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脈道系統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道醫學的脈道系統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結緣香囊
免費結緣道醫秘制端午節香囊+端午辟邪符
一、脈道系統概況
脈道系統既包含經絡系統又別於經絡系統這一基礎隱態生理組織。
脈道系統在修真生理學中屬於初真階段必修的生理組織結構系統,是人體隱態物元生理組織中「後天中含先天」向復返生理組織的「真先天」境地的必由之路。脈道系統主要由八脈道組成。
八脈道系統的主要內容是奇經八脈和它們的附支及交通支脈,八
脈道是人身體上十二經絡之外的八條脈路,是人體物元隱態生理組織
結構。八條脈分別名為:任脈、督脈,陰維脈、陽維脈,陰硚脈、陽硚脈,沖脈、帶脈。由於奇經八脈的分布不同於十二經絡那樣有規律,它們相互之間只有陰陽分布關係而無表裡關係,與十二正經不同,相對於「常道」是「奇」,與「偶」相對、相區別,故而古人冠之以「奇經」之名。
奇經八脈系統的生理組織學結所行經的路線和部位,正如紫陽
真人云:「凡人有上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
故能得道。」正因為如此,所以歷史上並無詳盡記戴和清晰的描述,非內觀清楚者無從明白。可以說八脈系統學說,是修真界的「專利品」。奇經八脈的內容,最早散見於《黃帝內經》中各篇,到了《難經》才提出「奇經八脈」這一總韓稱,並作集中闡述,古籍雖然介紹八脈系統,但是其文章言簡意賅,常人頗難準確譯註,各家各說,所以近代醫家常常略而不述或所述甚簡,以及所述非實。
八脈系統在人體生理縱織的較深層(經絡之下或內),大部分縱
向排列,與十二經絡的軸向相同,只是解剖位置相對性較深。例如,
修身修真學中的「意動修經,靈動修脈」,在靈動中拍打四肢軀幹的原因之一,就是疏通深層之八經脈和淺層十二經脈中部分狹窄、阻滯的經絡。八脈系統也同十二正經一樣,存在著它們自己的「脈別」和「別絡」(附支、交通支),隨著修證的深入可逐步內觀到它們的客觀存在。八脈之中,只有帶脈在人體中是橫向排列,與十二經絡縱橫交叉,溝通和連接經絡。
十一經絡在人體四肢中的排列是內三陰、外三陽這一結構特點。
八脈系統則不同,它是「硚維陰陽循內外,沖脈一支貫居中。」從而
形成「內二陰外二陽,沖脈居中央」這一結構特點,將肢體深層內部在縱向上五脈一統,這個特點是道家學說的脈道特點,醫家由於對沖脈的認識不同,對陰躋、陽硚、陰維、陽維在上肢是否有分支無據可查,而未能與道家觀點一致。
八脈系統是人體生理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絡系統共同
存在於機體之中,成為修真生理的基礎系統。
八脈系統相對於十二經
絡而言,具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1
發揮溝通、聯絡作川,進一步密切十二經絡之間的聯繫。像
「陽維維於剛」,就是溝痛、聯絡、維繫、組合所有的陽經。「陰維維
於陰」,就是溝通、聯絡、維繫、組合所有的陰經;帶脈如帶,橫向連接、溝通、聯絡、約束陰陽各經絡;沖脈扼守要衝之地,通行上下統率、主導著三陰、三陽,滲灌、調節二陰、三陽;督脈似江河,總督諸陽經;任脈似湖泊,為諸陰經之海。督脈與任脈和中脈,共同構成人體一太極的能量傳輸結構。
2
八脈系統具有滲灌和凋節作川,可以凋節十二經絡的氣血,當
十二經絡氣血有餘之時,則可流注進入八脈,儲蓄以備用;十二經絡
氣血不足之時,則可以從八脈「溢出」,而給予補充其不足。
3
八脈與體內的肝、腎等陰臓之間,與女子的胞,與腦和髓等奇
恆之府的關係較十二經絡更為密切,具有一定的生理、病理意義,在
修真生理學中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五臓玄明靠八脈」,這也就是說八脈對臓腑的先天轉化具有直接的能量傳輸功能。
八脈道系統是初真組縱結構層,是修身修真學人體組織結構的深
層次,是後天返先天必須掌握和實踐修持的一大生理組織系統。
在黃帝和老子的修身得一守一法中對八脈道的修證和觀察,將會
比較完整而且系統地完成,所慧觀的結果常比金丹法更深入和全面。
在守一法中,可以觀察到體元對八脈系統的主宰作用和管理作用。當進入八脈道全方位修證時,可能會觀察到膻中穴位的大門之內,出現一位叫「綉娘」的體元。而在沖脈的起源胞中會山現一位名為「沖父」的性體。綉娘手持飛梭針,自由地沿著八脈通道運行。並且拉劫經和脈線,將經和脈線整體地把握著「編幟」成內外整體合一的網狀結構形,使雙手勞官穴和雙足的湧泉穴成為經和脈線的匯合點。「沖父」這個非恆名的性體,手中則持一根圓柱形鐵棍,形似金箍棒。將鐵棍放入沖脈中時,鐵棍放大和延伸並動旋轉,並會帶動著帶脈的飛速旋轉。同時,與帶脈相平行的細微脈絡顯現出來,縱橫捭闔,一罔圈的脈絡將前後任督兩脈貫穿了越來。這種「女織網男耕擴」的田園風光景象,任身國中最後構成手握網路之綱,足踏金色網路結合之點,全身內外的球形網狀結構傳輸系統彤成,渾圓一體,使生命中的物元在經脈系統中最終歸一而得一。並且為最終的三元歸一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利於指導實踐,下面將八脈分布的概況,分別作一介紹。
1
任脈
任脈為「陰脈之海」,分布身體軀幹的前側,醫家一般認為任脈
處於筋膜外皮膚里。那麼這種理解,就不能將任脈和督脈劃歸八脈道
這一深層次的傳輸系統中。既然將任督二脈劃歸八脈道系統,那麼其結構特點上,必定屬於深層次的傳輸系統中。道醫和修身求真學則研究的八脈系統全都是深層次的內傳輸系統,絕不會將深層次的內傳輸系統表面化。這一問題的結論就在髓道周天和皮下周天的區別之中。因為在髓道通後的小周天內循環中,任脈的傳輸是在喉管內,胸骨的內壁中和腹壁的腹膜壁上。任脈與沖脈有著緊密的聯繫。現根據醫學經典和修真學將其分布情況給予介紹。
循行部位
《靈樞·五音五味》:
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譯釋:
