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意蘊和文化內涵並存的大清銅幣
在中國古錢幣的製造及鑒賞過程中,文化意蘊與藝術價值都在鑄幣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論是錢幣的形制,還是幣面上的紋飾圖像、文字內容都被用來表達儒道思想的深刻內涵,包涵著傳統宗教信仰、禮教觀念的內蘊,寄託著古代人民崇尚自然的理念和美好的生活願望。清代學者翁樹培將古幣的美學鑒賞分為字、形、色、質、聲五類,由此可見古錢幣自身的材質、書法、造型、紋飾以及隱藏著於錢幣載體之中的文化內涵,一併帶給人們愉悅的審美體驗與精神感受。錢幣的製造動機並不僅僅是裝飾和藝術欣賞,但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古幣以其獨特的實體形態與社會思想和審美觀念相融合,錢幣除具備其實體的貨幣功能之外又承擔著作為歷史文化載體的職責,這一身份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發生變化。改革開放以來。自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古錢幣收藏越來越活躍,更多人注意起古錢幣的價值。然而他們重視的僅僅是經濟價值,大多數人都忽視了其蘊含的美學意蘊和文化內涵。雖然大多數人不關心,但越來越多的學者、收藏家注重起古錢幣的美學研究。研究古錢幣,挖掘其文化底蘊,有助於對我國古代的書法、鑄造等文化的研究,充實了人們的業餘生活,陶冶了人們的情操,提高了人們的素養品味。
分享古董古玩知識,高端藝術品免費諮詢:
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丁末年 120-180萬
浙江省造光緒元寶 150-220萬
江蘇省造光緒元寶銅幣 120-150萬
吉林省造光緒元寶銀幣 150-200萬
湖南省造光緒元寶銀幣 130-180萬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 260-320萬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 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在千種以上。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為最大樂事。
在2014年最為轟動的莫過於是一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銅幣」拍出200萬的天價,賣家一夜致富,學者認為,「大清銅幣」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偏門」,如今「大清銅幣」收藏市場極度火熱,造假技術應運而生,請謹慎為之。
大清銅幣戶部 丙午年 150-200萬
「大清銅幣」像這種幣,一直以來都是大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劉益謙曾說,對於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緣分,福氣。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數為贗品,因為真品「大清銅幣」存世量是極為稀少的,真品「大清銅幣」,一直都是有價無市。
「大清銅幣」,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了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一般古玩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
我國古代錢幣歷經千年的風風雨雨,遺留下來的並不是許多,我國的古錢幣文明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有我國特色的錢幣之學、古錢幣鍛造前史時間長,鍛造量大,而且含義和價值也是十分高的,經過一枚小小的錢幣可以領略到古代的風情與文明,這些含義與前史價值,都可以說是彌足珍貴的。
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近些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百萬的天價。據了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一般收藏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
初入門的銅圓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區當十銅圓之後,則可在此基礎上注意各地省局名書寫鐫刻的不同之處,進行大版式的分門別類收藏。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福建省造銅圓有僅在其上緣書寫「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鐫「閩關」二字者。山東省造銅圓有將省名書寫在上緣者,俗稱「上山東」;亦有將省名分列於左右者,俗稱「橫山東」。四川省造銅圓有在其上緣書寫「四川省造」者,亦有書寫「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銅圓上的省名,還有大字「四川」、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銅圓亦有大字「江西」、小字「江西」之分。「大清銅幣」中,蘇字、寧字有陰文、陽文之分。吉字、淮字、雲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這種差別非常明顯,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容易區分,可以逐一進行收藏。
在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後,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並未規定統一的格式。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鐫刻紀年,僅江南、江蘇、奉天三省,除鑄造無紀年當十銅圓之外,另鑄造了數種干支紀年銅圓。其中,江南鑄有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江蘇鑄有壬寅、癸卯兩種年號當十銅圓;奉天鑄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共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干支年號,無一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共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各省局鑄造不同年號「大清銅幣」的情況如下:1、乙巳,鑄此年號者,僅中央戶部(無銘文)及奉(奉天)兩局;2、丙午,鑄此年號者達十八局之多,計有中央、粵(廣東)、閩(福建)、直(直隸)、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雲南)、雲(雲南)、贛(江西)、汴(河南)、蘇(江蘇)、浙(浙江)、皖(安徽)、東(山東)、寧(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鑄此年號者五局,為中央、粵、寧、奉、汴等;4、戊申,鑄此年號者僅粵、寧兩局;5、己酉,鑄此年號者較多,計有中央、粵、閩、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亥,它局皆未鑄造,獨汴(河南)一局鑄此年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整頓圜法,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由中央統一頒發祖模。故「大清銅幣」的背龍圖案相對比較統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別。如「鄂」銘「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則有「部頒大清龍」與「湖北大清龍」之分;「湘」銘「大清銅幣」,也有「部頒大清龍」、「乙字龍」、「駝背龍」、「掃帚龍」之分。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的收藏活動,當進入到按背龍圖案收藏當十銅圓時,最好手裡有一本銅圓類收藏圖譜。在對版式繁多的清代當十銅圓,不是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按圖索驥,仍然是必須的。 已經完全熟悉清代各省局的各類龍型圖案之後,便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收藏,更仔細地區分同一省局鑄造,同一類型龍圖當十銅圓的較小版式。一般來說對當十銅圓背龍圖案小版式的區分,主要是看龍頭(大頭龍、小頭龍、葫蘆頭)、龍尾(大尾龍、細尾龍、七尾龍、八尾龍)、龍角(角內彎、角外彎)、龍爪(四爪、五爪、龍爪下單寶、龍爪上下雙寶)、龍珠(大龍珠、小龍珠、龍珠三火焰、龍珠五火焰)、龍刺(龍刺朝上、龍刺朝下),以及龍身周圍祥雲(大祥雲、小祥雲、雲團多寡)等等細微處的不同。由於現今銅圓圖譜拓制及印刷的關係,銅圓的細小差別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銅圓與銅圓的比較。以最普通,最常見的版式為基礎,通過比較,揀選出與其不同的版本式入藏。其中,奉天造當十銅圓絕大部分是黃銅質,紅銅者極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黃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多,尚不難覓。其餘省局鑄造的黃銅質當十銅圓,存世極其罕少,現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TAG:古幣快速交易平台 |
※古文獻學的內涵與意義
※古錢幣文化的內涵的象徵——大清銅幣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價值的瑰寶,有著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
※紫砂的文化內涵
※四合院雖然質樸,卻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玉文化內涵
※盆景意境、境界及內涵的美學分析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文化高深的智慧及內涵
※「數學文化」的內涵及其文化價值
※青銅鏡,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淺談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書法「文化」的內涵
※國畫的美學內涵和傳承與轉型:文化精神為體,筆墨技巧為用
※中國筷子的文化內涵
※茶文化的內涵及其歷史使命
※解讀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隱士背後的文化內涵
※時尚新中式,格調雅緻、文化內涵豐富
※具有內涵的古典美就是適合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