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黃博寧】


前幾天,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課的隨堂測驗成功搶了頭條。測驗里,10道題有5道和中國相關,其中兩道爭議極大。第一道問「在中國,什麼時候官員敢說真話」,正確答案是喝酒的時候。第二道問,中國現代化、引進新技術以及工業改革的主要障礙是什麼,答案是缺乏有技能的工人,特別是管理者。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事件在留學生圈傳開後,中國駐墨爾本領事館向校方表達關切。莫那什大學撤回測試題目,將老師停職,強調個人做法不代表學校觀點,對事情的發生表示道歉。

從2014年澳大利亞議員帕爾默發表辱華言論,到2016年悉尼大學華裔教員焚燒中國護照,再到這次的莫那什大學的試題爭議事件,似乎每隔一段時間,澳大利亞都要爆出一些對華不友好甚至「辱華」事件。把這些事件綜合起來看,恐怕不能僅僅用巧合來解釋了。


偏見未消 但中國影響力大增


先說這次的莫那什大學的試題爭議事件,不論題目偏頗與否,隨堂測試的10道題,有一半涉及中國,本身就是中國影響力的體現。


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Bob Carr)曾指出,中國蓬勃增長的中產階級,是未來20年維持澳大利亞繁榮穩定的動力。未來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能增加至7億,相當於全部歐洲人口。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三大移民來源地,中國留學生佔澳大利亞國際學生的27%……澳大利亞比以往任何時候、比其他任何西方國家,都有理由了解中國。


澳大利亞高校對中國的研究,起步晚但發展水平非常迅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悉尼大學和墨爾本大學都設有中國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表的關於中國研究論文的數量,長期居世界前三。澳大利亞高校從事中國研究的專家有400多名,涉及中國省份研究、軍事研究、少數民族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近現代史研究、當代政治經濟社會研究等方方面面。

但即便如此,仍有澳大利亞人對中國停留在舊觀念里,視野偏狹盲目自大。莫那什大學的測試,引用的是香港《南華早報》2003年的報道。《南華早報》算得上是中國的英文報紙中國際信譽最高的一家,然而用一家媒體10多年前的一篇報道代表整個中國,很難說不是以偏概全。作為大學的老師,基於單一的論據教導學生,有失莊重。


不過,對於這樣一起事件,我們也沒有必要上升到「辱華」的高度,就是錯誤的教材,被愚蠢、偏狹的老師濫用的結果。放在澳大利亞對中國「又愛又恨」、「又怕又要」的語境下看待,可能更加妥當。澳大利亞經濟上賺中國的錢,政治上對中國的制度抱有懷疑。一方面關注中國,一方面又取笑中國。中國的社會情況複雜,不同的地域和層級之間千差萬別,每一個相面都是真實的一部分。僅僅選擇一點,刻意強調和放大,可理解成上述心理作用發酵的結果。


澳洲本地的主流報紙,對中國的報道頻率高於歐美國家。可內容不是中國人如何搶了本地的飯碗和資源,就是中國富豪在本地如何奢侈等等。澳洲本地人去過中國的不多,不少人卻知道中國重男輕女、西部的貧窮和落後,甚至能詳細引述報紙的內容。這樣的現象和看法,雖不宜簡單否認,但真正有風度的國家和民族,對別人的弱點和短處都懷有體恤和同情之心,而非拿去意淫自身的滿足感。


打鐵還需自身硬 華人還要再努力


澳大利亞從20世紀初至70年代一直實行「白澳政策」,20世紀80年代以後,才逐漸開放中國大陸移民,這一數量隨著中國的崛起大幅增加。在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華人的身影無處不在。莫那什大學這位老師的題目,讓留學生感覺是生活在了假的中國。反過來,有時候生活在澳洲,地道的中餐和眾多的華人社區,也會讓人感覺是出了個假國。

國人移民澳洲,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國內是高素質人才,覺得國外「生活會更好」,「為了子女」等等而移民。有些是藍領,在國內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不高,通過中介付費移民,在缺乏藍領的澳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然,還有部分是達官貴人,選擇澳洲投資移民。


澳大利亞是傳統四大移民國家之一,以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社會廉潔、福利良好著稱。在某些榜單中,移民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澳大利亞比母國好,是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否則,移民為什麼還來呢?澳大利亞很容易為同根同源的英國和紐西蘭找到理由,前者是氣候不好,後者是機會不夠。而對於不是同根生的中國,就沒有這麼寬容了。這種雙重標準得出的結果就是:中國移民越多,中國就越不好。


這些年,中國人給澳洲社會兩個特別深刻的印象。第一,中國人精明有錢,特別喜歡買房。由新老移民、海外投資軍團組成的龐大華人群體,購房動力遠遠高於本地人。不但如此,中國人還特別會炒房,低買高賣,不知不覺好多套。據最新數據統計,2012年中至現在,悉尼的房價增長了45%,本地人將此怪罪於中國買家,9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限制海外購房者。


第二,中國人「素質不夠」。比如某些人在餐館吃飯,在收工之時要求加菜,服務生指出廚房已打烊;也有不少菜品沒吃完,飯店不提倡浪費……不想善意的提醒被顧客解讀成了嫌棄他沒錢而大鬧一番,觀感極差。再有,本來澳洲買房送車位,可中國買家多了以後,中國代理也逐漸增加。代理學來了中國的套路,車位和房子分開賣以此創收,連帶著澳洲本地代理跟著學,本地買家也連帶「遭殃」。