沖脈和任脈,都起始於胞中(小腹內),它的主支循腹壁深層罩面上行,是經絡中陰脈之海,主支中浮行在外的分支(脈別),
則循腹壁淺層向上升行,在咽喉部位通過交通支與主支相會合,其中分支和更細小的支脈則分布在唇口周圍。
《
素問·骨空論》
: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譯釋:
任脈起始於中極之下(內)的小腹盆腔中,陽上到陰毛陰阜處,循著腹壁裡層上行,上至關元,繼續上行至咽喉,再上行到下
頜、口部,沿面部進入眼中。
《靈樞·經脈》:
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
譯釋:
任脈有一支脈剮,名叫尾翳,從鳩尾向下,脈別和更細的別絡散布在腹部這一區域。
《奇經八脈考》: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少腹之內,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同足厥陰、太陰、少陰並行腹里,循關元,歷石門,會足少陽、沖脈於陰交,循神闕、水分,會足太陰於下脘,歷建里,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上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上喉嚨,會陰維於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與手足陽明、督脈會,環唇上至下齦交,復而分行,循面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
本脈穴名
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
脘、建里、中脘、上脘、鳩尾、中挺、膻中、玉堂、紫宮、華
蓋、璇璣、天突、廉泉、承漿。
交會穴名
承泣穴:
任脈與足陽明經交會。齦交穴:督脈與任脈交會。手太陰肺經的列缺穴通於任脈。
脈理探討
從上述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出八脈道系統中,每條脈都存在著主
脈、脈別(支脈)、別絡(脈絡)。在分布位置上,主脈居內部深層,
脈別和別絡則分布淺層,共同構成脈系。
任脈的「任」宇,含有擔當任務、妊養化育的意義。任脈循行於
腹部正中,腹為陰,任脈居中而深,所以任脈對全身陰經脈氣有總攬、
總任的作用。故前輩們稱侄脈「總任諸陰」,「陰脈之海」。任脈的脈氣與全身手足各條陰經相交會。下肢的三條陰經與任脈交會於中極、關元穴處;陰維與任脈交會於天突、廉泉穴處;沖脈與任脈交會於陰交。足三陰經脈上交於手三陰經脈,因此任脈聯繫了全身所有陰經。
任脈起於「胞中」,有著「主胞胎」的功能,任脈上有一石門穴,
在石門穴的深層內部,傳統上認為這一區域,是男子貯藏精氣之所,對女子是維繫胞宮之地,又是生氣之源。有的學說稱此地為「丹田」之名。丹經中「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童兒把貫穿」一句中的刻石之「石」字就是喻指此「石門」之內。
2
督脈
督脈分布於身軀的後面,與任脈相對應組成一對陰陽之脈,它的
脈別和別絡分布聯繫較廣。而且在道醫學中,還將這一脈道分為皮下
督脈和髓道督脈兩類,常人以皮下督脈而論之,修身和修真則以髓道督脈兼而論之。髓道督脈的重要特點是,最下端從尾閭尖的三孔中進入脊髓腔』沿著椎管在脊膜內上行。在上端並不進入顱骨的帽狀腱膜下和皮膚內,而是在腦戶穴處的深層,經第一頸椎的椎孔直接進入大腦,升入泥丸之內,然後再經顱底骨上的第九對舌咽腦神孔,落入咽喉』進入重樓的喉管中下行。髓道督脈的出現,是在無為狀態下比現和完成,並非智能意識參與的結果。這些重要特徵,有利於區分真小周天和假小間天的現象。
庶人(常人)的任脈和督脈都是類似十二經絡一樣的淺表傳輸分布,只
存在於皮下筋膜外。而且常人任脈與督脈中的能量傳輸,與修身者真八脈的傳輸是不相同的。常人的任脈能量轉輸是從會陰向承漿處逆上而行,而督脈也是從齦交向上,再經百會再向下注入會陰。修身者在髓道通以後,這種順常人順轉的模式,則會改變成從尾閭逆上進入泥丸,經泥丸降下顱底、經咽喉而下降進入深層任脈的傳輸模式。社會上有些人常將這兩種情況混淆為一團,是由於不了解其中原理的原因。針刺百會的補瀉操作中,當我們了解這種常人傳輸運行的特點以後,就利於掌握其中的方向。針柄上受納的生術者的能量以及天地的清氣,經百會進人體內後沿著督脈順行,注入督脈全程中,就是一種順補的技術。
「人以天地之氣(炁)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
論》)人體的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對應著
二十四節氣,庶人(常人)脊柱內的炁機,冬至從第5腰椎開始,每個節氣上移一個椎體,一年內完成一次脊柱整體炁機變化,這也符合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軌跡的炁機變化之理。(彩圖2)
現根據醫學典籍和修真淺學說的觀點分述如下。
循行部位
《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
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囂,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
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譯釋:
督脈的分布循行,起始在小腹內,在小腹內骨盆的中央,對於女了來說,在深層與尿道相連繫,-廷孔,就是尿道的內埠。
督脈有別絡(分支)分布於外生殖器,與主脈會合於會陰部,繞過會
陰部後面肛門再向上,有脈別(分支)分行繞過臀部至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的分支相合,足少陰經從股內後緣上行,貫通脊柱而相連屬腎臓。足太陽經是起於目內眥,上行於額部,在巔頂處與督脈相交會。
