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屈原是怎樣霸佔端午節的

屈原是怎樣霸佔端午節的

為什麼都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紀念屈原?中國人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紀念屈原的?

文|唐獻祖

直到當代,中國各地仍普遍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也有不少人家在房門懸掛菖蒲、艾草。

其他的傳統端午習俗,如佩戴香包、喝雄黃酒等,雖然不像吃粽子風行全國,但也未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得罕見。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這些傳統民俗又是怎樣流傳下來的?真像大部分民俗書籍解釋的那樣,是起源於楚國人民紀念屈原嗎?

▍荊州龍舟賽,遠處是彩燈屈原像

多個節日匯成了端午

根據流行的解釋,不但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而且粽子和龍舟的民俗,也都與人民同情屈原、自發保存他的遺體有關:粽子要投入水中,餵飽魚蝦,避免它們因飢餓食用屈原;龍舟則起源於民眾自發駕船尋找屈大夫的遺體,久而久之演變成比賽。

然而,這套解釋沒有照顧到粽子、龍舟之外那些習俗,如掛菖蒲、香包、藥酒等。

▍端午節,在沐浴池中加入菖蒲

事實上,端午本來就不止是「一個」節日。

在古代社會,端午的時段極其特別,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的夏至節,節後一段時間是否風調雨順,關係到全年的農業收成。

在以農為本的時代,理所當然為此舉行大規模的祭典。

因此,端午粽子與其說是特製魚食,更有可能是遺留自上古時代祭祀夏至的用品。至少可以確定,直到南北朝時期,粽子還主要是夏至的習俗,如南梁時代的《荊楚歲時記》就有明確記載:「夏至節日食粽。」

▍各地不同的粽子裹法

在古代中國,端午也遠不是人們歡慶喜樂的節日。在人們心中,五月長期都帶有不祥的色彩。

這可能是因為,每當仲夏到來,洪水和瘟疫的季節也隨之開端。《禮記.月令》對此即有解釋,認為夏至是陽氣的頂點,同時也是陰氣發展的起點,陰陽相爭,正是萬物死生之界,所以在這個月萬事都要注重「戒」。

五月不吉利,五月五的端午更是凶上加凶。東漢末年的《風俗通》即提到,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

這種迷信深受古人重視,如《史記》記載,孟嘗君就因為出生於五月初五,被父親田嬰下令遺棄。母親私下養大孟嘗君後,田嬰仍在父子相見時,當著兒子的面怒斥其母,為什麼沒有扔掉這個不祥的孩子。

因此,很多端午習俗都和這種不祥的傳說有關:在不知有病原體存在的古代,人們認為毒蟲、邪氣是瘟疫發生的原因,在夏至時節懸掛菖蒲艾草、佩戴香包、喝雄黃酒,都是對抗疫病的具體方法。

▍古時人們將雄黃酒抹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以對抗端午節的不祥

龍舟在古代也並非娛樂活動,而具有「送瘟」的巫術功能,目標是把瘟病快些送走,雖然表面上也可保持體育比賽的形式。如宋代《岳陽風土記》載:「其實競渡也,而以為攘災。」

不過,民俗學大家江紹原考證發現,直到明清,各地誌書中記錄的龍舟典禮也主要是為了「攘災」,「只備紙制或茅制的船,行儀式之後,即焚之或泛之。」

淹死後,你就成了神

端午不止一個源頭,承載端午功能的神祇也自然不止一個。

各地都有更貼近本地現實的神,如山西就曾流行在端午紀念介子推,《太平御覽》引《琴操》道:「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

這種紀念法顯然不太準確,介子推一般是寒食節的紀念對象,改在端午紀念,可能是為了給《禮記》里說的五月「毋用火南方」,找一個百姓能理解的解釋。再加上山西瘟疫和水患不多,也就將錯就錯了。

▍山西介休綿山介子推母子雕像,一類民間傳說認為「寒食節」源自「晉文公火燒綿山,逼介之推出山,然而其不願出山,與母赴死」的典故

在多民族雜居的地方,不同的族群還可能選擇不同的端午神祇。

明清時,在湖南漵浦等地,就存在大小兩個端午節,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後者紀念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因為他頂著軍中瘟疫盛行的困難,征服了苗蠻,送瘟功能顯著。

此人事迹如此,被他鎮壓過的苗族人肯定不好紀念他,於是他們便針鋒相對地創造了自己的紀念對象,即抵抗漢朝的女俠「仙姑」,雖然輸給了馬援,但漢軍是趁人過端午搞突襲贏的,形象不如失敗一方光彩。

