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中醫選集/古典中醫的「生命環」

S中醫選集/古典中醫的「生命環」

GIF/1K

主播:馬寶賢

古典中醫的「生命環」

「環」,即指一氣之振蕩(S)。S,讀作振蕩,即指系統時空連續,周而復始的運動形式。

中醫理論,離開「環」而談陰陽五行,離開「環」而談臟腑經絡,營衛氣血,辨證論治,則理必流於離散,「實」必無所稽循,實為中醫興衰之所系也。

「環」為中醫真正的綱。執此一綱,即可以馭「二」(陰陽),馭「五」(五臟、五行),馭萬(癥候)、馭無窮之變也。

中醫之理,有一言而可以盡之者,一「環」而已。

中醫的興衰在於「理」。

中醫之理在於「一」。

中醫欲求發展,當先復古,復古之精化而後可知,離現代化已不遠矣。

中醫是系統科學,它高於分析科學。

現代中醫之失,在於離散。如以分析科學來「化」中醫,則中醫愈「科學化」愈失其自身之精華,這等於中醫的自殺。

中醫的基本理論至為簡樸,人常以其簡樸而輕之、棄之,而簡樸正是中醫理論主要的優異之處。普適、簡單、統一,正是當今科學極欲求之而不得的科學的「美」。

簡樸為「環」,即中醫精華之所在,舍此而論中醫之理,舍此而談脈理,舍此而講辨證論治,皆非其道也。今以「環」立論者,即欲弘揚此理。吾以為,欲求中醫之振興,此當為首務也。

古典中醫之精髓,實與當代科學發展的最前沿相近,又必與科學明天的發展趨同。

停滯就是滅亡

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我們從浩如煙海的古代中醫文獻中抽提出來的這一「環」模式,是不是將傳統的中醫體系簡單化了?

坦白地說:將傳統的中醫體系簡化,這正是我們要努力達到的主要目標之一。工具——機械的和思維的——的價值,除了它廣泛適用(正確)性之外,主要的就是它的簡單性,容易操作,人們選擇工具的標準也正是如此。

中醫之所以老化(理論老、操作而能熟之者老)、退化(理論、療效),我認為主要就在於它理論體系的繁雜和朦朧。白首窮經人亦老矣,剛剛積累了一點有用的經驗,就急匆匆地去見上帝了,講理的含含糊糊,講脈的「指下難明」,每論一理、每遇一症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臨床診療則評肝論膽「目無全牛」;以方試病,不效更方……如此這般,長此下去,何以能使中醫後繼有人、事業發達?

在現代科學中,理論比較成熟的帶頭學科——現代物理學界中,二十幾歲即作出舉世矚目的貢獻者不乏其人。而中醫界,人們重視的卻是「祖傳」。就是說,雖然七老八十,如僅有一世之名,還不足以令人信服。古有「醫不三世不服其方」,今人對「三世」之義多有辨解。其實,即使是被誤解,而這被廣泛「誤解」的本身,就正表明這被誤解的合理性,表明了中醫可憐的現實。一部《黃帝內經》和一部《傷寒論》就像基督徒手裡的《聖經》一樣,我們一直讀了兩千年,白了又黃,黃了又白……而《黃帝內經》只是當時的一部「各家學說」,是從經驗醫學和巫醫向系統醫學過渡時期的一次初步的大總結,《傷寒論》也不過是方葯臨床實踐的一次初步總結。初步者,即剛剛起步之謂也。而不幸的是,這個「初步」竟成了迄今為止整個中醫發展的巔峰,歷史好象凝固了。

後世醫家雖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有所發現,唐宋時期也曾呈現過花團錦簇般表面上的繁榮景象,但在系統理論的整理和發展上,除了《難經》和明代醫家對命門學說的闡發之外,竟毫無前進的動向。甚而,到頭來,就連「初步」總結出來的那點寶貴經驗,也漸漸地被我們丟掉了。有人甚至建議將這些「太原始」、「太簡陋」、「太陳舊」……已經過了時的「古董」統統都送進歷史博物館裡去。人們寧願跟隨西方醫學的屁股後面去討生活,而不願意去啃那些「歷史的垃圾」(這是某些中醫年輕的精英們對中醫古典文獻的雅稱)。

這又能怪誰呢?中醫的這套理論也實在是太繁、太雜、太難搞通了。而一當我們恢復了古典中醫簡樸的本色時,一定又會有人拿來「科學」的尺子去度量,又會認為這很簡單的東西未必科學。

分析科學對人體科學不具有權威性

科學的成功,為西方世界造就了兩百年的大工業文明。於是乎這過去科學的輝煌又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聖典,人們開始習慣於用這把尺子去衡量一切。殊不知,永久的成功是沒有的,萬應靈藥是不存在的。濫用科學的尺子衡量一切,會像濫用抗生素一樣,也會釀成災難的。

