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空之眼」千里制敵

「天空之眼」千里制敵

夜幕下,滑跑、爬升、進入任務高度……很快無人機抵達任務地點,開始了對目標的空中偵察。操縱無人機的飛行員和負責其他任務的幾位戰友,沉著冷靜,動作嫻熟。拉近、鎖定、紅外成像,幾公里之外黑漆漆的目標及目標人物倏地變大,輪廓清晰可辨……

5月17日晚,戈壁灘上,科技日報記者親眼目睹了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無人機飛行員李浩帶領學生進行的無人機夜航訓練,親眼見證了「天空之眼」的神奇威力。

從軍37載,飛過6種有人機機型,48歲「高齡」主動改裝,成為空軍首批無人機飛行員,「老飛」李浩有人機改裝察打一體無人機已經進入第7個年頭。

2011年2月,空軍為推進新質戰鬥力建設,從部隊選調無人機飛行員的工作全面展開。

身為空軍「王牌師」飛行尖子,當時的李浩,安全飛行3000多小時,即將達到戰鬥機飛行員的最高飛行年限。該飛的機型都飛了,該有的榮譽都有了。擺在他面前的路很多,面對親人盼望他能停飛過踏實日子的願望,李浩卻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我想繼續飛,新組建無人機部隊肯定需要人,多年積累的飛行經驗正好派上用場。」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無人機飛行員要從有人機飛行員里選拔?

空軍專家王明亮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有人機飛行員無論是從身體素質還是飛行經驗上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飛行的空間感和視角感,同時作為戰鬥機飛行員還能果斷處置瞬息萬變的空中態勢。」

還記得那年,當李浩和戰友們踏上這座四周空無一物、只長著一簇簇駱駝刺的機場。有人看到的是無邊無際的荒涼,李浩看到的卻是內地機場無法比擬的凈空條件和人煙稀少適合實戰訓練的自然環境。

李浩飛的攻擊-1型無人機是我軍較早裝備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它實現了飛行中「發現即打擊」,航時長、成本低、可持久對地偵察和火力打擊,為空軍在近地支援等作戰領域賦予了全新的能力。

從有人機到無人機,一字之差,但卻需要思維和能力的徹底轉型。而轉型關鍵在於換腦――

與有人機相比,無人機是系統作戰,需要飛行操控、任務載荷等多席位數人協同配合。要想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必須全面掌握多個領域十幾門專業知識、工作原理。從空中轉到地面、從座艙轉到方艙、從舵桿轉到鍵盤……新的知識不斷充實大腦,而30年飛行經驗更是無價之寶。有一次,無人機即將返航時,機場上空突然颳起大風。大風起降是無人機操作的難點。李浩借鑒有人機利用側風著陸的經驗,計算好時機,順利完成著陸。一時成為佳話。

2012年空軍「紅劍」演習,李浩作為首席飛行員操縱無人機圓滿完成偵查目標、高空拍照、實傳圖像等任務後順利返航,標誌著我軍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次融入作戰體系。

如今,這型無人機已常態化執行戰備訓練任務,李浩功不可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南方電網公司發布201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全國高速公路ETC用戶突破5000萬
藥名相同功效大不同
你靠什麼在單位立足?此文值得一讀
《異星覺醒》驚悚血腥鏡頭嚇哭孩子 追求票房,不應少了觀影提示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借天空之眼,覽天空之城
天津 「哏」都之眼
內蒙古天空驚見「上帝之眼」,網友:老天有眼是真的
非洲千餘只火烈鳥集結 高空俯拍似「惡魔之眼」
區塊秀之幣圈洞察之眼第一期
狂暴之眼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天空之眼 能探測到外星人的行蹤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上帝之眼」 裝在天空的遠程操作系統
王鏞之眼
「黑鯊之眼」遇到「敗家之眼」,兩款最強遊戲手機,明10點相遇
困獸之眼
信仰是天堂之路,也是地獄之眼
國貨之光彩妝篇之眼影
「每天一份配置單」之敗家之眼
從地理之眼看中國六大天選之城
奔走相告:創三項世界之最火遍全網的濰坊「渤海之眼」無軸摩天輪下周起運行
空間站之眼「組圖」
太空之眼:偵察衛星
喜訊!中國又一天空之眼發射完畢,美軍航母戰鬥群藏不住了
空間站之眼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