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糾結的太極拳

糾結的太極拳

沒有那個武術門派能像太極拳這麼糾結,從拳種的起源到門派的演變,從技擊功能到養生的價值;各種問題·各種爭論一直佔據著中國武術雜誌的重要版面。

一、無謂之爭

前些年,武當山和陳家溝關於太極拳的發祥地之爭,弄得沸沸揚揚,結論當然是無果而終。其實很無謂·也很無聊,拳,早已有之,非源於陳家溝,更非武當山,原名長拳·亦命綿拳,與通背拳和六合大槍有很深的淵源。原本剛柔相濟,經陳家溝·趙堡和永年幾十年的傳承,有了演變發展,才形成今天這樣積柔成鋼的內家功夫;及至武禹襄在廉讓堂修訂拳譜,始以太極拳名之。都別為了名利,在那兒自作多情了,能不能實事求是地把太極拳當做一門學問來研究?

太極拳是積柔成鋼的功夫,傅仁東把宋世榮老先生傳世的《內功四經》,當做師傅秘傳給他的太極拳竅要在《精武》雜誌上發表,確實讓太極拳界的朋友們見笑了。其實他沒弄明白《內功四經》是形意拳的經典,屬於乾陽功夫,跟太極拳修鍊的路數截然相反。只有體會到「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和「能至柔,故能動也剛」的道理,才能知道太極拳為什麼一定要柔了。

近三十多年來,太極拳界一直都在爭論:太極拳究竟是練氣?還是練勁?是用勁打人?還是用氣打人?有的人還弄出來「用三個氣圈打人」的笑話。太極拳確乎要煉炁,但此炁非彼氣,乃虛無之清炁,黃元吉云:「炁氣之分,在於虛實有無。但氣中亦有分氣,氣之清者多虛無,濁者多實有,能使濁者反乎太清,實者轉於虛無,然後竅靜而動,息動而通,炁氣動於自然·通乎無為。」整個太極拳的修鍊都要本著「動於自然·通乎無為」的原則,千萬別練成有形有象的空架子。我的師爺霍夢魁先生和吳式門的師傅王輝璞先生都煉出了「太極丹」,到最後還是被肚子里的這個氣球鬧得腹瀉不止,溘然離世,所以說「有形有象皆是假」。

氣能不能打人?從量子物理學的理論來看,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相應的物質波,波都具有共振特性,即當兩個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就有可能發生波的疊加而增幅,由此而形成超級能量。修鍊太極拳無疑是「疊加」生物電磁波的過程,但以我體悟:內功修鍊至金液還丹者,除了自身的能量異乎常人外,還能夠攝取五行之氣,以真意凝聚生物電磁場(氣)即可用於技擊。不過一旦修鍊至金液還丹的境界了,誰又會浪費如此寶貴的能量去進行無謂的爭鬥呢?在當今社會裡,無論是比武,還是街頭鬥毆,都是在拼錢!誰吃虧了都不會善罷甘休,到了公安部門,根本就沒有客觀公正,各打五十大板,挨打的不管有理沒理,都有了敲詐勒索的借口。即使是事先說好了:比武傷殘·責任自負,也沒用,受了傷就變卦。這種虧,我可沒少吃!

至於太極拳是否具有健身功能?這取決於修鍊者對於心法的選擇,如果用意用氣來行功走架,很有可能獲得太極內勁而用於技擊;但這種練法與健康無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曾採訪過中國醫科大學的姜堪政教授,當時他正在進行各種生物實驗,在健康和醫學領域創立了全新的理念。2008年姜博士出版了《生物電磁波揭密》一書,書中對於人體衰老的原因作了獨到的闡釋:「衰老是由於活性基因長期不停工作的損傷而致,是有機體衰老的基礎,控制細胞的基因衰老,必然要導致細胞衰老。控制人體機能的基因氫鍵每天8萬~10萬次的不停開合,必然會造成『磨損』。」太極拳是一種鬆柔運動,可以修補受損的活性基因,但必須以虛·空為前提,不能用力·用氣·用意,讓身體進入到一種徹底放鬆·休息的狀態,逐漸的·你才可以獲得異於常人的健康。姜堪政先生已將他創立的理論定名為「量子醫學」。

