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面對老一輩們的育兒觀,我幾乎耗盡了這輩子的情商

面對老一輩們的育兒觀,我幾乎耗盡了這輩子的情商

前面先把重要事給說了,大家一直在等待的我們和亞馬遜聯手的六一特惠繪本專場(也包括我如同祥玲嫂搬推薦無數次的育兒書),明天會推出哈。

都是那些巨經典、超大牌,很多電商平台一到大促就下架或者不參與活動的書籍。是我陪著OK三年多,讀了快千套繪本後,沒法一一成團,但非常非常想推薦大家的,前後爭取優惠折騰了很久~ 本來今兒想預告,但亞馬遜讓我忍著,明兒晚上八點給大家驚喜,那麼再忍忍(實在等不及的可以加我微信,明兒一早書單我會在朋友圈先分享 )

雖然OK已經是個三歲多的大寶寶了,可因為家裡就他一個娃,所以我家兩邊老人對他日常的吃喝拉撒還是很關注,比如吃個飯總還盯著他吃多吃少、出個門總還不忘加件衣服。

前兩天OK爺爺給全家人燒面,所有人的面都是白湯的,唯獨OK那碗是放了醬油的。我問爺爺原因,他說小孩要吃得有味道點,我放醬油,特意調調鮮味……當時我的內心是有小小崩潰的(因為我已經說了好多回,OK慢慢大了,平時吃個紅燒的菜啥的沒關係,但好端端的湯麵,我們都不加,給娃就更加不用了……)但一想老人家辛苦照顧我們平日生活,偶爾娃吃點醬油也真沒什麼,於是我也沒好意思當著OK面說什麼。倒是OK提出了,爺爺我想吃白湯的,這個黑黑的不健康。

類似的事情還有,之前有一次OK吃個白粥居然要求我給倒點白糖讓他拌拌吃,理由是「爺爺說這樣好吃」~~面對只認傳統育兒方法的上一代,總會在前一秒覺得可以溝通一下,下一秒話到嘴邊卻又往回咽,因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你說啥都不妥。可是那些熱乎乎的帶著愛的耳熟能詳的老派育兒理論,又是有多麼背離科學、站不住腳。

今天我總結了這些必須要我們有著高情商來面對的上一代育兒理論!

GIF/700K

菜湯營養好,寶寶要多吃?不要啊

很多老人喜歡給剛添加輔食的小娃吃湯湯水水的,理由是好消化,而且營養都在湯里。

好消化是沒錯,但對於還在以奶為主食的寶寶來說,吃得一肚子水飽,還喝得下奶嗎?寶寶的胃容量小,吃了這就影響那,那到底是奶營養還湯營養呢?

如果只是蔬菜湯,真沒啥營養,不僅沒營養,葉菜表層沒洗掉的農藥殘留物都在湯里,所以真的吃菜湯弊處多於利處,要說好消化,那麼直接吃蔬菜和水果啊,為何要冒險喝一碗「農藥湯」呢?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這才是寶寶應該吃的食物。

如果是燉出來的肉湯,湯中的確會有肉中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但別忘了,肉湯往往比較油,而像動物油這類的油都是飽和脂肪,非常不利於寶寶吸收,反而會造成消化負擔。所以,寶寶吃肉時的正確方式是,連肉帶湯一起吃,不要只顧著喝湯,熬得再濃的湯也不能取代肉中的蛋白質。

娃兒得多穿點,不然容易著涼感冒?真不是

穿太少,孩子就容易著涼,著涼了就會感冒。這個推論簡直像真理一樣的深植於我們上一輩人的心中。但事實上,冷和感冒沒有直接聯繫。讓我們感冒的不是冷,而是病毒和細菌。

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寒暑酷熱,人的體溫始終保持恆定,為了保持這個恆定,體表會做這樣的動作:在外界溫度高於體表溫度時,皮膚就會向外散熱、流汗;在沒有穿夠衣服保暖時,體表的血管會收縮以減少向外散熱,收縮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會出現鼻尖、耳朵、手腳冰涼的情況,但這僅僅是會感覺到冷,並不會生病。

如果我們總是怕寶寶著涼,給他裹得多多的,那麼娃的免疫力也就會一直閑著,沒有任何鍛煉機會,反而一旦有個溫差變化時就不靈光了。另外我在醫院的朋友告訴我大多數孩子感冒反倒是因為穿得過多造成的。

