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悲觀是一種遠見

悲觀是一種遠見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投稿人/

嗟爾



「現代中國人不懂得悲觀。說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 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木心說。






01


前幾天填了一份關於生活態度的調查問卷。


其中有一道題是,


「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


選擇樂觀主義者,


下一題就是「你是如何做到保持樂觀心態的呢」。


選擇悲觀主義者,


問題就跳到「你覺得是什麼造成自己的悲觀心理」。


對兩者的差別待遇不言而喻。


一提到樂觀,悲觀兩個詞,


許多陳詞濫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彷彿樂觀是每個人必備的品質,


悲觀是大家避不可及的符號。


家長和社會都教育我們,


樂觀=外向=積極向上=好相處=受歡迎。


而悲觀=內向=頹廢=不思進取=不受歡迎。


如果你不夠樂觀開朗,而是經常悲觀,


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帶著負能量的。


心理學家Julie Norem說:「長期以來,人們在『必須表現得樂觀』這一點上,承受的壓力太大了,這是比悲觀更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事。」







02


作者方贊贊寫過一篇文章,


大學畢業的她初入社會工作,


面試時老闆問了她一個問題:


「你是真的樂觀嗎?」


即使她知道自己本質上是個悲觀主義者,


但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她還是回答說:「我挺樂觀的呀!」


「如果公司的業務談崩了,


你作為項目的一員,會是什麼心情。」


「應該會挺難受的吧。但第二天仍會重新振作!」


「好,我希望你就算難過也要假裝樂觀,


因為我不希望員工把消極情緒到處傳播。」


工作的第一年,遇上難完成的事,


即使心裡壓抑到奔潰,


她也總假裝著不打緊,


一遍遍安慰自己「明天會更好」。


一次她因為幫客戶買錯了回程機票,


被老闆叫去痛罵了一頓,


當時的她對今後的工作擔憂到了極點。


同事過來安慰她,


她卻擠出笑容說著「我沒事」,


若無其事地繼續埋頭工作。


那一次她意識到,


假裝樂觀永遠都變不成真的樂觀。


但如今的社會,過於強調樂觀主義,


悲觀成了件可恥的事。







03


2014年,美國華盛頓州的奧索鄉村,


一場暴雨引發了泥石流災害,


造成至少30棟房屋倒塌損毀,


有數十人居民遇難或失蹤。


其實這次的泥石流災難並非毫無先兆,


歷史資料顯示奧索地區在五十年間,


一共發生過8次大型泥石流災害。


事實上,其中有7棟房屋是在06年大型泥石流災害之後修建的。


政府曾計劃買下物業使他們搬走,


結果沒有居民願意出售。


為什麼居民明明知道危險,還住在那裡?


美國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專家大衛·羅佩克稱,


居民之所以不願搬走,


是因為樂觀偏差的心理機制麻痹了他們。


樂觀偏差是心理學家溫斯坦提出的概念,


指人們趨向於認為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壞事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一種心理期望。


所以居民們潛意識裡想著:「沒錯,的確有危險,但危險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樂觀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焦慮,


但樂觀有時會降低我們的警覺。


被宣揚為正能量的樂觀主義也並不總是好事。







04


事實上,樂觀和悲觀只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模式。


一味樂觀並不保證擁有成功的人生,


悲觀也並不等於陷入負面情緒。


有心理學家曾做試驗證明,


與其強迫悲觀者運用樂觀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如讓他們運用悲觀思維去解決問題。


實驗者將悲觀性格的人分成三組進行飛鏢射擊比賽。


讓第一組實驗對象轉移注意力,


想其他事情來放鬆賽前的心情;


讓第二組對自我進行積極暗示,


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射好;


而對於第三組,


則讓他們順應自己的思考方式,


悲觀地設想自己會射得很差,


然後去思考應對之道。


結果證明第三組的成績是最好的。


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愛德華,


也曾在統計一項實驗的成功率時發現,


與樂觀主義者相比,


相對悲觀的人更能獲得準確的數據,


而樂觀主義者會少計失敗次數而多計成功次數。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樂觀當成是走向成功的思維方式,


忽略了悲觀的負性思考也同樣可以成為走向成功的通道。







05


悲觀的人為何悲觀?


如今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喪文化」的風潮。


日本有《四重奏》,


四個頹喪的年輕人為了生活拼盡全力,


可生活還是使他們不如意。


美國有《馬男波傑克》,


「喪」馬把人拉回到真實的世界,


提醒你生活中充滿煩惱;


至於中國,葛優躺,喪氣話層出不窮。


喪文化的代表名言:


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整天累的跟狗一樣,那你真的是誤會大了,狗都沒你那麼累。


當你覺得自己又丑又窮,一無是處時,別絕望,因為至少你的判斷還是對的。


對今天解決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著急。因為明天也可能還是解決不了。


「喪」文化勾畫出的,是生活的常態: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


失敗才是家常便飯,


階級固化和貧富差距使生活越來越艱難。


悲觀主義者正是認識到生活里消極的一面,


明白大多數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美好,


悲觀使人更清楚得看到生活的不幸和艱難。







06


一段時間大家都喜歡談幸福指數,


在黃磊接受的一次採訪中,


記者提到,中國人的幸福感都不太高,


黃磊反對說:「我超高。」


在我們眼裡,黃磊是「幸福」的代名詞,


主持表演、鑽研廚藝、經營家庭,


他總是把生活過的熱氣騰騰。


於是記者問他通往幸福感的路徑是什麼?


