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網路圖譜告訴你:誰締造了「蘋果神話」?
摘自 | 《蘋果公司科技網路圖譜1978-2014》
2010年的5月26日,蘋果超越微軟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今年又值蘋果公司發布iPhone的第十年,昔日的蘋果神話不知能否重續輝煌。對於一家技術型公司而言,專利無疑是其核心競爭力、終極壁壘,今天我們不妨從專利的角度解讀蘋果的發展歷程,聚焦各個發展階段蘋果公司的專利網路。
時間倒退到1977年,那一年Steve Wozniak申請了首項專利,自那以後蘋果公司的專利數量逐年大幅遞增。雖然在最初10年期間,蘋果公司僅發布了19項專利,但是現在,每月發布的專利數量卻多達100-200項左右。例如,僅在2014年的前10個月期間,蘋果公司發布的專利數量就已經超過1800項。只要剖析一下歷年間蘋果公司專利同發明人之間的聯繫,我們或許就可以揭開許多疑問的謎底:
· 蘋果的技術集群是怎樣演變的?
· 喬布斯何時顯現他連接不同團隊的紐帶作用?
· 他的離世對蘋果而言意味著什麼?
· 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究竟怎樣形成的?
· 他們同其他團隊間又存在怎樣的聯繫?
我們不妨通過網路圖譜來看一看這種聯繫:
圖譜顯示,蘋果公司的整個技術組合包含有很多個可以清晰查證的發明人及相關的技術集群。在左側淺藍色集群的頂部,有蘋果公司Jony Ive領導的工業設計團隊,而在底部,則主要包括移動設備組件相關的專利和發明家。喬布斯作為關鍵連接人,將右側的深藍色集群(包括用戶界面和操作系統相關的一切技術)同設計與移動設備集群聯接起來。右側紅色集群主要涉及iTunes,而最右側較小的紫色集群則主要囊括蘋果公司數據加密和數據安全領域的專家和專利。
通過研究上述各個固定時期的「靜態」網路,我們雖然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但是,縱貫不同時期的動態網路分析更能揭示這些(子)網路實際形成和興衰的新全景。現在,我們就來對各個時期的網路進行剖析,看一看蘋果公司的技術發展史。
數據來源和剖析方法
本文中的網路圖譜根據蘋果公司在197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發布的全部專利繪製而成。為避免因同一項發明在多個國家申報專利而可能出現重複計數的問題,在統計專利數量時,對於同一個專利族(同一項發明在多個國家申報,可得到多個專利,這些同源專利就形成一個所謂的專利族),我們僅選取其中一個專利作為代表,參與計數。因而,在我們分析的專利數據集中,過去的36年間總共有9663項專利,但卻僅涉及5272位專利發明人。
首先,我們運用模式匹配演算法,剔除重複出現的發明人姓名,然後,再人工地處理漏報和誤報的發明人,以避免出現諸如把「史蒂夫·喬布斯」和「史蒂夫·P·喬布斯」當成是兩個不同的發明人而重複計數的情況。如果一項專利有不止一個發明人,那麼,其中的每個發明人都是共同發明人,在網路中就互相連接到一起。如果一項專利有某個發明人,那麼,這項專利就和這個發明人連接到一起。不同的專利集群在圖譜中會以不同顏色表示。
蘋果公司技術發展史一瞥
通過繪製出的蘋果公司各時期發明人同專利的關係圖,我們就可以形象直觀地確認出蘋果公司內各種技術集群形成和消失的來龍去脈。根據蘋果公司歷史上一些關鍵性的重大事件(例如,新產品上市、喬布斯離辭和重返公司等),以及蘋果公司在專利申請方面的總體活躍度,我們將蘋果公司整個歷史劃分成9個不同時期,並構建出各個時期的網路圖譜,以直觀地評估技術集群的演變歷程。通過研究這些相鄰時期的網路,我們就可以對每個時期的關鍵發明人形成一些獨特的見解,而且同時再結合蘋果公司在這些不同時期中推出產品的情況,我們進而還能夠揭示蘋果公司的關鍵技術領域興衰的變化。現在,我們就來簡要地看一看蘋果公司在各個時期的一些關鍵事件,揭秘蘋果公司的專利及發明人同其產品之間的聯繫。
1978-1985年期間
蘋果I、II和III以及喬布斯離職
儘管早在1977年,Steve Wozniak就已經申請了蘋果公司的首項專利,但直到1979年年初,蘋果公司才對外發布這項專利。這項專利——「視頻顯示適用微機」,實際上勾勒出了蘋果II的雛形,因被公認為第一部大眾化微機而聞名於世。Rod Holt(網路中所示的Frederick R Holt)作為蘋果II的電源發明人,在當時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位著名的發明人是Wendell Sander,在當年正是蘋果III的首席開發人員。在這個時期,蘋果公司的專利申請活躍度比較有限,僅僅只發布了16項專利。1985年,喬布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創辦了一個名稱為」NeXT「的計算機技術公司 — 在這個時期,我們還未在任何一項發布的技術專利中出現過他的蹤影。
1986-1996年期間
沒有喬布斯的蘋果公司
在「沒有喬布斯」的這個時期,蘋果公司的專利數量在顯著地遞增,在1986年僅僅只發布了4項專利,而到了1996年,發布的專利數量就增加到了182項,在整個時期發布的專利數量共為675項。許多技術集群開始湧現,在這些集群中,蘋果公司的一些主要角色,例如,Steve Roskowski(當時是蘋果公司的硬體工程師和CPU部門主管)、Steve Young(負責Powerbook Duo產品架構、工程設計和製造)和Jony Ive(現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官)在這個時期首次登台亮相,開始嶄露頭角,他們聯合發明了設備外殼(很可能是用於失敗了的牛頓掌上電腦)和監視器相關的專利,還通過Florin oprescu和Roger van Brunt 領導的一個技術集群參與了開發FireWire界面的初期工作。
