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先有甜粽子還是先有咸粽子|大象公會

先有甜粽子還是先有咸粽子|大象公會

甜粽子,咸粽子,一種比另一種早出現幾百年,這是為什麼?




文|陶禹廷





「我想吃粽子。」




「裹幾隻粽子,又費甚麼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你愛吃甜的還是鹹的?」




「甚麼都好。有得吃就心滿意足了,那口還能這麼挑剔?」




這一段吃粽子無視咸甜的對話,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問出咸甜問題的是程英,回答不挑剔的是楊過。




對話過後,金庸的安排是讓程英同時拿出兩種口味的粽子:「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







粽子甜鹹的問題,真能追溯到小說刻畫的南宋時期嗎?究竟是先有咸粽子,還是先有甜粽子?




甜粽子早了幾個世紀



根據現有歷史文獻的記載,甜粽子比咸粽子誕生要早,而且早了好幾個世紀。




關於粽子,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東漢末年,泰山太守應劭所撰的《風俗通義》一書提到:「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嘗之。」




這一時期,粽子的甜咸特徵還不太突出。上文中的灰汁,指的是草木灰浸出的水,以「淳濃灰汁」煮出來的粽子,味道既不能算甜,也不能算咸。



灰汁粽子並非東漢獨有,北魏農學著作《齊民要術》提到粽子時,說的也是「粟棗灰汁」煮出來的粽子。




可能在那個時代,粽子用於祭祀活動的儀式性要大於食用性,以至於數百年間沒做什麼口味改進。





今天貴州的灰粽子,糯米的顏色也是由草灰水染成



直到唐代,人們才開始在意粽子的滋味。唐人段成式的小說集《酉陽雜俎》提到了「庾家粽子」,形容它「白瑩如玉」,列入「衣冠家名食」。




唐玄宗也在端午拿粽子宴群臣,並念了兩句詩:「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玄宗,712 年至 756 年在位,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唐朝皇帝



粽子能在這樣的場合出現,想必味道不差。可惜,唐人的記載總是只重視粽子的形制,角粽、錐粽、菱粽、筒粽、七子粽、秤砣粽……從未記錄其口味是咸還是甜。




直到宋朝,市民文化勃興,粽子品種較前朝豐富許多,形制五彩繽紛,南宋都城臨安甚至「將粽子組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




關於粽子口味的記載也終於出現了,而這些記載所提到的,都是甜粽子。




如北宋張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粽子不但是甜的,還可以冰鎮。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的「糖蜜巧粽」,也是從名字就極盡宣揚自己的甜味。





▍南宋周氏墓出土的粽子




甜粽子的工藝已經成熟,但咸粽子,至少從文字記錄看,找不到它在宋朝存在的證據。也就是說,在楊過、程英所處的南宋,根本不會遇到粽子吃咸還是吃甜的問題,只要說想吃粽子,那指的就是甜粽子。




咸粽子問世時,已經是明朝中葉了。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詡和他兒子宋公望寫了一部飲食著作《竹嶼山房雜部》,書中寫到粽子,在一干「蜜糖豆沙」、「肥棗」、「去皮胡桃」之類的甜餡料中,還有一種「豬肉醢料」,也就是拿豬肉醬做餡的粽子,可能是鹹味的。




至於金庸筆下的火腿粽子,更是晚至清朝中葉才被袁枚的《隨園食單》所記載,出處是「揚州洪府」:在顆粒飽滿的糯米里,放好火腿一大塊,用大著葉裹之,封鍋悶煨一日一夜,「食之滑膩溫柔,肉與米化」。




除了蒸得過久,這種食品跟今天的咸粽子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端午故事圖》之《裹角黍》,清代

徐揚作品




富貴食品的平民化



咸粽子的製作並沒有什麼不得了的訣竅,而且甜粽子需要冰鎮,且特別講究形制,工藝比咸粽子還要複雜一些,為什麼咸粽子的出現會晚上幾百年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先來看一組圖片,猜一猜其中哪些是粽子:











這裡邊,哪些是真正的粽子?




答案是:一個都不是。以上這組圖分別為尼加拉瓜的 Nacatamal、巴西的 Pamonha、菲律賓的 Suman、委內瑞拉的 Hallaca、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 Pastelles,如果有興趣,順著這些名字不難找出世界各地更多的「粽子類」食物,中國的粽子只是這類食物大家族裡的一種。




