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車前子

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

車前子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概述

車前子(Chē Qián Zǐ)是大車前、車前、平車前、海濱車前、長葉車前的別稱;藥用車前子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乾燥成熟種子。夏、秋二季種子成熟時採收果穗,晒乾,搓出種子,可以除去雜質。藥用別稱:車前草、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生用或鹽水炙用。主產於黑龍江、遼寧、河北等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山區平地均可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本品性味甘寒,入腎、膀胱、肝、肺經,功能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熱化痰,為常用藥材。

別名

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炮製

車前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空粒。鹽車前子:取凈車前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噴淋鹽水,再略炒取出,晾乾。(每車前子100斤,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綱目》:凡用車前子,須以水淘洗去泥沙,晒乾。入湯液炒過用;入丸、散,則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爛,作餅晒乾,焙研。

性狀鑒別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本品呈橢圓形、不規則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略扁,長約2mm,寬約1mm。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有細皺紋,一面有灰白色凹點狀種臍。質硬。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歸經】歸肺;肝;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滲濕止瀉;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濕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凡內傷勞倦,陽氣下陷,腎虛精滑及內無濕熱者,慎服。

1、《本草經疏》:內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皆不當用,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葯同用。

2、《本草匯言》:"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相關配伍

①治小便熱秘不通:車前子一兩,川黃柏五錢,白芍藥二錢,甘草一錢。水煎徐徐服。(《普濟方》)

②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卧。(《局方》八正散)

③治小便血淋作痛:車前子晒乾為末,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下。(《普濟方》)

④治妊娠患淋,小便澀,水道熱,不通:車前子五兩,葵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梅師集驗方》)

⑤治白濁:炒車前子四錢,白蒺藜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小兒伏暑吐瀉,煩渴引飲,小便不通:白茯苓(去皮)、木豬苓(去皮)、車前子、人蔘(去蘆頭)、香薷各等分。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煎燈心湯調下。(《楊氏家藏方》車前子散)

⑦治風熱目暗澀痛:車前子、黃連各一兩。為末,食後溫酒服一錢,日二服。

⑧治久患內障:車前子、乾地黃、麥門冬等分。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

⑨治肝腎俱虛,眼常昏暗:菟絲子五兩(酒浸五日,曝干別搗為末),車前子一兩,熟乾地黃三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駐景丸)。(⑦方以下出《聖惠方》)

⑩治陰癢痛:車前子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癢痛處。(《外台》)

⑾血淋作痛。用車前子晒乾研細,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送下。

相關論述

1.《本經》: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

2.《本草經集注》:主虛勞。

3.《別錄》;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明目療赤痛。

4.《藥性淪》:能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沖眼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去心胸煩熱。

5.《日華子本草》:通小便淋澀,壯陽。治脫精,心煩。下氣。

6.《醫學啟源》: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

7.《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熱,止水瀉。

8.《綱目》:止暑濕瀉痢。

9.《雷公炮製藥性解》:主淋瀝癃閉,陰莖腫痛,濕瘡,泄瀉,赤白帶濁,血閉難產。

10.《科學的民間藥草》:鎮咳,祛痰,利尿。

11.《山東中藥》:敷濕瘡、泡瘡、小兒頭瘡。

12.李杲: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13.《雷公炮製藥性解》:車前子,利水宜入足太陽,行血宜入足厥陰,然逐水之劑,多損於目,《本草》雲明目者,以清肝熱,如釜底抽薪,非因泄水之功也。

14.《本草經疏》:車前子,其主氣癃、止痛,通腎氣也。小便利則濕去,濕去則痹除。傷中者必內起煩熱,甘寒而潤下,則煩熱解,故主傷中。女子淋漓不欲食,是脾腎交病也,濕去則脾健而思食,氣通則淋漓自止,水利則無胃家濕熱之氣上熏,而肺得所養矣。男女陰中俱有二竅,一竅通精,一竅通水。二竅不並開,故水竅常開,則小便利而濕熱外泄,不致鼓動真陽之火,則精竅常閉而無漏泄,久久則真火寧謐,而精用益固,精固則陰強,精盛則生子。腎氣固即是水臟足,故明目及療赤痛。肝腎膀胱三經之要葯也。

中藥故事

相傳,西漢名將霍去病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被匈奴圍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暑熱蒸人,糧草將盡,水源不足;將士們紛紛病倒,許多人小便淋漓不盡,尿赤、尿痛、面部浮腫。面對這一困境,霍將軍焦急萬分。正在萬難之際,將軍的馬夫忽然發現所有的戰馬都安然無恙;他將觀察結果報告給將軍。原來,這些戰馬是由於吃了長在戰車前面的一種野草。霍將軍立即命令將士們用這種野草煎湯喝。說也奇怪,將士們喝了這種野草湯以後,疾病皆奇蹟般的痊癒了。士兵們又英勇奮戰,打擊匈奴,並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霍將軍大喜;因為這種草是生長在停放的戰車面前,所以就將這種野草取名為車前草。

從此,車前草治病救人的美名就傳揚開了。經過歷代名醫發掘整理,車前草即成為利水消腫、排石通淋的一味要葯。車前草又叫牛甜草、醫馬草、車軲轆菜,是一種無人關注的野草。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眼科手術麻醉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指南解析:如何區分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
過度自噬介導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應用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記一味中藥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梔子
每天學一味中藥,黃葯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菟絲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枸杞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枸杞子!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覆盆子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蒼耳子
每天識一味中藥——決明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菟絲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牽牛子
每日一味學中藥——葶藶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馬錢子
每天猜一味中藥 | 昨日魚腥草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牽牛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菟絲子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女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