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精神科医生了,该怎么办?
倦怠:在医学上,“倦怠”是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流行的心理术语,更多用来描述慢性疲惫和工作兴趣下降的状态,明知道自己有责任,却故意懈怠的情绪与行为失调。
倦怠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迹象比较温和,症状也比较轻微,基本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自己也可能没有察觉;第二阶段则表现为更加持久的症状,更具挑战性,并且很难在逆转回正常状态;第三阶段是严重倦怠,当体征和症状变得更加慢性并且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和治疗的时候,甚至可以演变成精神障碍和其他形式的躯体障碍。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倦怠的预防和“治疗”都是可能的,特别是在早期阶段,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识到倦怠并及时调整。那么,做了多年精神科医生的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呢?作为精神科医生的你,又如何对自己的倦怠进行“自治”呢?
预防策略:在这里介绍6种防止倦怠的策略,这些策略不是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神药”,而是一条要走很久的路,是从三个维度将倦怠抽离(情绪疲惫、脱离、“革命尚未成功”)。
1、评估。
将每周的“流水”工作计划重新做一下评估,减少或消除任何一项不必要的任务,这样剩下的任务都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将这些重要任务再按照优先级排成可行性的列表,按照列表去完成每一件事。倦怠的早期过程及相关风险因素的及早意识是预防倦怠最重要的一步,早期意识可以及早调动适当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而很多人通常会出现自我否认的倦怠,尤其是作为医生来说,会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长的工作时间来达到自我否认职业倦怠的目的,这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么,问题来了,你自我否认过吗?
2、评定。
定期对评估过的任务进行评定和重新调整,不仅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还要对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热情做出重新调整。精神科医生一个特别敏感的群体,因为这些医生的工作性质和服务的群体是异于其他科室的。面对精神障碍、极度痛苦的患者,有的可能经历过创伤、自杀、行凶、敌意或“不识抬举”,这些思维有时异于常人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会让临床医生的你感到无助、无能为力和精力耗尽。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对精神科医生来说可能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他们与他们同行业其他科室的医生也产生了隔离,他们也无法再与别人交流他们的感受。
3、睡眠。
一定要获得足够的睡眠(7-9小时),并将定期运动纳入时间表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就算是工作再忙碌,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胃,饮食营养要均衡。要照顾好精神障碍患者之前要先照顾好自己,要正视自己的个人需求。
4、休息。
包括每天愉快地进行“浪费时间”的活动,瑜伽、冥想等。
5、获得支持。
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可以是独属于家人的家庭时间,也可以是针对疑难病患的会诊交流小组,又或者是时不时地与导师会面讨论一下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职业障碍。专业组织可以帮助医生成员之间确定和应对他们面对的职业倦怠,临床医学是学术,而学术就需要交流。通过与自己的支持系统的交流可以帮助自己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工作特征,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改善可能已经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鼓舞工作士气。
6、假期。
适当给自己放个假,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也不要过度关注个人需求,然后给自己“投资”一个假期,利用这个时间重新调整目标和期望。身体上的筋疲力尽往往比精神上的人格解体和无能为力容易恢复。
图片来源:网络
TAG:大话精神 |
※生病的精神科醫生,你們還好嗎?
※為什麼精神科的葯都那麼貴?看完了你就知道了,原因很多!
※搞笑段子:去看精神科,醫生說:你不是抑鬱症,你是真的慘
※精神科醫生:總是失眠睡不好,可以做2件事,立竿見影
※精神科看的都是精神病嗎?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精神科醫院
※精神科醫生:做到5「不」,3「必須」,健康睡眠精神好!
※沒錯,我是精神科醫生
※出現什麼情況需要去精神科就診?
※精神科醫生講解:夏季精神疾病易多發,這些方法幫你趕走不良情緒
※兒童精神科專家解說!如果發現孩子有這些癥狀,可能是「抑鬱症」!
※神經官能症到底是什麼疾病?精神科專家帶你詳細了解一下!
※怎麼才能睡得好?不妨試試精神科醫生總結出來的幾套方法
※媽媽,爸爸竟然開始吃牙膏了,快帶他去醫院的精神科!
※女神節這天,我去看了精神科醫生
※腎功能不全,如何使用精神科藥物?
※「嘮叨」的生活諮詢師?痛失孩子的母親?她更是一名精神科醫生!
※精神科專家:患上抑鬱症不會判斷?我來教你幾招!看完你就懂了
※在精神科,我們找到了腦控的真相
※減肥看精神科!你真的了解導致肥胖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