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提到古代實用印章,製作方法大致是這幾種:

1、鑄2、鑿3、碾、4、琢

這四種類型中,又尤其以鑄印數量為最多,今天說說鑄印。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十六金符齋藏漢印遺珍》圖)

鑄印的成型工藝有兩種,就是翻砂和拔蠟,聽上去複雜而神秘,但真正理解了,卻很簡單:

(1)翻砂:用鉛、石、木等各種材料刻出印章母範(含印鈕),分上、下印模,鑄造時先將下半印模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緊實刮平,下型造完,將造好的砂型翻轉180度,放上半模,撒分型劑,放上砂箱,填型砂並緊實、刮平,將上砂箱翻轉180度,然後分別取出上、下半印模,再將上型翻轉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澆注入熔好的銅液,最後,冷卻成形,這套工藝因為砂箱有翻轉的動作,俗稱:翻砂。

(2)拔蠟:用蠟(就是加熱了會熔化的蠟)做好印章母範(含印鈕),然後用膠泥塗在蠟范之外,泥上留下一個小孔,然後對其加熱,蠟自小孔充分流出,然後從小孔處將銅熔化倒入,待冷卻完畢後,剝去膠泥。這套工藝因為類似把蠟從膠泥里拔出,俗稱:拔蠟。

鑄印最大的特徵是,製作出來的印章是一次成型的!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漢鑄印的實物)

也就是說,印面的鈕型,印面上的文字是提前在母範上雕刻好的,那麼印面的內容文字、圖案的精、粗、藝術水平的高低,全在於母範的製作者,母範雕刻得精緻,出來的印就精緻,母範雕刻的粗糙,出來的印章就粗糙。通常情況下,母範製作完成後,原來母範的製作工匠會在母範上進行打磨,去掉了刻制母範的雕刻痕迹,因此,鑄印出來的特徵通常情況下是光滑平整的,不見刀痕,沒有毛刺。

漢鑄印的印面,線條在經過長時間的歲月打磨之後,其線條組成還是相對光潔平滑的,只略微在歲月的剝蝕之下有細微的線條顆粒狀的微小起伏,反倒因此更增加了線條的渾厚敦實之感,如圖: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漢印「李璋印信」印面)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漢印「李璋印信」印蛻)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後世的印家即把鑄印的線條感作為沖刀刀法的樣本。而沉重、含蓄、精整、平直渾厚、端重的印章風格即成為「鑄印風格」,其最大的特徵是精整而又不呆板,其線條起止停頓,方圓收放,處處到位,絲絲入扣,每根線條都充滿活力又歸於一個統一的整體。

鑄印風格多為後世文人篆刻家們師法,如趙之謙的印章里: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趙之謙刻「北平陶燮咸印信」)

邊款里記到:「星甫將有遠行,出石索刻,為撫漢鑄印法。諦視乃類《五鳳麻崖》、《石門頌》二刻,請方家鑒別,戊午七月,撝叔識。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趙之謙刻「竟山畫記」及邊款)

趙之謙的「竟山畫記」的邊款上寫的:「冷君(趙之謙的別號)撫漢鑄印」。而至何傳洙印的邊款,趙之謙由漢鑄印悟出了漢印斑駁的原理與成因,終成一代大家。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趙之謙刻「何傳洙印」)

篆刻小知識:鑄印與鑄印風格

(「何傳洙印」邊款)

何傳洙印的邊款中註明的「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指出漢印的渾厚多是指的鑄印的渾厚,而摹仿漢鑄印的最關緊處,就在「渾厚」二字。而漢鑄印風格的風格特徵和用刀品質,成了明清時期眾乃至現當代多印人所取法的正統和主流。

(【老李刻堂】之147,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我想學篆刻,可我沒老師怎麼辦?
吳昌碩改作業:學篆刻你需要個好老師
令狐沖的一生,是平凡人一生的鏡象
篆刻中可能會用到的甲骨文之美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明代五大家之一,以沖刀法直追秦漢鑄印的篆刻家汪關印譜欣賞
清朝如何通過仿鑄印度盧比,打贏貿易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