督脈的主支進人大腦,還分出脈別下行至項,循行肩胛內側區域。督
脈挾脊柱抵達嶁的中間,入循脊柱內而分絡於腎。對於男了來說,是循行陰莖深層而下,到達會陰區域,這以後的行走分布就與女子一樣。
《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
府,入屬於腦。
譯釋:
督脈的分布,起始點在軀於內最低的地方(長強),分支合并後進入脊柱裡面上行,上行到風府穴,由此進入大腦。在這裡
《難經》作者運用「人屬於腦」,巧妙地將道家修真人所觀和常人的情況模糊性的概括。常人的督脈並未能直接經腑戶人腦,而只會進入頭皮下上行,進行一種弱態傳輸功能。
《靈樞·經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
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
譯釋:
督脈有脈別,名叫長強,這條脈別(支脈)挾脊向上而行至項部,再散而為別絡分布於頭上。下面還有分支進入左右肩胛區,
分別走向太陽經,深入貫膂分布。
《奇經八脈考》:督脈: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下行於
腰橫骨圍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至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具繞篡後屏翳,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由會陽貫脊,會於長強穴。在骶骨端與少陰會,並脊里上行,歷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與手足三陽相會合。上啞門、會陽維、入系舌本上至風府,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循腦戶、強間、後頂,上巔,歷百會、前頂、囟會、上星、至神庭,為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髎、水溝,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入齦交,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
本脈穴名
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
靈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後頂、
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
交會穴位
會陰穴:
與任脈相交會;風門穴:與足太陽經交會;後溪穴(於太陽小腸經):與督脈相通。
脈理探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督脈是分布循行於身體的背側,背為
陽,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具有統帥、督促的功用,「督」字,就是總
督、督促的意思,所以古有「總督諸陽」、「陽脈之海」的說法。
督脈循行於背部芷中線,它的脈氣大多與手足三陽經相交會,大椎就是其集中點。靈動過程中,許多人頸部靈動時間較長,就與疏通、開啟此交會之地有關。此外陽維交會於啞門、風府也是頸椎區域靈動時多旋轉和扭轉的原因之一。而且督脈主幹循行脊髓內,人絡於腦,這樣就直接與大腦和脊髓關係密切。「腦為元神之府」,腦與脊髓及其中的督脈,在正常生理學和修真生理學中,就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道家認為,督脈共有主次三脈道組成一體,在修證到一定層次後就會顯現出來,中間為主幹,兩旁為側枝(次)。主次三脈道是白道、黃道、黑道,分左中右排列在髓腔內與脊髓伴行和左右椎板前內方,與脊髓兩側的神經根和它們的分支相貫,共同完成生理功能。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道醫秘制端午節香囊+端午辟邪符
花生雖好,這三種人可不要貪嘴,看看有沒有你
「真人」和「仙人」差別有多大,讓神仙來告訴你!
一味中藥就可以同時補肝益腎,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經常步行的人,最終會有這樣的結果!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
國
道
醫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附體病,有陰中陰,陰中陽之分,如何辨別與治療!
※道醫學堂丨經絡系統(二)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體內七毒怎麼排?
TAG:道醫 |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易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法道淵源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 道醫基本流派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天心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道醫學堂丨孫思邈的道醫成就
※道醫學堂丨靜心
※道醫學堂丨元氣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和 喜 怒
※道醫學堂丨華佗與方士醫學
※道醫學堂丨 道醫對「神治」的認識
※道醫學堂丨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