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體兼擅和書體關係
五體兼擅的問題,許多書家更多地是在關注其形式上的差別,沒有探明內在的筆法、體勢的貫通性,這也是五體兼擅難度體現的另一方面,趙子昂的「用筆千古不易」,各種書體內在有很緊密的聯繫,特別在用筆上。用筆變化其實都是很表面化的東西。比如隸書的蠶頭雁尾,是隸書變為一種規範化書體的時候人們賦予它後期的一種特點。我們現在看隸書的整個發展過程,這個東西實際上是很表面的現象。其實它內在的普通點畫跟篆書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如果不寫篆書就學習隸書,就容易寫得很俗。
做到「諸體兼擅」是很難的。把一種書體創作好跟 「五體兼擅」是有內在關聯的。從甲骨文開始,中國書法幾千年間的前後演變都是有關聯的。每一種書體最基本的筆法包括構成都有關聯,如果都局限在某一種書體里,眼界不會太寬。在眼界不寬的情況下,要想提高、突破,這本身也會產生很多問題,而且非常困難。但是,多關注、多研究一下其他書體肯定比專註一兩種書體更有裨益。在一種書體上既深入傳統,又有新意、有個性,這已經很難了。再對其他各種書體分別下功夫,再把它們統一融合成一種比較統一的風格,這確實很難,能做到的確實不多。
魏啟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寫楷書不懂草書的話,楷書是不可能真正寫得好的。」但是我認為這句話值得商榷。把楷書當作草書、行書的基礎,是有問題的。以前的觀念認為先出現楷書,後出現行書、草書,這本身是不對的,草書的出現是很早的。我們現在看西漢的草書已經比較成熟了。從書法史上看,楷書是最後形成的一種書體,它是把草書、行書規範化的一種結果。所以把楷書當作基礎,從書法史的角度看當然是本末倒置了。
但是,魏啟後說的「不寫草書,楷書也寫不好」,從另外的角度說有﹂些道理。楷書往往容易寫成過於規範、死板、了無生氣的東西,跟印刷體差不多,這樣的楷書就沒有藝術性可言了。但是楷書生動的東西從哪來呢,.可能幾種書體里草書是最生動、活潑的。從這點來說,魏啟後先生的話是有道理的。
晉、唐、宋,包括元、明這幾個朝代,他們的隸書基本上都是脫離了篆書的隸書,隸書那種根本的特徵反而少了,表面的誇張多了,我認為這是書法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誤區,變成了一種外在的東西。再比如,篆書和草書表面上離得好像很遠,但像八大山人那樣的草書,就屬於充分地運用篆書的線條,基本上沒有兩頭起筆收筆的修飾,而是自始至終基本上處於一種相對等粗細的篆書的那種線條在遊走,並且草書使轉的弧線本身也具備這些特徵。因此說八大山人是絕頂聰明的,草書是最動態的一種書體,但反過來跟篆書銜接融合以後,給人的感覺又特別靜,這非常非常高妙。因此,不同書體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搨本」和「拓本」的區別你懂嗎?
※尉曉榕 畫有畫道
※看看古人是怎樣畫梅花的
※書畫圈裡拜師熱的背後
※硨磲大自然的美,帶你了解硨磲的功效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