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朝鮮和印度 導彈技術哪家更強?

朝鮮和印度 導彈技術哪家更強?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5月22日,朝鮮再次進行「北極星2」中程彈道導彈試射,據西方媒體發布的消息,這枚導彈飛行高度達到560公里,射程500公里。顯然這又是一次高彈道試射。根據高彈道試射的原理,不難推算,其實際射程可以達到1500-2000公里,也就是足以覆蓋日本全境。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宣布「北極星2」導彈正式列裝部隊。

正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北極星2」這類導彈的研製難度遠高於原子彈,既然能製造中程導彈,那麼製造原子彈就不會是特別大的難題——對於朝鮮來說,製造核武器的主要限制在於獲取足夠多的武器級核材料而已。

而這次在「太陽節」閱兵後,朝鮮試射的另一種導彈更令世界矚目,這就是「火星-12」中遠程彈道導彈,該導彈試射中彈道高度超過了2000公里,換算下來實際射程4000-4500公里,足以攻擊關島。

朝鮮首次成功試射的中遠程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火星12」

火星-12的總體水平已經達到東風-3、東風-4水平,而且結構更加緊湊

北極星2導彈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東風-21,其發射系統甚至可能更先進一些

近年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積極研製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國家,除了朝鮮,就是印度——巴基斯坦在研製成功「沙欣3」中程導彈後,這方面的研究基本已經算是達到目的,短時間內不大可能繼續提升導彈射程了。而伊朗與朝鮮導彈技術基本上是「穿一條褲子」,互為表裡,我們也就不單獨來說伊朗的導彈技術了。

在朝鮮此次試射前,印度2016年試射了「烈火5」導彈,這種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彈道導彈射程超過了5000公里,當時也曾一度引起關注。

有意思的是,美國當時在聯合國為印度進行了辯護,認為印度有著「完美的不擴散記錄」,還稱「印度的記錄與朝鮮形成鮮明對比,眾所周知,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實施了多項制裁」。

我們且不去討論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這種雙重標準問題,但就朝鮮和印度的導彈技術做個對比,卻是個有趣的話題。

咱們先從兩國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的水平對比說起。

目前,印軍裝備的彈道導彈主要有液體燃料的「大地」和固體燃料的「烈火」兩大系列。

「大地」液體燃料導彈已經研製到「大地3」,採用了兩級火箭技術,射程據稱可達600公里,但未見裝備。目前印軍主力裝備的是「大地2」導彈,射程300公里。

相比之下,朝鮮的彈道導彈型號譜系更豐富。

目前,朝鮮的液體燃料地對地彈道導彈均被賦予「火星」的代號。

其中「火星5」、「火星6」導彈是利用從中東獲得的蘇制「飛毛腿」R-17導彈研製的產品。其中「火星5」射程約300公里,「火星6」降低戰鬥部重量前提下,射程提高到500公里,此後,朝鮮又進一步降低戰鬥部重量,開發「火星7」導彈,射程提高到700公里,勉強可以夠到日本廣島、長崎等城市。

朝鮮「火星6」彈道導彈

1988年,朝鮮從伊朗獲得伊拉克「海珊」導彈殘骸,該型導彈是根據蘇聯馬卡耶夫設計局的方案,將「飛毛腿」導彈按照「三彈並兩彈,射程翻一番」方式重新組合而成。朝鮮對該導彈殘骸進行研究後,開發出了「火星8」導彈,其中前者射程700公里左右,後者採用輕型戰鬥部後,射程提高到1000公里。這種導彈也就是朝鮮今年搞過「四彈齊射」的「勞動」導彈。

「火星8」號導彈的載荷條件足以攜帶核彈頭,也是目前朝鮮核威懾的主要載體。

火星-7導彈射程可以勉強夠到日本

「火星8」導彈就是西方所謂「勞動」,伊朗生產的同型導彈稱為「流星3」

在「火星8」之後,朝鮮繼續開發了「火星10」導彈,該導彈被認為是根據蘇聯R-27潛射彈道導彈基礎研製,據信該型導彈技術上比此前的朝鮮火箭有很大的提高。其發動機採用了閉式循環(補燃循環技術),而儲箱系統則採用了浸沒式儲箱技術,也就是儲箱一直延伸到發動機周圍。這兩項技術是非常先進的現代液體火箭技術,其難度非常高,我國直到「長征7號」運載火箭才首次在實用型火箭上運用了高壓補燃循環發動機,而浸沒式儲箱可能要到新的液體燃料洲際導彈上才會使用。

