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探索學習者全面成長之道

探索學習者全面成長之道

聚焦深度學習·義務教育英語

本世紀新課改以來,隨著外語教育理念不斷進步,教學實踐不斷深入,我國基礎外語教育不斷改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有先進理念如何進課堂、如何有效促進教學實踐的問題。特別是當前全面深化課改背景下,要統籌學段育人目標、統籌學科育人價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如何將這些宏觀目標具體地、過程性地體現在教學中,仍面臨巨大挑戰。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育目標如何轉變

深度學習(deeper learning /deep learning)教學改進項目旨在探討在新課程的學與教中如何對學生成長進行科學引領,以及如何漸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學習者了解外部世界和不同文化、開拓思維、通過親身體驗克服困難並學會學習有著特殊的素養培養功能。為此,體現深度學習理念的英語學習不再單純把學習目標定位為語言知識的增長或是語言技能的提升,單純關注語言輸入量或不顧及語境的所謂的語言簡單運用的教學,不能滿足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需要。我們需要在認識和實踐中轉換視角、提升意識、更新教學設計並利用新的信息技術,促進學習者英語學習的全方位革新。在提升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總之,英語學科的深度學習研究基於學科本質屬性,高於學科教學思考,又回歸學科教育意義,是專註學習者個體全面成長途徑的實踐性課題。

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科深度學習課題著力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各種認識和實踐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為英語教學中的淺、薄、散、低等,在教學中表現為立意低下、內容淺薄、流程表面、學生學習情感激活不夠、主動參與學習不足、思維發展不足,教學評價思路和形式落後及結果誤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英語教學達不到應有的發展維度和深度,教學效益不佳,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

如何促進學生健康、多維度發展

英語學科深度學習針對以上問題,站在有利於學習者健康、多維度發展的高度,探索如何在以下教學要素方面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1.教育目標再界定:教育目標應聚焦學習者全面發展和學習能力提升。這一認識使外語課程從關注知識的結構和體系建構深化為更深刻的教育目標,使學科成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工具和實踐平台,使日常的語言學習有了上位的統領和能力指向的意義。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發展和思維能力建構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是更為人本的學習目標。

2.教育主體再認識:以學習者的英語學科能力發展需要和素養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學習者個性化的認知特點和情感發展需要,語言教學的內容取捨和水平要求應以有利於學習者全方位能力發展為準,既要考慮語言的基本交流功能,更要考慮語言學習對學習者身心成長的作用。在體驗和應用中,學習者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能得到訓練和漸進提升。學生素養發展成為新課改形勢下外語學習更為深刻的追求和目標。具體講,小學和初中的英語教學要超越對語言內容多少或者語言應用熟悉度的量級考慮,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能力成長作為多維素養教育的重要追求,使所有孩子在學習中更多關注能力的過程性體驗,而不是簡單地在語言知識記憶和數量層面進行橫向比較。義務教育階段的外語教學,不再僅是教學生學外語,還應是學生在學習外語中實踐學習策略、學習交流策略和思維策略、提升素養的過程。

3.課程設計再建構:在教學層面應改變知識體系傳承為核心的結構設計,將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體驗、多維目標、過程學習、體驗思辨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底層構思;探究有利於學生學習為中心的開放性教學流程,更加強調單元主題探究和教學單元內各課時之間的邏輯鏈接和過程性建構;教材單元應服務於教學單元,在一定時空展開和實現更有意義、更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探究主題引領的教學單元多樣化形式、合理利用教材內容,探討有利於主題呈現和掌握的綜合大單元、教材單元內部重構、微教學單元和活動,使能力培養落到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真實、紮實、落實的改良。

4.學習內容再取捨:學習語言是為了學習如何用語言表達信息和情感,篇章或對話的信息內涵和邏輯結構成為選材和使用的標準之一;對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態和需要,進行選擇和重組,以有內涵、可延展的話題為基點,以篇章或對話為基本信息單位,以相應語言結構和具體交際語彙為基本信息建構單位,讓學習者在語境中獲取話題的必要信息、主旨信息等交流和思維素材,學會在外顯的語言交際活動中達成有效交流,在內化的思維活動中逐步實現語言和思維的融合。

