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Springer)107撤稿事件反轉?撤稿107篇中國論文期刊事件再曝光
在2017年4月20日,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在其旗下期刊《Tumor Biology》發表了一篇撤聲明,針對107篇被認定為「同行評議造假」的中國論文進行了撤稿。此事一出,國內輿論迅速擴散,針對「107篇論文撤稿案」的言論和報道層出不窮,在此之前國內學術界一片嘩然,認為此次「破紀錄」的撤稿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史無前例的,同時批判的聲音也此起彼伏,然後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發酵時間過去之後,似乎此事出現了扭轉。
此次調查組成員、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 Peter Butler ,表示:「有一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中國科協就此事與施普林格(Springer)管理層進行交換意見時曾強調:作者和第三方確有過錯,但出版方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施普林格集團承認,期刊編輯確也有審核不嚴格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在該雜誌的一些編委中還發現了編造編委名單的情況。發現這一問題的是美國《Science》雜誌。據《Science》雜誌5月18日的報道,在期刊官網公開的30多位編輯委員會成員中,有4位學者對《Science》表示,他們和期刊沒有關聯,其中包括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原主席、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Harald zur Hausen。更離譜的是,另有一位學者在2013年已經去世,但此後仍被掛在編委名單中3年多。
可能存在期刊使用假冒審稿人,導致論文無辜被撤的情況
2015年、2016年,《腫瘤生物學》前後兩次撤回數篇涉及評議造假的論文。作為後續,今年4月20日,《腫瘤生物學》再次撤回107篇醫學論文,悉數來自中國。
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參與調查的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曾表示:「有一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註:一些提供論文代投服務的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
《腫瘤生物學》此前規定,論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薦評審這篇論文的審稿人。此舉本是為了讓細分領域的研究能有對口的學者進行評審,但這也讓造假者有機可趁。造假者或是提供偽專家名單,或是提供真專家的假郵箱。如果期刊選擇他們作為審稿人,會得到一份熱情洋溢的正面評議回執,從而「助推」論文發表。
但施普林格集團的發言人還表示,尚不清楚論文作者是否知道「第三方」機構捏造審稿人。
據《Science》雜誌報道,至少在一篇被撤論文中,論文作者表示他們既沒有僱用「第三方」機構,也沒有自己推薦假冒的審稿人。這意味著,可能是期刊的編輯邀請了假冒的審稿人來進行評審。《Science》雜誌稱,一位施普林格發言人說,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編輯會把假冒審稿人的聯繫方式存進資料庫,他們會在之後對撤稿聲明的更新中明確這一問題。
部分被寫在編委名單里的學者稱,和期刊沒有關聯
據施普林格集團官網對期刊編輯委員會(Editorial Boards)的解釋稱,編委通常由一些領域內的著名學者組成,類似於期刊的「代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本期刊的質量。編委的工作之一有參與同行評議,幫助確認審稿人,為論文提供第二意見(比如審稿人是否有利益衝突)。
令人感到蹊蹺的是,不管是《腫瘤生物學》更換出版商前還是後,編委名單上的4位學者對《科學》雜誌表示,和《腫瘤生物學》沒有過聯繫或是在很多年前已不再擔任編委。
比如,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原主席、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Harald zur Hausen說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腫瘤生物學》公開的編委名單中。在他的記憶中,他沒有審過一篇來自《腫瘤生物學》的論文;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Isaiah Fidler對《科學》雜誌說,他和期刊「沒有關係」,並已經通知《腫瘤生物學》的主編「立刻」刪去他在編委名單中的名字;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Donna Pauler Ankerst說她在2013年已經辭去編委一職;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Abraham Fuks說,他「已經至少15年沒有和期刊(註:《腫瘤生物學》)、學會(註:國際腫瘤生物標記物學會)聯繫過」。
5月19日,澎湃新聞記者看到,《腫瘤生物學》的編委已經改為32人,Isaiah Fidler和Abraham Fuks的名字已經移去,但Harald zur Hausen和Donna Pauler Ankerst仍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腫瘤生物學》轉手給SAGE出版前,也就是今年1月前,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Manfred Rajewsky一直在編委之列,而Rajewsky本人在2013年就已經過世。(SAGE接手後,《腫瘤生物學》的編委名單中不再有Rajewsky。)
Manfred Rajewsky本人在2013年就已經過世。
除了上述5位確認「被上榜」的編委外,另有7位編委《科學》無法聯繫上,16位沒有回復《科學》的問詢郵件,6位回復了郵件但沒有回答撤稿相關的問題。
2016年12月及以前,由施普林格集團出版時《腫瘤生物學》的編委名單。紅色標記的學者可能是「被上榜」。(2017年5月19日截圖)
今年1月,由SAGE出版公司接手後《腫瘤生物學》的編委名單。紅色標記的為向《科學》表示不知情或4年前已辭去編委一職的學者。(2017年5月19日截圖)
一位施普林格集團的發言人回應《科學》稱,編委名單的責任在於國際腫瘤生物標記物學會。澎湃新聞發現,國際腫瘤生物標記物學會的官網已經無法正常瀏覽。
5月19日,國際腫瘤生物標記物學會的官網無法正常瀏覽。
施普林格集團發言人則稱該集團正在開發新工具,用以改進同行評審流程、協助驗證審稿人身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另外,此次大規模審查涉及多個期刊,由於審查仍在進行中,目前尚不能公布具體情況。也就是說,《腫瘤生物學》很可能並不是唯一曝出大量問題的期刊。(生物易構 | 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採購平台 -bioeg.cn-)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須保留本公眾號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Brain Injury:新技術能夠幫助昏迷患者恢復交流能力
※韓春雨登央視回應質疑:有些問題只有我知道
※首次在新的臨床試驗中進行體內人基因組編輯測試
※多篇文章揭示大腦「中繼器」是調控思維產生的關鍵!
※JCI:新發現可緩解早產兒血小板不足癥狀
TAG:Science |
※Nature展望2019科學事件Top10、機器學習必讀論文列表、2018十大撤稿等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曝光!
※撤稿新紀錄,國際學術期刊一次性撤稿400多篇論文
※2018「研究前沿」出爐、溫伯格給青年人的信、Science最大規模撤稿調查等
※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危機|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科學界的造假之王:寫了200多篇論文,183篇遭撤稿
※迫於三星壓力:iFixit把Galaxy Fold拆解文章撤稿了
※又撤稿!《Scientific Reports》宣稱撤回一篇有關HPV疫苗能引起神經損傷的論文!
※「間諜晶元」報道後續:庫克否認報道真實性,公開要求彭博社撤稿;亞馬遜、超微力挺蘋果 | Global 24/7
※Science發布最大規模撤稿報告:中國成重災區
※女版方舟子:35,000篇論文可能存在圖片篡改,或將面臨撤稿!
※中國小伙CVPR 18論文遭質疑:同行難復現,要求評議組撤稿
※一場會議撤下1258篇論文!撤稿,還有比南大梁瑩更狠的!
※全球撤稿最多的人,再次創造紀錄,2018年被撤21篇文章,總數達到204篇,被譽為坐在電腦前憑空杜撰科學研究的人
※Nature、Science同時撤稿!劍橋前博後被舉報欺凌同事,帶出學術造假醜聞
※盤點一下2018上半年在主刊上撤稿的那些文章
※哈佛大牛31篇論文被校方申請撤稿,涉嫌數據造假
※清華回應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撤銷造假者博士學位
※發表不足半年,這篇Nature長文竟撤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