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型」師資建設如何見「星光燦爛」
在新經濟新產業迅猛發展的當下,「新工科」建設的春雷乍響。在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已穩步探索7年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工程師計劃」)基礎上,「新工科」更強調人才的創新和多元,能運用多學科思維發現並解決工程前沿問題。
作為以工科為辦學優勢的地方高校——福州大學於10年前就已敏銳地覺察到工程型人才培養的短板與需求。當年,該校與其校友帶領的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紫金礦業學院,大刀闊斧地對地礦類工程型人才培養進行改革。
因該學院3個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模式與「卓越工程師計劃」高度吻合,旨在解決工程應用型人才存在的眼高手低、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動手能力差等問題,這3個專業在2010年全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其改革之重就是如何讓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建設一支符合時代變化要求的「工程型」教師隊伍。審視紫金礦業學院打造的「工程型」教師隊伍的探索路徑,我們是否能觸摸到「新工科」建設的脈搏……
「理事會」制度建設先行一步
要解決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首先要實現教師實踐水平的提升。不少高校教師都是畢業後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乏業界工作經驗。如何讓企業覺得高校的理論型教師「有用」並樂於接受其到企業實踐?紫金礦業學院首任院長劉羽教授表示,高校打開門辦學,必須尊重並重視行業中的領先企業,獲得企業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及時與最前沿的理念及技術接軌。
在10年的合作中,紫金礦業學院創建之初就成立的理事會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學期一次的理事會會議,讓校企雙方開誠布公地坐下來,談問題、擬方案、定製度。為了提升工程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紫金礦業學院上杭教學基地,並於2010年正式啟用。基地擁有獨立的校區,融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科普教育為一體,2012年獲批「國家級工程實踐中心」。
正是福州大學與紫金礦業集團的高度信任與密切合作,為「工程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開闢了難得的「試驗田」。在這片試驗田裡,雙方教師用教學互補、用項目互動,根據培養方案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反饋效果及時調整實習內容,並依託紫金集團,在上杭教學基地建立岩心庫實驗室、物探實驗室等與實際生產密切相關的實踐平台。
「下礦去」打破「理論師」脫節怪圈
在紫金礦業學院,所有的新進教師都必須結合專業扎紮實實地深入紫金礦業集團一線,進行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工程實踐,實實在在地參與企業生產過程和工程項目,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
劉青靈,2013年畢業後來到紫金礦業學院,「剛到學院,我就被派到上杭紫金山金銅礦,在地下礦和露天礦實習了3個月。3個月里的工作主要是熟悉企業的礦山現場技術管理以及每個生產工藝的流程和環節,豐富了實踐經驗,為後續教學積累了大量案例和素材。」結合礦產行業國際化的趨勢,學院也開始了國際化和「礦業+」的轉型。2016年,劉青靈被學院派往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學習,通過參與合作導師的項目,學習了解了澳洲礦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實驗平台建設等內容,走訪了澳洲5個露天礦和2個地下礦。此外,他還在紫金諾頓金田有限公司的露天礦和地下礦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工程實踐。這段重要的海外經歷,使這位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同時,學院的教師與企業的工程師密切合作,在一起帶學生下礦區、入工廠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加深了解,在校企橫縱向項目的合作中共同成長。2016年,在數次下礦考察的過程中,紫金礦業學院樓曉明副教授發現採礦場的充填體問題,而企業也一直為這個問題頭疼:一旦爆破震動太大,會引起充填體塌方,後果不堪設想。樓曉明與企業一拍即合,共同合作項目。截至目前,礦山採用他的專利和優化後的爆破參數,每個采場的成本至少下降了5%。
「引進來」的工程師有貨倒得出
高校教師有嚴格的人事管理審批程序。要想把企業工程師引入高校教學中,不僅要構建一支滿足教學要求的「工程型」教師隊伍,更要創建一系列適合企業「工程型」教師的遴選、聘任與管理的運行機制。這兩個因素有任何銜接不暢,都可能讓「工程師」+「高校教師」的雙重身份成為負擔。
