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灸法之臍灸

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灸法之臍灸

灸法是用艾絨或其它藥物放置在體表腧穴上燒灼、溫熨等。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灸法分類:艾灸和非艾灸。灸治的結果有灼傷和非灼傷的不同。艾灸分為一、艾柱灸:著膚灸,隔物灸。二、艾卷灸:懸起灸,實按灸。三、溫灸器灸,溫針灸。

非艾灸分為:葯錠灸,電熱灸,光灸,其他材料灸。

今天重點介紹臍灸。

所謂臍灸,就是在肚臍上隔葯溫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臍灸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

從西醫學角度看:肚臍具有皮膚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滲透性強、吸收快等特點。是最敏感、最有利於藥物吸收和物理因子作用的部位之一。

內分泌科常用隔葯灸臍的方法,隔葯灸臍法,就是在穴位敷藥的基礎上施行艾灸,可以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穴位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每次灸後用紗布固封臍中藥粉一天,增強藥物和皮膚的水合作用,以促進藥物的持續滲透吸收,可以增強藥物和穴位的綜合作用。省中醫有臍灸一號方,二號方,三號方。也有醫師辯證加減方。每一個處方治療的疾病是不一樣的。比如吳茱萸敷肚臍(引火歸元)——補養脾陽。是將川芎和吳茱萸各30克,打成細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臍里,用紗布固定好。將面碗置於紗布上灸。一般灸30分鐘為一次。隔日一灸。即降壓又補脾陽, 肝屬於木,脾是土,木克土,土反過來也制約木。高血壓是肝氣過於亢盛,別的臟腑不能制約它而導致的。吳茱萸性溫,可以補益脾陽,脾陽足了,肝氣就會受到約束,血壓自然就能降下來。神闕為五臟六腑之根,神元歸藏之本;聯絡於全身經脈為經絡總樞。《醫宗金鑒》指出神闕穴能「主治百病」,清代外治宗師吳師機的《理瀹駢文》認為「此法無論何病,無論何方,皆可照用」。在殷商時期,巫醫太乙真人和彭祖分別創有熏臍法和蒸臍法,他們認為此法可補諸虛百損,防病保健,強身延年。具體使用過程如下: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使用銅碗灸,效果比面碗灸要弱一些。具體使用如圖所示。灸法以病人有灸感為宜。所謂灸感是指施灸時患者的自我感覺。一般為灸處皮膚及皮下溫熱或微有灼痛,溫熱刺激可直達深部,經久不消或可出現循經感傳現象。

臍灸以病人自覺皮膚溫熱但並不燙為度,一般灸三柱約30分鐘左右。對於毒邪亢盛者,可以發泡灸。

起泡過大時,及時放泡,消毒發泡周圍的皮膚保持清潔,預防感染如泡液多,可多次放泡。一般一周內痊癒。

有人總結了灸感的四種感覺:第一種是灸火循經:多表現為透熱、擴熱、傳熱三種熱感現象,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比如灸足三里時熱氣會向下感測到小腿。

第二種是正邪相搏:多表現為酸、麻、脹、痛、癢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最常見的是風氣大的患者發癢,濕氣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氣。

第三種為開門驅邪: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顯感覺有一股氣從腳尖跑出去。

第四種是丹田氣足,奇經八脈暢通。比如丹田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等等。

灸感個體差異非常大,不是每個人或者每次都有。

灸法常用處方舉例:1.感冒 灸法對風寒感冒,有疏風散寒,調和營衛,解表宣肺之功效。如風池、風門、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條溫和灸。

2.咳嗽有痰灸法可健脾燥濕,理氣化痰。如肺俞、膏肓、天突、風門、雲門、膻中、太淵、豐隆等。用溫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

3.哮喘灸法可健脾益氣,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如肺俞、定喘、天突、風門、氣海、脾俞、。腎俞、太淵、太溪、足三里等。

4.中風灸法可益氣固脫,回陽救逆;或開竅熄風,調暢氣血;或散風祛邪,通經活絡。如百會、太沖、神闕、關元、氣海、人中、風池、足三里等。

5.胃痛灸法可調中和胃,理氣消食。如中脘、足三里、內關、公孫、梁門、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溫針法,或輕刺激,針後再配合葯艾條灸。