連續12次發射,10次失敗的「火星10」導彈,該導彈的技術檔次很高,但可惜已經脫離朝鮮實際工業技術水平,終於失敗

「火星10」曾被朝鮮視為新一代火箭技術突破的希望,畢竟如果這個火箭技術成熟了,那朝鮮在液體燃料火箭領域就可以躋身世界最先進國家行列。朝鮮的希望之大,還體現在其「火星13」也就是前幾年經常用「超級原木車」拉著參加閱兵的那種機動式液體燃料洲際導彈身上。

該導彈的第一級火箭可能用兩台R-27的發動機並聯,而第二級是一台R-27的發動機,第三級則是一個小型固體第三級。理論上,這種導彈的射程可能大幅度提高,達到洲際導彈的水平。

圖中可以看到"火星-13」的尾噴口之一,從其他照片可以看出該導彈第一級用兩台RD-4D10發動機

並聯RD-4D10發動機測試成功

火星-13導彈構造猜想圖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火星13或許已經停止開發

較早期設計的火星13第二級火箭被用在了現在的火星12身上

而稍後出現的「火星13」導彈看起來進行了一些調整,取消了小型的上面級,但仍保留原來的下面級,射程相應降低。

如果朝鮮能夠掌握R-27導彈發動機的技術,「火星13」可以成為一種相當不錯的遠程導彈,尤其是它還採用16*12的TEL發射車機動,其水平甚至超過了中國當初曾研製過的東風-22液體燃料機動洲際導彈。

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火星10」導彈去年連續發射12次,10次失敗,標誌了朝鮮液體燃料火箭「洋躍進」的失敗。

事實證明,以朝鮮的工業水平,搞定高壓補燃循環還是遠了點。

美國研究朝鮮火箭導彈技術較為專業的「38度北」網站直到最近還發表文章稱這次朝鮮試射的火星12導彈用的也是R-27導彈的發動機。但同時文章中也注意到,推算下來與該導彈的實際表現有較大的差距。該網站不得不做了奇怪的推論,比如火星12可能用了「先進的輕型儲箱」,因此總重量較輕——然而朝鮮並沒有掌握碳纖維纏繞技術,玻璃纖維纏繞技術又達不到這樣的減重水平,所以這是什麼天頂星技術嗎?

其實可能的一個解釋反而是,這個導彈是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原理的大推力新型發動機,總體推力可能比R-27的RD-4D10發動機大出不少。

火星-12的第一級只有一個噴口,顯然不是沿用RD-4D10發動機,推測可能是一種新的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原理的新發動機,雖然技術檔次看起來低了,但實際可靠性大有提高

這樣一來,導彈的總體重量降低了,射程下降了,但總體技術難度也同時下降,對於朝鮮來說,這個調整是划算的。

總體來說,「火星12」導彈射程可以達到稍遜於東風-4的水平。而美國方面形容該型導彈時說「能攜帶重型核彈頭」,其實就是它的投擲重量在1噸左右,可以攜帶未經小型化的核彈頭。這個投擲重量大概就是東風-4的一半左右。朝鮮通過「火星12」,可以掌握繼續研製射程更遠的洲際導彈所需要的基本技術,例如彈頭防熱、制導、突防技術等等。

總體來說,「火星12」的技術水平和中國東風-3、東風-4彈道導彈處於一個檔次,也就是中國70年代水平。

從技術水平上講,如果朝鮮「火星13」最初的並聯R-4D10發動機方案研製成功,那麼這個水平是很先進的,如果橫向比較,那是碾壓印度的。

當然,印度並沒有液體燃料的中遠程導彈,「大地」導彈過於簡陋,還不如朝鮮「火星5」導彈。但印度擁有引為自豪的PSLV運載火箭,就可以拿來比一比了。PSLV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採用的也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這在技術檔次上比「火星13」低了一截。

