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北京故人舊事:菜車子,菜床子

老北京故人舊事:菜車子,菜床子


俗話說:酒要高品,菜分五味!


煎炒烹炸涮,酸甜苦辣咸。


熬燜咕嘟燉,脆軟冷熱鮮!

老北京人好吃,講究吃,更喜歡琢磨吃,變著法子吃。


各種蔬菜、魚肉、山珍、海味……但凡天上地下旱地水裡,凡能得到的,都要拿來吃一吃、嘗一嘗。


那旱地刨的、天上飛的、水裡抓的、陸地跑的、根底生的、樹上掛的,各種物品都能做出無窮美味!


但是老北京人又有所不同,該吃的吃,不該吃的絕不進口。北京自古以來匯聚四方英雄,造就了北京人在吃上也是八方口味:吃酸的不能太酸;吃甜的不要過甜;吃辣的不可過量;吃鹹的不許太多!日久天長,就在北京衍生出了八大菜系以外的「京菜」。

說起來「京菜」應該屬於「魯菜」,但又有別於魯菜的繁雜和氣派。以前北京的飯莊酒樓大多是魯菜館,人們吃過後,覺得味美,便冋家學做,減繁就簡,拋磚引玉,學人所長,棄人所短,就有了「京菜」這一說法。



老北京故人舊事:菜車子,菜床子



如今市場上的蔬菜沒有四季之分,每天每時都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可是過去由於小農經濟種植不便,菜農們隨種隨賣,因季節變化而不同, 市場上就出現了「細菜」和「大路菜」、「看家菜」和「時令菜」的區別。「細菜」比如韭黃、蒜黃、黃瓜、西紅柿、柿子椒、豆芽等產量低、價格高且不易儲存的蔬菜;「大路菜」比如茄子、油菜、韭菜、扁豆、菠菜、小白菜等平時常見量多經常吃的蔬菜;「看家菜」比如大白菜、蘿蔔、胡蘿蔔、 倭瓜、土豆等耐儲存且價格低廉的粗菜;「時令菜」比如香椿、西葫蘆、 豆苗、豌豆、冬瓜、蓮藕等季節性蔬菜。


以前北京郊區的菜農因條件所限,沒有暖房,完全靠天吃飯。尤其過了春節以後,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正是蔬菜淡季。城裡的居民一日三餐只能吃蘿蔔白菜、土豆胡蘿蔔或老腌鹹菜下飯。真正的蔬菜旺季是在盛夏。

相聲大師侯寶林在相聲里提到,老北京挑擔買菜的吆喝聲抑揚頓挫美妙動聽,但是挑擔賣菜貨少價低,一擔子蔬菜也賣不了幾個銅錢。隨著時代大潮,菜擔子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動聽的吆喝聲也變成了寶貴的民俗。


夏天,天還沒亮菜販子就到郊區菜園子去「躉(dun)貨」,等到太陽高照菜販就拉著一車鮮靈靈、帶著露珠的蔬菜「排子車」到城裡沿街叫賣,一聲吆喝:「菜嘍!買菜嘍!老太太買菜嘍!」住戶聽見便出門挑選購買。


賣菜的壯漢三十多歲,中等身材,黝黑的臉龐一笑倆酒窩,穿了一件沒袖子「汗塌兒」,黑褲,光腳穿鞋,一副精幹模樣。菜車上應時的鮮菜樣樣倶全。


胖胖的張大媽挑了一隻掛滿白霜的冬瓜放進秤盤,賣菜的約了斤數又白饒一掐子香菜。張大媽拎了冬瓜拿了香菜樂呵呵地走了。


愛美的劉嫂子買一捆韭菜,賣菜的又多給了一塊鮮姜,劉嫂子捧起韭菜扭著腰身冋家了。

高個子二哥選了兩個茄子,還多取了半頭大蒜,賣菜的不緊不慢,約斤收錢。


王家妞子買了一盤子豆芽,又大大地抓了一把!賣菜的不幹:「姑娘 別介呀!您的秤高高的,還抓! 」姑娘笑著甩了辮子一陣風去了。


拐角小門裡小纂奶奶出來想買黃瓜,剛要用手指掐,賣菜的忙說:「老太太甭掐,沒苦的!苦了管換! 」白髮奶奶搖頭說道:「前兒個我吃炸醬麵,拌了黃瓜絲,一碗面都是苦的!你說氣人不氣人!」大家都笑了!賣菜的給奶奶兩條鮮嫩黃瓜,收了錢,老太太顫巍巍慢慢走了。



老北京故人舊事:菜車子,菜床子


賣菜的頭腦忒好,算賬很靈,不管買多少菜他都一一記得斤兩錢數, 結賬時大聲「口念賬」不多不少,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壯漢天天來賣菜,街坊們也全都認識他。如果遇上陰天下雨,賣菜的就得等雨停了,戴著大草帽來賣菜。假如連陰天或颳風鬧天,賣菜的來得就少了,街坊們只好去油鹽店買高價菜。


油鹽店通常一分為二,一邊櫃檯經營油鹽醬醋等副食調料,一邊就是 「菜床子」。菜床子是用竹板搭成的架子,後高前低靠在牆上,上邊碼著 各式鮮美蔬菜,地上大筐里也裝著菜。買菜的隨便挑,賣菜的跟著跑,買 完了一塊兒算賬。不過菜床子的菜都擇乾淨了,所以,比串胡同的菜稍微貴一些。


天不到中午,大家全都買完了菜冋家做飯去了。不一會兒,胡同牆頭裡飄出了各式菜肴的香味。啊!小門裡飄出了小碗干炸的香味,一準是小纂奶奶在吃長壽炸醬麵吧!


內容來源:書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美味關係和婚外戀 情
當我下定決心走向你,請你告訴我你也喜歡這樣
我曾五次經過的華貿橋
康熙景陵秘事知多少?
創新是為了救贖,幸福是為了生存

TAG:書問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