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畫不能丟失「可視性」

繪畫不能丟失「可視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人把審美問題看成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專業的問題。這種認識,是將審美知識與審美情趣混為一談的矯情。為什麼說是矯情?故作姿態而已。不過,在談到中國的繪畫藝術時,許多人都直率地說:「我不懂畫,不懂中國畫里的意境,只要畫得像,畫得栩栩如生,我就認為是好畫。」這是很普遍的大實話,也反映出我們把繪畫藝術玩弄得太玄乎。難道欣賞繪畫還要一大堆的專業知識嗎?依我看來,這是不必要的。如果,我們將審美解釋為視覺愉悅的過程,這就通俗了。

審美,首先是審,用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欣賞美,即是審美。

簡單地說,繪畫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它具有再現社會生活的圖像功能,其主要審美特徵是可視性。繪畫不同於其他造型藝術。如建築和雕塑佔有三度空間,而繪畫只佔有一個平面的二度空間,但通過運用各種繪畫語言、線條、明亮、透視、色彩等,可以在平面上造成人們感官上的幻覺,使二度空間產生三度空間感。因為繪畫在平面上能夠塑造出各種可見的形象,所以它的可視性十分廣泛。既然,繪畫是一種造型藝術,那麼有什麼看不懂的呢?如你去買一件衣服,還要請一位裁縫同去嗎?除非你自己就是裁縫,想必買衣服只要自己滿意就好。當然,也有不少人買衣服是需要別人做參謀,這是一種關注群體審美的潛意識,是自己缺乏個性的行為表現。繪畫藝術也是如此,品評就在中國審美文化的玄妙之中,其特徵就是中國的文化性。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人的審美思維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文化構成了我們的審美情趣,從而形成了一種大眾文化性的審美特徵。宣揚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這是西晉文學家陸機對繪畫功能的解釋。確實,繪畫藝術的可視性可以高於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事物形象。它是客觀事物在畫家思維中反映的產物,不單單是對客觀事物純粹的模仿,而是參與畫家主觀的感受與評價,經過藝術勞動塑造出比現實生活更聚集、更具體、更典型,上升到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

同時,繪畫的可視性還不受限於畫面上表現的可見事物,描繪的是靜態的視覺藝術形象。雖然在表現人物與事件的發展過程上有一定的範圍性,但畫家選擇的是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現性的瞬間情景,由此使欣賞者聯想到雖未出現而又與畫面形象有聯繫的事物。這就是中國繪畫藝術中「畫外有畫」的審美思維。

如果繪畫失去了可視性,那麼也就失去了審美價值。繪畫作為造型藝術,寓情性則是畫家在認識生活基礎上的再現,這是對某些事物的感受而產生激情的產物。畫家的藝術勞動是自身對生活中各種真與善、美與丑的現象進行審美評價,由此產生強烈的愛憎感情與之緊密相連。

這與清末民初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感物而動,情即生焉」是相通的。這是畫家運用借景抒懷、直抒胸臆、寓情於景、情景相生等情景結合的方式來暢敘幽情,托出作品的主旨。說白了,中國繪畫中的意境思維就是畫家借用寓情的手法繪畫,抒發的是自己複雜的精神活動。簡要地說,自魏晉時期之後,中國繪畫開始進入了自覺時代。中唐以後,中國繪畫的演變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人士大夫的審美價值取向,品評理論中的「逸格」論由此誕生。到宋代以後,中國繪畫才算完全進入自覺的成熟時代。在南齊畫家謝赫提出「六法」的品評繪畫標準之後,初始於唐代,完備於宋代的「逸、神、妙、能」的「四格」畫論,是中國美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學說,也確定了唐宋及此後中國繪畫美學批評的基調。這也是中國藝術家與其藝術精神的和諧之處。

(作者為藝術家)

【除署名本報評論員文章外,本欄目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文化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沒有繪畫基礎的也能畫好畫嗎?當然能
選擇不傷眼睛的繪畫塗鴉神器,徹底釋放孩子的想像力
技巧不好不是重點!提升理解表達能力,才是孩子繪畫課樂趣
繪畫藝術不能光去考慮「像不像」的問題,應以意趣為第一
寶寶胡亂塗鴉不要打罵,父母簡單引導就可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
用影子也能繪畫,太有創意啦
這是剪紙,不是繪畫!太不可思議了!
不了解孩子的繪畫心理,一個天才畫家可能被你扼殺
手繪丨圓珠筆大神的寫實繪畫,創意不止於素描,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
不可思議!這才是真正的超寫實繪畫
用繪畫解鎖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能努力把寫實繪畫做得有水平,這輩子就活得很有意義——徐芒耀素描精品集
免費啦!這款很棒的繪畫軟體不要錯過
當繪畫不再關注精神時,藝術就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力了
iPad 上的這款神器,想讓愛繪畫的你無所不能
繪畫丨除了肉體與美色,賽博朋克也能讓你欲罷不能!
超現實視錯覺繪畫,你能看出兩幅畫的界限在哪嗎?
繪畫改變了很多,可能是你的人生軌跡!
曾不被繪畫界承認的「異端」,他一本正經的畫著不可能的世界
兒童繪畫不僅僅是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