自2009年起,經由理事會研究、紫金礦業集團選拔,福州大學教務處、人事處聯合考核,紫金礦業學院聘任了一批學歷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管理人員、高級工程師等擔任兼職教師,實施由學院專任教師為主導,企業「工程型」教師參與的人才培養方案。
然而,高校教學和企業生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站在講台上,這些在集團里業務優秀的工程師卻常因缺乏教學技巧,造成「肚裡有貨倒不出來」的窘境。
為了讓「工程型」教師的實踐經驗儘快與高校課堂銜接,校方專門開展崗前培訓和考核,通過考核者獲頒福州大學「工程型」教師聘書;校企雙方共同組織專家介紹授課經驗,開展教學研討,並對教學評價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這也是他們將專業知識系統化的捷徑。
掌握了教學規律,教書育人的成就感讓更多的「工程型」教師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培養未來的地礦人才,高校也成為工程師個人提升的助推器。學院如今已有2/3以上的「工程型」專兼職教師、60餘名企業「工程型」兼職教師,而上杭教學基地的建設也充分保證了這些「工程型」教師的教學時間,解決了後顧之憂。
但是,隨著集團在省外、國外的項目增多,這些「工程型」教師一旦被項目所需,就得立即奔赴項目所在地工作,正常教學計劃不得不被打斷。教學質量好壞、成果優劣由誰來把關?有資格評判的校方無權管理,而擔負管理責任的企業卻並不擅長教學評價。在企業的即時效益面前,高校以學期、學年為單位的教學周期是與之不可迴避的矛盾。
怎麼解決?
據長期從事紫金集團員工培訓,同時也曾是兼職教師的謝忠蘭介紹,面對「雙肩挑」的壓力,紫金集團給予了他們專門的考核和獎勵。例如提前安排好企業「工程型」教師的本職工作,將上課視為出勤並另計課酬;將優秀教學課件作為集團內部員工的培訓資料再計稿費;每年教師節慰問當年任課的工程師等,不斷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工程師參與教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還強調,凡是副總(工程師)以上的,都要成為內部講師,才能在集團內部講課、培訓。
對紫金礦業學院而言,「工程型」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這一探索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關鍵詞為「共享」,共享平台、共享人才,通過「共享」,企業與高校達到「雙贏」。(通訊員 王憶希 翁李焱)
? 書記觀點
陳永正 福州大學黨委書記
工程人才培養向深處挺進
從10年的實踐來看,紫金礦業集團和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實現了全方位合作。企業全方位支持辦學、參與辦學、檢驗辦學的「紫金模式」解決了工科高等教育中教與學、學與用的矛盾,在「工程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實踐以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環節上開展了有效探索。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礦業的國際化趨勢和「新工科」的發展,「紫金模式」對福州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其推行的預就業模式在很多學院和專業都得到了推廣,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與福建省泉港區人民政府、福建石油化工集團的校政企合作,以及與晉江市人民政府、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共同進行的微電子學院的人才培養改革都是「紫金模式」的拓展與延伸。高素質複合型的工程型人才是高校工程型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我們正走向這條路的風景深處。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2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如何在團隊建設工程師文化?阿里資深技術專家這麼做
※企業文化建設系列:精神文明建設規劃
※如何巧用「雲」建設數字廣東?
※竹葉青唐先洪:品牌的塑造與建設需要文化賦能
※李仲男:建設雪亮工程需注意的問題和難點
※築牢軍隊正規化建設的基石
※工業富聯陳永正:逐步建設「智能工廠」
※建設科技創新強國不能光有「尖刀排」
※何以建設綠色生態型城市呢?海綿雨水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陳垣與京師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談智能工廠建設
※人工智慧:商業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到何種程度了?
※工程建設投標流程、文件及案例分析
※要建設哪些希望工程? 星雲大師提供四點意見
※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建設管理及技術創新
※情商及心態如何建設?
※長寧聚焦「上海文化」品牌 推進虹橋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
※陸磊:金融開放要注重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