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戶人家 這樣脫貧 駐村蹲點話脫貧

三戶人家 這樣脫貧 駐村蹲點話脫貧

人民網記者 李 彤

「她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讓她休息也不休息。平日勞動時與她搭話也不理睬,埋著頭采辣椒。儘管只能一隻手勞動,但比別人的工作量都大,拔草的態度也更認真。」在廣西合浦縣山口鎮山東村,合作社理事長這樣描述何道媛。

丈夫生了病,女兒要上學,這是何道媛家致貧的原因。因為何道媛左手傷殘,在決定是否讓她參加勞動時,種植大戶一度猶豫。但何道媛以認真勤快的態度和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合作社去年成立,考慮自然環境、耕種傳統和種植大戶情況,敲定辣椒品種,規模化生產。村裡貧困戶全都被吸納進了合作社。何道媛說,加入合作社後,分紅了4500元,務工收入每天70元,每月能出工15天左右。「7點出工,中午短暫休息後,工作到晚上6點。」去年,何道媛家脫貧了。

同一個鎮上的中堂村,緊鄰北部灣,東西南三面臨海,早些年因交通設施落後、生產資源不均,一些村民生活條件比較艱苦。59歲的方奕江,過去靠種玉米、水稻、紅薯營生。家裡孩子多、地少、田薄,生活過得很緊張。

五年前,方奕江到村裡的合浦晟泰現代漁業公司打工。從簡單體力工作,到成為養殖區長,方奕江從貧困戶變成了養蝦能手。「去年到手收入超過10萬元。」方奕江說,脫貧要靠雙手,幾年打工積累的養蝦技術讓他看到了希望,兩個孩子也快大學畢業,今年計劃把新房建起來。

合浦晟泰現代漁業公司負責人鄭翰璘說,公司正在推廣「公司+大戶」的生產模式,為農戶提供池塘維修資金、養蝦技術和服務,農戶可以用土地和勞力入股,共享發展紅利。「單靠企業自身的生產規模,養蝦產量畢竟有限。我們希望調動村民積極性,輻射周邊幾個自然村,讓村民一同參與標準化規範化生產。公司也在布局產業鏈拓展,從飼料、蝦苗到深加工。」鄭翰璘說。

山東村李泰福家,則靠轉移就業減輕了負擔。

53歲的李泰福,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兩個兒子都在上學,大女兒21歲。去年,大女兒通過縣裡組織的招聘會,應聘到北海市工業園電子廠,每月工資3000元。村主任周澤威說,招聘會來了近20家企業,12個村民與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

為加大轉移就業扶持力度,合浦縣人社局介紹,2016年全縣對貧困勞動力交通補貼5000多人次100多萬元。多渠道收集企業招工信息,發放給貧困人員應聘,還開展「送崗位下鄉」「面對面」推薦就業等活動。發揮與廣東交界的地理優勢,促進外出務工增收脫貧。

「女兒外出務工後,家庭負擔明顯減輕了,等學了些技術後,我鼓勵她走遠些,到廣東去看看。」李泰福說。

易養則養、易種則種、易工則工,是山口鎮的生動實踐。「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若將扶貧比作「繡花」,就要因地制宜練出「針」功夫,做細做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南方日報:國際反恐為什麼「越反越恐」?
英國將恐怖主義威脅等級升至最高,進一步恐襲可能發生
美味食譜:豉油黑椒蘑菇
舊金山絢麗小複式 混搭色彩刷新家居容貌

TAG:人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少數民族扶貧美女幹部 願意為脫貧工作獻出青春
看各地農民怎樣通過土地流轉增收脫貧致富
非遺傳承人冉藝飛:傳承古技藝助力脫貧攻堅
野草當成金條賣,周王脫貧致富計劃之菁茅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