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二
二、沖氣以為和——調息
1對調息的理解
沖氣以為和
史傳導引服氣篇
唐代藥王有詩讚
更喜伯陽參同契
續寫養生新紀元
三品上藥自家有
針灸百草解疑難
閑來書說長壽法
屈指華夏五千年
1調節呼吸
息,「呼吸」,之意,呼吸的本質是氣體的交換,吸入清氣,呼出濁氣,即「吐故納新」。調息,簡單理解即是人體通過呼吸的方式,完成對「氣」的調節。
本段落論述的調息,即是「服氣」。服,吞咽的意思,氣通「炁」。服氣即服食三種氣,其一為外氣;其二為內氣;其三為真氣。服食外氣即是通過把外氣吞入胃腸內的擴充及深呼吸,使之作用於橫膈膜後抻拉促成胸膜腔、心包膜及胸膜等筋膜的舒張,達到心臟功能正常及周身養分的正常供給,進而實現養生目的。
中醫常講:「飯化血、血化精、精化氣,氣能生精、精能生神,精氣神飽滿、百病皆無。」,人們多數認為食物是能量唯一的來源,因此民間諺語講: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食、色人之本性,而「食」居首位,所以有「氣」字的出現,這個氣,是通過後天食物運化而形成的五符之氣。
服氣術中多數論述的氣為先天之氣,即「炁」,這個炁是指形成人體的先天能量,它包含著看不見的「磁、波、場、電、氣」以及看不見的「金、木、水、火、土」。這個「炁」就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源之氣,也是萬物必需的能量物質。這個炁也是人體化生無限潛能的本源。人從出生開始,先天之炁就在不斷的損耗之中,通過食物運化而得的氣,只能是維持生命體存活,而不是達到維持健康的目的。先天之炁足,則人不病;先天之氣虧,則百病催。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七情六淫等損耗掉的,人體先天之炁越來越少,這就使得人體的機能越來越差。隨之,疾病產生的速度會越來越頻繁,人體的免疫機能也會越來越低年輕時候感冒了不吃藥都能自愈,年齡大的時候感冒往往吃藥還不愛好,就是這個原因。服氣,即是服宇宙自然之中的「道炁」,它也是天人合一的介質,它能夠幫助人體實現先天之炁的補養,即通過吞食自然之氣,而實現人體祛病強身、固本培元的目的。
2調動與生命體息息相關的信息及能量
調是多音字,調息(tiáo),調動(diào),本段落中調(diào)息主要闡述如何調動生命體息息相關的能量。
傳統養生學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影響下,確立了天地人三才—體的醫學模式。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自然界中陰氣與陽氣相結合產生了生命體,所以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強調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遵循著同一自然規律。「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天地大宇宙,人生小宇宙」。《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考察了人以及人與天的關係」「人者天地之真也」,「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人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生物體,關於天的知識必須通過人體和人的活動得到驗證。把人的研究放在天人關係理論的中心地位。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時空之內,人的生命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圍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制約與影響。因此,養生學置人於自然、社會環境的變化中,以分析考察其機能狀態,結合環境變化的各種因素進行攝養,是養生學的基本原則。人的身心活動受到自然界變化的影響與制約,而心身本身也具有適應自然變化的能力。「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傳統養生學還認為社會環境對人之心身有著一定的影響。
(1)首先,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各種天然形成的物質和能量的總體,如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包括人類生活的一定的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和地下資源環境。