正常人練習太極拳一般都會發胖,如果任其發展則必然影響健康。1989年我才正經八本地跟輝璞先生學太極拳,先生告訴我:你今後可能會發胖。我說:不能吧,我從來都沒超過106斤。輝璞先生說:練上太極拳就把胃打開了,吸收功能比常人強百倍,喝涼水都長肉,你看看楊澄甫·吳鑒泉,那個不是大胖子?果然,1992年我的體重就長到了130多斤。我請教先生:怎麼辦?輝璞先生笑了:沒事,堅持練下去,練到一定程度就會瘦下去!我因為練得太狠,食量驚人,記得1994年我在瀋陽迎賓館(安樂窩)的叢林中練完拳後,到餐廳吃晚飯,先是一口氣吃下了十二個花捲,喝下了一盆素燴湯,然後又照常和朋友們飲了大量啤酒,所以在此後的幾年裡我的體重一度超過了160斤。但堅持修鍊,確實會物極必反,體重真就逐漸降了下去。

輝璞先生在他的最後一本遺著中談到了這種現象:「身體較弱的人,練拳一年後能使重量增加,」「經過若干時期之後,由虛胖變為結實,又可以恢復強壯。」這是身體的一種去礦留金的過程,當然也需要特定的方法。太極拳修鍊到上乘境界也會出現辟穀,2009年10月,我在本溪與秦泗花師姐相遇時,師姐己很少吃東西了。

二、推?打!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當時正在台里當體育記者,多次參加過研討武術散手(當時不叫散打)的座談會,與會者有體院的教授和民間傳統武術的各門派傳人。在是否使用擒拿和反關節的問題上爭論十分激烈,學院派主張要禁止使用擒拿和反關節一類的招式,原因是容易致傷·致殘;傳統武術代表則堅決反對,普遍認為:擒拿和反關節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讓使用擒拿和反關節就體現不出來傳統武術的特點。的確,中國武術在技擊上的特點就是講究接手,借對方的進攻,順勢貼身制敵;這也是中國功夫與西方搏擊在技術特點上的最大區別。在太極拳出現之前,已經有武當門的沾衣十八跌和松溪派的擒摔等內家功夫,都是以柔克剛;接手之際,或借力反關節·或分筋錯骨。

國際動作巨星史蒂文·史格的看家功夫是合氣道,但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亦融入了陳式太極拳的元素。合氣道的創始人植芝盛平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曾兩次來到中國東北,接觸過少林拳和太極功夫,回日本後糅合了柔道技術,才創立了合氣道。這種集擒拿·反關節·摔跌為一體的新型技擊功夫,其心法與太極拳很相似:整體技術動作要像大樹的葉子一樣,在氣流的作用之下,產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

原傳的太極拳的技擊元素非常豐富,吳圖南先生曾論及少侯先生的拳架:「凌空抖摟,哼哈呼吸,鉤掛抖彈,點擊推按,分擺踢蹬,踏踩銷勾,進退顧盼,截絡切脈,掐筋閉穴,盪氣封喉,啄劈碰挫,吸引拿放。」然而自從太極拳演變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後,其技擊功夫逐漸被推手所取代。適當的練習一下推手,對觸覺神經有一定的好處,但推手於搏擊無補,也不是一種准技擊技術,只能算是一種遊戲。有人說:太極拳就是制人而不傷人。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理論,如果不使用擒拿和反關節等方法,僅靠借力借勢把對方發出個幾米遠,或者摔個趔趄,這能算是制人嗎?給你一根繩子,你都未必能捆住一個活蹦亂跳的人,更何況對方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搏擊高手!如果有心將太極拳當做技擊功夫來進行,就千萬不要沉迷於推手。

行拳走架只是太極拳的基礎,跟其它傳統武術一樣,太極拳也有著非常完整的功力訓練體系,只是一直處於秘傳的狀態。太極內功竅要跟丹訣一樣,是不行於文字的,你在所有的拳譜中都找不到。如正宗的武式太極門內一直秘傳的太極樁·五行功·太極大桿和太極硃砂掌。而更深層次的內功則是源自李家兄弟與峨眉山高人交流拳學·丹道後所得到的:子午小周天和兩孔穴法。目前恐怕已成了絕響。武式門內講究:「靜中之動為功,動中之靜曰侯。」,「出玄入牝·若存若亡,」這種行功之密鑰,非嫡傳難解其中奧妙。真正的太極內功心法能使修鍊者將百鍊鋼化作繞指柔,而要想徹底的制服對手,只有具備一擊必殺的真功夫才有可能,否則就是空話·大話。