印度因為自豪的PSLV運載火箭,該火箭的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能說比朝鮮略高而已

當然,「火星13」最後胎死腹中,「火星12」導彈的發動機現在看,更可能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和PSLV的發動機技術檔次一樣。

火箭發動機的技術水平主要可以用比衝來體現,不過因為不知道朝鮮火箭發動機的具體數據,就不太好比了。

但我們可以通過火箭的總體技術水平來說,因為朝鮮導彈很多詳細數據不清楚,我們通過下面一個粗略的對比來比較一下。

印度PSLV火箭中最輕的PSLV-CA火箭起飛重量230噸,按照其太陽同步軌道載荷1100公斤的水平推算,近地軌道載荷約1265千克。比值為0.0055。而筆者認為性能可能與朝鮮「火星12」性能接近的長征1號火箭自重81噸,近地軌道載荷300公斤,比值0.0037。

而朝鮮此前自行研製的銀河2型運載火箭,自重79噸,近地軌道載荷100公斤,這個比值就低的沒法看了,只有0.0013。

這樣一看,印度運載火箭至少載荷投送能力還是要比「火星12」高一些的。

經常有人說中國的火箭技術「還不如印度」,然而實際上長征3的載荷質量比要比印度PSLV高一個數量級,請問印度高在哪了?

只是,如果與印度PSLV火箭尺寸相近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相比……長3的自重204噸,LEO載荷5000公斤,比值0.025,直接比印度和朝鮮火箭提高一個數量級……

從這一點上來看,如果印度要開發一個液體燃料中遠程導彈,其技術水平超過朝鮮應該還是完全可能的,雖然其實也差不多是一個檔次而已,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開發的導彈火箭面前,終究只能是望洋興嘆。

我們再比較一下兩國的固體燃料導彈。

印度的「烈火」系列固體燃料導彈已經一路發展到「烈火5」,甚至還號稱要發展「烈火6」,但目前印軍實際裝備的主要是「烈火1」和「烈火2」。

"烈火2」導彈,也就是「布朗運動」傳說的起源

這其中「烈火2」導彈是一種兩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彈頭重1噸,射程2000公里左右。

有意思的是,「烈火1」導彈並非「烈火2」導彈的前身,而是其降檔發展型,射程700公里。

「烈火3」導彈是印度研製中遠程導彈的開端,雖然「烈火3」已經進行過多次發射試驗,印度聲稱已經列裝,但目前該導彈應該還沒有進入部署階段。

此外,「烈火4」導彈實際上是「烈火2」的深度改進型,該導彈射程號稱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採用了更好的再入大氣層隔熱技術,但目前該導彈一樣尚未裝備。

印度「烈火1」導彈,其實是烈火2的縮小型

猶如鉛筆的體型,充分體現了印度固體燃料技術有限的事實

「烈火5」是「烈火3」的發展型,在試射中成功達到了5000公里的射程,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

此外,印度還開發了潛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例如K-15導彈,射程750公里。目前還在研製K-4導彈,這種導彈重量17噸,長12米,直徑1.3米,載荷2500公斤,射程號稱達到3500公里。

相比之下,朝鮮目前展示的固體燃料導彈包括:「北極星」潛射導彈、「北極星2」地地導彈。以及兩種在最近「太陽節」閱兵式上亮相的新型導彈,目前這兩種導彈還是模型,應該尚處於方案設計階段。

朝鮮「北極星」、「北極星2」導彈都是在2016年首次亮相,迄今為止「北極星」進行了5次成功的發射試驗,其中2次是成功的高彈道飛行試驗,「北極星2」也進行了兩次成功的高彈道飛行試驗。

與朝鮮磕磕絆絆的液體燃料彈道導彈研製相比,其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研製的速度和成功率相當驚人。

固體燃料火箭的最大難點在於,燃燒不是僅在噴口燃燒室內進行,彈體本身就是燃燒室

在烈火2基礎上簡化而來的烈火1

印度的K-15導彈是一種短程導彈,2010年開始服役,其發射重量7噸,長度10米,直徑0.74米,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印度和朝鮮都沒有研製成功小型化核武器,所以1000公斤載荷是兩國為核武器準備的導彈的最基礎要求),射程750公里。

