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是一種安靜人心的力量
本凈明心非別處,
惟在眾生妄心中。
曾經,無意中看到了攝影師張望的《佛的足跡》,這是在杭州靈隱寺所拍的攝影集。晨鐘暮鼓,荒地佛影,讓人感到安靜與心安。
為什麼同樣是房屋建築,獨寺廟有一種讓人心安的力量?
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都有教堂或寺廟。對人類來說,寺廟不僅僅是一種建築,更是一種信仰。
01
無論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還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中國的寺廟多建在山林間,自有一種「深山藏古寺」的格調,一種超脫物外的氣質。
在這樣的意境中,相信每個人都會安靜下來,彷彿這樣自己也可以進入禪的境界。
古代,寺廟主要是用來祈福祭祀的,本身自帶儀式感和莊重感。現在,雖然很多地方的寺廟已經成為旅遊景點,但是這種莊重感早已在我們的思維中根深蒂固,難以磨滅。來到此處,便油然而生一種對神明的敬畏。
02
中國寺廟的布局,整體來說:
結構方正,層層推進
。
如果我們採用俯視的角度來看整體布局,就會發現方是寺廟的主要特點。
▲
寺廟布局示意圖
寺廟的布局一般是按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方丈室的順序,以中線為軸,呈對稱樣式。
這樣的排列,特別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把重要的東西集中在一條軸線上,層層遞進,越往裡面推進,等級越高,也就越莊重。而且一般情況下,寺廟的方位都是坐北朝南。
到達山門之前,一般都有一條長長的進香道,朝聖者在爬山的過程中不斷消耗體力,卻加強了意志力。踏上進香道的那一刻,便離寺廟更近了一步。
▲
安徽省九華山上的進香道
進香道的盡頭,就是山門,又稱作三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
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
(中門:空門;東:無相門;西:無作門)
有的山門還建成了殿堂的樣式,兩側有兩個手持金剛杵的力士充當門衛,鎮宅保平安。個別地方是哼哈二將,合口的是哼將,嘴巴微張的是哈將。
▲
遼寧省 雙靈寺山門
古時普通人只能走偏門,正門是給重要人物走的,一般只在大法會時才打開。
現代有很多地方也不走中間的門,一方面表示謙虛,不居功,不自傲;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中間的門是給出家人走的,表示遁入空門。
從左邊門進時先跨左邊腳,從右邊門進時先跨右邊腳,進院子的方式是以順時針繞建築走動,順時針的方向在古印度中表示吉祥。不得從中軸線直奔目標,也不得大聲喧嘩。這樣的規矩,傳下來有幾千年了。
▲
浙江省雪竇山資聖禪寺 露天彌勒佛像
過了山門,就是天王殿。這裡是未來佛——彌勒佛的殿堂,彌勒佛是笑著對院外的,寓意笑迎八方,彌勒佛的兩側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代表了形成這個世界的四種形態:地、火、水、風。我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就是指這四種形態都沒有,而四大天王又寓意著風調雨順。
南方增長天王: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因寶劍鋒利,取諧音)
東方持國天王:掌碧玉琵琶一面,職「調」。(琵琶可以調音,取諧音)
北方多聞天王:掌混元珠傘一把,職「雨」。
西方廣目天王:掌紫金花狐貂一隻,(白鼠)手拿龍或蛇 ,職「順」。(貂皮摸著手「順」,取諧音)
彌勒佛的背後則是韋陀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教護法神。韋陀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該像為立像,兩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則很有講究:
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韋陀菩薩儀錶莊嚴,與彌勒佛剛好相反,目光銳利,態度高傲。
▲
北京雍和宮韋陀菩薩
曾有個說法是,彌勒佛和韋陀菩薩本身是在兩個廟裡,但是彌勒佛熱情好客對什麼都不在乎,所以雖然香火鼎盛但是入不敷出;韋陀菩薩則是太過嚴肅,導致香火斷絕,最後,佛祖一拍大腿,說你們就在一個廟裡吧。
於是,前面是彌勒佛,笑迎八方;後面是韋陀菩薩,管理財務,錙銖必較,寺廟就很好地維持了下去。
稍微大型的寺廟中,天王殿兩側還備有鐘樓和鼓樓。早上敲鐘,晚上敲鼓,晨鐘暮鼓。這是一種報時和集合僧侶的方式。集合時不可大聲喧嘩,隨意行動,以免影響秩序。
?
