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音樂節的「自我拉扯」:是市場擴容還是音樂精神的狂歡?

音樂節的「自我拉扯」:是市場擴容還是音樂精神的狂歡?

五月,各個城市大型音樂節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一年好幾度的音樂節已經成為了樂迷們的嘉年華,文藝青年們的大型廟會。陳所長在歌詞里唱道自己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而每年的這個時候又何嘗不是音樂節的「自我拉扯」呢?區別只不過是後者集體扎堆罷了。

不知不覺,音樂節進入中國已經將近18年,從最初的一個舶來品,在中國表現得有些「水土不服」,只是「小眾」的音樂遊戲,到後來逐漸地被本土化。如今越來越多音樂節「井噴式」之後,如果說迅速膨脹的數量和密集爆發的問題只是表象,那麼國內音樂節行業浮華背後又是怎樣的一片光景?

談錢既不酷也不文藝,可沒有錢哪來的音樂節

資本其實早已敏銳地進入,且它的參與在音樂節里從未消停,就像樂迷們在台下揮動的雙手一樣賣力。

知來頭方知去處,我們先講一講國內各家音樂節的發跡簡史

2000年5月,中國搖滾音樂節第一品牌「迷笛音樂節」在北京迷笛學校舉辦了第一屆。誰曾想,這個小小的彙報演出正式扛起了中國商業音樂節的大旗。直到2005年10月,第六屆迷笛音樂節,票價一天30元,四天通票100元。開啟了中國音樂節的門票時代。2007年10月,經過幾年商業化嘗試,已經成為國內文化現象的迷笛音樂節首次實現盈利,終於達到收支平衡。120萬元的投入,換來了140萬元的收入。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長期獨佔國內音樂節鰲頭的迷笛有了對手,(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第一屆「摩登天空音樂節」,在北京海淀公園舉行。09年5月,另一個日後鼎鼎大名的品牌橫空出世,摩登天空主辦的「草莓音樂節」在北京通州舉辦第一屆。

2013年,恆大音樂旗下的星光音樂節,用短短3個月的時間,便走過包括北京、上海、長沙在內的20座城市,兩年內舉辦了58場,因此快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自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初具雛形。

音樂消費升級的驅動下,資本市場的反響也愈發強烈

隨著音樂產業不斷升級,音樂節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正在吸引愈來愈多的資本湧入。更多本土化品牌出現,紛紛進入大眾視野,大理洱海音樂節、成都朋克音樂節、西部大漠音樂節、武漢春浪音樂節……彷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音樂節時代就這樣來臨了。

張震岳楊乃文陳綺貞謝天笑只是標配,新晉常客徐佳瑩竇靖童陳粒也悉數出席,甚至居然還有張曼玉和鄭秀文!orz,這就是有錢了之後音樂節對樂迷們實行的暴擊。

幾年前,音樂節還只是豆瓣青年的標配活動,去一次和朝聖似的。去年開始,各大社交媒體上,「音樂節」一詞熱搜,連小編這種路人粉都看得出來,國內音樂節已不僅是文藝青年,而是整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標配了,各種風格玩法都逐漸落地。

2016年9月,MTA天漠音樂節(「MTA」意為Music, Technology and Art)的舉辦現場不僅有新銳音樂,還有最新的「黑」科技體驗、多媒體藝術表演、藝術裝置展覽等,用VR/AR體驗、機器人和智能硬體刷新樂迷的感官體驗。可以說,「消費升級」這一波,音樂節恰是趕得正好。

可質量跟不上,平台先爆發,是好事嗎?能維持多久?

無利不起早,2016年音樂節再次迎來爆髮式增長,全年共舉辦200多台。然而,音樂節「遍地開花」卻難掩多數虧損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音樂節的盈利狀況也同樣遵循二八原則,目前盈利的還不到15%。

音樂節的兩大金主地方政府和地產商存在著同樣的弊端。並不真心愛音樂,往往只求短期宣傳和人流聚集,換一屆領導或者達到目的了,也就撤資了。而藝人們在熱火朝天的市場下早就「自抬身價」,失去政府和商家的高額贊助與扶持,加上主辦方定位偏差、宣傳乏力,都可能血本無歸。

還有無良商家的投機行為搞壞一鍋粥的可能。挑一個假期,找一堆贊助,請上十八線藝人,大搞宣傳,一個音樂節就誕生了。尤其一些三、四線小城市,有音樂節大駕光臨吃瓜群眾就會湊熱鬧的地方,還有不少不顧質量只管圈錢的「一次性音樂節」。這樣的演出多起來,就會破壞整個行業的規範和名聲。

另一個大問題是,「熱門音樂內容」拼湊與「流量藝人」堆砌。國內音樂節雖然迅速崛起了,音樂卻並沒有,陳奕迅已經獨孤求敗很多年了……許多音樂節互相之間面目模糊,如同零散的拼盤商演。逃跑計劃、好妹妹、許巍、陳粒、馬頔、李志等等知名獨立音樂人彷彿排列組合一樣出席各個音樂節。走的場多了,準備新內容的時間必定少了,唱來唱去總是「南山南」和「我看過沙漠下暴雨」……

群眾的新鮮勁一過,洗牌是肯定的。

一邊是「賠錢賺吆喝」,一邊是「前仆後繼」。那麼,在資本燃燒的一片熱鬧之下,音樂節又該如何不讓烏托邦幻滅呢?

