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變了卦,怒罵道,「其意可誅」,這是為何?

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變了卦,怒罵道,「其意可誅」,這是為何?

唐太宗和魏徵,可謂是古代「聖君賢臣」之典範。魏徵活著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二者相互成全,使得君成了虛懷若谷的聖君,臣成了犯言直諫的良臣,這份千古難遇的君臣情誼,令人津津樂道。

由於家境貧困,魏徵以前做過「牛鼻子老道」。後來隨著李密起義,瓦崗軍失敗後降唐,曾做過太子李建成的僚屬。最後發生玄武門慘劇,李建成身死,於是他成為了李世民的臣屬。

李世民這位皇帝很注重名聲,生怕弒兄囚父留下千古罵名,再加上魏徵是文臣,故將其收為己用,表示自己不計前嫌的聖君之心,當然了,魏徵本身具有非凡的才華和膽識。

唐太宗曾問魏徵道:「怎麼樣才算得上是明君和昏君?」魏徵回答:「明君是兼聽各方意見;昏君是偏信自己寵信的人的話。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蒙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還不知道。」太宗深表贊同。

如此一來,這對君臣便留下千古佳話。

據史料記載,魏徵在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內,有史籍可考的諫奏前後達二百餘次,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甚至連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時候都讓唐太宗下不了台。

那麼,李世民是否心中沒有怨氣?非也!他氣急之下,不止一次和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他要殺了這個「莊戶佬」。但都被長孫皇后勸住了。

當然最主要原因,是當初兩人的對話,當時的李世民也足夠清醒,畢竟他弒兄囚父的名聲並不好,要扭轉歷史形象,魏徵是重要人物。而且他一旦殺了魏徵,他真就變成了昏君,這也是魏徵的高明之處。

《資治通鑒》有這方面的記載。如果不是魏徵死在了侯君集案之前,結局還真是無法預料。

從貞觀十年後魏徵所任用的官職就可以看出,開始變冷落了,最後被趕走編史去了,遠離朝堂,李世民也落得耳根清凈,眼不見不煩。

卻說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而且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除掉碑文,更是怒罵道,「其意可誅」,大概意思就是魏徵是偽君子,該殺!

在封建社會毀墳砸碑,那時極其侮辱之事,民間都是死刑之罪。

李世民為何如此生氣呢?主要有兩件事,魏徵極力推薦的杜正倫和侯君集,後來牽連到太子李承乾密謀反事件,一個被流放,一個下獄被殺。此外他還得知,魏徵把自己所有的諫諍言辭都記錄了下來,並交給了起居郎褚遂良,讓褚遂良把這些都如實地寫到史書中去,認為魏徵太過於顧及聲譽。

貞觀十八年,不聽勸諫、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麗受挫後,光輝形象大失敗,不由得想起魏徵,「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又重新給魏徵修碑了,這對聖君賢臣千古佳話繼續延續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快步伐 的精彩文章:

郭子儀「千古一臣」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主不疑,卻怕此人
神秘的三大古墓:一個找不到,一個不敢挖,一個不準挖!
清朝一項最奇葩制度,導致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
有個朝代的陵墓因埋葬方式奇特,從未被挖掘,價值不可估量

TAG:加快步伐 |

您可能感興趣

隋唐逸事:親家公魏徵屍骨未寒,李世民就悔婚將女兒另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