得了真傳和秘傳的老前輩們,究竟能把積柔成鋼的太極功夫修鍊到什麼程度?當年閻志高來瀋陽收徒時,我的師傅們都還年輕,非常好奇,就想方設法的要試一試這位在民國初年就享譽武林的太極大師是否有真功夫。請師父吃飯的時候特意弄了幾盒肉罐頭,又不帶開罐頭的工具,就是想看看師父能不能用手把罐頭打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生產的罐頭密封得很好,鐵皮很厚,閻志高早就看明白了弟子們的那點小心眼,一笑,僅用領勁指一點,鐵罐頭就出了個窟窿;然後把手指伸進去一拉,罐頭就打開了。後來我讀了介紹牛春明先生的書,書中說牛先生也有這種功夫,看來真正的太極拳大師都不是吹出來的。

三、輩分與虛名

現在很多練武的人都喜歡給自己「長」輩,原本是跟楊禹庭師爺的孫子學的拳,十多年前還在媒體上發表文章,極力地吹捧·包裝小楊師傅,自己也藉此出了名。不知怎麼這幾年就突然說自己:是楊禹庭的親傳弟子,且一直深藏不露。真是弄得我一頭露水!輩分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師傅可不是那麼好認的!

1992年,我和著名攝影家蔣建球先生到黃山拍攝紀錄片時,與上海的吳先生夫婦結緣,一起探討丹道和太極拳。得知吳先生深得西派丹法真傳,且學拳於馬岳梁先生。因我是吳門王輝璞先生的弟子,按武林規矩,吳先生是我長輩。待我要向先生鞠躬行禮時,卻被吳先生攔住了,說自己是在公園裡跟馬老師學的拳,沒磕過頭,只能算是學生。吳先生告訴我:在上海跟馬老師和吳老師(吳英華)學過拳的人不計其數,而真正磕頭的弟子卻並不多。我在瀋陽這些年就曾跟譚長科·康國福·姜鐵森·陳一鳴·王善德·郝明志·閻祝山·馬聰傑等先生學過拳,也叫老師或師傅,但一直都沒給他們磕過頭,所以就不能算師徒,只能說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而劉常春和吳本萍二位先生就不同了,尤其是常春師傅,2001年我介紹蔡佳玲女士去學拳,常春先生開始說:我不收女弟子。結果我只好陪著蔡女士給常春先生又磕了回頭,常春先生這才勉強收下。

古代拜師就是磕頭,遞帖之規源於清末民初之青紅幫,外地的同門來靠碼頭,必須遞帖子,稱之為拜碼頭。武林中拜師可以不遞帖子,但必須磕頭。丹道界的師承關係與武林界則又不同,全真教(尤其是龍門派)·正一教和茅山派都有著嚴格的拜師程序,還要撰寫清詞,奏請太上。不過文始·少陽·鍾呂·南宗等各派多依緣分擇賢傳授丹法口訣,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有些仙師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得法之弟子甚至不知師傅的姓名和真實身份;象張伯端得青城丈人的傳授,陳致虛得青城至人的丹法口訣,都對於師尊的名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終身緘口不言。

2001年家師常春先生蓄鬚閉山門,2002年9月9日,給我寫了一張帖子,告訴我:今後不再收徒弟了,有願意學的你們就教吧。2004年10月,傅仁東等人執意要拜師學拳,常春先生無奈,只好允許他們行鞠躬禮,以「『進門弟子』禮儀接納」老傅等十九名學員。後來我的師叔們詬病常春先生不該自食其言,重開山門。我師父只好再三解釋:收的是學員,而非弟子;並於2006年2月20日寫了一篇《尊師重道—還武派太極拳東北傳承史以真實》,以正視聽。

