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博文約禮,一種簡單的解釋便是:廣求學問,恪守禮法,出處為《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對「博文約禮」更深入的解釋,把「禮」當作「實行」。《白虎通·禮樂》說:「禮之為言履也,可履踐而行。」禮,猶體。躬行實踐,凡修身、齊家、從政、求學一切實務皆如是。博學之,當約使歸己,歸於實踐。換言之,「博文約禮」的含義是,只要博學包括典章禮法在內的人文知識,並能身體力行,落實到自己當前的實踐中,就可以不背離大道了。眾人皆知,儒學是注重實際、經世致用之學,因此,從教育思想的角度來審視,後一種解釋似乎更能代表中國古代最為先進的教育思想,也更具實際意義。

孔子一生崇禮,幼年「入太廟,每事問」。後來他「入周問禮」,「吾從周」。面對「禮崩樂壞」,他提出了「克己復禮」和「禮失而求諸野」,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在他傳授的「六藝」中,禮居於「禮、樂、射、御、書、數」之首。

孔子強調學生守禮,最後達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境界。行為既須合乎秩序,那就需要約束。愈約束愈精一,愈精一愈能行之有效。明歸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曰:「孔之教曰,博文約禮,精以歸一,義以全禮,博以致約,千聖相傳之秘,其在茲乎!」

由此觀之,「博文約禮」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似乎可以視作學習孔學的不二法門。顏淵讚歎自己的老師很會教導學生,善於按照知識學問的層次一步步誘導,用文獻典籍來使人知識廣博,用禮節規矩來約束自己,使自己常常處於欲罷不能的境界。所以說,博文約禮既是孔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經常使用的教育方法。

說到智育與德育並重,便要考量「才」與「德」之關係。中國的古老認識是:德者,才之帥也。言下之意是,才與德相比,似乎永遠是第二位的。其實,可以反問一句:若是不博文時便要去約禮,難道能約得住嗎?更深刻的看法是,「博學」與「約禮」是同一的。為學欲博而踐履則貴約,並非先博文,再約禮。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歡迎關注人文(ID:renwenzhishi),了解人文,學習人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 的精彩文章:

《小雅 四牡》:一首懷鄉思歸之詩!
蘇軾蘇小妹玩的遊戲,你敢不敢參與?
曾國藩40種大智慧,指引當下人生的40味奇葯!
《史記》:那些華夏始祖黃帝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TAG:人文 |

您可能感興趣

橋樑之偉大,古人之博學!
殺手古德之博學講壇
博學鴻儒,振起文運,康熙皇帝軼事
殺手古德之博學講壇2
民國博學才子,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一生擁有三十多個博士學位
如此「博學」的考官
博學多才,雜糅百家,開醫學之先河,葛仙翁
必須懂的十五個文學典故,博學的你都知道嗎?學一學會漲知識的
「高才博學」之王勃:身處窘境卻積極達觀,笑作《滕王閣序》
博學篤志書法
入世出世的成就,皆以博學為基礎
學賞畫(4):文藝復興時期的多項領域博學者達芬奇作品賞析
立德·敬業·博學·競先之中國傳媒大學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著名學者何新曾盛讚是當今惟一真正堪稱偉大之博學者和學術大師
從司馬光書法看博學「迂叟」
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
古希臘哲學家「第一人」:學園裡的風雲人物,博學程度讓老師吃驚
樂活學院九二老師:博學又冷漠的7數人
再讀「高才博學」之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再讀「高才博學」之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