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龜茲古國的風情

龜茲古國的風情

撰文、攝影:杜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四句偈頌,說世間萬物,薄如朝露,快似閃電,緣起緣滅,轉瞬即逝。如詩一般的譯文,讓晦澀難懂的經文,登時生動了起來。《金剛經》漢譯本大約6種,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401年,後秦姚興打敗後涼呂隆,將鳩摩羅什從涼州(武威)迎請到長安,奉為國師,其間,鳩摩羅什翻譯了《金剛經》。然而,鳩摩羅什並非漢人,而是西域胡人,他的故鄉——龜茲古國,即今天的新疆庫車。

從內地到庫車,必須經過烏魯木齊。在烏市可稍作停留,順道欣賞市區獨有的景緻。如果喜愛自然,不妨到新疆地礦博物館,去看看那裡陳列的各種原石,不過,鎮館之寶卻放置在館外院落中,這個寶貝太沉重,恐怕那些心懷叵測之人,也難免心灰意冷。

世界第三大鐵隕石

那是一塊鐵隕石,重約30頓,1898年被發現於清河縣銀牛溝,1965年運抵烏市。這塊全球第三大鐵隕石,光滑似玉,通體冰涼,數一下,上面至少有四道被人切割的痕迹,雖飽經滄桑,終究圓滿。撫摸這個來自遙遠太空的天外來客,感受古代被稱為玄鐵的寶物,或許能給人帶來福氣吧!

鐵隕石被人切割的痕迹

時近中午,吃飯的時間到了,不遠處自治區文化博物館旁,一家抓飯店人頭攢動,生意興隆。一盤晶瑩飽滿的米飯,浸透羊肉湯汁的濃郁香氣,上面擺放了一根滋潤、肥美的羊排,讓人胃口大開。再配一碟開胃小菜,胡蘿蔔、洋蔥切絲,香醋、辣椒面、食鹽拌好,它可以幫你解解油膩。

二道橋國際大巴扎

二道橋國際大巴扎是要去的,它幾乎就是烏市的標誌,為世界第一大巴扎。「巴扎」,維語集市的意思。圓形高塔巍然聳立,絡繹不絕的遊人,正享受著著節日帶來的歡樂,這裡有著與內地迥異的伊斯蘭風情。沐浴在秋天的陽光中,徜徉其間,要的正是那份愜意。

大巴扎旁的姑娘

二道橋有不少小餐館,隨意選一家,點一份烤包子嘗嘗,權當晚餐。不像內地的圓形包子,它是方形的,放在鍋中煎,待兩面焦黃起鍋。羊肉餡,混合麵皮的焦香,誘人垂涎。如嫌不夠,再來幾隻烤羊肉串,將它裹卷在一隻剛剛出爐的饢中,要一杯茶水,慢慢品味。新疆羊肉串有其獨特吃法,一串通常四塊羊肉,其中必定夾一塊羊油脂,經過炭火烘烤,流淌的油脂滋潤著羊肉,口感酥香,肥而不膩。浸潤過油脂的酥饢,變得有些綿軟,吃起來更加爽口。

烤包子

短短大半天,領略了烏市精粹,還有什麼不滿足呢?在車上睡上一覺,天不亮就到庫車。

那曾經是一個佛國的世界,唐僧天竺取經,路過此地,佛寺仍有一百多所。鳩摩羅什父親是天竺人,母親是龜茲王妹,七歲隨母出家,早早顯示出非凡天資。前涼將軍呂光奉命迎請法師,將他帶到涼州,一呆十七年。一個講龜茲、天竺語的胡人,開始研習漢文典籍,辨析中西文化,融會貫通,最終成為一代宗師,譯經大家。《高僧傳》評價:「出言成章,無所刪改,辭喻婉約,莫非玄奧。」

今天的庫車,早已遠離鳩摩羅什的年代。漫步老城中,黃色土牆,藍色大門,藍色的廊柱支撐著屋前迴廊,廊頂裝點伊斯蘭裝飾,門旁總要栽種不少花草。一維族老人趕著馬車嗒嗒駛來,又疾馳而去。

庫車民居

只有在城外荒蕪的曠野中,才能找到往日遺迹。經年累月的風沙吹襲,將它們變為斷壁殘垣,成為了考古學家的樂園。二十世紀初,法國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險隊,對當地進行過地毯式發掘,將寫著漢語、龜茲語和吐火羅語的珍貴木簡、紙片席捲而去,可恰恰就是這些看似殘破的玩意兒,記載著漢唐的輝煌歲月。

天寶六年(747年),一隻一萬人的唐軍從龜茲出發,通過拔換城(阿克蘇),疏勒(喀什),翻過蔥嶺(帕米爾高原),出奇兵一舉擊破小勃律國(克什米爾吉爾吉特),領軍者叫高仙芝,高麗人。那時,安西都護府是大唐管理和經營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治所就在龜茲。

庫車老城

高仙芝年少跟隨父親高雞舍,在西域大漠追風逐月,東征西討,自此一戰成名,登上西域權利寶座——安西四鎮節度使。天寶八年(749年),高仙芝奉詔入朝,杜甫夾雜在歡迎的人群中,熱情洋溢,賦詩一首,《高都護驄馬行》:「安西都護胡青驄,身價歘(xu)然來向東·····。」

