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松尾衡談《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中)
圖片來源:《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
做第一季時,松尾感覺漫畫版不是很容易自然分段,因此對部分段落的順序做了調整。到需要銜接下一話時,就拿出來做下一話的的引子,過渡得還挺順利。可到了第二季,無論做什麼都感覺不順,進行得異常辛苦。照理,平均分配,各方輪流做東的方式會相對輕鬆,但松尾還是想讓吉恩和聯邦兩方面的故事盡量保持雙線並立。並且,這回是從企劃就定下要匯總成完整一部的方案,所以,必須時刻意識到這點。
第二季里,伊歐的一方的戲份會佔比多些。主要涉及他與新搭檔比安卡之間的交往,以及由於冒出名為「南洋同盟」的新勢力後所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格局。第二季是漫畫版第4卷之後的內容,同前3捲風格很不一樣。據太田垣說,前3卷是按照一部劇場版的分量來設計連載的,而從第4卷往下則開始偏TV系列。兩者明明構成完全不同,卻要求在動畫版這邊達成統一,儘管有些無奈,但松尾還必須想法子搞定。於是他借鑒當年做劇場版《機動戰士Z高達》的經驗做了改編,把漫畫版的各個場景列印出來再剪剪貼貼。
不管後期編輯還是前期分鏡,松尾一律採用這種做法。即:根據劇情在需要分cut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在A4紙上一小格一小格往下畫。這個階段基本不寫文字,只用剪貼進行排列重組。就像是過去電影膠片剪輯那樣,排成一長條,這麼做能夠直觀地看到鏡頭的長度,在此基礎上決定內容增減,以及驗證主鏡頭的位置等步驟,再著手下一步分鏡。
松尾調侃,這是自己的獨門絕技,源於膠片時代得到的啟發。真人影片的剪輯和動畫有區別,是以鏡頭為單位,將cut用夾子夾住然後吊起來排列好。當初松尾見到這種方法便覺得很實用。先用相機拍攝一組鏡頭,印出的照片就有很多卡,再將之排列組合,對松尾而言,這是最簡單易行的做法。實際應用此法時,需預先將第一卡清稿,否則之後就無法進行了。
上述方法同樣適用於真人片拍攝,《天使愛美麗》的製作花絮里,讓-皮埃爾·熱內導演就是事先用拍立得相機拍臨時演員,然後把相片在桌面上排好,隨後組合,不失為有效的好辦法。最近就連CG製作也會預先拍一個用來參考拍攝角度等參數的簡單短片,更何況分鏡本就屬於模擬作業範疇,沒有不適合的道理。松尾順便提起,在分鏡製作結束後,將原本試拍的cut扔進垃圾箱的那一瞬間,對他而言是最爽一刻。
接下來談《雷霆宙域》里的劇情。松尾總結,第一季里的主角們基本都由著各自的性子採取行動。平日里似乎挺協調的,可一旦有事各顧各的,因而造成彼此錯失,令人惋惜的結局,所以,做的時候他盡量迴避人物間的正面交鋒。但第二季里牽涉到團隊組建,隨著主旨的改變,重心也轉到了對成員間情感糾葛的描繪。
第一季里,比較多用到像調換視角,跨越攝影機的假想線,還有畫面左右方向的切換等技法。但第二季里,會大幅減少此類鏡頭,且即便用到左右切換,也不是偏重技巧性的,而是要自然而然過渡,不過,這也會帶來增大時長消耗的副作用。
看過第一季的觀眾大都會留下「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的印象。松尾分析,當人處境艱難時,優越感會隨之遁形,說白了,就是難以維持裝逼模式。當然,有人會選擇故作鎮定,也有人會不加掩飾,甚至有一部分人會沒察覺自己是在強顏歡笑。總之,大夥都變得自說自話了。松尾感覺,這種情形在戰爭末期還是挺應景的,可以說是對「這麼一群烏合之眾、不打敗仗誰打敗仗」的最好詮釋。
第二季里,吉恩一方大家各穿各的制服,且有越來越劣質、越來越雜牌的趨勢。這點像極了越戰時期的美軍,戰局越是不利,軍隊組織就越是缺乏統率力。第一季里,吉恩方面還總算能耐勉強撐住局面。倒是聯邦方面,由於各勢力間步調不一、貌合神離,一旦唯一的救星高達在戰鬥中失利,就算來的是扎古,也會搞得人心惶惶、亂作一團。一支欠缺凝聚力的部隊,打輸是在情理之中。因而,第一季里,讓「飽受迫害」但身殘志堅的達利路笑到了最後,這點值得玩味。