至於缺乏送瘟能力的屈原,之所以能名列端午諸神,是因為端午除了祈禱豐收和防疫抗病外,還有一項重大的任務:避免洪水。

這項艱巨的任務,最好由與水有關的神祇負責完成,像屈原這樣死在水裡的著名歷史人物,就是這類神祇的最佳候選人。

▍屈原行吟圖

像伍子胥這樣相傳被吳王賜死、投於江中的歷史人物,自然會在端午為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的父親在端午駕船迎伍子胥時不幸溺亡,曹娥為此投江而死,結果也在隋唐時的江南一帶被扶上端午神壇。

可想而知,這些人的封神並非因為形象正面,而是他們淹死在水裡,有必要撫慰其怨念,消除由此帶來的水患。

▍日本長崎龍舟賽,據傳也是為了平息海神的風怒而舉辦

晉人《太平廣記》收錄當時著作《拾遺錄》,說江漢之間有人紀念周昭王,這位周天子並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與兩名貢女一起淹死在了江里,紀念他的祠堂修好後,「後十年,人每見二女擁王泛舟,戲於水際。」於是,有人以香草包裹時鮮甘果,給他投入水中,「乃蛟龍不侵」。

投粽子祭奠屈原的說法,或許便來源於此。

屈原的最終勝利

進入中古後,端午逐漸確立為一個重要節日。從唐朝起,官方開始為端午設定一天假期。

朝廷可以為端午放假,自然也可以校正端午的象徵意義。

最先被政府開除端午紀念資格的是伍子胥。唐人歐陽詢編撰的《藝文類聚》與徐堅等人編撰的《初學記》,在收錄《荊楚歲時記》的龍舟競渡內容時,有意無意地刪削了祭祀伍子胥的成分。

這可能是因為,這兩本類書是官定的典故資料索引集,要進呈御覽。而伍子胥作為一個歷史英雄,實在無法受到君主的歡迎:他為給父兄報仇,不惜逃到別國做帶路黨,攻陷自己母國;君王冤殺他時,他竟然還留下「懸首都門以觀國滅」的兇悍遺言,而且奏效了。

▍伍子胥鞭屍

一輩子咒死了兩個國家,恐怕沒有哪一個皇帝,會願意讓法定重大節日與這樣一個凶神聯繫起來。

屈原被封為端午水神,大約是在東漢末年,時間上較伍子胥晚。但相比伍子胥,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文人,以忠見斥,悲憤了就寫寫詩歌,悲憤到極點了就自殺,性情柔弱,還愛以香草自比。

屈原不但易受政府歡迎,其個人特色也非常適合附會端午民俗——不但與水相關的都可以說是紀念屈原,與香草相關的也均能套到屈大夫頭上。

不過,屈原壟斷端午的道路上也不是毫無競爭。

宋朝提倡道教,連帶端午習俗也被附會到張天師,房門懸掛的艾草被稱作「天師艾」,張貼的五色裝飾被稱作「天師符」。北宋《歲時雜記》記載,還有人販賣張天師畫像,供人端午貼在門戶之上;到南宋時,這種習俗發展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的「天師馭虎像」。

▍在端午節,鍾馗也是屈原的重要對手,圖為順治繪鍾馗像

但道教只能興盛一時,屈原的品格卻能長盛不衰,在有皇帝的時代,國家需要表彰他的忠君;皇帝沒了,政府也需要表彰他的愛國。

把端午民俗打包給屈原的政府行動,直到20世紀也仍在持續,國民黨治下的台灣,屏東縣九如鄉的走標活動,本來起源自原住民平埔族的賽跑儀式,也被詮釋為「模仿古人爭相走告以搶救屈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達芬奇沒有密碼|混亂博物館
為什麼柯潔一局都贏不了|大象公會
薦號|少數幾個我們還在看的微信號

TAG:大象公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怎樣午休才是高質量的午休?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牛肉要怎樣燉才會爛?原來大廚是這樣做的!
鞌之戰是怎樣的?
春節你家的茶俗是怎樣的?
屈原生平是怎樣一個人?
冬季怎樣穿衣顯高級?這個細節很重要!
枝純&咖啡,會給你怎樣的午後時光?
這個春節,你是怎樣度過的?
天秤座男生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
冬天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大衣才會是時髦的?那麼多應該怎樣選擇?
春天是栽種生樁的好季節,怎樣才能選購到如意的盆景素材?
早安!你是怎樣,生活就是怎樣
明朝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只要是真的很愛你,不論怎樣這些星座都會選擇原諒你
你心裡的速寫是怎樣的?
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怎樣研製出來的?原來此人才是最大的功丞!
穿越回唐朝,會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呢
那些大片,在孩子眼裡是怎樣的呢?
漢文帝陰險的一面,他是怎樣將弟弟逼死的,又是怎樣為自己開脫的
孩子午睡怎樣才科學?午睡的好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