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清:家國情懷是端午文化的關鍵詞
又到一年端午節。每年都過端午節。過端午節不光是吃粽子、掛香囊、賽龍舟,還應當思考如何傳承端午文化。
關於端午節紀念誰,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地方說是紀念屈原,有的地方說是紀念伍子胥,有的地方說是紀念曹娥,這些是流傳的說法。當然了,流傳最廣的還是紀念屈原。這三個人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家國情懷。
屈原在楚國將要滅亡的時候跳入汨羅江,成為人們永久的懷念。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忠言,反聽信讒言,甚至將伍子胥殺害,五月初五把其屍首扔到錢塘江中,伍子胥死不瞑目。屈原和伍子胥都是國家重臣,懷才不遇卻能為國壯烈犧牲,這是源於他們濃濃的家國情懷,把國家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曹娥則是一個孝順的女兒。
今天,我們吃粽子、掛香囊、賽龍舟,也要了解一些關於端午節的古代先賢的故事。端午節是一個綜合性節日,可以進行多樣化解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生活的時代或許離我們有些遠,但他們身上的一些精神是值得我們傳承、發揚的。學過歷史的人對屈原、伍子胥、曹娥都比較熟悉,是什麼能讓他們與端午節一起被人們銘記?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濃烈的家國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人們關心自己的小家未嘗不可,畢竟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每個小家庭安穩了,才有社會的和諧。只是,我們不能光關注自己的小家,還應該有大局觀,關注國家、民族、集體。今年是全面抗戰爆發8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曾經,一批熱血男兒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慨然奔赴疆場。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讓後人過上和平、幸福、安寧的生活。今人沐浴著和平的雨露,不該忘記革命先烈的貢獻。沒有了戰火硝煙,但我們的世界並不太平。人民解放軍守護著國家安全,維和官兵奮戰在維護世界和平的一線,邊防戰士守護著祖國的邊疆,正是因為有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千家萬戶的安寧。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他們濃烈的家國情懷。
增強家國情懷,要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國家的大政方針是什麼,全國各地每天在發生什麼,我們都要去了解。了解關於國家、民族、集體的事情,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格局。實現偉大中國夢,是全國人民共同的追求。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正好趕上了實現中國夢的過程。美好的藍圖已經繪就,需要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每個人都應當增強家國情懷,把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人們應當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全力以赴實現個人夢想,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兆清
責編:漢網
※車位限購 正當時
※讓孩子們沐浴著淳樸世風優良家風茁壯成長
※對「地鐵色狼」噤聲就是在變相的「鼓勵」
※所謂的養生機構亂象頻生,該由誰來管?
※劉天放:蹭高鐵「鋪攤子」成「爛攤子」責任誰負?
TAG:漢網 |
※中國傳統文化?一句話:虛假文化
※中國文化唯詩詞為真性情
※繼李白端午節成韓國文化後 宋智孝:琵琶也是我國古代樂器
※董卿:文化綜藝清流,最美的朗讀者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一:天文
※觀點︱陳炎:「文明」與「文化」
※李春陽:中國文化復興的首要基礎在於民族語文的復興
※人民網:文化興則國運興,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代表!
※從《國家寶藏》里的「玉琮王」,說說良渚文化的玉琮們
※徐文明:透析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品質
※大美語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小常識
※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
※趙忠祥:文化傳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南懷瑾老師說,儒、釋、道三家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華傳統文化 國粹:詩詞
※再讀《文化的穩定性/林語堂》,感受家風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悲情城市》:固定背景下的台灣樸素溫情文化
※肇慶——端硯文化和白石村
※安志宏:伏羲文明是儒家和合文化的源頭
※陳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文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