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刀法及由刀法傳達出的筆意並非與篆法全不相關,刀法與篆法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這種聯繫不是表面的,而是勢態上的因果關係。我們用音樂來作比較,作曲家在創作一首樂曲的時候,必然要考慮演奏這首曲子最佳的樂器,並根據這種樂器的特點進行作曲;我們用建築來作比較,一個建築物的設計過程中,從內在的應力結構到實用空間以及外在裝飾的設計,都要首先考慮使用什麼樣的建築材料。根據材料的不同特點來進行設計。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既成的樂章來配器,根據既成的建築設計去選用材料,總之,二者之間的相互規定性是很強的,不通過二者的相互適應配合,都無法使作品最後完成。如果我們把音樂中的曲譜和建築中的藍圖比作篆刻中的篆法與章法,那麼刀法及由刀法表現出的筆法就是演奏曲譜的樂器和完成藍圖的建築材料及施工方法。刀法與筆法對篆法與章法有著潛在的規定性,而篆法與章法對刀法筆法有著選擇性,一件篆刻作品,是通過二者的有機和合來完成的。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在書法篆刻創作中,篆法章法與刀法筆法之間要協調統一,越是個性鮮明的創作,這種統一性就越顯得重要。林散之先生用長鋒羊毫寫草書,用筆婉通流暢之中有蒼澀感;沙孟海先生用短鋒硬毫寫行書,用筆多果斷的翻折。我們不可想像讓二位書家互換一下書寫工具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如果真是如此,二人鮮明的創作風格就都不復存在了。齊白石刻印用薄刃銳刀由內向外直衝,其線條爽快挺拔,吳昌碩用較為粗重的鈍刀,以切刀法來完成創作,其線條蒼澀雄健,我們也不可設想讓兩位篆刻家各自篆法不變而互換工具及用刀方法去創作,果真如此,現在吳、齊兩家的創作風格都不見了。所以,篆法章法與刀法筆法二者應在風格與形式的統攝之下相互選擇、相互適應。

吳昌碩所刻「且飲墨沈一升」(圖1),篆法厚重,方中帶圓,其刀法也是蒼勁凝重,刀中有筆。齊白石所刻「百樹梨花主人」(圖2),篆法方折錯落,用刀挺拔爽利。兩位篆刻家篆法與刀法的統一協調造就了各自的風格,細讀作品,二者的篆法與刀法有著相互的規定性,看齊白石印中「花」字最後一筆四個果斷的方折,就是刀法對篆法規定的結果,如是吳昌碩的刀法這一筆必然會像吳印中「升」字,所有的轉折都在方圓之間。

一個篆刻家的篆法刀法有其統一性,當其在創作中形式變化時,其技法也隨之而變,表現出多樣性。這裡選了吳熙載的兩方印,一方是篆法較為圓融的「姚正鏞印」(圖3),另一方是篆法較為方正的「晉唐鏡館」(圖4),不同的篆法特徵與相應的刀法筆意有著相互的選擇,篆法圓融者選擇了作者常用的披中帶削的刀法,線條和潤暢朗,筆意明顯,篆法方正者選用了意味較為肯定的沖刀,減其柔而增其健,刀意也多於筆意,兩種形式各自得到和諧完美。趙之謙平時用雙刀刻印,而他的「丁文蔚」(圖5)印選擇了單刀,充分表現出刀情石趣,而印中的篆法也與素常有所不同,更多表現出了方折錯落之美,開後來齊白石之先。明人汪關篆刻謹守漢法,平正溫和,而他所刻「宋懋晉印」(圖6),追求急就鑿印風格,用刀及篆法也一反常態,用刀表現著「鑿」的特點,與之相協調,篆法也有匆匆刻畫之意。

韓天衡所作「意外」(圖7)一印,用刀生辣之中有和婉潤澤,其篆法在流暢屈曲之中有刀筆的節奏感,印中的篆法刀法及筆意都統攝在作者的草篆風格之中。筆者所作「墨中延年」(圖8)一印也與平時作風不同,用刀追求正刀直入的中鋒效果,篆法於方正中稍見錯落,印中的刀意及篆法來自漢玉印的啟示,表現出硬質印材上刻畫出的那種線條,這類玉印中的線條雖然形質單調,但意味潤澤,篆法雖有匆匆刻畫的形質,但勢態能舒和。

刀法筆法與篆法章法既要相互適應、相互統一,又要針對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創作調整變化,總之要以自然和諧為妙。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文藝天下

微信公眾號:wytx61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 的精彩文章:

賀天健圖解歷代名家畫樹技法要訣
跟著雲水大師陸儼少學山石皴法與雲法
寒門墨彩——臧亞平水墨作品欣賞
理論加圖例:跟著黃賓虹學畫樹
賞張大壯牡丹,學繪畫用色方法

TAG:中國美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剛田│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談篆刻中篆法的處理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篆法
零基礎篆刻入門,系統掌握刀法、篆法、章法,5個月刻出精美印章
直從篆法演畫法——淺談金石篆刻對吳昌碩繪畫的影響
第8期 印從書出——談鄧石如的篆法與章法
古今篆法的分別與融合
| 古今篆法的分別與融合
獨字印的篆法有什麼特點(一)
篆書學習參考——篆法
王福庵《說文部首》用筆純凈,結體均衡有韻致,篆法規矩又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