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隨著醫療方向缺口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加入了這個領域,對於這些年輕人該如何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醫學博士Suzanne Koven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IF:59.558)發表了一篇名為《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的文章,並引來了眾多共鳴。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Suzanne Koven

小編對文章和部分評論進行編譯整理,希望能對年輕的醫生,尤其是女醫生有所幫助。也歡迎各位醫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您是實習生,您會遇到什麼問題?如果您已經在這個領域工作多年,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我們也會選擇其中的精彩評論予以推送,歡迎大家的留言或吐槽哦!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今年6月份,我參加了一個定向會議,在此期間,新實習生被要求給自己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希望的焦慮。這些封好的信會被集中收集,然後在6個月後退還給本人。

這個練習,讓實習生既是作者又是收信人,既是新人,也是老手,也讓自己在實習生和專業醫生之間有個嶄新的轉折。1855年,James Jackson發表了一篇名為「Letters to a Young Physician Just Entering Upon Practice」的文章,1982年,Richard Selzer發表了「Letters to a Young Doctor」,2007年,Perri Klass在她的兒子進入醫學院後發表了「Treatment Kind and Fair: Letters to a Young Doctor」。

我30年前開始實習,那時還沒有被要求在信中或其他地方分享我的希望和焦慮。事實上,除了排隊接受一堆不大合身的白大褂、結核菌素皮膚測試以及令人不安的心肺復甦考核,我沒有任何方向。

或許是我自己作為實習生時候的經歷,當我坐在會議桌上,看著新實習生認真思考如何給自己寫信,我也充滿了渴望。我非常想跟他們分享我所知道的,特別是對於會議上半數以上的女性。更重要的是,我想對曾經年輕的自己說這些。如同那些實習生一樣,我也給自己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年輕女醫生:

我知道你在剛進入這個領域很興奮,也會有擔心。這些感覺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在你工作期間,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以及為人們的生活和福祉所承擔的責任都非常艱巨。如果你到現在為止還一點都不擔心,那我就要擔心你了。

作為一個女人,我想你應該知道自己將面臨一系列的挑戰。比如輪崗至泌尿科,你會被告知:在這裡你的存在毫無意義,因為「凡是有點自尊的男性都不會去找女性泌尿科醫生看病」。

還有更多的性別歧視,比如懷孕階段,再比如有人會認為我是護士,或者只是助理。即使我工作數十年後,依然存在我寫完處方後,被一些藥師要求把我找的醫生名字寫上。

這些還是一般的歧視,還有更嚴重的歧視。2017年,當我快要退休時,女性醫生的平均收入比男性的平均收入少2萬美元(即使有相同的出版物數量和工作時間),女性處於領導地位的人數很少,即使是婦產科醫師(OB-GYN)也是如此,同時還會在手術室遇到類似「玩笑類」的性騷擾,這些導致有些女性離開這一行業。

但是,還有一個你必須要克服的障礙,但更不易察覺,那就是你自己。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我在職業生涯的每一步都擔心自己是個騙子。

這種恐懼和不安感,有時被稱之為「冒充者綜合征」,但並不是女性所獨有的,男性也會出現不安的時刻,比如當他認為自己一個人無法理解凝血途徑,綁一個完美的外科手術結,或檢測到微妙的心臟雜音。

我相信女性對欺詐的恐懼與男性相似,但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女性不但會固執地認為自己有不足之處,還經常詆毀自己的優勢

201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女性醫生治療的患者預後更好(Tsugawa Y,. JAMA Intern Med2017;177:206-213,相關鏈接:造么?哈佛大學說女醫生更靠譜!)。這一發現也引出了諸多猜測,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女性更直觀、更感性、更注重細節、更善於聆聽,還是更美麗?我不知道這些概括是否真實,但是我的個人經驗和觀察讓我相信:當女性確實擁有這些積極特質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認為這是她們理所應當具有的。此時我們會假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名善於聆聽的人啊,這種能力又沒什麼特別的,如果我想,我也能做到。但往往聆聽也是我們為患者提供最少的。

我在職業生涯中浪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證明我不是騙子,具體來講,我會更努力工作,更加仔細對待患者的病情,這也使得我提供給患者的服務質量遠高於患者所期望的。

在職業生涯早期,我相信表現出的醫學知識會讓我有價值感。這種信念對我來說是一個有益的激勵,但最終只是表面上的認同感。在我二年級的臨床技能課上,一位腫瘤學家讓我確定一個皮疹。「蕈樣黴菌!」我脫口而出,因為它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與癌症有關的皮疹。我的答案是正確的,讓這位腫瘤學家、患者還有我自己都驚掉了下巴,但這種回答正確的榮譽感幾乎轉瞬就無影無蹤。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進一步的培訓,我認為掌握醫學知識的這種能力意味著我知道如何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我急切地申請參加胃腸病專科培訓,這是我不感興趣的一個領域,但我認為它可以讓我更有信心。

在開始實踐的幾年,我確信,好醫生意味著治癒患者。我對每個清晰的X片,正常的血壓感到鼓舞。但不幸的是,反之亦然,當我一個病人意外進入急診室後,我認為是自己的錯誤導致的這一結果。

到如今,我已經進入臨床生涯的最後階段,我明白,自己既不軟弱也不那麼強大。有時,即使我工作的再努力,還是會有人會生病、去世。我多麼希望我能讓你們節省自卑的時間,並直接到達謙卑的狀態

我現在明白,我應該花更少的時間擔心自己是個騙子,花更多的時間欣賞我的病人對我最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大量的笑話、知道什麼時候該插嘴什麼時候該閉嘴的訣竅,還有,我的擁抱。每位醫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能夠像藥物一樣治癒患者。

