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抑佛崇道 安定社會秩序

抑佛崇道 安定社會秩序

佛教自東漢時期經西域傳入中國後.在南北朝時期有廣泛的流傳和急速的發展。與此同時,道教在民間也大為發展起來.從而打破了西漢以來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城的獨娜地位.從而形成了儒、佛、道三者並存的局面。共中.尤以佛教勢力的發展最為迅速。佛、道二教的迅速發展.同封建統治階級的提侶有著重要的關係。

隋王朝成立後,隋文帝大力推崇佛教.廣修佛寺.聽任百姓出家.佛經在民間流傳的數最,遠遠超出儒家經典的數百倍。從統治階級的皇帝、王公大臣、各級官僚、地方豪紳到平民百姓,估奉佛教已成為一種風氣.佛教的勢力和影響力空前。

唐王朝的建國皇帝李淵也信奉佛教。晉陽起兵前.他行為九歲患病的世民而析福.並在世民病癒後於大海佛寺造了一個石佛雌像來還願。

起兵後在西取長安的途中,李淵在華陰也曾到佛寺祈福。建國後.李淵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長安的高僧中選十個年老者,稱為.十大德,.令其管理一般僧尼,並允許僧侶、進士在國子監講學.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前後,唐高祖對佛道二教的態度有了轉變.開始抑佛崇道。據《封氏聞見記校注》記載: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晉州人吉養行向李洲報告.說他在浮山縣羊角山(今山西南部)見到一位身穿白衣的老父,老父向他說道:「為吾語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無賊.天下太平。」

老子姓李名耳.被道教今為始祖.與李淵足同姓。李淵聞聽吉養行的一子言語.認為這個傳說有利於為自己的平定天下製造輿論.便宣稱老子為店先祖,改浮山縣為神山縣.詔令於晉州(今山西臨汾)立老子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十月.唐高祖李淵又臨幸終南山.渴老子

祠。次年.李淵又在國子監宜佈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開始抑佛崇道。

山於佛通二教的繁盛,寺院道觀數城大增,聚集了大最的財富。一些人為逃進從稅搖役,也紛紛出家當和尚、道士,.天下俗尼,數益十萬二國家的賦稅收入因此而受到影響.於是朝廷的大臣之中出現了一場辯論。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太史令傅奕「上疏請除去釋教』.曆數佛教所造成的種種流弊和災難.慷慨陳詞。他在上疏中說:「佛在西域.言妖路遠,漢譯胡書.態其假託。故使不忠不孝.削髮而揖君親。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賊……竊人主之權.植造化之力,其為害政,良可悲矣!……今天下僧尼,數盆十萬,剪刻緒彩。裝束泥人.競為慶魅,迷惑萬姓!請令匹配.即成十萬餘戶。產男育女.十年長養.一紀教訓。

可以足兵。四海免蠶食之殃.百姓知成福所在.$iJ妖惑之風自革.淳樸之化還興。「

傅奕又上疏十一論.言語很是懇切。唐高祖將傅奕上書交付百官商議,朝廷大臣中只有太僕卿張道源認為傅奕的上奏合理。而帶頭反對何奕的是中書令策硒,他說:「佛.聖人也,而奕非之;非聖人者無法.當治其罪.』「簫硒不出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非孝者無親,頂之謂矣!』傅奕把蕭頂反駁得無育以對。蕭硒「但合掌曰:地獄之設,正為是人、

店商祖李淵足同愈份奕的.他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四月辛已日.「以京師寺觀不甚演凈.而下達詔書。痛斥.狠賤之侶.規自稼高;浮惰之人.苟避搖役。妄為剃度.托號出家,啥欲無厭,營求不息。出入間里,周旋闊閻.馭策田產.泉積貨物。……進違戒律之文.退無禮典之訓。至乃親行劫驚,躬自穿裔.造作妖訛.交通衰猾。每催憲網.自陷重刑·…正本澄酥.宜從沙汰。諸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練行、遵戒律者。並令就大寺觀居住,給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枯進.戒行有陰、不堪供養者,並令6遺,各還桑梓。所司明為條式,務依法教,違制之事.悉宜停斷。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共余天下諸州.各留一所。余悉罷之。,