朝鮮現在調整思路,開始完全照搬中國70年代的導彈發展思路,放棄了「高大上」的蘇聯導彈開發路線,其代表作就是「北極星1」,基本可視為性能和技術檔次降檔版巨浪1

同理,北極星2,基本就是降檔版東風-21

而朝鮮「北極星」導彈的尺寸和中國「巨浪1」基本相似,直徑1.5米、長9米,根據其高彈道試射的高度和射程推算,其射程大約是1000-1500公里,比「巨浪1」的1700公里要低。

這樣一比,「北極星1」自然是「高大上」不少。

不過,印度還有個研製中的K-4計劃,該導彈長度達到12米,直徑達到1.3米,戰鬥部重量提升到2500公斤,而射程,據印度自稱可達3500公里。

印度宣稱,該導彈此前從水下發射平台和「殲敵者」號核潛艇上分別進行過一次發射試驗。

印度固體燃料導彈譜系

不過K-4尺寸比「北極星1」或者中國「巨浪1」大,射程遠一些也是有可能的。只不過,這個射程和載荷指標嘛,顯然是有習慣性「注水」的。

不過「北極星」導彈迄今為止已經進行過5次成功的發射試驗,與之配套的常規動力導彈潛艇的完成度顯然也要比印度磕磕絆絆的「殲敵者」強。所以,「北極星1」在成熟性方面,還是比印度K-4要領先一些的。但總的來說「北極星1」和「K-4」基本算是同檔次的導彈。

當然,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早已退役的「巨浪1」導彈上,至少有一點是不論印度還是朝鮮望洋興嘆的——那就是當量達到百萬噸級的熱核彈頭。

北極星2的技術水平比烈火2簡直高到不知道哪裡去

如果說僅說導彈,「北極星2」只能算是比「烈火2」檔次高那麼一截,那算上整個發射系統,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再對比一下朝鮮和印度的陸基固體導彈。

朝鮮目前宣布要大量裝備的「北極星2」導彈基本上是「北極星」導彈上陸,其研製邏輯和中國當年「巨浪上岸」搖身一變成為東風-21是一樣的。

而在性能方面,「北極星2」表現不差,其射程估計可達到1500-2000公里。相比之下,尺寸重量與之相似的中國東風-21A型攜帶600千克重50萬噸當量的彈頭射程可達2700公里。考慮到朝鮮核彈更重,「北極星2」的射程降低到1500-2000公里還是可以理解的。

「烈火3」導彈試射

烈火5導彈的重量達到50噸

烈火-3、烈火-5導彈的尺寸和重量都已經快接近相同性能的液體燃料導彈東風-3、東風-4水平,說明印度還沒有掌握固體高能推進劑技術

總的來說,「北極星2」在投送能力方面,除了射程短一些,幾乎已經接近早期東風-21了。

相比之下,印度烈火1、2導彈看外形就感覺有點「不上檔次」。

大家都知道,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越粗越難做。液體燃料發動機比較符合我們一般人對火箭的想像,上面是燃料和氧化劑,它們經過一系列管路和泵增壓後進入燃燒室燃燒。而固體燃料火箭,實際上是一根巨大的,裝滿了炸藥的管子,如何確保燃料在彈體內慢慢燃燒,而不是直接炸成巨大的煙花,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直徑越大,燃料就越難以處理,製造大直徑的固體燃料葯柱,就成了一個難題。

印度的固體燃料技術起步相對晚,而且這方面,印度也沒有可以借鑒的目標,蘇聯和西方都不可能提供給他相關的技術,所以烈火2導彈上面運用的技術就比較老,整個導彈看起來細得像鉛筆一樣——直徑做不大,又要保證射程和載荷(烈火2的彈頭重1噸,能夠承受8馬赫再入大氣層,印度媒體聲稱該導彈可以攜帶20萬噸當量的增強型原子彈彈頭),那就只能做的長了唄。

