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傳發育所揭示智能生物材料引導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機制

遺傳發育所揭示智能生物材料引導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機制

再生醫學為脊髓損傷這一世界醫學難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長期從事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研究,研製了能特異結合生長因子或幹細胞的智能生物材料,並在世界上率先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修復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近期,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發表系列研究論文,揭示了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機制。

成年哺乳動物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被認為是在正常條件下保持靜息狀態的神經幹細胞。這類幹細胞可以被脊髓損傷激活,但它們在損傷區域極少分化為神經元。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早前發現了脊髓損傷微環境能夠抑制神經幹細胞定向神經元分化(Wang et al., PLoS One, 2008)。隨後戴建武團隊研製了能誘導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分化的膠原支架,並證實其在脊髓損傷大鼠體內可以誘導移植的外源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分化 (Li et al., Biomaterials, 2013)。最近,戴建武團隊發現通過控釋技術建立的智能神經再生膠原支架在大鼠脊髓損傷區明顯促進內源性神經元發生和運動功能恢復(Fan et al., Acta Biomaterialia, 2017)。同時,他們發現該智能神經再生支架還能結合移植的神經幹細胞使其最大限度地保留在損傷區域內避免了細胞的擴散(Xu et al.,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17,封面文章)。戴建武研究組與天津武警醫院和湘雅醫院進行合作,動態分析了大鼠和比格犬脊髓損傷後內源神經幹細胞的激活和遷移特徵,並將智能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到急性及陳舊性脊髓全橫斷損傷的比格犬模型之中,均能有效促進脊髓損傷區內神經元的發生、成熟、神經纖維再髓鞘化、突觸形成及犬行為學恢復。該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重塑脊髓損傷微環境來引導內源性神經元的發生可以有效促進脊髓損傷動物的功能恢復(Li et al., Biomaterials, 2017;Li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7)。戴建武團隊系統描述了脊髓損傷後內源神經幹細胞的激活和遷移特徵;並證明引導神經幹細胞定向神經元分化形成神經橋接是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主要機制,為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的臨床轉化提供了理論支持。

上述文章第一作者為范彩霞、徐白、李星。該研究受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資助。

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於2015年1月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治療陳舊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術中首次清理了瘢痕組織並移植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首批5例患者經過1年的安全性評估未發現與瘢痕清理和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相關的不良反應(Xiao et al., Sci China Life Sci, 2016)。他們開展的首批4例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術後均出現運動功能改善。在完全性陳舊性損傷患者中,同樣發現部分患者出現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改善以及神經傳導的恢復(Zhao et al., Cell Transplantation, 2017)。

戴建武認為,脊髓損傷術後內源神經幹細胞的激活、遷移特性及分化是脊髓損傷修復的重要步驟,該機理同樣適用於其它組織器官的再生修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院網站 的精彩文章:

重慶研究院等揭示石墨烯量子點對斑馬魚AhR信號通路的影響
新疆天文台脈衝星位置和天文參考系研究獲進展
地質地球所揭示弧前盆地的形成過程和早期演化機制
蘇州醫工所在基於字典學習方法的CT圖像重建演算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TAG:中國科學院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智能手機里物品的日常生活
創維變頻滾筒洗衣機 享受智能健康生活
傾心傾力打造智能科技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柔性材料讓電子皮膚更「智能」,新技術可提高肺部感染診斷效率
合成生物大牛開發「細菌膠囊」掀起智能手機診斷新時尚
我與手機的智能生活
一種充滿電極的彈性纖維或使智能服裝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全息攝影技術支持智能手機進行癌症診斷和健康管理
追求精緻的生活品質,離不開這些智能的生活電器
極簡設計 智能生活
聯想發布智能物聯新品 布局智能新生態
柔性新材料讓電子皮膚更「智能」
生物識別技術——智能手機的關鍵創新技術點
如何讓機器智能化,究竟是生物啟發還是數據驅動?
編程貓與優必選合作推出智能教育機器人
影創科技新品強勢登場,觀眾驚呼智能科技改變生活
智能化身是我們必須創造的新生命
利用智能炸彈病毒有望開發出腦瘤免疫療法
智能化新產品讓我們盡享愜意生活
基於智能手機的系統能檢測食物中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