張望
▲
杭州靈隱寺 大雄寶殿
之後就到了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有,這是寺院里最重要的大殿,是寺廟中心主體建築。
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
樂山凌雲寺的大鼎
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常刻有該寺寺名。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殿前各有旗杆一對,旗杆頂部各有一個幡斗,有的還設一對雕龍柱或一對玲瓏塔。殿內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顯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
浙江省舟山市祖印寺
伽藍殿
規模較大的佛寺在大雄寶殿兩旁還有東西配殿。
東為伽藍殿,供像三尊:波斯匿王(中)、柢陀太子(左)、給孤獨長者(右)。
西為祖師殿,專祀該宗奠基與功績卓著的祖師。
再向後一般就是四堂,即法堂、照堂、講堂、經堂。但是由於不同寺廟的等級和大小,四堂也不是全部都有的。
▲
浙江省寧波市阿育王寺的法堂和藏經樓法堂是闡釋佛法的地方,照堂一般與法堂相連,是用來處理其他事物的。由於法堂在前,照堂在後,所以光線不足,取名照堂就是希望佛光普照。
講堂也是講解佛教經典,經堂不是藏經閣。藏經閣是一般來說是寺院的圖書館,管理各種書籍,而經堂則是存放佛教經典的。
從前到後,彷彿都有神明在上方注視,所以內心有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而且這樣方正的布局,給人一種規矩、秩序之感,烘托出寺廟莊重典雅的氣氛。
▲
河南少林寺
03
如果寺廟中的塔體、香爐、油燈是一種無言的禪意,那麼寺廟中的對聯佛偈則是一種直白的禪意。
台灣台中慈善寺:
上聯:凈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杭州靈隱寺:
上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北京潭柘寺: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這些留存下來的對聯,往往都有讓人內省的功能。無論是思考輪迴還是關注當下,抑或笑對人生,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能讓人從內心深處自查自省。這是一種靜謐的力量,一種心安的力量。
▲
南京 靈谷寺
04
寺廟的建築在選址的時候,一般也遵從風水之說,「藏風聚氣,得水為上」。因常常依山傍水而建,很多寺廟也因水得名,如甘露寺、潭柘寺等。
除去自然水體,如泉、溪、潭的利用,寺廟中往往也有自己打的水井,因其宗教色彩的渲染,井水也被賦予了清洗塵世紛擾和污濁的功能。
即便沒有自打的水井,一般也都有人工建造的放生池,水中往往種植著荷花、浮萍,放生池中多是放生的烏龜。荷花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潔之氣,靜謐安神,烏龜的一動不動則表示安靜悠閑。
05
寺廟常常因為古樸而出名,雕樑畫棟,氣勢恢宏的古樸建築體現了傳統建築的魅力與光彩。
但是,無論是殿堂、亭台、塔體,甚至是香爐等物品,基本都是以莊嚴大氣見長,而這樣的寺廟又因為它原本的宗教性功能,讓人更覺肅然起敬。
寺廟在建設的過程中,也通過植物與建築體、水系等相互配合,組成「風道」,以便將清新涼爽的空氣引入其中,提高環境的舒適度。植物也可以通過枝葉的反射,防止聲波穿透,以減弱噪音,通常採用的方式是喬木、灌木、草體相結合,高大、枝葉密集的樹種隔音效果較好。
寺廟的景觀設計,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美化功能,更是一種實用型的設計智慧,也是一種禪宗意境的彰顯,以及在宗教文化熏陶下對美學創造性的思考與追求。
寺廟園林一般由一條山道通往寺廟主建築建群,植物景觀常常結合叢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色,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而在感觀上,幽靜神秘,隱忍漸入具有濃厚宗教氛圍的景緻,加上哲理性的話語,綜合形成了一個具有禪意的生活空間。
細細想來,從進香道的洗禮,到山門的警醒,再到天王殿的笑對一切,大雄寶殿的佛法無邊,佛偈的心理暗示,景觀布局的靜謐,每一個細節都營造了一種讓我們安心的禪意空間。
在這樣一個禪意的空間里,我們自然達到了一種清逸起於浮世,紛擾止於內心的境界。
-
END
-
【 好物推薦 】
※為什麼大熊貓可以征服全人類?
※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拾文化為讀者贈送《我們仨》
※春藥能墮胎,這味香可謂後宮第一神器
※追思楊絳先生: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TAG:拾文化 |
※人心,是一個世界,也是一種力量
※漂亮的食物也擁有治癒人心的力量
※女人心軟,是一種殘忍的善良
※這是一種遺傳性心臟病,能毫無預兆的導致人心力衰竭
※人心淡漠,可能是人心自己願意的
※十愛力量,鼓舞人心
※太心軟的女人讓人心疼
※看似安靜,卻能刺透人心
※為何小木乃伊能擁有治癒人心的力量?
※人心啊,人心
※緣是遇見,是一種力量,讓人心存美好
※常德九旬老人心絞痛心梗,手術風險太大,家人與醫生決定「搏一把」
※愛是一種被人心疼的感覺
※有一種動畫叫做宮崎駿,每一部都能治癒人心
※人心叵測,要有良心的活著
※一樣的險惡人心,不一樣的水滸
※心太軟的人,最讓人心疼
※你努力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龍珠超力量大會混戰制設定讓悟空不在討人喜歡 一味追求力量讓人心生厭惡
※人心裡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