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眾號如何輕鬆日更?關於選題所有問題看這篇就夠了!

公眾號如何輕鬆日更?關於選題所有問題看這篇就夠了!

做選題,一定要和自己的定位相符。

所以首先就是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我是誰,我的內容發給誰看,給他們帶來什麼價值,解決什麼問題。

文:坤龍、Toto船長

一、深入了解用戶

找到目標人群之後,還要對用戶進行深入了解,挖掘他們的痛點和喜好。

1/用戶畫像

通過後台數據了解粉絲的特點、來源、人群分布、年輕分布等等,有一個大致把握。

2/主動同用戶建立聯繫

我自己公眾號的前 1000 個用戶,基本上都會加到個人微信上跟他們聊天。

然後我就發現了一個很震驚的事情,就是他們的聊天風格、朋友圈內容都非常相似,生活狀態、感情喜好、甚至包括一些旅行地目的地都一樣。

當你真的加滿 1000 個用戶,把他們朋友圈都刷遍後,就很清楚哪些選題他們會喜歡,哪些選題是一定要槍斃的。

3/畫出用戶成長路徑

現在有了那麼多優質公眾號,用戶都沒有取關你,所以一定不要辜負他們。要和用戶一起成長,幫助他們成功。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畫出用戶成長路徑。

假如你是一個面向大學生的求職號,那麼下面這張圖就是一張你的用戶成長路徑。

用戶在從 A 點到 B 點的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困難和門檻,這些就是你要幫助他解決的事情,也是選題的來源角度所在。

畫出這樣的一張成長路徑,然後再把每一點細化,就是不同的選題。

比如:面試又分為單面和群面,不同性格的面試官要怎樣搞定,內向的人要怎麼表現等等,都是你可以選擇的角度。

二、內容分欄

把內容固定分成幾個欄目,能夠降低選題的難度,也能讓讀者形成一個預期。比如【轉載】、【互推】、【乾貨】、【話題互動】、【行業資訊】等等,根據需要來分類。

這樣欄目固定下來之後,選題就會方便很多。

一、建立選題庫

知乎上有人問:怎樣用最短的篇幅,寫出令人窒息的絕望感?

「公眾號今天發什麼?」

很多人都是當天選題找素材寫文章配圖排版,每天的工作都是速度與激情。這就是缺乏章法的表現。

一定要建立一個選題庫,平時看到各種好的選題,就直接丟進去。選題庫每周末整理一次,建立一個標準的工作流程,這樣效率就會高很多,不會再出現今天到底發啥的絕望。

選題庫用有道雲筆記、Evernote都可以。我之前用的是微軟的 OneNote,它的功能是最強大的,但之後換了 Mac,用起來不方便。

現在用的都是石墨筆記,功能雖然少,但是協作比較方便一些。

選題方法

選題總共分為三種,1.常規選題 2.熱點選題 3.系列專題。

三種類型,各自有不同的選題方法和策略。下面來一一詳解。

一、常規選題

常規選題,有三種選題來源:日常積累、借鑒爆款、緊跟同行。

1/日常積累

從身邊的人和事,每天閱讀的書、文章和熱門社區入手,看到合適的就丟進選題庫中。

最重要的是養成隨時隨地發現選題的嗅覺。你會發現那些高手都有這樣的習慣。

Spenser 說他有個習慣是,跟別人聊天聽到一句金句,就立馬中斷聊天,拿出小本本來記,邊記邊感嘆「這一句話是個好標題」。

旁邊的朋友則一臉懵逼。

咪蒙也是,她有一句名言:「我們得像色鬼感應大胸一樣,24 小時打開大腦中感應選題的開關。」

她在南都的時候就專門做過分享:

我的電腦桌面上永遠都有一個文件夾,我隨時都會把看到的有創意有價值的句子、圖片、視覺設計等玩意扔進去,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整理,分類到我的標題庫、選題庫、圖片庫、版式庫里。

看美劇日劇韓劇,聽到好的台詞,我會記下來。我在天涯論壇閑逛,看些沒營養的狗血帖子,都能順便找到特別有想像力的句子。而微博上看到的好玩的句子,我也會拷貝下來。

……

最重要的就是養成習慣,把日常積累過程變成工作流程的一部分,比如每天早上可以逛一下知乎、豆瓣等,搜集 3-5 個選題備用。

2/借鑒爆款

從朋友圈的爆文出發找靈感。

可以反著寫。咪蒙寫了《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雷斯林專門懟她,寫了《錢都給你咪蒙賺了,公司好不好關她一個實習生什麼事》,一下子也成了爆款。

