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養樂多共倡益生菌健康理念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養樂多共倡益生菌健康理念

在今年5月29日第13個世界腸道健康日來臨之時,人們對腸道健康的關注度再次升高。作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的健康狀況影響著人體的喜怒哀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都會不知不覺影響著腸道,而鮮為人知的是腸道健康的根本其實是其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鬥爭的過程,而我們的飲食結構也正決定著兩種菌類的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也迎來了井噴式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產業每年以高於15%的增速快速發展。益生菌飲料廣受歡迎,表明這一市場已日趨成熟,消費者逐漸了解到益生菌飲料有助於健康,幫助消化;特別是現在每天的餐桌上都是大魚大肉,不夠均衡的飲食解構更讓益生菌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而在普及腸道健康知識,幫助國民認知益生菌巨大價值方面,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與養樂多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0年,養樂多將「世界腸道健康日」這個概念就是由養樂多引入中國,旨在提升公眾的腸道健康意識。今年5月24日,在世界腸道健康日前夕,雙方二者再次攜手在美麗的青城,呼和浩特市舉辦了以樂享「菌」活力,健康「腸」相伴為主題的消費者課堂活動。多位食品科學專家和醫學權威人士都出席了這次活動,向呼和浩特地區的消費者社會大眾展示了相關研究成果。

其中,華東理工大學謝靜莉教授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補充益生菌的價值做出了精彩闡釋,原來在我們的身體中,腸道是感知壓力最強的器官,每天不停地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腸道中的微生物量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78%之多,集結了人體中近三分之二的免疫細胞,而腸內菌群的平衡正式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

來自日本養樂多中央研究所的奧村剛一則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含有乾酪乳桿菌代田株的發酵乳可以有效保護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可以緩解人們因壓力引起的腹部功能紊亂。此外,通過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證實了乳酸菌飲料對於控制養老院內老人感染的有效性。據了解,養樂多中央研究所早在1955年就開始了腸內菌群的探索之路。目前擁有數百名專業人員,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與設備,致力於腸內菌群分析、未知腸道細菌探索、免疫調節分析、癌症預防研究以及臨床應用的研究。養樂多中央研究所可謂始終走在益生菌研究領域的最前沿,並不斷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益生菌產品中。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CIFST)邵秘書長在活動中指出,伴隨生活和工作壓力加大,腸道健康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失調與多種疾病相關,而益生菌對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些年學術界關於益生菌與人類健康的研究十分活躍,產業界以科技為先導,為國人的營養與健康提供了更多有益而又美味的選擇。而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平野晉也表示,未來會推出更多活動,使益生菌健康理念為更多人所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首屆病毒基因組生物信息學班在泰山醫學院舉辦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複雜科學管理分會赴日研討交流
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徵文通知
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 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
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通知
關於開展中國藥學會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2018年「藥師您好」科普文藝作品徵集活動的通知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經方學術沙龍在邯鄲舉行
促進創新發展 提升護理水平 市中醫藥學會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
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九次全國中醫肝膽病學術會議
中國藥學會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關於推薦科技傳播專家的通知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科院微生物所聯合舉辦「微生物組研究及數據分析專題培訓班」的通知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肝膽健康寧德行」走進寧德人民醫院
美國管理學會之醫療管理分會
蕃茄田藝術將赴全美藝術教育學會大會發表論文
聚焦中國智造,打造民族品牌—金融學會走進歐菲科技與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
這份《旅行青蛙養殖技術大全》,讓你學會教科書級的養蛙操作
教育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學會栽培管理,讓自己的植物茁壯生長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潘世勛繪畫作品
2018 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 第四次學術會議暨生物安全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