黃磊回答說,


那個路徑就是一定要悲觀。


「你得清楚意識到,人生整體就是結束,


就是早晚的問題。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整體是悲觀的。


最糟糕的是整體樂觀的那些人,


每天都說明天會更好,這是不太現實的。」


「你會離開你的父母,


你的另一半,從二人世界到老兩口,


有一天總會離開。


那麼幹嘛不用更好的一種方式,平和的態度面對生活,然後快樂。」


悲觀是一種認知方式,很難改變,


但如何對待自己所看到的東西,


你可以選擇採取更加積極的心態。


「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


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周國平說。







07


韓雪在TED演講中分享了「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觀點。


她講述了自己參加綜藝《跟著貝爾去冒險》時的一段經歷。


在錄製一期節目時,


她在左手受傷的情況下,


依然接受用繩索橫穿峽谷的挑戰。


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


在挑戰前她設想了最壞的情況。


如果她不能表現得不夠完美,


她會面對許多殘酷的批評,


她也可能會墜落傷到手臂。


做了最壞的打算後她決定接受挑戰,


在挑戰中她設置小目標來鼓勵自己,


一開始,她只注視眼前最近的岩石,


在通過幾米後,又將目標設置為較近的大樹,


就這樣度過一個又一個小目標,


她離終點也越來越近,成功完成挑戰。


在演講的最後,韓雪說道:


「雖然我的鋼琴彈的依然不怎麼樣,


畫作也不盡善盡美,更不是最成功的製片人,


但沒有什麼事情能阻止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她的人生哲學中,


「悲觀」意味著能夠接受失敗,


而「積極」意味著盡最大努力去做。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悲觀地預測很多不利的後果,


但並不是陷入憂慮中去「自我損耗」,


而是積極行動讓事情朝好的方向去發展。







08


劉若英在隨筆集《我敢在你懷裡孤獨》里提到,


她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而這種悲觀並不是表現在她消極地對待人生,


只是在對待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沒有那麼高的期待。


面對很多事情,


她會先去想最糟糕的結果,


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也沒關係,


因為這本來就在她的預期之內。


而如果最糟糕的結果並沒有發生,


哪怕只比她預想的好一分,那麼就是賺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防禦性悲觀主義」,


即事前就把事情的結果想得很壞,


等到最壞的結果真的發生時,


因為他們在意識層面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所以真實經歷時受到的打擊也就沒那麼大。


積極的悲觀主義讓人不至於太容易被失敗擊倒,


反而在面對結果時有種「小確幸」的滿足。







09


斯帕基·安德森是美國棒球史上最成功的教練之一。


他曾經擔任了將近30年的主教練,


由他率領的球隊的獲勝次數在美國棒球史上名列第三。


儘管他指導了將近4000場比賽,


但在每次比賽前他還是會緊張,


他預想每一件可能出錯的事情,


估計球隊每一種可能失利的結局,


每當球隊為取得的成功而狂歡時,


他卻開始為下一場比賽而焦慮。


英國著名的賽馬訓練師納特則說自己相信悲觀。


他說:「如果你認為你每次都會贏,那你只會失望。


如果你小心翼翼,然後做了該做的事情,那你會意外地獲得正面結果。」


悲觀作為一種觀念是消極的,


但是這種觀念的結果是積極的。


王東嶽在《物演通論》中寫道:


換一個角度看人類的命運,


無論這悲觀的論調是否成為真理,


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做最壞打算,全力以赴。







10


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一書中說:


悲觀主義不是情緒,


是你對世界的基本態度和認知,


我不是一個死氣沉沉、鬱鬱寡歡的人,


我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


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不強迫自己「必須樂觀」,


是在認清生命的真相後,


懷著對生活極大的善意,


去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呢,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說得悲觀。


也正因如此,


「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所以木心活成了「那個在黑暗中大雪紛紛的人」。


接受這個世界的薄情,


投入對當下的深情,


木心活出了樂觀的真正模樣。


"悲觀主義是知識的初級、知識的終極,


誰不是憑藉甘美的絕望,


而過盡其自鑒自適的一生。"木心說。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徵稿




徵集「人物類」「觀點類」原創稿件。



人物類稿件標準:

以人載道:通過人傳達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價值觀。


觀點類稿件標準:

標題即觀點;觀點非常獨到;用故事論述,而非理論敘述。


稿費標準:3000—50000元,詳見底層欄「合作」之「徵稿啟事」。


徵稿郵箱:3452915316@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克制,是朋友圈最缺的教養
你喜歡水果,但我喜歡水果御姐

TAG: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悲觀樂觀,你要做一個達觀的人
悲觀是感到滿足的另一種能量
想要悲觀或樂觀,就看你放大哪一面
十二星座潛意識的戀愛觀念,一個比一個悲觀,你能想到嗎?
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
這三個看似悲觀的星座,其實他們一直在樂觀地相信
佛教既不是悲觀,也不是盲目的樂觀
投資的20條箴言:悲觀是一種遠見
史懷哲|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對前途,要看的樂觀些,對人心,要看得悲觀
有些雞,可能比你還要樂觀/悲觀!
如果說樂觀帶來好運,為何有悲觀主義者過的不錯?
想知道你的潛意識到底是樂觀還是悲觀?第一眼,你先看到了什麼?
離悲觀很近,離樂觀很遠的星座
不是分析師開玩笑,全球經濟有多悲觀?看完這三張圖你就知道了
悲觀與樂觀 同樣危險
真正的樂觀,需要悲觀來做底子
樂觀與悲觀:你眼中的那個水杯,是半空還是半滿?
心理學:悲觀的人都有這些表現,你是一個悲觀的人嗎?
從膩歪到平淡,是所有情侶都要走過的路,你也別太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