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再次從龜茲出征,討伐石國(烏茲別克塔什干)。在怛邏斯(哈薩克塔拉茲)城下,與前往馳援石國的大食(阿拉伯帝國)軍隊遭遇,慘遭大敗,兩萬唐軍被俘,其中有懂得造紙技藝的工匠,造紙作坊不久在撒馬爾罕開張,直至傳到歐洲。四年後,「安史之亂」暴發,藩鎮割據,黃巢起義,然後,帝國的光輝消散在夜空。公元十一世紀起,善男信女的煙火逐步斷絕,西域開啟了近千年的伊斯蘭進程。

庫車河

歷史化作煙塵,現實依然美好,城區內的庫車王府有些年頭,應該看看。

清乾隆年間,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受到乾隆皇帝表彰,封輔國公。到二十一世紀初,王府「最後一位王爺」,已經傳承十一代。2004年,當地政府在原址重建庫車王府,再現王府往日榮光。

庫車王府

其實,庫車還有一絕妙去處,不要錯過,天山神秘大峽谷,當地人稱「克孜利亞」,意為「紅色山崖」,號稱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獨庫公路

乘前往東風煤礦的班車,一早出發,沿獨庫公路北行。這是一條從庫車到獨山子,翻越天山,連接南北疆的捷徑。在縣城西北鹽水溝附近,分布著大量雅丹地貌,陡崖峻岭交織,稜角分明,那是風沙的傑作。「雅丹」也是維語,意為陡峭的土丘。

雅丹地形

一個半小時抵達峽谷,佇立公路邊,一堵紅色崖壁陡然聳立,氣勢不凡,攝人心魂。進入園區,拾階而上,幾座石峰紅艷明亮,一條小徑蜿蜒而進,伸向山崖。陡峻的山坡邊,散落一些稀疏小樹,讓局促、不安的氣氛緩和下來。

天山神秘大峽谷一側

大峽谷園區

峽谷隱藏在山中,長約5公里,主要由紅色砂岩組成,疏鬆、並不堅硬,不時有細水流淌。時值秋季,水流減小,如遇夏季暴雨,山洪暴發,峽谷必定兇險。

進入大峽谷

踩著鬆軟的沙地,信步前行,進入峽谷,躲過秋日驕陽,頓時涼爽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洞廳出現在眼前,柔和的光線投射進來,岩石層次分明,螺旋排列,如同貝殼的紋路,彷彿進入一隻巨大的蚌殼內,一個清晰的大手印凸顯洞頂,有幾分詭異。

蚌殼狀的洞廳

再前行,穿出洞廳,一個形似座椅的紅色石崖,好像等待遊人端坐。兩端低,宛若扶手,中間似靠背,豎立的圓形石柱,支撐椅背,安放於蒼穹之下,一隻猴頭探出椅背,好奇注視著往來遊客。

詭異的大手印

或許是峽谷的神性,其中不乏各種神佛造像、石窟,雖已殘破,仍依稀可辯,最遠能追溯到唐代。庫車自古產煤鐵,此地曾是一條通道,人們往來穿梭,留下遺迹合乎情理。

沒法入座的座椅

水流的力量

峽谷有幾條分支,最窄處僅能一人容身,地面潮濕,水流潺潺,光線忽暗忽明,轉折迴環,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

一線天

離開峽谷,回首仰望,陽光西斜,山壁燦爛如血,中午的光景,無可比擬。

回首大峽谷

勞累一天,最好的犒賞,莫過於本地特色飲食。早前聽新疆的朋友講,吃抓飯、羊肉串不算啥,最美不過饢坑肉。

將羊肉掛好

放入饢坑蓋上烘烤

聽說一家叫「金剛爾沙」的小店不錯,安坐,夥計將羊肉碼味,用鐵扦穿好,掛在鐵架上,放進饢坑,蓋上鐵板烘烤,十來分鐘出爐。饢坑肉肉厚、酥香、鮮嫩,雖說都是燒烤,烤羊肉串略顯單薄,烤全羊雖好,但背、肋等部位發柴、塞牙,而饢坑肉則取羊最好部位,口感自然上乘。六串饢坑肉,四分之一大饢,配一壺帶玫瑰花香的茶水,50元,足矣。

饢坑肉和大饢

好些人說;「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前方的喀什,南疆重鎮,不會沒有好風光吧!

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徵稿日期5月1日-8月31日

一等獎獲得者將成為國家地理中文網簽約攝影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地球上最冷、最黑暗的冬季,卻讓我感到了最久違的愜意之美!
震驚!這些人走路竟然不用腳?
金邊的白屋貧民窟,被天堂包圍著的人擠人的「墳墓」
這個漢子,十年來的徒步距離能繞地球兩圈!
實拍!溫順的海獅居然把小女孩強行拖入水中!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克孜爾大像窟的壁畫「伎樂飛天」,再現龜茲古國風貌
西突厥時期的龜茲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