科學,如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在我們企圖用科學的尺子去度量一切、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一切時,我們最好先考察一下,如今科學的本體已經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在進入廿世紀前後,由於非歐幾何學、非亞邏輯學和非牛物理學的出現,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的原貌。原來用歐氏幾何學勾畫的那種靜態三維模式,已經從根本上被動搖。作為科學新時代的轉舵人——愛因斯坦的幾乎全部成就,都是以「超視障」、超邏輯「(形式邏輯)的思維方法取得的。在我們使用「科學」一詞時,最好加以修飾,因為現代科學正在叩擊系統科學殿堂的大門,科學正在走向「超科學」。

有人指責中醫不科學、脈診不科學,他們使用的正是分析科學的尺子——他們在翻老皇曆。中醫、脈診確實不符合這樣的「科學」,也最好不符合這樣的「科學」。只有當分析科學,更新它的思維模式的全部零件——超越分析科學的局限,上升為系統科學時,才有可能問鼎生命科學。

系統科學時代的曙光

系統科學時代雖然曙光微露,但它還沒有到來。在分析科學的母體里孕育的系統學科,雖然已經呱呱落地,但還沒有割斷它與母體相聯繫的臍帶。在它還沒有與宇宙本體相對應的普遍真理和具體的實踐過程密合在一起之前,它不可能成為系統科學的思維工具。

系統科學的時代雖然還沒有到來,但系統科學的樣本卻已經存在已久了。現代的普遍真理模式——辨證唯物論,催生了一個馬克思的人類社會的系統科學;古代中國的道一元論本體現(一個誕生最早的辨證唯物論的普遍真理模式)催生了一個古典中醫學。這是由古今中外的兩個系統整體觀催生的兩個系統科學。古典中醫又是其中最古老、同時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樣本,在西方的《聖經》還沒有問世之前,它就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來一直在為炎黃子孫的健康事業作出貢獻。

在對這兩個系統科學樣本的考察中,我們認識到:系統科學的根本特徵,就是力圖在系統整體相關的具體聯繫中,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依著對具體事物「一」的認識,能動地改變自我、改變世界。

把握具體事物系統整體的「一」,並與具體實踐過程密切地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系統科學的靈魂。正是由於對世界、對以系統存在的具體事物根本規律的把握,使它對世界、對所有事物、對生命系統的認識被大大地簡化了,從而超越了複雜性。

真理是樸素的

分析科學經過數百年來對事物分門別類的精細研究,在經歷了長久的知識的分化、繁化、精細化的努力之後,終於醒悟到:人類只有對以系統存在的具體事物的「抽一」的認識中,才能獲得有效指導實踐活動的真理。那種沉溺於對事物進行分析解剖、對瑣碎細節進行精細的觀察測量的實驗研究,如果不與系統整體規律性的認識相聯繫,是毫無意義的。

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許多,以簡單的模式達到對複雜系統進行成功描述的先例,如:牛頓力學體系中的粒子模型、熱機的卡諾循環、麥克斯韋的電磁模、控制論的黑箱理論、協同學的序參量支配原理等等。

如今,科學已為自身的臃腫和離散所苦,開始追求一種簡單、普適、和諧、統一的「美」——「科學美」。愛因斯坦曾竭盡畢生精力,去追求對世界普適、簡單、幾何對稱的場的大統一的認識。

老子提出「抱一為天下式」。《易經。繫辭》說,「易則易明,簡則易從,易簡則天下之理得矣」。

《內經》一書曾在許多篇章中反覆地強調過「知其要者,一言以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望我同道,萬勿以「道」、「環」理論的簡樸而輕棄之;須知,真理正寓於簡樸之中。

文字錄入:張青鋒 校稿:苗志學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己健康文化傳播中心 的精彩文章:

S中醫選集/思想模式的統一
S中醫選集/現代醫學的反省

TAG:正己健康文化傳播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典美的中國
中國古典舞蹈中「氣」?
何謂中醫?:古典書院「中醫導讀」課優秀作業選刊(一)
品悅中國古典生活美學
中國古典醫學養生護理,疏血化瘀
中國古典傢具全集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茶文化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十大母親形象
中國古典舞《粉·墨》轟動中東歐
「古典女人」蘇文珠:從古籍中看中華文化的魅力
中式留白,古典的藝術美
美國小鮮肉Jordon全新演繹中國古典詩歌第二彈 | 視頻
流淌在古典中的生命力
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的極致古典美
致敬中國古典之美 寶珀Blancpain推出藝術大師四大美女腕錶
《古典的中國》,感悟古典漢語文學之美!
中國古典傢具大全:床榻的藝術
開啟中國古典美學研究新思路
消逝中的古典園林,中國人的造夢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