另外,判斷寶寶冷不冷,用代入法實在是不科學。「我覺得冷,所以孩子肯定也冷」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啊。最客觀的方法就是問孩子,當然不是讓孩子用語言回答,而是用他的身體回答:用手摸一摸脖子根部即可,溫熱的就說明不冷,放心吧;如果是涼的,倒是可以適當增加衣物。

夏天不能開空調,空調太冷容易生病?完全錯

要說老人們總愛給娃多穿件衣服,只要不熱出什麼病就算了。可不止如此,還不允許娃兒接觸空調,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折磨啊。

在我看來,開空調凍出感冒的是少數,而且多數是和吹空調的方式,比如對著空調出風口長時間吹、以及寶寶的穿蓋不當有關,而溫度太高熱出痱子來的真是為數不少。

要知道,高溫和高濕度一直是兩個威脅兒童健康的殺手。兒童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度差,高溫很容易造成中暑、脫水甚至猝死。而高濕度除了加劇中暑的嚴重性外,也會刺激兒童呼吸道,引發哮喘等。空調真的是個好東西,既能降溫也能排濕,所以合理得運用好空調絕對提升孩子的舒適度。

關於寶寶能不能開空調,怎麼使用空調降溫,可以查看我之前的科普文《拜託,誰說不能給寶寶用空調?不穿襪子都沒事》。

娃精神好就是不想睡,那就陪他玩?千萬別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OK奶奶的餵養觀念很先進,在和奶奶的通力協作下OK早早就學會了自主進食。但OK奶奶對於娃的睡眠卻總不那麼上心,其理論就是,小孩子想睡就會睡的,他不想睡那就是真的不想睡,OK三四個月時,她經常跟我說,OK精神那麼好,陪他一起玩。

其實完全不是,孩子的睡眠又是一個和冷暖一樣,無法用大人感受去代入的小孩子的精神系統發育不成熟,對於睏倦、疲勞的感知相對弱,而他們的大腦即使得到了要休息的信號,也往往會被更多的信號給干擾掉。孩子往往在新鮮事物和外界的刺激下變得興奮,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停下來休息片刻,所以大腦就一直處在接收刺激信號的狀態。

太過疲勞、錯過了本該入睡的時機,孩子在一下次入睡反而會更加困難,因為孩子疲勞過頭就會再次變得清醒,促使自己進入一個興奮不睡覺的狀態。

兩歲半前的寶寶經常會鬧覺,一鬧起來要花至少5倍於平常的安撫精力,而且還容易搞得大人心情不好。之所以會鬧覺,正是因為早在幾個小時前他就產生了困意卻沒能入睡,當錯過這次小睡以後,身體就開始負荷運轉,於是就會呈現哭鬧不止或者過度活躍的狀態。

要讓寶寶有一張成天笑的臉,首先得保證正常的睡眠,在每個小睡的睡眠窗口期留意他們的神態,一旦發現他們眼神發直、揉眼皮,立馬放倒讓他睡覺。

下面就是各月齡寶寶白天小睡及夜間睡眠所需時間表,爸媽可以試著計算一下你家寶寶的睡眠時間有沒有達標。要知道,寶寶的睡眠是以睡養睡,越少睡就越失去睡覺的能力。

孩子會站了就得多扶著走走,可以早點學會走路?真不要

OK十個多月的時候有個大姑來看他,看OK已經會站,就一臉嚴肅地和我說,一定要多扶著他練習走走路,這樣骨骼會發育得快,走路也會早點學會。謝過大姑的好意後,我突然擔心大姑家的小侄子(比OK小3個月)過幾個月是不是天天要被拽著學走路了。

孩子的大運動發展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從會站了以後,寶寶會自主性的扶著東西扶走,在整個扶走的過程中,寶寶不斷地在掌握著身體的平衡性、腰背的控制力量、兩條腳替換邁進的協調性。整個學步過程中,寶寶自己都在感知著自己的進步,他們自己也喜歡這樣的挑戰,所以學步根本就是一件不怎麼需要操心、更不需要教的事,寶寶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樂趣和大運動發展最後水到渠成。

如果實在很想早點看到娃走路的樣子,一定要幫助娃學步,那至少要先確認寶寶是否已經有了腿部控制力量,也就是已經可以扶走。如果還不具備扶走的能力,請一定不要著急把娃從四點爬行動物硬拉成直立行走,因為在腿部的力量不足以支撐身體時長時間走路,會有O型腿等骨骼變形的風險;其次用手提拉會增加肩臂受傷的風險,當寶寶要摔下時用力過猛地撕扯,寶寶體重會瞬間承載於雙臂關節處,造成脫臼可能。

咳嗽了要馬上吃藥啊,不然要發展成肺炎!怎麼會?

