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母親》連載之十三
在寧夏
2001年03月/2006年01月/2007年08月/2013年02月
幫扶前的馬貴梅。
好媳婦
馬貴梅是海原縣樹台鄉大嘴子村鐵前溝自然村的,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她個子不高,話也不多。
她和公婆住在一起,有兩個孩子,家裡有40畝旱山地,2005年收成了400公斤小麥、6000公斤洋芋,賣了洋芋,買了糜子,還缺著5個月口糧,外加7000元的外債。
外債是給婆婆治病欠下的。
「婆婆腦栓塞好幾年了,一直在看病,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再也借不出錢了,只好看著她癱在床上。」
馬貴梅的丈夫2005年4月當上了村裡的計生聯絡員,每月有80塊錢的補貼,但生活並不因此而寬裕。
「當了聯絡員就不能出去打工了,」當丈夫的說,「我那時打工一年能掙一兩千。」他笑笑,「可村裡的工作也要緊,不能不幹。」
馬貴梅希望養兩頭牛,那樣就有錢給婆婆看病了。
2006年5月,她得到了「幸福工程」和區里幫扶的5000元錢,買了兩頭母牛,當年就下了小牛。
馬貴梅得到幸福工程幫扶。
2007年,我又到她家,得知她的婆婆在頭年10月份過世了。牛還養著,但2007年4月份乾旱,不得不先賣了一頭。丈夫辭掉了村裡計生聯絡員的工作,外出打工,7000元的賬已還掉了6000元。
而母牛又快生小牛了。
回來時丟了一個小手指
同村的王彩華也在2006年5月得到了幫扶款,買了兩頭牛。我2007年回訪時,她和丈夫都不在家,只有爺爺奶奶和兩個小孫子在。房子是新蓋的,比起兩年前我到她家時,已經好了很多。
王彩華的丈夫當年外出打工,回來時丟了一個小手指,是被打工的攪拌機割掉的,老闆給了1200塊錢的醫療費,便把他辭了。他看病花了2000多塊錢,連掙的幾百塊錢也都搭了進去。
王彩華,23歲,樹台鄉人,全家4口人,15畝山旱地,2005年收成洋芋1000公斤,5畝小麥絕收。
可家裡要吃飯,沒錢沒糧,就只有借。
「村裡人也不富裕,我只好回西吉娘家借了點糧。」王彩華說,「可糧不夠,當家的傷還得調養,好了還要出去打工,也得要路費,我就把1800塊錢賒的牛賣了,賣了2000塊錢。」
我告訴她,「幸福工程」可以幫扶她一部分資金,她拉著我,哭著不讓走,當時就想要錢。
我告訴她錢不會直接給她,但會幫她買成牛。「幸福工程」的幫扶主要是提供生產資料。如果給她錢,她難免用於還賬,還是難以脫貧。
她聽明白了,終於放我走了。
如今,這兩頭牛真發揮了作用,使她家擺脫了貧困。
王彩華的婆婆告訴我,那兩頭牛沒養太久就賣掉了,又買了幾隻羊,其間的差價王彩華的丈夫拿去學開車,現在,跟別人合夥跑運輸,一個月有兩三千塊錢的進項。我回訪時,王彩華到新疆幫人摘辣子去了,據說一天能賺60塊錢,她希望回來後,繼續搞養殖業。
我壓抑了許久的心情此刻得到了釋放。我知道,脫貧很難,但畢竟還是可能的。在西海固這片不適合人類生活的土地上,溫飽的生活是能夠實現的。
幫丈夫實現夢想
「水進家了,我還蓋了淋浴間,娃娃上學比原來方便多了!」 2013年3月1日,在中寧縣大戰場鎮寬口井移民新村見到楊生蘭時,她興高采烈。
楊生蘭家終於喝上自來水。
頭年11月楊生蘭和村裡其他人家移民搬遷,住進了政府統一建成的磚木混結構新房,每戶三間54平方米,每人一畝土地。剛來時,政府發給每戶一袋米、一袋面和500元取暖費,還免費培訓各類技能及種植、養殖技術。這要是在2007年楊生蘭想都不敢想。
5年前楊生蘭住在海原縣九彩鄉黑林村,連續3年乾旱,家裡的10畝洋芋基本絕收,3畝扁豆苗都沒出來。
丈夫楊應武是村裡的赤腳醫生,診室就建在家裡,藥品少,村民們看病大部分是賒賬。楊應武一直想建一個村醫療室,政府部門驗收合格後能給他發個行醫執照,這個願望因資金問題一直沒能實現。
2009年,楊生蘭家得到幫扶的母牛產下了牛犢,一年後賣了2500元,移民前母牛又賣了4500元。搬到新村後,楊生蘭用2000元在自家開了一個小賣部,生意還不錯,丈夫遞交了申請,正等著衛生保健院的醫療許可證,楊生蘭盼著用餘下的錢幫著丈實現夢想。
移民新村。
烤饃房
中寧縣寧安鎮窪路村,倪艷萍的烤饃房門庭若市。
1996年倪艷萍結婚時住的是一間小土房,分家後,1.14畝土地滿足不了生活所需,她和丈夫還要打零工。陸續有了兩個女兒後,倪艷萍用政府獎勵雙女戶的資金開了一間小賣部,生意總是不溫不火,勉強養家。她看到街上賣饃的生意不錯,盤算著做個烤饃房,但是沒有錢。
倪艷萍對未來信心滿滿。
2009年5月的一天,幸福工程幫扶的資金為倪艷萍換回了一台烤饃箱,之後的3年,幸福工程的資金每年投放、收回、再投放,她的烤饃箱由小變大,又添置了一台壓麵條機。倪艷萍的麵食加工越做越紅火,加上丈夫打些零工,每年全家能有近5萬元的收入。
她說,想想那個時候,我要是能給娃娃買上娃哈哈喝,簡直就太幸福了。現在,想吃啥就吃啥,過年都不算回事了。
倪彩萍的烤饃房現在要雇兩位幫工,忙時可達5位,趕上春節,全家4口人齊上陣還要雇6個幫工,可見她經營的規模今非昔比。
臨走時我套用時下時髦的話問: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麼?