現在有些人都快六十歲了才想起來拜師學拳的事,無非就是追求個名分。虛名害人!2010年,傅仁東向我表示願意花錢宣傳武式太極,我想既然是為了弘揚太極文化,何不發揮一下他的熱情呢?於是就把老傅推薦給了《精武》雜誌。沒想到老傅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事後我即遭到武林同道和武式同門的普遍詬病。原因是傅仁東入武式門較晚,2004年才給常春先生行鞠躬禮,時年已56歲。家師只能讓李忠賢師兄給他划拳架,他卻一直不太情願,所以我就在2008年6月把他介紹到吳本萍先生那兒學拳。

誰知他剛學了三個月,就到處說:自己練一天等於別人練一年,惹得小河沿的朋友們都罵我:交友不慎!老傅學拳的歷史雖然短,但他在《精武》雜誌上發表劉常春和吳本萍兩家的師承表時,卻把自己放在了大師兄的位置,還自稱是霍夢魁一脈的衣缽傳人,這能不引起眾怒嗎!由於傅仁東在雜誌上反覆說:是張方極力推薦了他,於是大家就把矛頭指向了我。我曾介紹很多人到吳本萍那裡學拳,論資歷·論功夫個個都比他深:王福亞,1982年即師從閻志高的弟子張淑賢學拳;王傳友,1991年即拜入閻志高的弟子康國福先生門下習文趟子戳腳·武式太極·八卦掌;韓寶軒,當代通背拳的重要傳人,1986年即隨王善德先生習武式太極及河北形意;趙剛,精研楊式太極和吳式太極三十餘年;張金華,習練尚雲祥一系和孫祿堂一系內家拳已逾三十年;那個不是頂尖高手?

更可笑的是:我比他早入常春先生門下至少十年,是給師傅磕過兩次頭的嫡傳弟子,他作為一個學員居然問常春先生「張方算不算你徒弟?」弄得常春先生哭笑不得。他能到吳本萍門下學拳,完全是因為我的介紹,按武林的規矩,我算是他老傅的「接引師」,屬於長輩;可是傅仁東竟然在雜誌上多次提我是他的「師弟」。我估計老傅大概早就想好了:機會難得,豁出去了,我就瞪眼在媒體上瞎吹了,你們能把我怎麼樣!反正外人也不知道真假,白紙黑字就是歷史,等一發表出來,誰說什麼都沒用了。哈哈,太幼稚了!武林永遠是武林,不管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武林都要把道義放在第一位!從我手裡出的事兒被弄歪了,我就有責任把它正過來。

一位丹道師傅告誡我:先盡人道,再修仙道。太極拳是可以輔道的武學,同時也是對道德修養要求很高的內家功夫,人是由實體和信息場構成的;生活在以謊言構成的信息環境中有意義嗎?如果連做人的最起碼真實都沒有了,他又怎麼可能把太極拳練明白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三首心靈養生音樂《太極》《入靜》《悠然心》,美醉了!
太極的魅力其實不在於養生,太極拳好就好在太極二字
皇太極陵墓發現神秘暗道,考古隊請軍隊協助,持槍進入結局險喪命
太極拳習練誤區,你知道多少?(3)
練太極拳其實沒那麼難,掌握好這十個字就可以了!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與體育的糾結
糾結、糾結、再糾結——還是啥也別幹了
睡不著,因為太糾結!精闢
太陽系最「糾結」的衛星,它有很多說不清的問題和奇怪的現象
挫折不是永恆的,不要太糾結
糾結的餃子情結
睡不著,因為糾結太多!
最「糾結」的詩人
不要過於糾結,你的孩子很好
泥坑黨的糾結症又犯了!
關於木門選擇,大家不要太糾結
愛情中的矛盾體,容易猶豫又糾結的星座!
常見病也糾結——肺結核
犯錯就會很糾結很懊悔的星座
不必太糾結於當下
杜牧:太矛盾了!太糾結了!太分裂了!還讓不讓人好好活了?
不要再糾結衛庄和玄翦誰更強了,真神作《進擊的巨人》要來了
對婚姻的糾結,其實還是信心的糾結!
好糾結,假的雷擊木法器太多,怎麼辦?
還在糾結嗎,哪種減肥方式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