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民俗之古代傳統家庭禮儀
中國古代傳統家庭禮儀是指在家庭內部以父母、子女之間的血緣及親情關係為基礎的家庭禮儀規範,它提倡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這樣不僅可以約束家庭成員之間的行為、關係,而且還可以增強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傳統家庭禮儀源於《周禮》,經《孔子家語》《顏氏家訓》得到發展,到司馬光的《書儀》《家范》和朱熹的《朱子家禮》而基本定型。
隨著隋唐時期門閥制度的徹底衰落,知識大眾化的趨勢獲得了空前的加強,華夏大地上的每個家庭都能聞禮、講禮、尊禮甚至制禮,久而久之古代社會傳統的禮儀體系便得以建立,中國「禮儀之邦」的美名才名副其實譽滿天下。
1.父子之禮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父權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很嚴重,而家庭之所以得以穩定,得益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因此兩代人之間的血緣關係是極其重要的因素。歷史上一般把這兩代人之間的禮儀稱為「父子之禮」。同時,中國古代社會又是一個專制社會,家中全體成員都以男性長者為尊,可以說父子之禮是維繫家庭尊卑秩序最為基本的禮節。
父子之禮又可分成兩層:父母對子女,要「慈」「嚴」「教」;子女長大後,要感恩於父母在生活上對自己的關愛以及在品德和做人上對自己的教導,即「孝順」。
慈,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孟子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要人們把愛自己子女的心推廣開來,愛天下的孩子,可見他認為人們愛親生子女是天經地義的。民間諺語用「十指連心」來比喻這種親情,也是非常形象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所表達的感情就更為深沉了。即使有個別的父母用偏激的方式對待子女,其出發點的本意也是「望子成龍」或「恨鐵 不成鋼」。
嚴、教是被連在一起體現的。在傳統社會中,家教歷來都是被家庭、家族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並且還要突出一個「嚴」字,俗稱「嚴於家教」。《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北齊顏之推所撰的《顏氏家訓》中就有《教子》篇, 他主張「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所謂「嚴父慈母」,一般認為,母親可以慈愛多些,而父親則必須威嚴,不威嚴就很難教育子女。諺語「寵子不發」「不打不成才」,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古人教育子女的內容非常寬泛,從日常起居、行為舉止到琴棋書畫,還有各種實用技藝。但其核心在於教育子女怎樣做人,諸如仁、義、 禮、智、信、忠、孝、悌、恕等一系列倫理道德規範和與之相應的行為禮節。
父子之禮實際上強調的是中國歷代統治者最為推崇的「孝道」,那麼子女對於長輩應盡的禮節具體又有哪些呢?
(1) 尊重父母,順從父母。
父母健在,家中小輩凡事均不能擅自做主,一概需要向父母請示。子女對父母或長輩講話時要體態端正,言辭不能粗聲惡氣,更不能指手畫腳,需語調和緩。父母在家,子女外出時必須先告知父母,外出回來之後要先見父母。遠行歸來,若是捎回禮物,要讓父母、長輩先過目之後,才可收存或分發他人。對於父母吩咐的事情要用心記下,妥善辦理。父母有了過錯,子女不能指責,要低聲勸說。隨父母出門走路時,要緊緊跟在父母的身後,謹慎侍奉。此外,分配家中卧室時,要讓父母住最好的,小輩不可僭越。座位,同樣有尊卑高下之分,要讓父母坐上位。走路時,子女不可擋道,要自覺靠邊、緊隨其後。
(2) 子女對父母,要昏定晨省。
子女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都要到父母跟前行禮請安。吃飯時,父母不落座子女就不能入座,父母不動筷子女也不能動筷。就餐中,子女要時刻注意父母喜歡吃什麼並且主動把該食物放到父母跟前,還要留意父母何時需要添飯、加湯等。得知父親外出回來時,要儘早去迎接,見面要先行磕頭禮, 起身之後再問候身體、飲食安否,等等。一個家庭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的王國,父親的話在家中就是聖旨,正常情況下晚輩不得違拗;即使說得不對,也不能直接指出,要委婉說明原因,不能讓父親感到尷尬、難堪。父親在身邊時,父親不坐,孩子就不能坐;父親不讓孩子走,孩子就不能隨便離開,最合乎禮節的做法是垂手侍立,恭敬聆聽觀察父親的言行。父親在談話時,孩子不得隨便插嘴、心不在焉等;父親允許坐時才能坐,父親允許發表意見時才能發表合適的見解。無論和誰提及自己父親的名諱時,都不得直呼其名。
(3) 父母生了病,子女有侍疾之禮。
父母生病,子女要陪在病榻旁邊,為之請醫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帶,親嘗湯藥,儘可能滿足父母的要求。《禮記?曲禮上》說: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間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彈琴唱歌,不可放聲大笑,不可惡聲惡氣地怒罵, 一舉一動都得有憂心忡忡的樣子。《朱子家禮》卷八《家禮雜儀》中說:父母有病,「子婦無故,不離側,親調嘗藥餌而供之,父母有疾,子色不滿容, 不戲笑,不宴遊,舍置餘事,專以迎葯檢方,合葯為務,疾己,復出。」(見圖1-14)。明代的《立極開闢垂訓》說,「父母有疾,則衣不解帶,葯必親嘗。」
(4)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歷來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規。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對於女婿的選擇,也必須遵從父母的喜好,父母喜歡的,子女就得喜歡;父母不喜歡的,子女就不能喜歡。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劉氏以及南宋大詩人陸遊與唐婉的悲劇,都是因為父母的拆散造成的。
書名:千年民俗文化
作者:喻本伐, 主編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9.90
※爸爸有了「婚外戀」
※篤信道教的雍正皇帝與圓明園
※品茗:古代制茶、飲茶軼事趣談
※上班族辦公區四大健康殺手
※整形美容手記:我想要個謝霆鋒的鼻子
TAG:書問科普 |
※民國家庭相冊,看那個年代的民眾風采
※百年前的日本家庭相冊 傳統婚禮上的新娘
※孝文化在這個大家庭里代代傳承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家庭
※兒童禮儀——家庭禮儀
※亞齊之光家庭之旅
※鏡頭下: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土豪」家庭的生活
※現代中國家庭的四種傳家方式
※家庭國學堂|古詩|金縷衣
※末代皇帝溥儀童年常被關黑屋子,太監:這是皇族家庭的傳統!
※永春作家書香家庭之邱氏姐妹花
※百年經典杜賓犬,家庭中的完美警備
※家庭餐廳掛畫,千千萬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民國家庭照片之隨想
※富二代的家庭教育
※「離土」之下的鄉村家庭代際衝突
※晚年感情和睦,家庭幸福之人
※中國家庭精神創傷的代際傳遞
※美國家庭收養中國小侏儒:「感謝上天賜予最美的禮物!」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 回顧「宇宙之王」的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