而且,「烈火2」導彈的裝備、生產和改裝,似乎又成了個富有印度特色的故事。

該導彈2000年進行了首次試射,成功後,印度國防部長馬上宣布開始生產,每年製造12發,後來又提高到18發的速度開始裝備印度軍隊。

2009年5月,印度媒體開始大吹特吹說印度軍隊將進行烈火2的用戶測試,這次試驗是印度軍隊完全脫離DRDO的技術支持自己進行的首次試射。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首先要完成史詩任務:太陽的距離,成功完成至少一次當量不少於20萬噸的氫彈試驗……

結果導彈就不知道哪裡去了……

當年11月印度軍隊再次進行烈火2導彈試射,這次導彈第二級沒有點火,直接墜入大海。

已經裝備了100多枚的導彈居然無法正常使用,這就很尷尬了。

經過半年緊急攻關,2010年5月,改裝新的制導系統的「烈火2」才終於試射成功。

相比之下「烈火1」導彈則是在「烈火2」開發的縮小版,射程降低到750-1250公里,戰鬥部重量1000公斤,能夠攜帶戰術核武器。

應該說,雖然「烈火」系列導彈的開發一波三折,中間也少不了「印度特色」的故事,但總算也已經是一種能夠例行保持作戰能力的導彈了。

導彈本身性能雖然基本差不多,但「北極星2」的「外設」可比「烈火2」豪華太多了。該導彈採用8對負重輪的履帶式TEL發射車,導彈被裝在儲運發射筒內,發射筒上裝有類似俄羅斯「白楊」導彈的環境控制通風管,而且發射筒尾部裝有無依託發射裝置,可在各種地形下確保「展開就發」,第二次試射中朝鮮就展示了這個能力,直接在一片無準備的土地上就發射了。

北極星2導彈的無依託發射裝置

相比之下,「烈火2」雖然也號稱公路機動,但其實是裸彈運輸,除了不必加註燃料,其他老式液體燃料導彈發射前常見的準備工作一樣少不了。也不能無依託發射,只能到經過準備的場坪。

……

不過,印度的希望永遠在未來嘛。目前雖然尚未裝備部隊,但印度還有「烈火3」和「烈火5」導彈,其中烈火3射程達到3500-5000公里,烈火5射程5000-7000公里。

當然,按慣例,印度聲稱的射程數據裡面這個上限大概是要去掉的。那也不容小覷,畢竟射程在那擺著,而且這還是固體燃料導彈。

關於「烈火3」,也有不少未解之謎,例如它到底有多重。

DRDO如果是在朝鮮,這幾位估計會被領袖送去挖煤?

據早先的報道,烈火3導彈的第一級重32噸,第二級10噸。總重量應該在44-45噸左右。

相比之下,中國的東風-26導彈發射重量估計才20噸。

印度媒體後來有報道稱,DRDO宣稱烈火3的重量下降到了22噸——然而這個事情真的讓人很難相信,難道他們掌握了降低導彈一半的重量而不增加射程的天頂星技術?

但不論如何,據印度方面宣稱的試驗情況,「烈火3」導彈經過近10年試驗發展,印軍今年玩成了第一次脫離DRDO技術支持獨立的發射試驗。這種導彈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儘管……說不好聽點,這玩意除了用了固體燃料,整個一東風-3水平的玩意。

在烈火3基礎上,印度又繼續開發了「烈火5」,裝備了第三級火箭,重量提高到50噸(再次說明所謂「烈火3」重量只有22噸的說法純屬胡扯),戰鬥部重量1500公斤,射程超過5000公里——最遠可達8000公里。(當然這個8000公里的數據別當真就對了)換言之,烈火5差不多就是個固體燃料的「東風4」水平。

當然,能掌握直徑2米的固體燃料導彈研製技術,印度在固體燃料技術方面的進步也是明顯的,儘管似乎他們並未掌握高能固體燃料技術,才導致同樣射程的固體燃料導彈,重量都快向液體燃料導彈看齊了。

