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理財目標
前段時間給家人打電話,老爸告訴我以前的同學在去年白完都的房市中賺了400萬。想想自己在股市中也摸爬滾打了近10年,除了好幾萬的交易費用,基本沒有賺到錢,想到過往聊起股市時的眉飛色舞、侃侃而談,頓時覺得無地自容。痛定思痛,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眼界狹窄,遂努力學習各種理財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反思,認為有必要進行階段性總結梳理,就動筆寫下了此文,但剛剛落筆就想到何不把它發到張大媽,一則是與大家交流一起提升,二則也可以騙些金幣(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碰過人場。。。)。但在準備發之前,發現文章很多結論都是憑著感覺得出的,沒有數據支持,這樣騙金幣就有點過意不去了。所以就立馬查找和整理數據,還別說,就這幾個數據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平時工作比較忙,都是利用業餘時間,斷斷續續整理的),在此我想說:騙金幣,俺是認真的!
理財的目標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理財是為了買車、買房,有人理財是為了應對養老,有人理財是為了給子女些許幫助,有人理財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還有些人並沒有目標,只是感覺錢放在銀行確實太可惜了,畢竟貨幣會貶值。理財並不一定需要目標,但是一般而言有目標總比沒有目標好一些,萬一實現了呢?!如果對上述幾個理財目標進行總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理財的目標在於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但是怎麼樣才算是實現了保值、增值呢?也就是說如何對自己的理財成果進行量化評價呢?在這裡,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三個參考指標:CPI、GDP和M2增長率,供大家參考。
首先說說CPI增長率。
關於這個指數大家可以說已經非常熟悉了,無論是新聞報刊,還是網路媒體都經常提起,但是我認為由於國情特殊,國內除了國家相關部門,沒幾個人對此很清楚,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就把自己查閱的一些信息擺一擺。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的首字母縮寫,其中文意思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日常購買的商品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也就是說它反映的是一系列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至於其包含了哪些商品(服務)、每種商品的所佔比重為多少,每個國家統計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美國構成CPI指數的商品共有8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和通訊、交通、醫藥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我國CPI計算當中包含八大類商品: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注國家統計部門從未公布CPI具體組成)。單從內容上來看,基本相似,但是就組成而言,相差比較大,具體看下圖。
中國2016年CPI構成
美國2016年CPI構成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中美PCI最大的差別在於住房和食品的比例,在美國住房佔比最重為42.69%,中國佔比最重的是食品為28.8%,而居住僅佔22.1%,這就是我們總感覺房價暴漲而CPI不漲或者小漲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2016年對CPI的組成進行重大調整,住房佔比由原來的13.2%上漲到目前的22.1%,從某種程度上說2016年之後的CPI與之前不具有可比性。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食品價格尤其是主糧價格都是受國家調控的,ZF在穩定物價方面是功不可沒的!
雖然由於發展水平所限,食品在我國國民開支中佔據比較高的比例(2016年基尼係數為0.465),在CPI組成中比重高是合理的,但是隨著住房成為最重要的家庭財富(在很多城市房租在日常開支中也佔據重要比重),13.2%的比重明顯不合理,即使目前的22.1%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也不是很合理。我國的CPI指數主要代表日常消費價格變化情況,而美國CPI更趨向於整體價格指數。如果以此為理財目標,首先看一下我國CPI大致範圍。下表是近十年城鎮居民CPI數據:
在過去十年中,CPI平均值為2.53%,累計值(以2007年為100)為122.2,也就是說在過去十年中,物價水平上漲了22.2%。如此以來,基本上除了銀行活期存款這種理財方式,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購買貨幣基金、各類寶寶這些固定收益類產品,都能跑贏CPI!不過還是建議你想一想十年前你所在地區的房價是多少?現在是多少?想一想十年前你吃一頓早餐多少錢?現在同樣的一頓早餐需要多少錢?想一想十年前理髮與現在的價格。我想已經沒有進一步論證的必要了,這個理財目標實在是太低了,無法實現財富保值的目的。
