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知識人格化:學科育人的取向和路徑

知識人格化:學科育人的取向和路徑

學科教學中過於突出知識的工具價值,會導致人的工具化。從有限的認知角度來教授知識,而忽略知識化育生命的人文意義,就會使教學窄化為傳遞知識,人窄化為工具和手段。

人的工具化有多種弊端。一個工具化的人往往過於看重實際的結果和功利的獲得,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個工具化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喪失希望和熱情,缺乏存在感、價值感的人。

解決之道,是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終極價值。學科教育的取向和路徑,是知識人格化。知識人格化首先是對知識過度工具化的矯治。知識人格化,就是知識不僅僅成為一種外在的工具,更成為豐富學生生命、養成健全人格的養分。

從教知識到培養能力再到形成素養,從「雙基」到「三維」再到「核心素養」,理念上我們無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個人經驗化、生命化、人格化。這背後,是知識觀在變化。知識不是一種純客觀的符號,是有著生命的溫度、散發著生命氣息的,是認知性和精神性的統一,既具有工具價值也具有精神價值。

怎樣做到知識人格化呢?

首先,要以育人為目的確立學科的核心價值,釐清學科基本結構。即在學科邏輯與學生需要的結合點上,分析學科群中這一學科對於育人不可或缺的價值及相應的基本結構。核心價值往往凝練為學科目的,如語文科目的就在於發展學生言語能力、豐富言語生命。指向育人的學科基本結構應當是金字塔式的,包括價值觀、思想方法、知識結構群等,是立體、具有縱深的層次,而非扁平的堆棧式結構。

對學科核心價值及結構高度自覺的老師,就不滿足於教一堆客觀的、外在的符號,不滿足於教零散的知識點,而樂意追問知識對人的價值,追問知識與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的關係,致力於幫助學生建立金字塔式的心理結構。這樣的老師重視教結構上具有統攝力的知識,發揮核心知識在系統中主幹、基礎的作用,重視教功能上具有生長力的知識,追問種子知識,追問知識的發生,追問背後的思想方法以及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培養具有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意識、願望和能力的人。

其次,要還原知識發生的過程和情境,激活知識蘊含的生命氣息,建立知識與人、與生活多向度的交融關係。

儘可能設置相對複雜、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遭遇富有挑戰、帶有生活質感的具體疑難。情境是能力和素養的緣起和孵化器,人們不可能在情境之外發展能力、形成素養。在情境中幫助學生親歷(當然不能真正做到)知識創造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過程,在情境中運用知識、思想、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從而體驗探索的慾望和好奇心、情感和美、信念和意志等,這樣才能形成受用終身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追問:知識與我,與生活,與生命,有什麼關聯?知識與學生的疑惑、興趣、需要以及發展的可能性,有什麼關聯?缺乏情境支持,割裂歷史、過程、生活和學生需要的內容展示、知識灌輸、結論傳遞,意義寥寥。

再其次,要建立真誠自然、互動開放的師生關係。教學是一種優質生活,是一種生長意義的交往。這離不開好的人際關係、好的學術關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發生著美好而重要的關聯,彼此敞開生命空間,思想交匯,情感共鳴,才能共同往寬廣、光明的地方去。而壓抑、遏制生命氣息的知識傳遞型教學,師生關係本源就可能是生硬、單調、疏離和自我防衛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教師自身要成為知識人格化的示範。知識影響德性,學問可以化人。一個身心和所教學科格格不入的老師,會對學生形成強烈的消極暗示。反之,知識人格化是一種美,一種力量,一種無言的召喚,一種若有若無又無處不在的教育場。須知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春風化雨了無痕,當學生感覺被教育時,已落入下乘。

學科老師要特別警惕學科束縛,防止偏執和狹隘。學者為己,君子不器,教師既要展現學科知識人格化的特別魅力,又要展現一般科學人文知識人格化的育人魅力,才能成為知識人格化的最佳形態,讓人心嚮往之。這樣的老師,自身就是最好的課程,他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他的視野、格局、胸懷,他的態度、情感、意志,都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知識人格化,是學科育人合理的取向、路徑和方式。倘能如此,當能矯治應試教育造成的人的工具化之病。讓學生成為主動發展、和諧發展的人,過一種豐富的、完整的學校生活,是我們的期待。

(作者:王良,單位:長沙市雅禮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4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情境教育:核心素養的發展範式
「教育部老幹部之家」微信公眾號全國影響力排名第12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負責人:劃轉遵照「機構隨職能走、人隨機構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夯實學科育人的根基
關於傳統優勢學科培養新工科人才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邊緣化的科學史學科 事關「把學生培養成什麼人」
智慧教育產品化需結合認知與心理學科,除AI之外還要有人性的溫度
百年國際關係研究:學科創新與本土化路徑
促進學生開展知識與內容的有針對性選擇與深化,推動學科知識間的橫向聯繫與有機融合
文化自信視域下跨學科人才培養路徑探析
學科知識:數學的靈魂——數學思想
王前:從認識論視角思考人文學科理論創新
東方能源科學 學科二 能的認識
歷史地理學、環境史學科之異同辨析
學科跨界的無限可能:從文本挖掘到公共管理知識發現
磁學泰斗都有為:多學科交叉是科研發展的總趨勢
從學科立場走向育人立場
高新區這個學校以學科德育促進全員育人
NSR專欄:徐如人:重視凝聚態化學的研究與學科建設
生物力學科學家描述的「字母哥」異乎常人的跟腱
理想課程:推進學科與生活雙向融合
海洋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學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二級學科有哪些?
有方經濟金融學科熱門科研課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