關於「咳嗽老不好會咳成肺炎」的說法,不止老人,連很媽媽都對此將信將疑,畢竟有太多人說了,說得多了就像是真的了。

的確有很多孩子咳嗽很久越來越重以後到了醫院檢查發現是肺炎,但這不代表肺炎是咳嗽造成的。肺炎的引發機制是感染,有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是支原體感染。

在肺炎的發作期間,咳嗽的確會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也不是所有的肺炎都會咳嗽),但咳嗽本身並不會引起肺炎,所以如果一咳嗽就趕緊吃止咳藥,以為止了咳就可以抑制住發展成肺炎,那幾乎是天方夜譚。

咳嗽雖然聽著讓人心疼,但咳嗽本身是一個身體的自我保護功能,在咳的過程中能夠幫助清除氣道中因感染而產生的多餘分泌物。

孩子不夠胖啊~要再多吃點!真的不要了

對於老人為什麼這麼希望看到孩子吃得胖胖的,我一直覺得很難理解,直到看到武志紅老師的一段從心理角度的解釋:我給你吃的,你要歡快地接受,還在身體上展現出來——變胖,這樣我才覺得,我愛的意志,通過你的吃相和你的胖,傳遞了過去,被你接受,並得以證明。於是,我不僅感覺到愛傳出去了,我還感覺自己的意志在你身上得以展現——這即權力感。

可是在今天,我們已經知道,胖不僅不代表健康,過於肥胖反而會增加成年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風險,還是要堅持拚命把娃喂成個小胖子嗎?

胖不等於健康,瘦也不等於不健康,判斷孩子是否健康的唯一標準就是發育,包括身高曲線表、行為發展、只要發育正常就是一個健康的孩子。

如果覺得孩子不夠胖而拚命逼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1. 把吃多少過於目標化,大人壓力大、孩子也不能輕鬆愉悅地進食,失去動力;

2. 為了達到多吃的目的,大人會急功近利的設法美味,加重口味,而過重的調味品會越來越降低孩子的味蕾敏感度,攝入過多鹽分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3. 吃得太多,腸胃消化負擔重,反而會造成消化不良,甚至會口臭、夜間磨牙等,孩子反而會更瘦。

OK媽說:

今天的文章雖然有吐槽舊觀念的成分,但絕不是針對老人。這也是我會覺得這事最耗情商之所在,我們的爸媽們都是我們深愛著、感恩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是為了下一代,沒有他們的打點,我們如何輕鬆上陣去工作去生活。

之前推送過一個關於寶寶物權意識的文章《背著兒子把他東西送人了,被兒子發現了後...》有個媽媽就留言說,小時候媽媽把她東西拿去送人,她很生氣,她媽反而責備她說:你有什麼資格生氣,你的東西不都是我給你買的嗎? 看到這樣的上一代觀點也是讓人很絕望,於是我留了一句言:希望這樣的觀念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消失。改變別人的觀念太難,至少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我們自己的實際育兒中去實踐。至於被傳統觀念深深植入的爸媽們,我們只需要感謝和理解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明星的育兒理念,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TAG:育兒 |

您可能感興趣

相識一輩子,愛著一輩子,爭吵一輩子,這就是夫妻!講的多真!
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就是你的暗示毀了孩子一輩子,你還在這樣做嗎?
好的愛情是,想和你在一起,一輩子的那種
第一眼就不喜歡的人,這一輩子只能做朋友
非常經典的句子,有的人看了你一輩子,卻忽略了一輩子
我這輩子聽過最扎心的謊,都在這兒了
一個養了一百隻狗狗的女人,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看著它們
敢這樣對你的男人,肯定寵你一輩子,不會看走眼!
我想要和你在一起,一輩子的那種
最好的愛情,就是睡你一輩子
如果是這樣的結婚,我寧願單身一輩子!這部電影讓你看哭幾回?
這五個方面做好了,讓你一輩子遠離胃癌,醫生都在照著做
這一種人,一輩子都不會老!
養了狗狗後,有哪些事情是你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敢當著你面說這4句話的男人,已經做好了寵你一輩子的打算
成龍一輩子不願回看的三大爛片,因為這是他一輩子的痛
沒有婚禮,他們也過了一輩子
一輩子不長,你要和那個真正在乎你的人在一起
蝗蟲:這輩子都不會來我們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