其次談談GDP增長率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其增長量也就代表一個國家財富生產比上一個階段的增加量。如果在一段時期內,你的工資和財富增長水平超過了GDP的增長率,說明你充分享受了國家發展所帶來的福利,生活水平和財富同步提升了,在此恭喜你理財能力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為什麼這麼說?由於分配體制原因,消費部門支出(收入減去儲蓄)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整體在減少,在2010年達到最低的34%,此後穩步上升,至2015年再次返回50%以上(具體見下圖)。其中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是ZF和企業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和居民消費意願的降低。而近些年的上升,一部分是因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都受到了抑制,國家開始鼓勵消費,同時由於住房開支在居民消費中更為普遍,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也開始提升。當然,由於實體經濟較為疲軟,與民間投資意願低、ZF投資效率低也有關係。消費部門在GDP比重上升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它代表著居民所分配到的財富越來越多,但是隨著GDP增速的放緩,你生活改善的速度也許會明顯下降,同時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悄悄摸進了你的錢包,這就是下一個要講的指數M2。
自1990年至今,GDP增長率的均值為9.59,雖然GDP增長率整體處於下滑階段,但依然保持在7%左右(具體見下表,數據來源於中國經濟網,但是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GDP實際增長率與每年公布的增長率並不一致,應該是後期調整的原因)。如何理財才能使得收益率達到這一水平呢?普通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即使各類理財財產品最高收益率一般在6%以下,所以要想實現這種目標,還是需要冒一些風險,可以採取分散投資的方法,將資金的一部分用於投資具有一定風險的投資種類,比如股指類基金、價值型股票並長期持有,從歷史來看,國內A股市場每7-8年會有一波牛市,漲幅在150%以上,即使每7年漲100%,年化收益率也接近10%。如果有抵押(質押),也可以參與民間借貸,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2%-24%,最高不要超過36%,一是因為超過36%風險太高了,借貸人有可能從事一些高風險的行為,一旦出事,可能會受到牽連;其次,借貸人可以通過法院追回超過36%部分的利息。但是不推薦近幾年非常火的P2P產品,原因是跑路風太盛,這個行業需要沉澱沉澱。如果非常想參與,建議不要超過總資金的10%。
1990-2016年GDP數據
第三談談M2增長率。
M2是廣義貨幣,即現金、企業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的總和,其代表了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和潛在購買力。持有的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價值在於其對標的財富。1990年至今M2平均增長率19.83%,而同期GDP的平均增長率為9.59%,其差值長期在10%左右。從1990至2016年間,GDP增長了39.86倍,而同期M2增長了101.31倍,也就是說貨幣增長率是GDP的近2.54倍,如果按照貨幣與對標的財富來講,同樣的貨幣所對應的財富減少了60%,換一種說法就是貨幣貶值了60%。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恐怖的計算方式:如果將M2增長率高於GDP增長率的部分作為通脹率約為9.31%(以均值粗略估算),自1990年至今通脹累計1106%,即物價上漲了11.06倍。M2、GDP增長率具體如下表:
1990-2016年GDP和M2數據
M2的產生機制一般認為是央行+商業銀行模式,其中央媽負責注入流動性,商業銀行負責放大,理論上可以放大到存款準備金率(大型商業銀行為18.5%)的倒數倍,但是由於超額準備金率和現金的存在,放大的倍數會小一些,例如2017年一季度貨幣乘數(基礎貨幣的放大倍數)為5.29。由於影子銀行的存在,實際貨幣乘數可能更大。對我們來說,增加M2就是減少了手中貨幣對標的財富數,也就是你的財產被轉移了。由於M2增長率長期高於GDP增長率,意思就是說即使你絕對財富增加了,但是由於其增速低於M2增長率,你的財富在全社會財富總額中的比例是減少的,這就意味著你的財富被轉移了,你財富在總額中的比例降低了,用近來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你的社會階層降低了。當然,這是針對那些持有大量貨幣資產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對於你我來說,最重要的資產是自己和房產,只要工資、房產上漲速度跟得上,社會階層基本是穩固的(反正也爬不上去),但殘酷的現實是你總有一天會失業,而此時你的積蓄已經大幅貶值,想活下去要麼拖著年邁殘病之軀繼續工作,要麼就降低生活水平靠著養老金苟延殘喘,要麼就依靠下一代養老,你能想像一個年輕人養活6-7個老人會是多麼沉重的負擔嗎?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張全家福(細思極恐)
