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侯紅平

聯拍在線鑒定專家

鑒定範圍:高古瓷、明清瓷、近現代瓷

人物名片

侯紅平,香港文玩雅集會員,守澹齋齋主。守澹齋創始於光緒壬午年。家族是晚清御窯廠畫師黎瑛,字竹庵,其長子黎勉亭、字純,1915年袁世凱招入京城為英皇喬治五世造像現藏大英博物館,榮獲巴拿金奬。其次子黎浩亭於民國1937年,曾出陶瓷專集:《瓷器》專集四本,《景德鎮陶瓷概況》等。1954年景徳鎮柴窯改煤窯總設計師。世代生產經營陶瓷,為瓷器的鑒定奠定了良好紮實的基礎。

侯紅平先生一直活躍在歐美拍賣會的第一線,有極其豐富的市場經驗,同時熱衷於收藏,專攻元代、明清瓷,以及民國名家文人瓷。1983年就開始在廣州青平街巿自主經營陶瓷;1997年在香港荷里活道成立香港永樂藝術有限公司。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說的就是刻瓷。

刻瓷是以鑽石刀代筆,在燒制好的瓷器上直接鏤刻文字或圖案,難度之大,工藝之精細,可想而知。刻瓷作為中國傳統的陶瓷裝飾技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形象地稱之為「瓷器上的刺繡」。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追古溯源,刻瓷藝術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遠古的甲骨刻字,秦漢的剝玉,唐宋元明清的木雕、石雕等,都對刻瓷的萌生起著催化和引發作用。早在新石器時代,先祖們就已在陶胚上刻制弦紋、幾何紋等紋樣。宋代定窯瓷器的裝飾多以刻花為主,即在坯體上刻出花紋後施釉燒成。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坯上刻花與刻瓷的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在器皿上刻繪,不同點是坯上刻花是在未經燒制的半成品泥坯上刻制,而刻瓷則是在已經燒製成的瓷器釉面上刻制。兩者相比,被刻畫者發生了質的變化,其硬度與強度更是相差甚遠,這一差別使刻瓷成為一種十分獨特的裝飾技法。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明清時代,刻瓷有「鏨瓷」之說,即民間藝人用小錘敲打鏨子,在瓷器上鑿出各種花紋圖案,但終因其難度大而傳人寥寥無幾,技法資料亦未留傳下來。

清代中葉,康熙皇帝廣采國內名瓷,對特別喜歡的瓷器或題字為號,或蓋印章作記,為使御跡長期保存,宮中御師用刀子把皇上的題字或印章仿刻在瓷器上,這使刻瓷成為一種獨立的瓷器裝飾藝術。光緒末年,清廷工藝局學堂設鐫瓷科,專門培訓刻瓷人才,這一舉措為日後刻瓷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黎勉亭 民國期間任中央銀行九江銀行行長

清末民初景德鎮的刻瓷名家黎勉亭,首創用鋼針、鋼刀等工具在燒成的瓷器上刻飾各種畫面,當年他曾入京為英王喬治刻像,刻成後轟動京城,大獲好評。

刻瓷融匯了中國金石、雕刻、書法、繪畫等各門藝術,要求藝術家必須要有深厚的書畫功底、嫻熟的用刀技法和精緻的設色技巧。因其用刀進行鑿刻創作,並有效利用陶瓷形狀與釉面特色進行創作,所以圖案有很強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同時還具有濃厚的金石之趣和筆鋒描抹不可代替的獨特韻味。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刻瓷名家黎勉亭刻瓷作品

可以說,刻瓷既保持了傳統的書畫風格,又發揮了晶瑩光潔的瓷面特色,且可永久保存,再加上圖案是經過上千次甚至萬餘次刻鑿而成,越發彰顯出中國瓷器厚重精深的文化底蘊。

侯紅平:瓷器上的刺繡

刻瓷名家黎勉亭刻瓷作品

花鳥蟲魚、走獸風景、山水書法、人物肖像,凡能著墨於紙上的事物,無不可被「綉」於瓷器之上。掛盤、座盤、文具、茶具、花瓶、瓷板,無不可成為「綉」之載體。這些刻瓷作品集詩、書、畫、印於一身,再現了書畫藝術的精髓和神采,極具人文氣息和藝術價值,可謂,觀有筆墨,觸有手感,巧奪天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安思遠舊藏傢具現身佳士得巴黎「亞洲藝術」專場
藏趣|一塊床楣板背後的唐朝趣聞

TAG:聯拍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瓷器上的荷花
瓷器上的石榴紋
紅似朝霞欲上時:漫談中國古代瓷器的紅釉和康熙豇豆紅釉官窯
關於鈞窯瓷器的紅紫斑
瓷器紋飾:清宮瓷上的八寶紋!
郭旭東:瓷器上的紋飾-蝠壽紋
黃地粉彩瓷器欣賞,清代瓷器的瑰寶
郭旭東:瓷器上的紋飾-馬紋
鑒賞|瓷器上的鳳鳥紋
瓷器上的 「籟瓜紋」
宋、元、明、清瓷器上的菊花紋飾
瓷器上的菊花紋樣!
永樂瓷器有三寶,甜白、青花、鮮紅釉!
郭旭東:清三代瓷器上的仕女畫
瓷器鑒賞: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紅盤
永樂瓷器有「三寶」,甜白、青花、鮮紅釉!
打眼在瓷器上的「蛤蜊光」
康熙朝的豇豆紅瓷器
明朝永樂瓷器「三寶」:甜白、青花、鮮紅釉
瓷器上:黑彩與墨彩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