1997-2001年期間
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和工業設計團隊形成
蘋果公司收購「NeXT」為喬布斯重返蘋果管理團隊鋪平了道路。他再一次成為蘋果公司的CEO,並對蘋果的產品線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最密切相關的就是工業設計團隊(Industrial Design team)的成立:除Jony Ive以外,Bart Andre,Daniel de Iuliis, Chris Stringer,Duncan Kerr,Matt Rohrbach,Richard Howarth,Daniel Coster 和 Eugene Wang,也全都加入了這個團隊成為了關鍵成員,負責公司許多新產品的設計工作。喬布斯在這裡也第一次地以一個專利發明人的身份露面,他和荷蘭人Bas Ording一起工作,共同從事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s)的研發工作。在這個網路中央區的紅色群組專註於研發操作系統、觸控筆輸入技術和其它技術。
2002-2007年期間
轉向互聯技術網路:iTunes,工業設計和iPhone
在這一時期,蘋果公司的技術網路才真正地開始成型。到了此時,網路顯示出有一個高度互聯的組成部分:喬布斯佔據著一個核心位置,恰好夾在工業設計團隊同Jeff Robbin領導的iTunes集群,以及由Bas Ording、Greg Christie, Scott Forstall(後來成為iOS領導人)和Imran Chandhri等人組成的用戶界面/操作系統設計(iOS)團隊之間。
Jobs的連接作用的突顯圖
2003年開發的iTunes反映在位於右側的紅色集群中,iPod研發技術反映在位於底部的綠色集群中,而位於右下角的藍色集群,則顯示出了「Final Cut Pro」視頻編輯技術。同時,工業設計團隊也在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在淡藍色集群中顯示出了他們各式各樣的新型設計。在喬布斯的周邊,我們同樣還可以看到首款iPhone產品(2007年初推出)的一些觸屏技術。
2008-2009年期間
重點研發iOS和觸控式設備
發明人/專利網路持續在擴大,最終達到了636名發明人,產生了940項專利。我們在藍色集群中可以看出Greg Christie(當時人機界麵糰隊的領導人)和Scott Forstall(iOS團隊的領導人)的關鍵作用,這表明蘋果公司在這個時期集中力量,致力於將iOS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有趣的是,工業設計團隊稍微地脫離了網路的其餘部分,同其他各技術組集群的聯絡也相對減少了。
但喬布斯再一次地將軟體/界面同工業設計聯繫起來;在觸控式技術研發過程中,Steve Hotelling(標畫為黃色)顯得極其重要,這個技術最終使得蘋果在2010年推出了iPad產品。
Jobs的連接作用的突顯圖
2010-2011年期間
iPhone 4功能、iPods和喬布斯逝世
現在,這個網路圖譜中包含有1150名發明人,他們相互聯繫在一起,發明了1276項專利。
觸控技術在這兩年間所推出的前兩代ipad產品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位於這個網路中央區域的綠色集群主要集中於研發iPod相關的技術,同2010年推出iPod Shuffle、iPod Touch和iPod Nano產品恰好相吻合。位於網路右側的藍色集群似乎完全地致力於研發視頻會議技術——蘋果公司的視頻聊天軟體FaceTime正是2010年所推出的iPhone4的一項關鍵功能。
在工業設計集群,我們發現Bart Andre和Duncan Kerr脫穎而出,成為同其他集群聯絡的關鍵聯繫人。喬布斯在2011年10月間離世,Tim Cook繼任,成為蘋果公司新一任首席執行官。
Jobs的連接作用的突顯圖
2012年
專利發明的活躍度上升和產品快速更新換代
從2012年始,由於蘋果公司的專利活躍度明顯高漲,同時,蘋果公司同其他各種智能手機製造商之間的專利紛爭不斷,我們將每一年作為一個時期來描繪蘋果公司的網路圖譜。
在位於左側底端的這些集群中,我們可以看到專利研發的焦點明顯地集中在新產品設計上,這恰好同iPad,iPhone和MacBook等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推出iPad Mini新產品相吻合。在2012年發布的許多專利的研發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此前的兩年中進行的。由於喬布斯在離世前曾經參與了這些專利的研發工作,因而在2012年的網路中依然有他。
Jobs的連接作用的突顯圖
Bas Ording穩固了自己作為蘋果公司用戶界面的關鍵設計者的地位;Steve Hotelling依然繼續地研發觸控技術,而Thomas Alsina(iOS媒體及應用軟體經理)在Jeff Robbins的集群中已經赫然地躍升成一個舉足輕重的成員。
2013年
蘋果公司技術網路開始離析瓦解了嗎?