(2)其次,社會環境。社會環境的構成因素是眾多而複雜的,但就對傳播活動的影響來說,它主要有四個因素。
政治因素:它包括政治制度及政治狀況,如政局穩定情況、公民參政狀況、法制建設情況、決策透明度、言論自由度、媒介受控度等。
經濟因素:它關係到經濟制度和經濟狀況,如實行市場經濟的程度、媒介產業化進程、經濟發展速度、物質豐富程度、人民生活狀況、廣告活動情況等。
文化因素:它是指教育、科技、文藝、道德、宗教、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
訊息因素:它包括訊息來源和傳輸情況,訊息的真實公正程度、訊息爆炸和污染狀況等。
所以,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看似是個人問題,但實質上並非如此,今天我們提倡可持續發展,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意義就在於科技的發展應時刻以人本為主,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絕不要科學主義。我們要維護環境、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健康與環境恰似魚水之情,共生共亡。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養生也要具有全息思維。
2調息與健康
1筋長一寸、延壽十年
中國有句俗語叫「筋長一寸、延壽十年」。有很多學者藉此發明了「拉筋法」,認為通過筋腱的抻柑運動能夠緩解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背痹痛、電腦綜合征等。但是通過對傳統養生文化的整理和親身踐行發現「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中所提到的「筋」應該更多層面地指人體懸掛各臟腑的筋腱韌帶,如橫隔膜、心包膜、胸膜腔等人體組織。
調息中的服氣部分,正是通過對外部氣體的吞咽及深呼達到人體內存筋腱及組織的擴張及收縮運動,幫助橫膈膜、胸膜瞪、心包膜等筋腱組織補充養分,使之柔韌,減少、舒緩臟器的束縛感,進而達到實現臟腑功熊健康的目的。
2氣血的運行和轉化關係
傳統醫學講,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之精華靠以命門真氣催化,產生氣血。飯化血、血化精、精化氣;氣能生精、精能生神,精氣神飽滿,百病皆無。在傳統醫學中認為人體靠以氣血營養臟器組織,同時靠以氣血轉換使人體得以生長發育、臟腑運轉、體內物質運輸、傳遞和排泄,進而維持生命活動存在。
唐代醫藥祖師孫思邈對氣血有如下論述:
一次,盧照鄰問了孫思邈一個問題:「名醫能治癒疑難的疾病,是什麼原因呢?」
孫思邈答道:「對天道變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似輪轉。天道之氣和順而為雨;憤怒起來便化為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也相對應於四肢五臟,晝行夜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志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為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人身的陰陽失去常度時,人體氣血上沖則發熱;氣血不通則生寒;氣血蓄結生成瘤及贅物;氣血下陷成癰疽;氣血狂越奔騰就是氣喘乏力;氣血牯竭就會精神衰竭。各種徵候都顯現在外,氣血的變化也表現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嗎?」
服氣,可通過人體大量的納入清氣,經由肺部及脾胃的運化最終形成人體所需的營氣和衛氣,促使氣血的化生以及對機體組織的溫養,增加機體免疫功能,進而實現人體養生的目的。
3氣對人體及萬物的作用機理
在傳統醫學及養生學中認為,氣是調和五行之本,更是調和五臟之本,氣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具體的闡述一下「氣」。
1傳統醫學對「氣」的論述
氣,雲氣也。——《說文》。按,雲者,地面之氣,濕熱之氣升而為雨,其色白,乾熱之氣,散而為風,其色黑。
