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農業效益高
摘要
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結合,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更提高了作業質量,為良種良法配套提供了支撐。「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機多幹活、干好活」。
「智能化改造後,一個人就能監控多台插秧機,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 」
過了立夏,中稻插秧正忙。
近日,記者來到定遠縣池河鎮種糧大戶陳彪的水稻基地時,他正指揮農機手插秧。記者看到,插秧機上擺放的秧盤並不是傳統的毯式秧苗盤,而是由一個個小的缽體組成。「一個秧盤上有448個小缽穴,每穴有秧苗1至4株不等。 」陳彪邊數邊介紹。
農機「轟隆轟隆」駛過,一株株秧苗被「機械手」推出,整齊地栽進田裡,株距均勻,一畝多田不到10分鐘就栽插完了。 「缽育擺栽技術比傳統的毯式機插秧好得多,對秧苗無損傷,而且沒有緩苗期,將來分櫱早,更高產。由於精準栽插,一畝地還能節約三兩到半斤種子。 」陳彪說。
據定遠縣農機局農技推廣站站長張本元介紹,全縣已推廣20多台水稻缽育擺栽機。
隨後,記者又來到霍邱縣臨淮崗鄉。在田園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田裡,一台台插秧機正在忙碌。定睛一看,有幾台插秧機頗為與眾不同,機身前後各架起了一個小小的攝像頭,「這是省農機局進行的智能化農機改造示範。」合作社負責人田大軍說。
這樣有什麼好處?合作社辦公室牆上的大屏幕上,六台插秧機工作情況一目了然。工作人員正實時監控插秧機作業情況,並隨時與機手交流。 「智能化改造後,一個人就能監控多台插秧機,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 」田大軍說。
新技術雖然好處多,但成本不菲。陳彪告訴記者,水稻缽育擺栽機19.7萬元一台,缽育秧盤一個13塊錢,都比普通的貴。 「建議對先進機械給予更高補貼,調動大戶購買先進農機、使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 」
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結合,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更提高了作業質量,為良種良法配套提供了支撐。省農機局局長鬍剛介紹,今年會加快「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機裝備、生產作業、管理服務中的應用,重點支持市場供需對接、作業機具調度、綜合服務保障等方面的農機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機多幹活、干好活」。
「智能配肥像『抓中藥』,缺什麼補什麼,更有針對性。 」
今年春播,安徽省積極調結構,經濟效益高的作物面積增加。記者採訪中發現,先進科技應用改變著經濟作物種植方式,節本增效。
在明光市古沛鎮高王村返鄉創業農民蔣道杭的蔬菜基地,記者走進一個新型冬暖式大棚,發現頂上有保溫棉被,四周是保溫板,噴灌、滴管設施齊全。
「採取水肥一體化模式,由智能液體配肥站的控制系統自動配肥、施肥、澆灌,不僅省力、省水、省肥,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品質更好、產量更高。 」蔣道杭邊說邊用手機App開啟中化智能液體配肥站的開關,水和肥料便通過埋在地膜下的滴灌管道定時定量輸入大棚內套種的辣椒和西瓜的根系。
蔣道杭說,以前這180畝大棚需要十幾個人管理,現在只需要幾個人。傳統灌溉模式,每畝地每次需要30公斤至40公斤複合肥,現在只需5公斤至8公斤水溶肥。
每個地塊、每種作物的肥料怎麼配,配多少?記者了解到,明光市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智能控制系統。農戶在手機App或者電腦網頁上輕輕一點,屏幕上就會出現所要查詢的村莊的土壤情況,哪種養分多或少,然後選擇在這塊地上要種植的作物品種、目標產量,便會自動生成肥料的精準配方,通過App下單後,智能配肥機立即啟動,根據配方現場製作植物「營養餐」。「智能配肥像『抓中藥』,缺什麼補什麼,更有針對性。 」蔣道杭說。
據省農委信息處處長趙霞介紹,從馬鞍山市14個蔬菜標準園去年應用看,通過採用「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技術,1200畝示範田的用水、用肥、農藥等成本降低30%以上,每畝可增加直接收入2000多元。
在六安市金安區木南現代農業示範區內的立春現代農業科技園,展示大棚里種植著各種各樣的蔬菜,這些蔬菜並不是長在泥土裡,而是生長在各種形狀的管子、架子上。 「通過埋在土中的細管進行水、肥施加,蔬菜生產能夠節水70%、節肥30%、節約人工成本50%、降低蔬菜殘次率5%至10%、提高蔬菜產量20%。 」該科技園負責人張金中說。
「經濟作物種植必須有效益,這就要求在種植手段上革新,提高品質。 」張金中建議,在發展經濟作物上,有關部門應該轉變思路,不要一味地追求種植規模,而是要加大先進技術和設施的推廣,提高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有機蔬菜從栽種到生長,再到收穫,都可在網路上視頻直播。 」
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也受到不少人追捧。