音樂節需要大量的投資,但也並不排斥資本。音樂人要做的,是讓資本服務於初心和發展思路,而不是為資本而改變操作模式,改變對音樂品質一直以來的堅持。

玩音樂更要會玩「IP」

音樂節本身不算大生意,但是貫通上下游、加入「互聯網+」概念,就不一樣了。音樂節要發展品牌效應,擁有獨特的音樂審美和專業化、個性化的內容,只有音樂節IP擁有了粉絲效應,才能發揮出強大的市場優勢。

音樂消費裡面佔比最大的就是周邊衍生品的收入了。長江國際音樂節主辦方華江億動CEO唐曉蕾還表示,「低端沒有附加價值的周邊不會是重點,以後會圍繞音樂節這個IP去打造有連續性的,高創意和高質量的周邊衍生品。」

這裡面更是有一個「ABH效應」的邏輯,Advanced Behind Hardcopy,即文化的泛化。而且這幾年「ABH效應」越來越明顯:文化的關注度與人均GDP正相關,人均GDP越高的地區對某種文化的關注程度越高,該種文化存在購買力效應,購買力效應將推動文化演進;該種文化存在崇拜效應,崇拜效應將推動文化逆演進。

「現場音樂視頻直播是互聯網音樂10年來唯一的亮點。」樂視音樂CEO尹亮早年就斷言。

2016年才第一屆的echo回聲音樂節,在自家的echo回聲App中開通了18元在線觀看,僅主舞台一個頻道總觀看量就突破了百萬,這可比賣票要快多了。

對於音樂節來說,怎樣才算是一場好的直播?要知道引爆觀眾的燃點在哪裡,畫面的構圖、色彩、用鏡的邏輯和導播的切換節奏都特別重要。現場的魅力是在於很多藝術家表演的瞬間,要看拍攝者能不能抓住這個點。

目前,音樂節直播主要採用多機位的拍攝方式,會切換到前台、後台、側台、主唱特寫等不同視角來呈現現場,從而為用戶帶來多視角的豐富體驗。甚至有些場景甚至在現場都難以清晰看到。

細分音樂市場,打造垂直類別音樂節

目前國內的音樂節以搖滾樂居多,但搖滾樂作為一種音樂類型,又可以細分為金屬、民搖、朋克、電子、雷鬼等多種風格。國內的音樂節雖然已經初步具備了細分市場的意識,但大多數音樂節的做法是在現場設立多個音樂風格不同的舞台,以此來照顧觀眾的不同口味。音樂節採取這種做法的初衷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但此舉使音樂節類似於拼盤演唱會,難免顯得風格雜亂,類型定位不清晰,因此喪失了特色,反而不太利於吸引受眾。

所以,音樂節的正確走嚮應該是走有風格取向和鮮明主題的特色音樂節路線。如舉辦受眾定位清晰的民謠音樂節、金屬音樂節、電子音樂節、爵士音樂節等等,細分音樂市場實行錯位競爭策略,可以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

國內老牌音樂節迷笛此前也針對喜愛電子音樂的觀眾開發出了迷笛電子音樂節,搶先佔領了電子音樂節的市場。

打破同質化、觀眾數量是否能夠支撐、持續的商業模式如何打造都是需要垂直音樂節去探索完善的。

(文章來源於:文化產業評論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電影里的女人越來越聰明,能打,有文化,還有什麼她們做不到?
《魁拔》教母武寒青去世,國產動漫何時能真正雄起?
跳出認知的坑,成為快樂的蠢貨
職場之困:不可替代還是可被替代
為什麼你看起來很努力卻一事無成?

TAG:娛樂黑馬醬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為歌狂動畫重製版要出世了!音樂還是原來的音樂嗎?
蔡依林可是中國音樂殿堂級的歌手,音樂會現場大膽敢穿,網友:除了你沒誰了!
音樂節,你玩嗎?
實拍音樂節的狂歡亂象
那些年的動漫最經典的主題曲,真的讓耳朵懷孕了!你們喜歡哪部動漫音樂?歡迎留言哦!
愛音樂的快樂妹子,可愛動心的節奏!
樂活家 | 吳昕的音樂節加分神器是一箱假髮,還是我的靠譜
是復古電視也是藍牙音箱,表白遊戲玩音樂,你想要的它都有!
《放牛班的春天》音樂是世間最美好純凈的,音樂是靈魂的寄託
音樂是一種態度,尋找屬於你的音樂節
樂堡開躁音樂節:一場品牌與年輕人的音樂文化狂歡
喜歡音樂劇,自稱啃老族,想和成龍拍戲,你能想像這個人是強森嗎?
音樂節是老外最瘋狂的遊樂場
世界十大最富有的音樂樂隊 他們的歌曲你喜歡嗎?
喜歡你的真實,喜歡你對音樂的熱衷@黃子韜
QQ音樂、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從「廝殺」到「牽手」,音樂版權市場迎來好前景了么?
汪星人喜歡聽什麼音樂?古典音樂還是重金屬音樂?
穿什麼去音樂節,才能顯得很懂音樂的樣子
光緒皇帝是音樂天才,音樂感特別好,連外國人都稱讚他
傳奇歌后——蕾哈娜,這才是她真正喜歡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