我親愛的年輕同事,要記住,你不是騙子。你是一個有缺陷的獨特的人,接受過良好的培訓並有令人敬佩的使命感。培訓和使命感會為你更好的服務,而人性會讓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部分評論

Sofia Banzhoff,學生

感謝您的這篇文章。但我不認為冒犯者綜合征比性別歧視更令人難以接受。我相信,很多女性內心深處會有自己是個騙子的感覺,男性也一樣。但當一個患者稱呼我為「護士」,男同事為「醫生」時,他/她就存在性別歧視,並會在之後質疑我有治療他/她的權利。

Jane Turner,精神科醫師

剛剛完成醫學圖像挑戰——我總是這樣,來「證明」自己仍然了解足夠多的藥物。Koven博士的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作為精神病學教授,我不認為這門學科比其他學科的科學性更差。醫學文化一向是假設別人更聰明、更勤奮,並避免讓自己不如別人。這也會讓自己害怕承認正在努力克服抑鬱和焦慮情緒。

Paul Hornberger,胃腸病博士

我以為只有自己是這樣的。這些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騙子」。

Elizabeth Rossetti,助理醫師

看完這封信,我的感覺就是,「她如何知道我有不安全感?感覺就是因為不安全感,讓我每天都在花一部分時間來處理小事,因為覺得自己有必要彌補欺詐行為。」我是一名有10年經驗的醫師助理。我已經在多個醫學領域進行過實踐,所有這些都為我提供了一系列知識和技能,但是我也會懷疑自己。我想:如果我知道更多的醫學知識,如果我有個醫生的頭銜,如果我年紀再大點,如果我不是個女人,如果……那麼我(和我的病人)會對自己更加滿意。我要尋找你說的「謙卑的狀態。」

Usha Sriram,內分泌科博士

親愛的Koven博士,感謝您的這封信。我在內分泌科已有30年,這封信似乎是自己人生的回放。女性往往對很多事情都會感到內疚,最常見的就是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等等。一個女人有很多讓人驚訝的品質,比如溫暖、有趣、同情、快樂、謙虛、自豪等等,培養和關懷能讓女性成為更加優秀的醫生。善良、溫柔和謙虛不是弱點,而是巨大的力量。

Thomas Richards,退休的醫學博士

三個補充的點:1)對於醫生來說,最重要也最難說出口的四個字「我不知道」;2)人不需要「偽裝」謙卑,謙卑是為了自己,在整個職業生涯也是為了自己;3)幾乎所有的「智慧」都是痛苦經歷的產物。

Peter Comfort,普外科博士

作為一名男醫生,我一直很羨慕並欽佩我的女同事,即使是護士。早年,我的一位外科教授跟我說,「不要和護士起衝突,我會毫不猶豫站在她們那邊!」工作努力讓我在醫院站穩了腳,眼界也隨之開闊。我認為,無論如何,不要太拿自己當回事,保持幽默感至關重要。

小編看到這不禁想起前不久的一個視頻,醫生和護士在手術室大打出手,雖不知具體原因,但護士作為一名女性,在體力方面與男性相比終究是弱勢群體。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Paola Alessandrini,內科博士

謙卑和懷疑的態度可以幫助自己成為一名更好的醫生。

我認為,這種不安全感會讓自己重新檢查病例,這正是女醫生比男醫生做的更好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在照顧有多種癥狀的老年人。當患者死亡時,試圖找出是否有忽視或做錯的地方。如果能找到,就吸取經驗教訓。但有時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醫生並不是神。

當然,我認為不必要同患者分享這種不安全感和焦慮,相反,患者需要一個保證。但很多時候我發現,當超出諮詢時間後,患者會感到很滿足,因為他會認為我一直在思考他的病情。照顧他們的心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不是嗎?

孫醫生,超聲科醫生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給年輕女醫生的一封信

我們醫院的女領導還是蠻多的,臨床後勤都這樣。不過有時會遇到稱呼我為護士的問題,還有人認為我看著像剛畢業的,覺得不靠譜。對於性別歧視,我覺得各行各業都多少存在一些。加之女性往往在家庭層面付出的更多,尤其生孩子階段,醫院科室的其他人工作壓力就會不可避免的增加很多。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文獻

Suzanne Koven, M.D. Letter to a Young Female Physician. N Engl J Med 2017; 376:1907-1909 May 18, 2017DOI:10.1056/NEJMp1702010

精神藥物也跨行?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
上海藥物所抗精分 1 類新葯 TPN672 獲准進入臨床研究
焦志安教授:重拾玫瑰色的你,解讀女性抑鬱
焦志安教授:重拾玫瑰色的你-解讀女性抑鬱
不想做精神科醫生了,該怎麼辦?

TAG:大話精神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論文養成記
《醫學納米技術與納米醫學》,送給醫學和光學科研人員的新年禮物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綜述:基因治療
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發現:孤獨易引發老年痴呆症
泰安市中心醫院老年病一科醫學博士劉國麗:醫養健康新時代,鐵血擔當共護航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的明星
外科醫生的鼻祖: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文稱「醫學科學家」瀕臨滅絕:美國從事研究醫生的比例40年下降68%
悼念「中國兒童精神醫學之父」南京腦科醫院教授陶國泰
醫學博士眼中的《葯神》啟示錄
美國《國家地理》發文挺中醫,稱中醫藥是醫學的「最大寶庫」
一封來自醫學生的信
關於視覺的考古學——讀米歇爾·福柯《臨床醫學的誕生》
精準醫學:醫療新視界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揭牌
醫生檔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 孫克林
《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阿蘭·梅里埃:生物醫學裡的中法奇緣
新聞|中國康復健康研究院在濰坊醫學院揭牌
《中醫高等教育的前世和今生》系列上篇:中國古代的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