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研究領域進展匯總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研究領域進展匯總

▎葯明康德/報道

1. 多款生物標記物,預測帕金森病相關認知缺陷進展

近期,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識別了一項生物標記物,能夠預測帕金森病相關的認知缺陷進展。此項研究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Daniel Weintraub 博士所主導。研究人員分析了帕金森病進展標誌物研究(Parkinson Progression Marker Initiative,PPMI)這一觀測性研究中多達上千份數據,發現以下四款生物標記物可作為帕金森病相關認知缺陷的預測性標記物:大腦關鍵部位多巴胺水平、大腦結構改變、β-澱粉樣蛋白和特定基因突變等。此項初步研究有助於了解帕金森病相關的認知缺陷是如何進展的,並且易感人群背後分子學特徵。

PPMI的研究策略(圖片來源:The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 for Parkinson s Research)

2. ω-3脂肪酸能否阻止阿茲海默病進展?

近期,一項發表《Journal of Alzheimer s Diseas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ω-3脂肪酸具有抗感染、抗澱粉樣蛋白和抗tau蛋白聚集等功能。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ω-3脂肪酸水平較高的患者,其大腦中的血流速度也更快。藉助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研究人員可以準確評估患者大腦內的血流量。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血液中兩種ω-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水平與其腦內的血流水平存在高度正相關。此前,早有研究揭示ω-3脂肪酸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而其對於大腦生理保護作用還是初次揭曉。此項研究首次揭示營養物質成分的補充可能改善認知功能。

ω-3脂肪酸水平報告(圖片來源:《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3. 阿茲海默病:低頻重複顱磁刺激改善腦內神經元活性

一項新的研究測試了計算機化認知訓練與低頻重複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相結合治療方案的效果。此前,美國FDA已經授予rTMS用於治療偏頭疼或對於常規抗抑鬱藥物不起作用的抑鬱症患者的治療。此項技術中所涉及到的磁場會在大腦中產生電流,能通過強化神經元間的突觸聯繫,改善神經元的活性。初步研究顯示,此項聯合治療技術對於中度阿茲海默病患者有治療作用,而對於重度患者治療作用不明顯。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的真實成熟,仍需要更多的調查。

低頻重複顱磁刺激(圖片來源:Natural Cure For Tinnitus)

4.TOMM40基因是否增加阿茲海默病患病風險?

近期,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ISU)人類營養學系Auriel Willette教授揭示了TOMM40基因與阿茲海默病患病風險之間的聯繫。Willette博士和其研究團隊發現上述基因對於認知功能的影響還取決於個體是否存在阿茲海默病病史,以及此項基因片段的長度。研究發現,有阿茲海默病家族史和較長該基因片段的患者,其出現記憶損失等神經損傷相關跡象的概率是無阿茲海默病家族史且該項基因片段較短受試者的2倍。此項研究成果是分析阿茲海默病神經影像學倡議(Alzheimer 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的大型資料庫後得出。雖然目前未能了解每項風險因素的具體作用,但此項研究仍揭示引起阿茲海默病疾病進展的代謝學因素和分子學特徵。

5. 首個多發性硬化症早期血檢產品有望近期上市

位於美國田納西州Nashville的IQuity公司將於5月底推出首款針對MS的血液檢測。這項許可來自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技術分析了患者血液中的長非編碼RNA(lncRNA),以識別指示該疾病的病發模式。IQuity的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hase Spurlock博士說道:「據我們所知,我們的產品將成為首例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的血液樣本RNA檢測,也有可能是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的首例產品。」Spurlock博士表示,該測試被稱為Isolate MS,已經被證明具備高於90%的準確度。此外,檢測該疾病的標誌物存在於疾病最早期階段;病人也可在七天內獲得結果。「

IQIsolate早期診斷產品的多項優勢(圖片來源:IQuity官網)

6. 千人2年大型3期,多發性硬化症新葯顯著減少複發

Celgene宣布,其在研新葯ozanimod在治療複發性多發性硬化症的3期臨床試驗中,顯著降低了年複發率,抵達了主要臨床終點。根據這項試驗的出色結果,Celgene計劃在今年底向美國FDA遞交上市申請。Ozanimod是一種全新的口服藥物,能選擇性地調節兩款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受體S1PR1與S1PR5。研究人員認為,ozanimod與S1PR1的結合能抑制一部分被激活的淋巴細胞,防止它們遷移到炎症發作的區域,這會降低循環T細胞與B細胞的水平,從而緩解免疫系統對神經髓鞘進行攻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葯明康德 的精彩文章:

Science關鍵發現:每個神經細胞都獨一無二
中國學者:獨生子女的大腦有啥不同?
中科院黑科技!機器演算法可「讀心」

TAG:葯明康德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近期研究進展
腫瘤領域近期研究進展匯總
超聲神經調控領域研究獲進展
全國腎病專家雲集「華中阜外」 交流研討腎病學領域新進展
聚焦心腦血管疾病 哈工大在程序性細胞死亡研究領域再獲新進展
醫學領域新發現:Ohu的研究導致治療神經系統紊亂的新療法
功能化碳納米管在腫瘤診療領域的研究進展
美國防部聯合人工智慧中心推進新領域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臟罕見腫瘤領域重磅研究
光學相控陣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領域
全基因組測序將「轉變疾病的研究領域」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在磁控電子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科院水生所張永安團隊在魚類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生物科技領域國際進展與趨勢分析
追蹤本領域科研進展
幹細胞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南京師範大學韓管助課題組在病毒進化領域取得系列重大進展
虛擬現實技術進入精神治療領域?
單細胞測序技術及其在傳染病研究領域中的應用
磁製冷材料領域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