事實上,像粽子這樣以植物葉片包裹食物,再加熱後食用的食品,其歷史可能比中國文字更悠久。




在缺乏炊具尤其是尚未發明陶器的原始社會,人們為了方便加熱食材,發明了很多笨拙的烹飪方法。




例如「石烹法」,是在地上挖掘出一小片水坑,將燒紅的石塊兒和食材投入坑中,以便製造出和「煮」類似的效果。「包烹法」則是用泥包裹食物後投入火中,以便使之均勻受熱。




由於炭火泥土會污染到食材,因此這兩種做法在加熱前都必須用植物葉片包裹住食材。《禮記·內則》中提到的「炮豚」,即是用類似方法來製作烤豬。




這樣的上古廚藝,到了烹飪較為成熟的時代,往往是作為祭祀傳統而延續下來——畢竟它已經不如直接使用炊具煮食方便,而祭祀,幾乎都是社會上層的專職。




這種食品從單純的儀式用品轉變成一種點心,首先享用它的也是社會上層。




中國的粽子圓滿地踐行了這一規律,它一開始完全不考慮口味問題,用灰汁煮了幾百年;而後極盡奢侈,完全按照「有錢就要多吃糖」的規則設計,再加上它是一種典型的節令食品,與端午聯繫緊密,即使是平民百姓,也可改善一下生活,一享甜食之快。




粽子功能如此,顯然沒有用鹽調味的必要。




不過,一旦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粽子邁過了它作為上層食品和時令食品的坎,就不該再一味地追求甜,而應該考慮口味的豐富性了。




原因很簡單,吃粽子的人多了,總有吃不慣糖的人;吃粽子的次數多了,老是甜味容易膩。因此,先是「豬肉醢料」在「蜜糖豆沙」、「肥棗」、「去皮胡桃」之間作為點綴出現,百年後又演變出不與甜食相伴的火腿粽。





南方頗為流行的鮮肉粽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咸粽子首先出現在商品經濟最為發達,階層流動性最強的江南,儘管江南菜往往以「甜的膩人」著稱,但這與它變成咸粽子區卻是基於相同的社會基礎。




前面列舉那些拉美、東南亞粽子式食品也反映了一樣的道理:粽子咸甜與當地人口味無關,卻往往與當地步入近代化的早晚相關。




墨西哥是世界上最愛吃糖的國家之一,也是

唯一名列

世界糖攝入量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一個墨西哥人的日均糖攝入量高達 92.5 克。但他們的粽子式食品 Tamale 並未走甜食路線,最常見的餡是豬肉和雞肉,通常以辣椒調味。




菲律賓人對糖分的愛好遠不及拉美,日均糖攝入量僅有 22.4 克,但他們的 Suman 卻跟中國北方的粽子一樣幾乎全為甜味。





▍糖攝入量排名較靠前與較靠後的國家





所以,甜粽子出現雖早,卻恐怕只是一種不夠成熟的食品,而只有在咸粽子區,粽子才能脫下端午的外殼,變成一種可充早餐、快餐的常見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為顯示皇室品味,即使到了粽子發展成熟的清朝中期,宮廷御膳也完全拒絕了咸粽子。




乾隆朝過端陽,御膳茶房用了糯米 1374 斤、白糖 577 斤、奶油 94 斤、香油 63 斤、豆沙 29 斤、蜂蜜 33 斤、核桃仁 436 斤、干棗 18 斤、松仁 8 斤、栗子 12 斤、黑葡萄 8 斤,連包粽子的麻繩都用了 18 斤,做出來的粽子,皇帝和他賞賜的臣子、后妃得從初一吃到初五,一個咸粽子都沒有,甜咸立場極為明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干仗才是端午唯一的正經事」|大象特供
屈原是怎樣霸佔端午節的|大象公會
「干仗才是端午唯一的正經事」
先有甜粽子還是先有咸粽子
屈原是怎樣霸佔端午節的

TAG:大象公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粽子怎麼做才好吃?首先你得先有它
孕婦吃粽子有講究,為了胎兒健康,有「它」的粽子別吃
端午節,別再包大棗粽子了,這樣做,咸香軟糯,大人孩子都愛吃!
粽子甜還是咸,居然能看出有錢沒錢?
粽子大比拼,來自不同國家的粽子究竟哪一國能勝出,網友:日本粽子是什麼鬼
這些特別的粽子沒有人能一次吃完,你們看到這樣的粽子覺得有食慾嗎
「春捂」可不是把自己裹成粽子,怎麼做大有講究!
粽子吃多了有什麼壞處?原來吃粽子有這麼多講究!
這是粽子,這是仙子,像美岐宣儀那麼穿就是男票的一輩子!
妹子,你這是在包粽子嗎?看著就好吃
你要吃粽子嗎,吃了這粽子,你就是我老婆了「表情包」
喜歡吃粽子么,學會這幾個小技巧,包出來的粽子又好吃又好看!
一個粽子半米長!有甜有咸真好吃
田亮一家端午包粽子,森碟跟媽媽學包有板有眼,父子倆學不會被嫌棄
這樣做粽子比端午節的粽子好吃多了,你會做嗎
粽子節安康,除了中國粽子,還有很多你沒見過的粽子粽子科普
端午! 不是只有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時你要出去買嗎?教你怎麼在家做粽子,學會了在家做
夏天吃飯一定會有它,但粽子卻不能和它一起吃,容易吃出胃出血!
抖音你要吃粽子嗎可愛表情包 吃了這粽子你就是我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