在定遠縣池河鎮的凱源現代農業示範園,7800畝土地上,糧食、大棚蔬菜、露天蔬菜、蓮藕、家禽養殖、經果林、瓜蔞等區劃分明。但每一畝地的情況都通過遍布的攝像頭和感測器,以實時的影像和數字信息彙集到園區辦公區內的一間總控室內。
「有機蔬菜從栽種到生長,再到收穫,都可在網路上視頻直播。 」在蔬菜區,凱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勇說,客戶可隨時在網站上觀看、下單,全程監控、吃得放心。
傳統農業的澆水、施肥、打葯,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物聯網的應用讓「經驗農業」向「精準農業」轉變: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葯怎麼進行,溫度、濕度、光照是否合適,原本被「模糊」處理的問題,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農民只需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六安市霍山縣太平畈鄉,是霍山石斛產地。這裡青山之間處處可以看到黑色的大棚,生長著素有「仙草」之稱的霍山米斛。
5月9日,記者來到鄉里的天下澤雨生物科技公司。傍晚6時,石斛大棚中準時下起了「雨」——大棚頂上的一個個噴頭噴出水霧,小小的米斛葉片上漸漸凝起了晶瑩的水珠。「我們在太平畈鄉一共有5個基地1000多畝大棚,所有大棚都採用了智能化的機械噴灌技術,由工作人員遠程控制即可。」公司業務經理王成告訴記者。
王成告訴記者,基於物聯網技術支持的智能化噴灌技術,除了大量節約用水,還節省人力。 1畝多的石斛大棚,原來使用人工噴水,一個人只能管理七八個大棚,而現在一個人能夠管理30個大棚,並且噴灌過程極其規範,保證了石斛產品的質量,「僅智能噴灌技術一項,每一克石斛楓鬥成品可以節約成本7元至8元」。
「目前全省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的農業企業和大戶有545家,比2015年底增加122家。 」趙霞介紹,今年將加大政策扶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機耕機播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提高生產經營效率;深入推進4個大田生產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區建設,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大田物聯網應用模式。
--END--[中國智慧農業網服務智慧農業從業者]
2015年初創立,關注中國最具潛力的智慧農業行業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智慧農業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智慧農業從業者學習、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行業最新動向與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展覽、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智慧農業從業者獲取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看看將來中國智慧農業是個什麼樣!
微信:chinacwa微博:@CWA智慧農業網
北京中農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TAG:中國智慧農業網 |
※吉林農業:動力足 效益高
※劉石:未來中國將「高效率農業」和「高價值農業」並存
※精準農業:高科技「武裝」到土壤的農業變革
※阿里開始涉足農業,人工智慧提升養豬效率
※生態農業和轉基因農業存在根本利益衝突嗎?
※宿遷農業智能化 無公害農產品高產質優
※人大代表聚焦「鄉村振興「:利用農業大數據平台 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銅陵發展精品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韶關翁源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探索實踐
※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互聯網+農業」,為農業生產實現最大化利益
※蔬菜秸稈綜合利用 發展「三高」生態循環農業
※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有機水稻高產高效操作栽培技術
※高效致富農業項目——芍藥種植分析
※史丹利: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助力行業標準建立
※如何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案例分析
※創新高效節水:現代農業的超級英雄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特徵
※中農普惠周昕——農業產業供應鏈的真實當下與可能未來
※蒙草生態董事長王召明: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改造升級農業產業鏈
※全力推進農業產業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