相比之下,朝鮮展示的兩種新型導彈,現在還是模型,從研製進度上講當然是趕不上印度了。但我們不妨推測一下它們所代表的研製方案。

這其中,採用拖車機動的,姑且稱之為「北極星3」導彈,從發射筒和輔助機構的模型製作精細度來看,搞不好朝鮮已經接近製造出它的實彈了。

朝鮮展示的這個模型看起來製作完成度較高,或許已經接近造出實彈

從尺寸上看,這種導彈比較接近蘇聯RT-20「先鋒」導彈,算是中遠程固體燃料導彈

它的直徑看來依然是不到1.5米的樣子,說明朝鮮仍然是未能掌握大直徑固體葯柱製造技術。但鑒於「北極星2」導彈發射和之前朝鮮固體發動機試車時的畫面,朝鮮的固體燃料能量密度水平至少不會是印度這種檔次。

因此,北極星3很可能是一種中遠程導彈,其基本射程和載荷條件或許能接近東風-26水平——當然東風-26的精度、突防性能、機動部署能力,多用途特性……這些是朝鮮導彈不可能趕上的。

而裝在巨大的萬山卡車上的,明顯是朝鮮的夢想中,能襲擊美國本土的新固體燃料洲際導彈。不用說,它的研製目標是盯著「白楊」導彈去的。能否搞出來呢?這就不知道了。

至於這個「山寨版白楊」導彈,朝鮮恐怕至少短時間內是別想接近造出來的

綜上,因為導彈技術不擴散機制,朝鮮和印度都沒辦法從外部獲得完整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因此兩國根據本身技術能力,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朝鮮因為機緣巧合,弄到了R-27導彈,試圖一步登天,走了一陣彎路,近年來才回歸正路。而印度則寧可搞和液體彈差不多重的固體導彈,也堅決要開發固體導彈,和世界大國看齊,但可惜基礎工業能力「天花板」限制,無法突破太多,很多時候提高射程就只能靠吹牛。

如果考慮到印度和朝鮮的綜合國力差距,再看雙方這「互有短長」的導彈技術,印度DRDO真的應該感到羞愧。

不過導彈技術發展從來不單純是技術問題。

為什麼印度一樣已經摸到了製造洲際導彈的邊緣,甚至都已經有了增強型原子彈,美國就不說制裁他呢?當年印巴核試驗的時候聯合國可也是有相關決議的啊。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世界,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領域,就是「只許州官點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國只能用更加激進的手段來試圖自保。這錯了嗎?或許只有歷史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台軍公布33年前軍演影片 眾多裝備至今仍在服役
美媒推演二次朝鮮戰爭 韓軍成為防禦主力
在青藏高原建水壩就能控制印度的經濟命脈?影響有限
達不到國家標準?俄羅斯「阿瑪塔」坦克今年服役「沒戲了」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踢館:印度、朝鮮和伊朗,這三國哪個導彈技術更強?
印度有大型火箭,為何搞不成洲際導彈?技術還未修鍊到家
印度轉手賣「最強巡航導彈」,技術全靠俄羅斯提供
印度也射洲際導彈了?
最強洲際彈道導彈即將試射,導彈防禦系統成為擺設,俄羅斯很自豪
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美軍為何不緊張?或對自己人威脅更大
印度產的防空導彈也成了搶手貨?越南將引進印度產防空導彈!
印度導彈航天壯聲勢!這些秘密武器美俄也造不出來
中國改造防空導彈成為對地導彈,化腐朽為神奇,戰力還更加強勁
導彈和子彈的飛行速度哪個更快?
俄羅斯王牌武器強力出擊!最新型洲際導彈,能否震懾美國?
一組科技新聞:長征一箭四星、印射最強洲際導彈、富勒烯導電性能
渲染中俄導彈威脅增加 美軍擬大力強化導彈防禦
印度自稱造出最強洲際彈道導彈?這些導彈任意一個都強其數倍!
捷克向印度轉讓傘兵榴彈炮技術,俄羅斯與印度聯合研製導彈發射井
俄羅斯幫助印度製造巡航導彈,整體很成功,巴鐵壓力大了!
普京宣稱俄成功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世界震驚,導彈技術專家楊承軍教授詳解厲害在哪
全世界最努力導彈?
導彈和戰鬥機哪個飛得更快?
反艦導彈的突防技術有哪些?各類突防技術盤點,末端變軌最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