每次刷屏的 10萬+ 爆文都要收集起來,分析選題和標題。

也可以發散著去寫。GQ 之前的《朋友圈九大未解之謎》一文很火,就可以順著去發散。比如微商朋友圈九大未解之謎、父母朋友圈的xxxx、老師和校長朋友圈不能說的秘密等等。

有一些好的選題,是能夠跨越行業和領域限制的。

六神磊磊最早的一篇爆款是《金庸、古龍、魯迅會怎麼寫爸爸去哪兒》,這樣的選題就可以遷移的其他領域。

比如我就可以寫一個《特朗普、梅姨、普京會怎麼做公眾號》。

最著名的一個就是三國人物系列,《劉備、諸葛亮、曹操、關羽會怎麼踢球》、《當三國人物走進了法院》、《三國人物談職場法則》等等經久不衰,老祖宗們雖已入土為安,但仍然發光發熱,不知貢獻了多少個 10萬+。

另外這裡再介紹一個工具,西瓜助手。在上面可以看到每天的黑馬爆文。

3/緊跟同行

前人種樹,後人納涼。

很多路,同行已經為我們鋪好了

很多坑,同行已經替我們躺過了。

關注同行們過去做過哪些比較好的選題,可以為你提供很多靈感。

不用擔心同行寫過了,你就不能寫,很多選題都是月經式需求,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只要你寫出個人風格就行。

而且,同行驗證過會火的選題,只要你寫的不太差,閱讀量都是有兜底的。

一個比較雞賊的方法,就是去收集參考各種賬號的精華目錄、爆款目錄,很多賬號自己都給你整理好了。

正是沒有槍沒有炮,同行來給我們造。

另外也可以自己手動去收集和統計。我自己在做選題微課的時候,會去統計同行的微課數據:選題、標題、老師、閱讀量、點贊量、參與人數等等。

從高到低做一個排序,當作微課選題的參考。

二、熱點選題

關於如何追熱點,我去年總結了 7 個選題角度。

當時霧霾嚴重,我就以這個每年都被大家寫爛的熱點為例,來進行說明。

作為一個追霧霾的人,相信其他熱點也不在話下。

1/什麼是具有持久性、普適性的主題?

在霧霾這個話題中,一個持久和普適的主題就是:社會發展與自然的關係。

從持久性上看,關於霧霾,不僅當下的頭條新聞里會談論,幾年前如此,幾年後也是如此。

從普適性上看,霧霾的問題,中國會遇到,國外也同樣遇到過。

搜索「霧霾」,可以看到有幾篇文章多次出現在我的朋友圈:

人民日報45年前痛批美國霧霾不顧人民死活

洛杉磯是怎麼奇蹟般告別霧霾的?

一個縱向,反映了持久性;一個橫向,反應了普適性。霧霾的熱點可以這樣切入,同理,其他的熱點也是如此。

2/還有人跟他經歷相同嗎?普通人什麼視角?

去年有一個熱點是南方日報記者把實習生騙到酒店中強迫發生關係。

一個同事看到後說,其實她們身邊也有很多女同學,在外面實習經常受到性騷擾。

那如果你想追這個熱點,是不是也可以想想是否還有其他報社、行業或者職業的實習生,也在遭受著同樣不公正的待遇呢?可以用這樣的視角作為一個切入點。

去年有一篇關於霧霾的10W+文章特別火,選題角度也是從普通人的眼光出發。

霧霾之下三位母親的選擇:離開的不再回來

3/這個新聞蘊含了什麼道理,反面有哪些故事?

我們寫的東西里,經常摻雜著各種常理。有時候,可以挑出裡面的某條道理,看看它的反面,也許就能找到故事。

還以《三位母親的選擇》這篇文章為例,母親為了孩子做出了三種選擇:逃離、行動、防護。

那反過來,也一定有另外三種選擇。

霧霾之下,有人在逃離北京,同樣還有年輕人不顧一切在湧進北京;有些人在行動、防護,另外也有一些人麻木不作為、甚至在加劇這一情況。

這些反過來的抉擇和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當時就有人反過來寫了一篇,也是 10W+:

霧霾下,我為什麼沒搬回美國?