主觀上,這符合劇情需要——達利路不贏不行,客觀上,有達利路的戰友趕來相助,以自我犧牲換來的作戰方案也取得了成功,最終贏得了勝利。這與僅僅依靠一台高達的聯邦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吉恩方面是那種較為穩定的金字塔式層級關係,而聯邦方面充滿了「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比如艦長和副長的不睦,但關係不好可以省去兜兜轉轉的篇幅,不全是壞事,至少讓人一看便知「這幫傢伙不行」。松尾從漫畫里看出雙方軍隊間的這種落差,於是在動畫表現時儘可能省略次要,突出重點,使節奏緊湊,凡是有損上述方向性的插曲則一律棄之不用。例如,略去伊歐和少年們一起拍照的鏡頭,也是出於減少各集團的旁支聯繫,情感中曖昧、分支越多,越容易破壞氣氛。反之,剛才的例子要是換做TV系列,拿出來講講倒也是佳話。
那麼,影響松尾判斷取捨的依據又是什麼呢?原來是富野監督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此處絕對不可省」。舉例說明,在劇場版本就不長的篇幅里,富野監督特意插入卡繆反應過來「庫瓦特羅大尉就是夏亞」的一幕,這不僅與結尾時一年戰爭兩位英雄重逢的瞬間息息相關,同時暗示觀眾:「這可能與TV系列的大結局有所不同」。通常動畫情節向下推進時,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中途走「修正主義」路線,也因此常常會將之前出場的角色晾在一邊。但據松尾觀察,富野監督從不會犯此類錯誤。在他看來,富野監督在將時間跨度很長的TV版濃縮成一部劇場版時把各個細枝末節安排妥帖,實在難能可貴。
此外,今季的舞台背景也有變化。第一季以宇宙空戰為主,第二季的故事發生地改到了地上及海里。第一季的時候,松尾主要通過宇宙中天空的顏色轉變來表現時間及場所的變化。另外,利用花朵來豐富畫面的多樣性及轉場過渡。這些都是「偷懶」又討巧的招數。
然而,第二季一下子從天上回到地面,這下很夠嗆。首先,作畫時需要時刻考慮重力的影響,特麻煩。在太空里,只需用1張不動的畫面拉一下就搞定的場景,到了地上還得一步一步走……儘管費事,但逃不過去的事情該做的還得做。並且,拜之前台場購物廣場(DiverCity)門前實際大小的「高達立像」所賜,也很難繼續「糊弄」觀眾了。
自打日本民眾親眼見識過高達機體之後,都不由自主地在心裡拿自己的身高作為測量的「標尺」。好在台場購物廣場內部有ZGMF-X20A強襲自由高達的上半身,那是極好的參照物。比方,大致多高,從某一視點看過去,腦袋大約是怎樣的大小概念,這些都成為演出上寶貴的參數,觀察下來,高達的頭部其實比想像中要顯小。
獲取了實地採集的數據,在畫面處理上松尾盡量在高達的面部附近安排角色的戲份。比如格納庫里的場景,鏡頭裡會出現維修員的身影,只這麼一筆,就遠比單體高達更具臨場感,讓觀眾感受一下龐大的機體。此時監督又開始嘆苦經,自打回到地面後,格納庫要架舷梯、還要架設固定框架,多出一堆事情,這要是在太空里,就嗖地一聲就出去了。
況且這次還多了水陸兩用的MS出場,對此松尾倒是情有獨鍾,無論如何都要讓MS在水裡暢遊一番。監督還強調那部分有別於配信版及加長版,敬請各位期待水陸兩用型MS戰蟹在水中的英姿。當然,高達也同屬水陸兩用機型,不過監督更想用鏡頭語言傳達出「在海水中MS擁有更快機動性」的性能。而且,海水中接近無重力狀態,還能使出「平移」的演出技法。
為了使戰鬥場景不至於太過單調,不管是空戰或近地站,松尾會避免總是採取「放一槍、躲一槍」的單調重複,而是編排組合著來。監督坦言,這方面倒是地面戰鬥來得容易些。他個人對MS格鬥戰的理解是——把看不順眼的傢伙拳打腳踢狠狠揍一頓。
※Anitama活動預覽:2017年6月5 11日活動
※監督板津匡覽暢談《舞動青春》:歡迎來到舞蹈教室!
※製片人尾崎雅之談《TIGER&BUNNY》製作秘話(二)
※解新番第二十三期:小魔女學園與吉成曜的動畫業界
※監督竹下良平談《埃羅芒阿老師》:誰是最大的情敵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