西醫強調人體的物理結構,認為人體是由不同的有機及無機物質組成,這些物質組合成蛋白質、細胞、組織、器官、生殖系統以及整個身體,而中醫則有著不同的觀點。中醫區別西醫的分割剖析,更強調人的整體性,_並認為整個生命系統乃由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所組成,有些組成部分有較多的能量特性,有些組成部分則有較多的物質特性,由於這些部分對人體生命活動十分重要,他們有時候會稱為人體的精微物質,它們包括氣、血以及津液。
中醫理論並沒有細胞的概念,他們認為人體是由氣、血、津液這些精微物質所組成,這些物質與人體各部相互作用及影響,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中國古代的先民們認為氣是構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一切的事物,都是氣的運動與變化的結果。
人體之氣與空氣有相似的特性,外界的空氣具有流動的特性,人體內的氣,也是促使生命運動的能量和動力,這種能量行遍周身,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1)氣的生成
人體的氣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自父母傳下來的「氣」,成為先天之精氣,並認為這個炁藏於腎。二是來自自然界的物質,包括空氣、食物以及水,來自空氣的成為「清氣」,來自食物與水的稱之為「水谷之精氣」。「清氣」通過肺部的肅降,「水谷之精氣」通過脾來運化,而後就轉化而形成了人體之正氣,正氣流注周身而形成「營氣」、「衛氣」,幫助人體實現機體的免疫和調節。
(2)氣的功能
推動作用
就如風推動了帆船及轉動的風車一樣,人休的氣是身體重要的能量,推動者各部機能,中醫認為氣能激發人體的生長發育,促進人體臟腑、經絡以及組織的生理功能。此外,氣促進血的生成及循環,以及津液的代謝。若出現氣虛的情況,氣的推動功能便會減弱,生長發育會因此變得緩慢,而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亦會減弱,血的生成亦會出現不足,造成一連串的健康問題。
溫煦作用
自然界中,氣態比液態含較高熱能。同樣地,身體中的氣亦有像熱能般溫煦的作用。作為身體熱力之源,氣為身體提供溫暖,保持了人體體溫,若有氣虛的情況,便會引起體溫下降,惡寒怯冷及四肢不溫等癥狀。
防禦作用
中醫認為致病其中的一個原因為外邪的侵襲,外邪是引致疾病的環境因素,它們分別為風、暑、濕、燥、寒、火。透過抵禦外邪的侵襲,氣保護了身體,並維持著健康的生理功能,氣的防禦功能可理解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固攝作用
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在氣的作用下體內所發生的各種變化。透過氣化作用,氣能將身體的物質相互轉化,例如,食物經過氣化作用後,會化為水谷精微,然後轉化為氣及血,同樣地,食物殘渣經過氣化作用後,亦會化為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整體來說,氣對機體精微物質的轉化及代謝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氣的運動
氣透過不同的運動進行各種功能,氣的運動在中醫理論中稱為「氣機」,不同的氣有著不同的運動形式,基本上,氣有四種運動形式,分別為升、降、出、入。這些運動非常重要,若它們停止,人的生命亦會終止。
不同的臟腑之氣各有其獨特的運動形態。例如,脾氣有向上升的特性,會將水谷精微物質上輸,這功能稱為「上清」;而胃氣則有向下降的特性.將食物殘渣往下輸,這種功能稱為「降濁」。有些臟腑之氣並不限於一種形式,例如肺氣於呼氣時「出」,吸氣時「入」;並於宜發時「升」,肅降時「降」,肺氣可說具有升降出入四種運動形式。
各種的氣運動形式互相協調平衡,升與降的運動相協調,而出與入的方向亦相平衡。這協調平衡,對促進組織、臟腑及經絡的生理活動非常重要。若體內氣機失調,身體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如肺氣的下降運動受阻,會出現咳嗽,中醫稱這種情況為「肺氣不降」;胃氣上逆也會引起噁心及嘔吐等癥狀。
氣的種類
傳統醫學認為氣可以按照其不同的功能、特性以及運動分類。它們分別為元氣、宗氣、營氣以及衛氣。
元氣
元氣是最原本的氣,是身體中最重要及最基本的氣。元氣是先天性的物質,它由腎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之後又依賴脾胃化生的後天之精所充養,元氣發予命門(腎間),並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肌肉腠理(身體的表面)。元氣是身體所有生命活動的動力,除了促進生長和發育,還能維持組織臟腑及經絡的功能。