4/什麼地方可以給特寫?

當一個故事已經被大量報道時,你就得把鏡頭換個地方去看。

你得從那種宏大的角度,慢慢地把鏡頭拉近,去找那個還沒被說到過的特寫角度。

之前王寶強與馬蓉離婚的時候,一張圖片在知乎上拿了萬贊,憑的就是一個特寫。

不要相信一見鍾情這種蠢話。愛不愛,身體上看得出來。

霧霾之下三個普通母親的選擇,相對於談論「霧霾」這個大話題,也算是將鏡頭拉近了一步,你可以找找更特寫的角度。

16年初,《顯微鏡下的霧霾顆粒,看一眼觸目驚心》就刷了遍了網路。真是名副其實的「特寫」。

5/這個大故事裡,還有哪兒是模稜兩可?

找到故事中模稜兩可的地方,揭示出某些之前從未為人所知的東西。

就像前幾年扶不扶老人的新聞,那些反咬一口的老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是一個混蛋嗎?

關於霧霾,這個話題又有什麼模稜兩可之處呢?知乎上有一個挺熱的話題:為什麼感覺霧霾是近幾年突然爆發了?

最高贊 cOMMANDO 的回答拿到了 5K 多贊,他的回答的大意就是:

霧霾長期存在,並不是最近幾年突然爆發,只是我們近幾年知道了 「霧霾」 這個現象而已。

6/還有什麼未被講出的背景故事嗎?

關於創業公司的報道,經常會長篇累牘的報道其背景故事。我們要花心思,去找找還有什麼未被講出的背景故事。

去年美國大選那天,全美國的媒體都忙著數票,《紐約時報》和 Elite Daily 則忙裡偷閒,翻出了特朗普和希拉里曾經的「溫情歲月」。一時間刷爆了社交網路。

唐納德和希拉里看上去簡直就像鎂光燈下「墜入愛河的一對小年輕」。

關於霧霾還有什麼未被講出的背景故事嗎,霧霾下的人民呢。

同樣,其他的熱點也是如此。白百合和羽泉早已協議離婚,這個就是沒有被講出的背景故事。

7/是否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韓寒在歌里唱道:美麗故事的開始,悲劇就在倒計時。

同樣,一個故事的結束,也是另外一個故事的開始。

一個農婦在一場家宅火災中失去了她的丈夫。這是一個故事的結尾,但是,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她孤身一人如何在農場上繼續生活?

幾年前,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是一個熱點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結尾,又是另外一個故事的開始:逃回北上廣。

倫敦霧霾故事的結束,是美國霧霾故事的開始;美國霧霾故事的結束,又是中國霧霾故事的開始。

時間地圖

有一些熱點是突發的,也有一些熱點是可預期的,就像各種節日慶典。針對這些可預期的熱點,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一張時間地圖。

相信很多小編都有:

6 月時間地圖

三、系列專題

第三種就是系列專題,好幾篇文章圍繞同一個選題來寫。

黃有璨就在三節課就連載過很多篇《老黃談運營》的系列,後來匯總成一本書出版。

李叫獸之前雖然每周一更,也用過一個月的時間 4 篇文章來做一個專題。

一般來說要把系列選題做成一個公眾號的拳頭和品牌產品,做對用戶最有價值和幫助的內容。

公眾號閱讀的最大缺點就是碎片化,東一榔捶,西一棒頭。為了追求新鮮刺激,每天都在變,用戶很難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做系列專題可以有所彌補。

我的這篇關於選題的長文,和上篇排版一樣,也是系列選題,內部叫做「一篇就夠了」系列,之後也還會不斷更新。

1/主題擴展

可以結合用戶成行路徑,選擇關鍵詞進行拓展。

比如我是講新媒體運營的,那新媒體運營又包括: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等等。

每一部分又可以再細化,內容運營:內容定位、內容選題、內容寫作、內容包裝、內容分發等等。

找到這些關鍵詞進行拓展和細化 ,就變成了一系列的選題。

2/專業輸入

好的系列選題,能夠成為一個行業的標杆,為個人品牌積累長期的流量價值。

當然這也需要你真的去鑽研和輸入,包括翻閱一些本專業的書籍文獻,行業報告等等,如果有條件,去讀一些英文文獻是最好的。

提升自己的專業度,為讀者輸出一些更有價值的內容。對於提升賬號價值非常有幫助。

選題判斷

找選題容易,定選題難。

很多小編找選題很隨便,寫文很用力。結果雖然每天都很努力,但最後卻閱讀量還是上不去,粉絲增長也還是不行。這就是把努力用錯了地方。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如果選題錯了,後面再怎麼努力也是白白浪費精力。甚至不誇張的講,應該把百分之 80 的努力用在選題和標題上。