5.學習方法及相應教學方法再探究:深度學習強調以學生學習為本,因此,應研究如何在教學中提供相應情境和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個性化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多年來,義務教育英語教學試驗積累了很多符合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深度學習課題研究應從學生髮展角度,重新認識、梳理各種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實踐意義,使在某一個層次或維度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得到認定;使具體的方法上升到教育學的理論層面,使各種方法的應用從有利於學習者發展的角度進行取捨和組合。

6.評量角度和方法再創新:深度學習目標是學習者多維度、漸進式成長。測評的目的是針對學習者的發展狀態進行評價,有利於學習者自我反思、認識自我意識和調控能力的逐漸提升。應該認識到,外語教育改革實踐中,評價部分仍然相對滯後,對評價的意義理解過窄,表現為大量的評價手段和活動、方法仍關注脫離語境的語言形式、語法結構精準度;在形式上以便於獲取分數、便於進行群體比較、判斷的測試為主;而在測試中,習慣性地使用缺乏語境界定和語用真實需求的單選題等形式為主,對小學和初中的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和過程性困難缺乏了解甚至是缺乏同情,造成學習者過早地失去學習熱情、願望和努力的嘗試。深度學習課題要研究如何改進評價機制、創新評價設計和方法,使個體學習者過程性學習中的進步和困難得到認定,學習方法得到提示和引導,學習意識得到強化。

英語學科深度學習要關注幾個問題

1.深度學習不意味著給得更多。在深度學習的理念下,英語學習的成果體現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的提升、文化品格的培養和道德品質的提升等教育根本追求的階段性達成度。衡量學習和教育效果要看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多維度的學習效益。所以,所謂深度學習,不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給學生更多——簡單的內容堆砌和加量、更多的簡單重複的練習,也不是簡單通過測試給學生排隊施加壓力等慣性教學行為。現實教學中大量輸入等教學行為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更不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深度學習是外語教育認識的深度、教學目標的多維度、教學過程的廣泛參與度、教學進展的多效度,而不是違反教育規律一味講深、練深、考深!

2.深度學習的意義和研究重點在課堂教學改革。首先,目標設定很重要,要根據學生的階段發展特點和需求合理確定教學目標,並據此研究如何通過改革課堂教學的流程,使多維度的教育培養目標落地並做到科學化、過程化、個性化。教學流程設計要圍繞學生對話題的不斷深入認識和理解、內化和應用逐漸展開,突破傳統教學拘泥教材單元固化結構或教師單維輸入的固化流程;在內容呈現、流程活動設計、師生互動、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探究創新。

3.應辯證看待深度學習在外語教育中的實施。做到既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語言進而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又不忘語言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言語和語言結構,不將語言教學中提倡的情景、任務、活動、功能等語用教學與語言結構和語言元素的教學對立起來,這不符合培養語言素養的基本精神和內涵,兩者是互補關係。不能跨越語言學習階段直接要求學生完成需要較高語言結構支持的應用型、複雜型的任務或活動。要紮實、落實語言學習任務,保證教學中利於語言熟悉、練習和內化的必要練習和活動,在語言學習基礎上真正引導學生習得有效的信息和情感的表達、有效的交流和思維內化能力。如何處理好語言學習和語言應用、語言知識獲取和運用語言思維的關係,仍然是深度學習課題面臨的重要挑戰。

(作者雷軍系貴州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教育科學院教師,博士;張連仲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全國基礎外語教學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教育部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及修訂組核心成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初中英語及小學英語學科組組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4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職本科」教育貴在靈魂轉型
《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專家解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開啟眾妙之門 探索哲學之道
倖存者探索無氪黨順利探索技巧全面分析
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施一公:努力成教育改革探索者
發現數學之美——創意思維數學課程新探索
科學家成功培育人猴胚胎,此舉探索意欲何為?
探索長壽秘訣
科學探索之宇宙中的另一半存在
何為強者?跑者的『強』者探索之路
「親成之戀」探索破解相親亂象新路徑
科學探索之「真空」到底是什麼?
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施一公:希望做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探索與發現 萬里長城的修建之謎
探索——主動學習、追求愉悅
中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研究者探索多年仍無法確認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探索宇宙邊緣的想法即將成為現實?
後深度學習時代,如何探索醫療 AI 的突圍之路?
彭州未檢:探索強制親職教育 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科學家有哪些為了追求科學探索而忽視倫理道德的實驗?
星系暗能量之謎 科學家探索宇宙「刻度尺」
探索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