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

王某,男,46歲。

患者曾患急性細菌性痢疾,但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細菌性痢疾,已病一年余,曾服用芍藥湯、養臟湯等均無效。

刻診:下利,每日3~6次,有紅白粘液,里急後重,常常未入廁就已下利,有後重下墜,排而不盡之感,腹部隱隱作痛,腸鳴。舌紅苔白,脈沉弦滑。

處方:██湯。2劑。

服藥後下利減緩,每日1~2次,腹痛腸鳴消失。繼服2劑而病癒。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青龍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宋某,男,23歲。發熱兩月余,每日午後惡寒發熱,頭痛骨楚,體溫達39℃~40℃,服止痛片暫可汗出熱退。

上午門診時,體溫37.8℃,自謂胃納不馨,惟思冷食。大便秘結,二三日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紅潤少苔。診腹臍左右拒壓,切得脈浮略數。

脈症相參,屬表寒里熱證,治宜表裡雙解,祛邪外出。

擬大柴胡湯加減:柴胡12g,黃芩10g,半夏15g,党參10g,枳實10g,白芍15g,川軍10g,甘草6g,一劑。

二診:葯後泄瀉一次,臍周壓痛消失。午後仍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心煩思冷,皆一派太陽表實癥狀。

竊思大柴胡湯表裡雙解,系治少陽、陽明合病之方。太陽陽明合病,則非所宜也,故里實雖去,表邪未解。

風寒在表,非辛溫發汗不治,若得汗出,內伏之邪由表而散,其熱自退。然有心煩思冷之內熱證,單純辛溫發汗,顯屬不當,宜辛溫、辛涼並用。

擬大青龍湯原方:麻黃10g,杏仁10g,桂枝6g,甘草6g,石膏15g,生薑10片,紅棗3枚。

僅一劑,汗大出,發熱遂止。(閆雲科醫案)

按:發熱兩月,先後用二方兩日獲愈,余頗有躊躇滿志之色。然李映淮老師閱後,很不以為然。

謂曰:用柴胡湯者,其脈應弦,浮數脈用柴胡劑,已屬不當。且表裡同病,應先表后里,一開始即宜用大青龍湯,表解里自和。

表未解而予攻下,誤也,幸其體質強壯,免遭不測,否則引邪入里,將有變證、壞證之患。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傷寒論》第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各家論述

《尚論篇》:解肌兼發汗,而取義於青龍者,龍升而雲興,雲興而雨降,鬱熱頓除,煩躁乃解。觀仲景制方之義,本是桂枝、麻黃二湯合用,但因芍藥酸收,為興龍致雨所不宜,故易以石膏之辛甘大寒。辛以散風、甘以散寒,寒以勝熱,一葯而三善俱備,且能助青龍升騰之勢,所以為至當至神之法也。

《傷寒附翼》:此麻黃湯之劇者,故加味以治之也。喘者是寒郁其氣,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氣;煩躁是熱傷其氣,無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

然其性沉大寒,恐內熱頓除,而表寒不解,變為寒中而挾熱下利,是引賊破家矣,故必備麻黃以發表,又倍甘草以和中,更用姜、棗以調營衛。一汗而表裡雙解,風熱兩除,此大青龍清熱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方研究 的精彩文章:

堅持學中醫的人都很偉大
我的脈診經驗:10癥狀說透傷寒脈法
中醫創造奇蹟,治好植物人

TAG:經方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6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9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5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4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4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3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5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1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9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66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8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46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46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7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0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72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43期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