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國存:豆腐里的鄉情

楊國存:豆腐里的鄉情

豆腐里的鄉情

楊國存

有人說鄉情是一張返鄉的船票,我說鄉情是小時候家鄉的一碗燉豆腐。

豆腐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素食,但在那一年難見幾回腥且與魚肉蛋無緣的艱苦歲月,豆腐是人們難得的美味佳肴。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燉豆腐,能吃出一臉的燦爛。

小時候,每每聽到大街上傳來「賣豆腐咧,滷水豆腐」的吆喝聲時,我們姊妹幾個頓時就來了精神,催著母親撮黃豆換豆腐。那時候,物價低,1毛錢就能買1大塊豆腐,可是就那也捨不得,因為我家是人多勞力少的缺工戶,年終生產隊分紅時分不到錢。平常家裡稱鹽打油都是賣雞蛋的錢。人們風趣地稱那個時代是「雞屁股眼子當銀行」。所以吃豆腐都是用自留地地頭種的黃豆換。母親撮好黃豆,我們姊妹幾個爭著搶著去做這事,因為每個人心裡都藏著個小九九,端著豆腐回來的路上,可以偷偷地摳點兒先解解饞。那清貧的日子、飢腸轆轆的肚子實在是擋不住食物的誘惑。

每次換回豆腐,母親就用大鐵鍋燒著劈柴燉豆腐。吃豆腐也不能大手大腳,還要加些白菜當配菜。我們姊妹幾個守在鍋台邊,眼巴巴地等待著。出鍋時,母親澆上點兒蔥花,頓時整個廚房瀰漫著豆香和蔥花的香味。我們一人盛上一大碗,就著窩窩頭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那白嫩嫩、顫巍巍的豆腐,吃到嘴裡綿軟可口、回味悠長。面對這樣的美食,我也來不及細嚼慢咽,更不怕燒嘴燙牙,生怕動作慢了讓肚子受委屈,只一會兒工夫,一大碗豆腐白菜就風捲殘雲般地幹掉了。

艱苦歲月,母親用靈巧的手把有限的食物儘可能調劑得花樣翻新,讓一家人在清苦的日子裡每天都有著期待。

春夏季沒有大白菜,母親喜歡做小蔥拌豆腐。小蔥洗凈後切成短短的蔥段,豆腐切成小塊,放入熱水中焯去豆腥味,取出用涼水過涼,撈出瀝去水分,加入鹽,再摻上蔥段,滴上幾滴香油攪拌,一盤色澤素雅淡潔、清香飄逸、鮮嫩爽口的家常菜就上了餐桌。父親對這道菜情有獨鍾,喜歡就著它喝二兩老白乾。

上中學時,我偶爾看到清代詩人描寫豆腐的一首詩,「信知磨礪出精神,宵旰勤勞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我這才有所醒悟,可能當年父親不光是喜歡小蔥拌豆腐的味道,而是喜歡它一清二白的品性。豆腐清清白白的風骨、氣節,平易近人、不媚不俗的品格與一生正直的父親很是相融合的。

教書時曾讀過清朝著名詩人、文學家袁枚的一則有關豆腐的逸聞趣事,才知道豆腐竟有這麼深厚的文化背景。有一回,袁枚在海州一位名士的酒宴桌上,看到一道菜是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這豆腐製作得非同一般,色若白雪,嫩像涼粉,香如菊花,細膩似凝脂,透著一股熱騰騰的清嫩鮮美味。看了惹人眼饞,聞了令人垂涎。袁枚夾了一塊,細細品味之後,離席徑往豆腐店,笑呵呵地向主人請教製法。於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袁枚為豆腐而三折腰的典故。

豆腐是正宗的中國國粹,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文化。豆是平淡的,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也唯其平淡,才能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豆腐佳肴。我們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也就是實實在在的味道。

瞿秋白先生臨終前撰寫了《多餘的話》,最讓人驚嘆的是此文的最後一段話——「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他說完這句話後,向世人鄭重地道了一聲:「永別了!」先生至真至純的情懷,對豆腐的鐘情獨愛,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如今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上各種食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想吃啥隨時都能買到。在崇尚素食主義的今天,豆腐所衍生出來的名目繁多的菜肴,時時勾起我們對歲月深處關於豆腐的所有記憶,喚醒了我們被大魚大肉折騰得疲倦不堪的食慾。其實,看起來平常不過的豆腐,真正散發的是我們生命本身的味道。吃豆腐是百益而無一害,因為豆腐不僅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所以家鄉人吃豆腐不但吃不夠,吃了也是回味無窮。

現在雖然頓頓可以吃豆腐,但現在的豆腐和小時候家鄉的豆腐有天壤之別。那時家鄉的豆腐漿不但是石磨磨的、滷水點的,而且水質好,白嫩嫩的豆腐有著獨特的風味。現在的豆腐都是用電打的漿,有的還是用石膏點的,燉豆腐用的是天然氣或電磁爐,咋也吃不出那種味道。

有時我真想讓生活返璞歸真,過陶淵明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因為我懷念小時候家鄉的豆腐,懷念一家人吃豆腐時其樂融融的親情,懷念豆腐里濃濃的鄉情。

楊國存,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安陽市散文學會理事。10多年來曾在《奔流》《莽原》《安陽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散文300餘篇,並有多篇獲獎,出版散文集《散落的花瓣》《一畝心田》。

湖北省咸寧市文聯主辦

關注覆蓋全國各省市(包括港澳台)

合作報刊《九頭鳥》《咸寧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作家 的精彩文章:

鄭重陽:閩南古建築的瑰寶

TAG:鄉土作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楊梅,酸酸甜甜的鄉情
媽媽的炒蠶豆,鄉情,鄉味
鄉情散文:浪漫的鄉村
故鄉的鄉情味道
愛情、鄉情、親情、思情 顧山「紅豆傳說」太感人!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風物:石磨煎餅
周俞林:黃永玉的故鄉情懷
【悠悠鄉情】家鄉的柿樹
鄉情散文: 柳蒿芽
國內旅遊:無錫「巡塘古鎮」——環肥燕瘦的水鄉情懷
韓國文學廣場:異鄉情思—雜詩
近鄉情更怯——第一代美國華裔影星的返鄉之旅
田園水鄉情 築夢茅滸洲
【濃濃鄉情】家鄉的山
鄉情散文:馬蓮花
留德女博士生和德國男友的還鄉手記:近鄉情更怯
鄉情散文:榆樹錢
濃濃的鄉情,淡淡的鄉愁
鄉里鄉情:吳奇峰畫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