在這一年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蘋果公司的技術網路開始分裂成兩個非常清晰、截然不同的小集群。鑒於喬布斯在生前是聯接蘋果公司各部門的關鍵人,那麼,這個大集群的分裂會不會同喬布斯的離世有關呢?
在這一年中發布的專利中依然有他,而且他(和人機界麵糰隊的Raymond Sepulveda)也依然同設計團隊,以及操作系統/人機界麵糰隊聯接著,但是這些聯接已經遠不那麼密集了。整個網路的左半部分基本上是由外觀設計,觸控技術和顯示技術等組成,而右半部分則主要地側重於最廣義範圍的軟體技術。那麼,在喬布斯離世後,蘋果公司不同的技術板塊之間是不是越來越割裂離析,疏遠鬆散,不同部門之間是不是越來越缺乏聯繫了呢?
在這個時期的網路中還新增加了一個暗橙色集群,這個集群主要研發移動網路技術。這個新集群的出現恰好同這一年中推出iPhone 5(包括4G技術支持)這一事件相吻合。
2014年
產品設計優先
軟體開發的力度是否有所減弱?
在這個時期網路的左側,Jony Ive的團隊及其周邊各個集群中的設計師們一直都很繁忙。在根據2014年1-10月期間發布的專利數據而繪製出的圖譜中,同產品設計及產品附屬部件設計相關的專利和發明人都極其駁雜繁多,但是,同軟體領域相關的專利和發明人的數量卻相當地有限。蘋果公司的iOS團隊和用戶界麵糰隊在這一期間發生了一些變化,Bas Ording 和 Scott Forstall已離開了蘋果公司。這些團隊的變化可能正是引起上述專利和發明人數量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結論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 對蘋果公司在不同時期的技術網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也許能夠揭開蘋果公司技術演變的神秘面紗,使我們獲得其它更有意義的見解。但是,在我們得出的這些主要結論之中,有一個結論是肯定無疑的:史蒂夫·喬布斯在聯結蘋果公司各個部門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自從1997年重返蘋果公司擔任首席執行官以來,他一直是連接蘋果公司產品設計和用戶界面這兩個部門的樞紐。
在他離世後,蘋果公司在軟體和硬體研發活動之間很快就出現了明顯的界限,這足以反映出當年的喬布斯在將蘋果公司連接成一個緊密整體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通過對組織中網路的演變歷程進行分析,我們能夠觀察到一個組織的知識和技術集群在各個時期發展動態,了解其誕生、形成、發展、興衰的歷史軌跡。通過更深入地了解目標研究公司中的研發活動的實際機能,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市場情報,以及更好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活動。
本內容有刪節,原文摘自Kenedict Innovation Analytics公司為蘋果公司所作的專利數據分析報告
END
TAG:長江商學院 |
※人們心中永遠的傳奇,他們被稱為乒乓球的締造者,你知道都有誰嗎?
※這些女人如何締造了美妝屆的神話?
※《女神締造者》對不起,我們都是來看男神的!
※秀實:什麼樣的人才可能是燦爛文明的締造者?
※希臘神話 締造了多少個珠寶界的傳奇?
※瑪雅文明的締造者後來怎樣了?神秘的卓爾金星給出了我們答案
※李淵面對兒子逼宮時說了一句話,正是此話讓他保住苦心締造的大唐
※紅而不火的快手,如何締造它的社交帝國夢
※姜文在導新戲!《邪不壓正》能否繼續締造姜氏神話!
※「窮小子」追到「白富美」,他們用20年締造了娛樂圈的愛情神話
※你認為勇士是在締造王朝?皮蓬:衛冕失敗招募KD後就不是了!
※樂天又出網劇啦,《女神締造者》聚集了眾多男神出演,能不看嗎?
※快播的老闆王欣還有三個月就出獄了,他能否再締造傳奇?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 | 玻恩主要做了什麼?
※為什麼當下的締造者們,都在追求「獨立」?
※《見證者》締造者:C++實在太糟糕了,我要自己做個新語言
※誰是孫劉聯盟的真正締造者?既不是周瑜,也不是諸葛亮
※為什麼說三國鼎立的真正締造者不是諸葛亮,而是吳大帝孫權?
※項羽為什麼被尊稱為戰神?他締造的這三項紀錄,至今沒人可破
※揭秘:羅馬城的奇蹟是如何締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