從1990年至今,M2平均增長率為19.8%,即使今年央行將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中性,M2的增長目標依然高達11%,股神巴菲特投資生涯平均收益率只有26%,普通人想達到19.8%的年均收益率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能有人通過股市、期市、房市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財富的大幅增長,但這個門檻比較高,需要非常全面的知識和膽識,炒股、炒期貨破產的人也很多,尤其是炒期貨,就目前來說,期市上生存下來的老鬼寥寥無幾,其中大部分都在撈了一把之後轉入其他行業(市場)。所以說想在股市期市撈快錢的想法是不切實際,也是非常危險的。那應該如何才能保護自己的財富呢?作為一個理財新手,在此只能談談自己的一些構想,至於實際效果只能交給大家和時間來評判了。著名企業家雷布斯曾說過: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投資理財也是如此,資金總是流向價值窪,如果你能在恰當的時機買入正確的資產,保值增值就不再是夢想。前段時間流行一種說法「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00年代搞網路,10年代炒房子」,這句話很好地總結了各個階段的風口所在,那麼,下一個出風口在哪呢?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我無力回答,下面我試著對各種常見的投資標的進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說說房地產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人口、土地供應、金融政策分別決定了房價的長期、中期和短期走勢。對於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人口決定長期供求關係、土地供應決定中短期供求關係,而金融政策則決定了具不具備炒作的空間(即盈利空間)。國家雖然說「房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任何一個市場只要有盈利空間,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炒作(這是市場的本質決定的)。我認為房地產投資相對於其他標的有兩大優勢,一是土地供應壟斷導致了部分城市供求失衡,價格整體上單邊上漲;二是房地產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加槓桿的投資標的。在去年9.30調控以來,部分城市房價正處於調整期,由於限購政策,槓桿基本失效,炒作氛圍少了很多,但只要供求關係不變,上漲是遲早的事。關於人口與城市發展的關係,推薦讀陸銘的《大國大城》。房地產已經過了主升段,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可能以慢漲為主,其魅力在於槓桿,以20%首付為例,去掉稅費,槓桿率在4倍左右,如年漲幅為5%,收益率將達到20%,而現實中年漲幅更高的例子比比皆是。當然房價因城而異,如何判斷房價漲跌請對照以上三點:人、地、錢。
其次說說股市
長期來看股市是可以跑贏CPI和銀行理財,甚至可以跑贏GDP,因為上市企業本身就屬於國內企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的一個群體,也是創造GDP的一個重要組成,只要不踩到雷,長期看還是可以跑贏GDP的,但是距離M2的增長率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如何彌補呢?我認為一個是選時,即在A股整體市盈率在15-18之間時,逐步買入,越跌越買,在收益率達到100%時,逐步退出,這樣可以避開主跌段又能把握主升段。其次是選股,一般而言個人不要選業績太差的股票,盡量選龍頭或者細分龍頭,逢低買入長期持有。第三是加槓桿,目前我知道的加槓桿方法有兩種,一是融資融券,二是買入分級基金的B份額。2017年5月1日之前買入分級基金沒有限制,之後有30萬持倉的門檻,具體問度娘。如果能在底部逐步加槓桿,長期來看,應該是可以跑贏M2的!
第三說說創業
作為一個上班族談創業有點扯了,但每個人有點想創業的衝動,從理財的角度來講,並非一定要自己創業,而是遇到了合適的人、合適的項目、合適的時機,適當參與一下,比如說有個技術過硬、精明能幹又可靠的朋友開理髮店或者快餐店,可以適當入股,一般而言收益率都是不錯的。就拿我所在的三四線城市來說,2005年剛來的時候,理髮10元,現在40元起步,這還是老爺們隨便剪剪,女童鞋整一下沒個大幾百下不來,想想就覺得來錢(局外人的意淫,懂行的儘管噴!)。
第四說說投資自己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唯一跟的上物價上漲的財富就是自己,準確說是自己付出的勞動。回顧一下你工作以來工資的變化情況,然後跟當地的房價進行對比,你會發現工資房價比基本保持在一個較小的區間波動,當然也有個別城市例外,當地的房價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增長過快或者過慢,但工資與整體物價水品基本保持同步增長。除了這種水漲船高式的被動收入提高,我們還可以通過參加一些培訓,提高自己的任職能力,獲得更多的晉陞機會或者通過跳槽提高自己的收入。還有增加對自己身體的投資,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和注意飲食,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辦一張健身卡或者在家裡組裝一套健身器材,少生病也是一種增收,當然,身材好、能力強也能提高逆襲的概率!此外,還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財知識和能力,使已有的財富不至於貶值後者過快貶值。
在這一節多次提到了加槓桿,為什麼要加槓桿呢?因為在物價飛漲的時代,花明天的錢購買能夠保值的東西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什麼能保值?如何才能用以低的代價(如利息)使用槓桿?這都是我們面臨的難點,希望大家積極討論,順便帶帶我。。。
羅嗦了那麼多,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更希望在大家漫天的口水中收穫真正的理財知識,那麼,我這塊磚才算沒白扔!
※單車四人反季冬天獨闖318,2016春節西藏拉薩遊記
※猿嘮叨:程序猿變成奶爸模範的血淚史
※德國值得買 篇三:WMF第三期
※八斤小胖猴之順產全記錄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