念傳給人。我沒有那麼多失落感、孤獨感、荒謬感、絕望感。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汪老先生用一生詮釋出來了。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讀一讀汪曾祺吧,你會發現自己那點小感傷是多麼矯情。讓詩意的生活陪伴你吧,你會發現它們是面對挫折最有力的武器,它們會讓你永遠保持信心。
生活如此詩意,何必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上?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現在你告訴波叔,你的答案是什麼?
今日心情 輕鬆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
點擊藍字,閱讀更多人物故事
《把你的臟手,從我身上拿開!》
《她唱的都是別人的甜蜜蜜》
——菠菜說——
※連他都脫單了,我才不信你還一個人過520
※5.20給你想要的儀式感,執子之手,一杯(bèi)子
※102年前,孫中山宋慶齡的婚姻為什麼遭到傳教士爸爸的反對
※來呀,放縱呀,反正我還有兩個月時光來揮霍
※15歲的夢想還記得嗎?這個人用一把鐵鍬和一輩子實現了
TAG:bookface |
※這款具有絕對殺傷力的武器出現,跟它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
※有一種武器的威力堪比核彈,沒想到竟然是——
※眼睛是女人最具風情的部位,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本來就是威力無比的武器,再加上這樣的裝備更是讓人眼界大開
※中國就是有能力變廢為寶,破舊不堪裝備,也可以變成高端武器
※薩德不是萬能的,面對我國這種武器,將瞬間被炸得毛都不剩
※有錢不算,黑豹有超能力嗎,有沒有神秘的戰鏢武器
※武器因殺傷力太大而被禁止使用,這危力讓人不敢想像!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武器,對比起來真的是超級大
※坦克仍然是未來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兵器,是戰爭中的威力極大的武器
※再厲害的武器也有弊端!這款威力驚人著稱的槍,卻存在這些問題而使用起來很危險!
※世界上有哪些沒有核武器,卻有能力隨時建造的國家?說出來你別不信
※他們是軍人,但是他們的武器不是鋼槍,而是挖掘機和鏟車
※極大殺傷力武器,俄羅斯最想擁有,不惜用生產技術以及蘇35交換,但是拒絕了
※這4款武器,是所有士兵心中跨不過的陰影,戰場遇到就是絕望
※與其真使出武器,不如讓它發揮威懾作用更有效
※二戰時只有這款武器我們是不會帶走的,對於我們來說沒用!
※美國「核訛詐」 嚇唬不了人,核武器最大的力是在發射架的時候
※這個「武器」的存在讓朴槿惠無比強大,只要有他朴槿惠則不會被打敗!
※武器威力再大,中國這三個地方也絕對碰不得!真相令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