她信心滿滿地說:「增加設備,擴大規模。如果能再投入5萬元,蓋上幾間房子,我就可以長期僱傭5位貧困母親。」
倪艷萍的話擲地有聲,她烤出的饃也是金黃金黃的,確實好吃。
趙軍芬,25歲,樹台鄉人。兩個女兒,20畝旱山地年收成的糧食不夠口糧,丈夫在外打工收入2000元購買口糧。
2006年,趙軍芬得到幸福工程一對一幫扶款2000元、區計生協資金2000元,購買10隻母羊,已存欄25隻。
兩層循環養豬法
說起李小琴的雙層循環養豬法在當地是出了名的。
聰明能幹的李小琴。
2002年李小琴嫁到鐵渠村,丈夫沈進雲家兄弟5個,4畝枸杞每年的收入除去生活費基本剩不下什麼,丈夫還需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後來有了孩子,丈夫就不出去了,兩口子琢磨著養些豬,可買豬仔的錢呢?
2008年,幸福工程給了她啟動資金。起初由於地方小只能餵養幾頭育肥豬,一年下來收入不是太多,李小琴圍著豬圈動起了腦筋,怎麼能利用有限的空間養更多的豬呢?第二年,兩層循環養豬法的籠子搭了起來,她把10頭小豬仔放到上層,三個月後搬到下層,上層再放豬仔,再等三個月下層的豬即可出欄,如此循環,既節約了地方又錯開了豬齡,當年養豬加上枸杞收入大增。
2010年扒掉土房起新房,為了養更多的豬,原計劃的5間自住房蓋了三間,其餘的改了豬舍。豬發展到40頭,每次出欄20頭能賣到4萬元,純收入達到一萬多。
養豬給家的生活帶來了變化,李小琴把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她覺得只有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將來才有前途。
脫了貧還要致富。李小琴拿出三萬塊錢買了一輛大三輪車,讓丈夫在當地跑運輸,當年便有了兩萬元進項。2012年,夫婦倆連借帶湊用12萬元把大三輪車換成了15噸卡車,跑工程運輸一年掙了7萬塊錢。
日子節節高,李小琴打算下一步養繁殖豬,「我有能力養到300頭」。
「有這麼大的場地嗎?」我對她的勁頭著實感到驚訝。
「有。我在荒山開了60多畝荒地,地基本快整平了,接下來就是建豬舍,力爭明年建成,發展規模養豬。」
「你一個人能行嗎?」
「雇幾位貧困母親呀!」
「這麼大的規模要投入多少錢?」
「先投入15萬。」
「一年能掙多少?」
「我倆算過,但也要看明年市場咋樣,肯定比現在掙得多。哈哈……」李小琴的笑聲里透著自信。
她家的改變,村民們看在眼裡,紛紛跟著養起豬來,李小琴對上門求教的村民來者不拒。她說:「我是真心希望這些貧困的姐妹們都能過上好的生活。」
2013年2月,作者帶領天津師範大學攝影系6名學生到寧夏西海固地區進行「幸福工程西部行」採訪拍攝實踐活動。
李俊鄉蒿灘村蒿灘小學學前班學生。
樹台鄉大嘴村大峴民族小學籃球場。
李俊鄉蒿灘村蒿灘小學二年級學生。
作者的學生在蒿灘村拍攝「幸福微夢想」紀錄片。
未完待續
......
小編/楚卉
此書現各大網站均有出售
TAG:今晚攝影俱樂部 |
※話別九句連載之四
※《金玉仙緣》連載六十一
※小說《箭王》連載之五十七 坎中有險
※長篇連載:宮廷變亂五十起 第三十一集《八王之亂》
※聆聽智者的聲音 歌頌巾幗的情懷——女神原創詩詞連載之三十五
※《上帝的秘密》連載之十五:上帝的法則
※聆聽智者的聲音 歌頌巾幗的情懷——女神原創詩詞連載之四十九
※《穿越千年詩國》連載(第三十四章)
※長篇連載歷史軍事題材小說《西漢開國》之三十六
※《易經》二十五至二十九卦經典解析/連載
※岳陽:《一代警魂張大堯》連載之五
※【二郎傳說】連載之三:二郎遇聖僧,解開身世迷
※小說連載:《月伏長寧》一百三十八
※小說連載:《月伏長寧》四十三
※陳宜新紀實文學連載:馳騁之二十七
※《軒轅劍龍舞雲山》劍史連載之十六
※《軒轅劍龍舞雲山》劍史連載之十七
※【二郎傳說】連載之四:二郎被收服,泰山神明多
※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之連載二十二
※連載 第一百二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