6.腹痛灸法可溫中健脾,消食化滯。如中脘、神闕、天樞、關元、脾俞、胃俞等。

7.泄瀉灸治可溫中散寒,清熱利濕,疏肝健脾,消食導滯及溫補脾胃。如天樞、中脘、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脾俞、章門、腎俞、大橫、神闕等。

8.癃閉灸治可清濕熱,利水道,補腎溫陽通竅。如腎俞、三焦俞、中極、膀胱俞、三陰交、神闕、委陽、關元等。

9.腰痛灸治可祛寒通經活絡。如腎俞、腰陽關、委中、崑崙、人中、命門、志室、太溪等。

11.痹證灸治可祛風利濕散寒,泄熱通經,調和氣血。如曲池、陽陵泉、腰陽關、環跳、大椎、風市、崑崙、肩髃、陽池、外關、懸鐘、犢鼻、足三里、解溪等。

12.肩凝症灸治可祛風散寒利濕,活血通絡止痛。如阿是穴、肩髃、肩髎、秉風、尺澤、風池、曲池、養老等。

13.頸椎綜合征灸治可祛風散寒,活血祛瘀。如阿是穴、大椎、風池、肩髃、尺澤、大杼、後溪等。

14.坐骨神經痛 灸治可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利濕。如阿是穴(病變壓痛點)、八髎、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崑崙。

15. 痔瘡 灸治以清腸通絡,活血化瘀為主。取督脈、如長強、命門、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開1寸一多灸)、承山等。

16.瘰癧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結。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臨泣、手三里、天牖、百勞等。以上各穴輪流施灸,每穴5—7壯,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癧局部可用隔蒜灸。

17.濕疹 灸治可清熱利濕,養血祛風。如阿是穴、曲池、風市、膈俞、血海、百蟲窩等。可用艾卷溫和灸。

18.痛經灸治可溫經散寒,調補沖任。如內庭、中極、歸來、氣海、血海、次謬、水道、三陰交、地機等。艾條灸,每穴10~20分鐘。

19.胎位不正灸治本病以舒氣導滯為主。如至陰、三陰交、合谷。用艾卷溫和灸雙側至陰,艾火距穴位約半寸,以不產生灼痛為度,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連續4次為1個療程。

20.小兒遺尿症灸治可溫腎固攝,補中益氣。如大敦、陰陵泉、橫骨、三陰交、膀胱俞、氣海、腎俞、命門、關元、中極等。

21.小兒營養不良 灸治可消食導滯,健脾和胃或益氣養血。如章門、囟會、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長強等。

22.牙痛灸治可疏風清熱,益陰降火。如合谷、承漿、頰車、內庭、列缺、魚際、太溪、陰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療牙痛效較顯。

注意事項:

1.施灸前根據病情選好穴位或施灸部位,並採取固定舒適,且能堅持較長時間的體位。

2.施灸時要注意避免燃燒後的殘灰掉落在皮膚上而導致燙傷,用過的艾條應放在小口瓶內悶熄。

3.在灸瘡化膿時應保持局部清潔,並用敷料保護灸瘡,以防感染。

4.顏面五官、陰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部不宜用本療法。

5.實證、熱證及陰虛發熱者,不用本療法。

6.對於局部感覺遲鈍的患者,應謹慎,防止施灸熱力過強而致皮膚燙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 |

您可能感興趣

石材護理技術——封釉
皮膚護理的高科技
新生兒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
市胸科醫院與日照市結核病防治所交流中醫護理適宜技術
毛孔粗解決辦法 皮膚護理小技巧
失眠中醫藥護理
皮膚護理之蘆薈膠使用小技巧
膠州人民醫院: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打造優秀護理品牌
黑色素瘤患者術後的常規護理與傷口護理
蘇州做雙眼皮醫院及醫生整理測評,外附術後護理知識
奢侈品皮具護理方法
新生兒皮膚護理與皮膚病防治
腫瘤護理⊙史上最全面的放化療護理知識:口腔疼痛護理
護理管理角色創新
二、法蘭玫植物原液如何護理乾裂、缺水肌膚
痔瘡的健康護理方法
油性肌膚最佳護理方法
中醫護理康復指導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護理常規2—尿瘺病人的護理
關於治療痔瘡的食療與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