最終決定哪個選題,除非你是老司機,否則光憑個人直覺是不行的,對新人來說,尤其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決策機制。

一、 判斷標準

判斷標準從三方面來看:受眾、話題、主體。

1/受眾

受眾要看兩個點:覆蓋人群和痛點程度。

覆蓋人群

就是看這個選題影響了多少人。

同樣寫小龍蝦, 一個選題寫簋街小龍蝦,一個寫全國小龍蝦。前者可能只覆蓋了 5000 個人,後者則有幾百萬受眾。

兩個比較,自然是後者閱讀量會高。

痛點程度

就是看這個選題對人影響有多大。

同樣針對孕婦,一個話題關於孕婦的時尚著裝,一個是關於孕期飲食禁忌。不用說都知道用戶更關注哪個選題。

2/話題

可操作性。

首先要看一個選題到底有沒有素材和例子來寫。

去搜狗微信搜一下,如果基本沒人討論過這個話題,通常不是因為你想法很獨特發現了新大陸,更可能是因為這個話題根本沒法展開寫。

只有那些經常被大量討論的話題,才有實際的生活案例來支撐,讀者也才能產生共鳴。

時效性。

很多話題都會很快被人遺忘,尤其是一些網路熱詞,幾天後沒有人關注了,這種就不值得去寫。

盡量選擇那些即使過了很久,人們也願意點開看的內容。這些選題分發到網上之後,長期來看能夠帶來很多的搜索流量,是比較有價值的。

那些短期爆發的熱點則另當別論,因為影響力太大了,所以不得不去追。

話題性

一個好的選題要有爭議性和延展性。

爭議性。像普通的明星大婚,祝福完就完了。但是伴郎調戲柳岩,瞬間就有了爭議性,就引起了無數關注。

如果單純站在偉光正的角度,讀者找不到參與的地方,只能鼓掌說聲好,就去看別的了。越是那些正反方觀點非常強烈的,讀者越喜歡參與。

楊冪現在的粉絲一定比范冰冰要多,因為大家黑她黑的最狠,有站隊的地方才擁護。

甚至很多時候一些作者,會故意在文章中留一些錯別字當作槽點,就是為了讓用戶參與評論。

延展性。就是一個話題背後,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思考和解讀。

柳岩被伴郎調戲,引發了人們對傳統陋俗的討論,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未來的討論。這些都是好的選題。

傳播性

有了話題性之後,別人願意參與討論,另外還要具備傳播性,才能傳開。傳播性有三個點:有趣、簡單、有社交屬性。

有趣。首先必須得好玩有趣,這樣才有人願意關注。有趣真的太重要了。

簡單。在《創意更有粘性》這本書中,提到的6個方法,第一個就是簡單。一個事情,一個觀點,一個選題,一個態度,越簡單就越容易傳播。

有社交屬性。就是話題一定要提供社交幣,讓用戶之間可以社交起來。

愛的早不如愛的剛剛好。

有多少人嫁給了自己的高中同學。

這兩個選題講的內容一樣,但第二個因為有了社交屬性,更容易被傳播。

3/主體

相關性

很多選題雖然很好,但跟賬號本身定位不搭,也要 pass 掉。

一是要跟公眾號的定位相關,二是要與作者的人設符合。

想像一下,Spenser 作為最會寫職場的金融大叔,如果寫一篇「若你喜歡臉大的人,其實我很美啊」。

額。大概會很撩人吧。

價值觀

選題跟公眾號一直所倡導的價值觀是否相符,這個是一定的。

咪蒙之前因為前後表達了截然相反的觀點,被狠狠打臉和吐槽。咪蒙有足夠的爭議性,但我們普通人是承受不起這種打擊的。

二、進行判斷

上面講了幾條原則標準,下面講具體怎麼用。

可以藉助雷達圖,給各項賦值,來建立一個簡單的模型。我在網上隨便找了3個選題,下面來具體操作一下。

內向人在職場上要做哪些改變

最近流行大片里的職場寶典

讓員工帶孩子來上班

我給各個選題在不同方面分別打上分數,滿分是 5 分,如下圖所示。

統一賦值之後,然後選中這些項目,插入一個雷達圖,各項之間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對比。