宗氣
宗氣是積聚於胸中的氣,其生成是由肺從自然界吸人的清氣和脾胃從食物中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兩者結合而成。宗氣主要聚集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血管),於呼氣時出,吸氣時入,它運行於呼吸道之間,促進肺的呼吸運動,並控制預言及聲音的強弱。此外,宗氣更流貫心脈。推動及調節心臟的搏動以及血氣的運行,並影響肢體的寒熱與活動。
營氣
營氣是具有營養作用的氣,它們經常在脈中(血管中)運行,與血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營氣與血常一起運行於脈中,故亦有「營血」之稱。營氣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它從中焦開始,經肺進入經脈,周流全身。營氣有陰的特性,能將其轉化為物質。透過注入於脈中,營氣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並促進了血液的化生。營氣亦會為全身的生理活動提供營養。
衛氣
衛氣是負責保衛以及抵抗外邪的氣,它可以被理解為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保衛身體免受疾病的侵襲與營氣比較,衛氣屬陽,並有較多功能性的特質。
衛氣與營氣一樣,都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所生成,但它們循行的位置卻不同,衛氣行於脈外,營氣行於脈中。營氣主要散佈於橫膈膜及胸腹內,而衛氣則在體外循行於皮肉之中。一方面,衛氣保衛了身體並抵禦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它調節及控制汗孔的開合與汗液的排泄,以及為臟腑、肌肉及皮毛提供溫養作用。
營氣、衛氣同出一源,各行於脈中與脈外。通過協調營氣及衛氣的功能,身體維持了健康的發汗、恆溫及免疫功能。
通過以上對氣論述,我們們能夠對氣這個看似很抽象的名詞有更為具體的了解,並了解到氣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2對宇自然之中「炁」的論述
(1)對「炁與氣」的論述「
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通俗地講,「炁」是一種能量,任何生命體的生成、延續都離不開它。它來自於宇宙自然,存在於無形,視者無物,用者無體,接近於道,故在道教中有「道炁」一詞的出現。古人說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但憑藉「體察、覺悟、認知」,認為它是無中的有,「無」(無中有一點),有的這種東西是什麼?古人並不能闡釋。但今天我們大膽釋意「炁」,認為炁即是「磁、波、場、電、氣」,即宇宙之中無形的能源。宇宙形成即是在磁波場電的作用下,得以相互吸引,相互排斥,進而逐漸聚合形成備星球,並在這種炁的作用下,形成相對穩定的運行秩序,周而復始的運轉。人體經由父精母血、十月懷胎而成,也同樣受著炁的影響。「父精母血」化學實驗分析為碳水化合物,但是為什麼人造的碳水化合物卻不能形成人?正是缺少父母交合而形成的「炁」。所以,古人認為,天地交合,萬物生,男女交合,人可成。
(2)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炁」的存在
比利時著的化學家、生物學家海爾蒙特曾做過世界著名的「柳樹實驗」。這個實驗說明樹木的重量增加並非來自土壤本身,而是來自雨水和空氣,即宇宙本源之炁,自然萬物生成延續的必須能源物質,它包含最原始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又包含了磁、波、場、電、氣等能源,任何生命體的生成、延續都離不開炁的作用,炁是宇宙自然大環境下的能源基礎,在炁的作用下,能量可以從一種物質轉化到另一種物質,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但不管怎麼轉化,都存在宇宙自然之中,無消亡永恆的存在。炁,即是老子所欲闡述的萬物之本原。
(3)道教的「炁」
道教的服飾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歷史,道教的集體即是以研究傳統醫學及養生學的專業團隊。
