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協同教研:山區微型學校教研發展新方向

協同教研:山區微型學校教研發展新方向

教研是促進學校變革、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形式。而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尤其是位置偏遠的山區,存在著大量的微型學校,這些學校普遍面臨著在校生人數少、師資緊缺、建制不全、教育資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後等諸多共性問題。

山區微型學校教研求變

當下,山區微型學校的教研活動暴露出諸多問題——在學校內部,缺乏對教研活動的系統規劃與設計,教師教研能力欠缺,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缺乏合作教研意識;在學校間,各學校封閉教研,彼此孤立,各學科教師缺少溝通與交流的渠道,因而,現有的教研方式已不能滿足山區微型學校教師成長的需要,也很難有效地推動學校發展。如何才能通過教研這種方式推動山區微型學校的有效變革?結合在山區微型學校支教的實際經歷,筆者認為,山區學校的教研活動需要重新定位,實行「協同教研」的方式。

山區微型學校閉塞的教育環境、守舊的鄉村文化和貧乏的教育資源,限制了教師發展的空間,現有的教研方式已不能推動學校的變革,教師要發展、學校要變革就必須突破當前的教研現狀,尋找一種內外結合的方式。隨著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推行,山區微型學校即將迎來一批新教師,新鮮血液的注入必然會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帶來實際的指導。同時,地方師範院校和教科研機構也開始關注山區微型學校。因而,在強烈的內部需求與外部支持下,山區微型學校迎來諸多發展機遇,在同一區域的山區微型學校之間實施協同教研,具有極大的可行性和現實價值。在這種形勢之下,實行區域協同教研的方式對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促進區域內微型學校的均衡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何謂協同教研?這裡的協同教研指的是在鄉(鎮)級區域教育部門主導下,由學校內的教師、學校間的教師以及師範院校和教科研機構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整合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在遵循平等參與、權責一致、分工協作、共享而非同質化的基礎上,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學校、教師、專家之間的協同運作,形成教研成果,並將其運用到教師的教學中。山區微型學校推行協同教研,旨在改進教學,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促進區域內微型學校均衡發展。協同教研形成的是一個有效系統,它能促進山區的學校、教師、專家實現群體協作。

協同教研應遵循的原則

推行協同教研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在協同教研中要堅持權力的賦予與問責統一。在鄉(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微型學校獲得了在區域內舉辦協同教研活動的自主權。學校擁有策劃、組織教研活動,享有優先應用教育資源,檢查教研成果的落實情況等權力。但是,學校在獲得權力之後,若不能有效地運用,就難免會滋生混亂,致使教育資源浪費。為此,在賦予組織方自主權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問責,以保障教研活動的質量。

第二,在協同教研中要遵循協作與競爭並存的原則。微型學校的教師們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大家共同備課,同伴互助,彼此借鑒,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增進共識,形成信任、理解的合作信念。因此,協作有助於改進教師教學,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學校的均衡發展。同時,受教師內在需求和外在評價制度的影響,教師之間、學校之間也將形成一種相互競爭的態勢。競爭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學校的整體實力有著重大意義。

第三,在協同教研中要堅持多維目的的聚合式把握而非游離化的單一設計。一方面,協同教研的目標是在廣泛徵求各學校教研目標的基礎上,對眾多教研目標的聚合式把握,而不是追求某一學校或某一教師的個體化目標。另一方面,協同教研是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學校變革三維目標的統一,忽略了任何一個目標,也就失去了協同教研的本質。

如何推進協同教研的實施

首先,在學校內、學校間,以及學科內部、學科間實施多場域協同教研的組織形式,即在協同教研系統中,將每個學校視為一個整體的「學校教研場」;把區域內相近的幾所微型學校聯合起來,組成統一的「校際教研場」;把同一學科的每一所微型學校視為「場」的連續統一體,組成系統的「學科教研場」;再者,把各門學科的「子場域」聯合起來組建成「跨學科教研場」。另外,地方師範院校與教科研機構專家在不同的教研場域中要發揮好專業引領的優勢。這樣就組成了包括專家引領、教師深入參與的教研共同體團隊。

其次,在不同的教研場域中明確基本要求。一是明確教研活動的任務。在協同教研活動中,組織方要提前匯總教師教研的需求,對於教研活動的任務要具體、明確地通知到每位參與者。二是明確教研的基本秩序。作為組織方,需要與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協商,明確教研活動的規則、紀律、程序等內容。三是例行檢查並形成教研活動成果。組織方要對教師的教研記錄、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情況等問題進行檢查,最後形成教研成果,並將成果彙編成冊。

再其次,完善協同教研的保障條件。一方面,鄉(鎮)教育主管部門要在經費投入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在保障場地、多媒體等硬體資源及一些日常教研活動的基本投入外,還應該向教師培訓、專家引進等方面傾斜。另一方面,還要制定有效的考核辦法,為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協同教研創設激勵機制。考核時既要對組織方和協助方進行考核,也要對各學校教研的整體成效進行綜合評比,還要針對教師個體進行量化評優。

(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魏同玉系該中心碩士研究生,孫寬寧系該中心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4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探索學習者全面成長之道
「高職本科」教育貴在靈魂轉型
《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專家解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浙江醫教研協同強基層
學區教研+教學評優促幼兒園提質、促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思政理論課教研會在南農大舉辦
聯動教研、科學診斷,首師大支持附校發展亮點多
如何建設內生式發展區域教研共同體
出台學前教育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
藏粵兩省區「互聯網+優課」教研展示活動舉行
學前教育教研工作面臨轉型升級
教研‖我校開展「藝術潤心田,國學育新人」國學知識競賽
「教學觀察」教研組活動:從「捲入」走向「深入」
九江雙語實驗學校開展第三周語文教研觀摩網路學習培訓活動
數據化教研驅動英語教育行業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教研室副主任潘皓油畫作品
人物丨慢慢走,領略古詩之美——記徐匯區語文「古代詩歌教學專題研究」教研活動
學前教研科研體系如何完善
中國競爭戰略教研坊正式啟動 嘗試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管理理論
房山區」關注學生英語實踐,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教研活動
「四代同堂」的教研組
以教研培訓夯實師德教育
教研活動加速新教師角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