最後根據雷達圖中的數據,來選擇一個選題。我選擇的是《最近流行大片里的職場寶典》,這個是 Linkedin 之前的一篇選題,其他兩個是哈佛商業雜誌上的選題。

1/選題會

選題會也是非常必要的,每天上午開一個 15 分鐘的選題會,每個人帶著 3-5 個選題,大家進行投票選擇。囤積上 3-5 天的選題,以備突發情況。

統計復盤

最後並不是選擇好了,發出去就完事了。

文章發出去之後,還要對數據進行統計復盤。效果不好的選題,就要從選題庫中劃掉,丟入小黑屋當中。

數據比較好的選題,就保存下來。對後人算作經驗累積。

進小黑屋。每周整理一次選題庫。

乾貨很多,但是看了不實踐也沒有用。我希望你看完文章之後,能夠把這些要點變成標準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把學習到的任何東西,融入到日常流程中,這是最重要的。

總結

本文詳細講解了選題的前提、方法和選題標準。

1. 前提

選題的前提是用戶有充分的了解。有兩個很好的辦法,一是添加公眾號前 1000 個粉絲到個人號上,去跟他們溝通;另外一個方法是畫出用戶成長路徑。

其次是對內容進行分欄,有助於形成用戶預期和降低選題難度。

然後是藉助一些筆記工具:OneNote、有道雲、印象筆記、石墨筆記等,來搭建選題庫。

2. 選題方法

選題有三種類型:常規選題、熱點選題、系列選題:

常規選題的方法有:日常積累、借鑒爆款、緊跟同行等。

熱點選題以霧霾為例,總結了 7 個選題角度。

系列選題是公眾號的品牌產品,方法有:主題拓展、專業輸入等。

3. 選題標準

選題判斷的標準有三大類:受眾、話題、主體:

受眾:覆蓋人群、痛點程度

話題:可操作性、時效性、話題性、傳播性

主體:相關性、價值觀

具體步驟是:1. 建立圖表 2. 賦值 3. 製作雷達圖模型

4. 統計復盤

選題發送之後,還要對數據進行統計,好的選題放入選題庫中,不好的選題丟進小黑屋。每周整理一次選題庫。

乾貨很多,但是看了不實踐也沒有用。我希望你看完文章之後,能夠把這些要點變成標準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把學習到的任何東西,融入到日常流程中,這是最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榜 的精彩文章:

TAG:新榜 |

您可能感興趣

自媒體人堅持這樣去做選題、寫標題,不怕沒有收益!
不要讓沒有意義的選題耽誤你見刊
怎麼做自媒體,你得明白怎麼選題!
人到中年,面對異性訴苦,該何去何從,這不是雙選題,而是單選題
氣候變化對人有何影響?這組選題告訴你答案!
文章還沒開始寫你就死在了選題上
哭了!好的臨床選題都被搶先做了,我的科研項目還有救嗎?
日本時尚雜誌編輯都瘋了嗎!「做大腸鏡檢查穿什麼」居然成了雜誌選題?
取材真實案例,《愛上你治癒我》在選題上就贏了,非常敢拍!
戀愛是道單選題,可你卻總想多選
論文選題好糾結?到這裡看看選題基本攻略
全網最火情侶紋身:紋的是心不是身,一道多選題,答案都是你!
選題低谷後,《非正式會談》最新一期從立意上就贏了!
並不是貪心,人生本就是一道「多選題」
唇型是道多選題,甜咸攻受都握在自己手裡!
來,一道簡單的單選題,看看世界盃金靴花落誰家!
自己報的選題,嚇尿也要寫完
知道這五種出題思路,你的銀行資格考試單選題基本可以滿分了!
我媽老來得子,未婚妻知道了非要退婚,給我出了一道單選題
解放胸部還是束住胸部?這可以不是一道單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