財大氣粗、缺乏禮貌,是本地人切身感受到的華人形象。也許這些人在龐大的群體中只是少數,但也足以毀壞整體形象。素質層次不齊的留學生和遊客,又加深了這種印象。打鐵還需自身硬,想改變這種形象,國人確實還要下功夫。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舞龍活動慶祝中國新年


尊重中華文化的殼 卻不能接受根


澳大利亞一直強調了解亞洲(Asia literacy),但對亞洲、對中國的了解僅停留在語言、文字和藝術上,缺乏對中國文化以及精神內涵的了解,有時甚至過分渲染差異,這實則是基於種族、文化的歧視。


在澳大利亞,中文是社區語言而非外語。中國人集中的銀行、藥房會配備講中文工作人員;公立圖書館,有相當數量的中文圖書;政府的中小學,很多允許母語非中文的孩子,學習中文為第二外語。這些尊重華人及其語言的做法,特別值得讚賞。不過,如果問中國人或華人,有沒有受到過當地人或是白人的歧視,答案多半是明面上幾乎不存在歧視,暗地裡不能說沒有。


所謂明面上不存在,指法律上不存在種族歧視,但實際生活中,固有思維很難在短時間內轉過來。比如當地出生的華人小朋友,到幾代是英國移民的白人小朋友家去玩。雙方的母親相互問好,白人母親話里話外的意思是,因為我們兩家孩子上一個幼兒園,你才能來我家客廳做客,為此你應該感到榮幸。華人的母親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再比如,幾個白人走入西餐館坐下,看到來了一個華人服務生,起身走人換到了另一張由白人服務生負責的桌子上。實際上,這位華人服務生出生在澳洲,英語是母語。


澳大利亞對華人的特點有清晰的認知。如華人崇尚教育、尊重長輩、性格內斂、不善運動、不問政治等等。這樣的形象往往被貼上標籤,並與熱愛運動、強調自我、積极參与社區活動的澳洲主流精英形象區隔。華二代想更好融入「主流社會」,就必須盡一切可能向標準靠攏,從而抹掉因華人長相而貼在身上的標籤。實際上,區分「主流」與「少數」,強調不同,而非汲取各民族文化的精髓,相互借鑒融合,本質就是一種歧視。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華人父母幾乎都把孩子送入中文補習班,可無論如何強調,華二代都不太重視中文,即便在公開場合能講中文也不願意講,生怕顯得與白人不同。他們大多數能進行簡單交流,但流暢表達者不多,能讀寫者更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都沒學通,文化自然斷代。大部分移民二代,除了相貌是華裔,精神與白人基本無異。第三代只能說有華人血統,難再說是龍的傳人。


從另一個維度看,從政是融入主流社會最高指標。蘇震西、黃英賢、王國忠是澳大利亞有代表性的華人政客。蘇震西生在香港,17歲移民澳洲,是墨爾本首位華裔市長。黃英賢出生在馬來西亞,中澳混血,8歲移民澳洲,是第一位亞裔女性參議員。王國忠也生於香港,中學畢業來澳洲讀書,現任參議員。三人的共同點在於,都來自東南亞或香港,從小所接觸的語言文化及教育背景與同屬英聯邦的澳大利亞,具有很高的同質性。



澳大利亞尊重華人的「殼」,卻不接受華人的「根」?



王振亞


中國大陸的移民中,2014年來自南京的王振亞當選參議員。他曾為中國政府在南中國海的行動辯護,也有一些其他親北京的言論,被本地指為超出主流意識的極端論述,2016年連任失敗。除此之外,去年還有兩位內地背景的候選人代表工黨競逐參議員,不過尚未成功。


澳大利亞可以接受華裔政客,前提是必須完全擁抱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套完整的西方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澳大利亞可以容許一些華裔文化成分存在,如長幼有序等等。若是在西方價值觀之外,還存有不同的中國價值觀,則還不能真正被接受。看起來,中澳之間的交流還是需要再接再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朴槿惠被捕後53天首露面 與崔順實並排受審:庭審有五大看點
法國新總統最大的優勢,居然是會說英語?
如何在美國做畢業典禮演講?哪些人可以做畢業典禮?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馬來西亞的華人受歧視,為何反而拒絕其他華人的幫助?原因很心痛
澳大利亞華人圈發警示:當心澳洲街頭的華人,很多都是騙財騙色!
泰國副總理巴逸鄭重道歉:我也有華人血統,向來尊重華人!
新加坡人真的是中國人認為的「華人」嗎?
此島由華人開發,後為何成為澳大利亞領地?如今華人仍是最大族群
為什麼馬來西亞的華人,不能稱為「馬來華人」,也不簡稱「馬華」
華人最勤勞,澳洲人很懶!可為什麼澳洲人更幸福呢?
華人在泰國的影響力如何?某網民:華人是一群富裕並有權勢的人
淺析:相比其他國家,為何馬來西亞華人能保持著強大的華人身份?
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比新加坡人好?
該國禁止華人就餐,不歡迎華人入境?網友的評論強勁有力!
這個國家,總理基本是華人,美女如雲華人備受尊崇!
泰國人妖數量最多的城市,華人的聖地,被稱為「東方夏威夷」
此國最大的唐人街,住的卻都是古巴人,華人都去哪了?
加拿大洋人刺死華人老婆,女兒也受重傷
最不「排華」的國家:混血美女以嫁給華人為榮,總統是華人後裔!
印尼華人比土著人富裕得多,除了華人勤勞,還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瑞典華人:很多瑞典人都是種族主義者,對中國人很不友好
溫哥華髮生重大車禍,肇事華人傻眼震撼!
西班牙人「大讚」華人店主:「誠實、正直的人還是有的!」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