道教有「道炁長存」這個辭彙,「道」本自然也,「道炁」則是宇宙自然生成、合化的能量。道教自古追求長生久視,得道成仙,渴望效法自然之道,與天地齊壽。道炁長存,即是通過道家養生術的修鍊,達到人體與自然合一與宇宙之「炁」互通,進而實現人體無病延年、長生久視的目的。宇宙間萬物得炁者生,失炁者亡。古代養生家認為炁是人體「精氣神」的聚合,所以在練習道家內丹功的時候,特別注重精氣神的調節,故而有「精氣神足百病無,精氣神虧則百病催」的說法。在養生術之中,炁作為療愈能量,存在於氣功、吐納、導引及禪坐之中,可從動作與意識的相互作用下,對人體起到療愈和保健的作用。
2l世紀,對炁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為人體生命科學帶來嶄新的視野。
4《智慧養生操》第一套調息的理論基礎
1服氣的方法
《智慧養生操》中的三種服氣,即是道教內丹學修鍊的基礎,為後部內丹學的修鍊起到了奠基作用,它實際是內丹學修鍊前期的祛病功。
《服氣療病篇》講行氣術,記錄其法十餘條,包括調身、凋意、調息等內容。特別提出行氣治病之法:「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輒周身則解矣。」
服氣的口訣:
神仙術,法易通,身心各部要放鬆。
鼻天門,口地戶,鼻吸口呼記心中。
吸入氣,七口咽,盡量閉氣幾分鐘。
要問每天練幾次,盡其所作去練功。
不分時間與地點,空氣清潔都可用。
功夫不要下大力,順其自然體放鬆。
以意領氣沖病處,其中經絡也要懂。
陰陽蹺絡得記住,陰陽俞絡在其中。
加上督任與沖脈,八部經絡都要通。
身體無病要常練,懷陰抱陽常守中。
唯有心腦血管病,意在丹田守腹功。
長壽秘訣心中記,始得丹法基礎功。
2服氣的要領及注意事項
(1)空氣清潔
服氣時不分時間地點和場所,也不論是行動坐卧走何種體態。只要是空氣清潔,都可以進行服氣。
(2)忌飽食
因為服氣是將外氣吞咽進入腸胃之中,所以飽食後不宜進行服氣,通常要待飯後1個半小時以上進行,以免產生胃腸不適。
(3)體念放鬆
服氣時,身體各部自上而下應逐節放鬆,即從頭、頸、肩、背……一直都腳,都要盡量的保持在一個松、靜、自然的狀態。
(4)精神守一
體態放鬆的同時,精神更要放鬆,應盡量做到心神合一,不受外界事物所擾。
(5)引氣下行
練習服氣的時候,要將氣引入丹田,意念濁氣下行,從腳底湧泉穴排出體外,尤其足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6)自然而然
在吸氣、吞咽、閉氣以及呼氣時,要自然而然,不要刻意為之,把握適量、適度、輕鬆內然的原則,吸氣與呼氣都盡量做到不讓自己聽到,吞咽氣體可伴隨津液下咽,閉氣時間因個人體質不同,多在半分鐘到二分鐘之間。
(7)呼氣均勻
閉氣至極限時,將氣呼出,呼出時,舌尖抵住上顎(即發「兒」音時舌尖的位置),默念「呵」字,將氣均勻呼出體外,呼氣要自然均勻,忌將氣一口噴出。
(8)吞咽不適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有人會覺吞咽不自如,一是吞咽的量不宜過多,二是精神不夠放鬆,三要勤於練習,機體有短暫適應期。
以上對服氣的要領作簡單的闡述,多是來自日常推廣中常見問題的總結,服氣本身不會引起任何偏差,可放心練習,練習時遵循以上要領,持之以恆,可達到祛病強身的功效。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脈道系統
※附體病,有陰中陰,陰中陽之分,如何辨別與治療!
※道醫學堂丨經絡系統(二)
TAG:道醫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乃宇宙變化的規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春天秒變多肉大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盤點三個相同字組成的漢字
※易經學習筆記1-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作為一個菊外人,我見識了菊生1,1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三生萬物的智慧
※爐石傳說:哈加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崛起吧!元素薩!
※三生萬物,好事接二連三
※一鯨落 萬物生
※大年初三 | 三生萬物,好事接二連三
※原來香料配方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秘香料配方基石
※穀雨養生:三記四防,與萬物一起滋養生長!
※三生萬物化而中
※三生萬物,亦為健康養生之根!
※陽氣生髮,萬物始生
※《太一生水》 ——萬物經
※三月驚蟄,萬物春生!
※從「三生萬物」到「兩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