高祖對寺觀下達「沙汰』.即淘汰的命令.主要是抑佛:對於進

士.只有一默馳世務.尤乖宗旨.這一句指責的話語。這道詔令主婆是對寺院、道觀進行整頓.減少寺觀的數位.對僧尼、道士進行清理.減少人數.對佛、通二教特別足佛教的勢力加以限制。其目的在於增加國家的編戶和從悅搖役,安定社會秩序.而不是廢除佛道二教。在佛、道二教勢力和影響甚大的歷史條件下,且英說唐高祖沒有能力廢除佛、道二教.就連這道淘汰僧尼道士、限制寺院道觀的詔令,頒發後便立即遭到廣泛的抵制.成為一紙空文.即所謂「事竟不行』。

店高祖發出「沙汰.寺觀詔書不久.玄武門事變就發生了.高祖傳位於李世民。唐太宗在就位之初.在對佛、道二教的問理上繼續奉行唐高祖的有素有抑的政策。六月四日.即玄武門之變的當日.李世民迫使店高祖下詔赦天下,「其僧、尼、道士、女冠並宜依舊「.實際上是取消了同年四月沙汰僧、尼、道士、女冠的詔令,這無疑是出於安定秩序的需要。

唐太宗就位後,曾向傅奕發問道:「佛逝玄妙,聖跡可師.且報應顯然.屢有徵驗.你偏偏不理解其中的道理.為什麼呢?』

「佛教本來是胡人信奉的宗教.開始只是流傳於西城.漸流中國。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模寫庄、老玄宮.文飾妖幻之教耳。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廠

對於傅奕的答對.太宗非常同意。太宗就位之初對佛教所採取的緩和政策主要是因勢利導.利用佛教在民間的影響.為安定局勢、鞏固政權服務。例如,店太宗為隋代所設立的佛寺章敬寺設齋行香.藉此來籠絡在唐王朝供職的隋朝舊臣;又利用佛教超度亡靈的說教。下詔令宜揚說:「樣教慈心,均異同於平等。是知上聖側隱.無隔萬方.大悲弘濟.義猶一子。.他還在晉陽起兵以來的作戰地點一為義士、兇徒限身戎陣者.立寺剎焉』.以濟其英魂;於戰勝劉武周部將宋金剛的晉州、平定劉黑闊的名州等地先後建立慈雲寺、昭福寺等七所佛寺.超度陣亡將士的亡靈。

當然.店太宗對佛教的態度寬厚.也與他個人的經歷有關。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太宗在平定王世充的征戰中曾得到肖山少林寺僧兵的救助.因而即皇帝位後曾詔令讚揚佛教「慈悲為主.流智蔥之海.

膏澤群生,剪煩惱之林』.下令天下「諸州有寺之處.宜令度人為僧尼,總數以三千為限,.如此等等。

店太宗的設齋行香、譯經度僧、造寺慰靈等掐施,目的在於在政治上利用佛教為鞏固政權服務。對於佛、道二教勢力的增長以及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唐太宗深有所知,因而對佛、道二教採取限制的政策。他的「總數以三千為限「.實則為限制們徒人數的增長.對於僧徒中「或假託神通,妄傳妖怪;或謬稱醫笛.左道求財;或造詣官曹,喇致勝貽;或鑽膚焚指.駭浴驚愚『等種種劣跡.他下令有關部門給以嚴懲。對於違法的僧徒.他要求將之繩之以法。嚴懲不貸。

例如,沙門法雅曾以思幸出入兩宮,後因口出妖言,被太宗下令處死;曾參與編寫《大店西域記》的名僧辯機.因與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通姦,,落情敗露後被太宗腰斬處死。對於道教,唐太宗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曾對大臣們說:「梁武帝君臣惟談空苦.侯景之亂.百官不能乘馬。元帝為周師所圍.猶講《老子》,百官戎服以聽。此深足為戒。

膚所好者,惟堯、舜、周、孔之道。「

直到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雖然處處對佛教進行限制,但他不得不正視佛教的勢力與影響.並且因勢利導.利用佛教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服務。例如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店太宗明令禁止僧尼道士「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仍令僧尼道士致拜於父母.實為以儒學的孝道約束們徒。而對玄矣的態度,妊能說明唐太宗是如何利用佛教來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

玄矣是大唐年間最著名的偽人.直到今天,他仍因為《西遊記》這本書而在全世界為人熟知。這個和尚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類為.求如來之秘政.尋釋迎之遺旨.,離開長安,經西城,越蔥嶺.途中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抵達北、中印度各地.遍訪高僧,廣求佛法.研究梵文與佛經,並成為戒賢大師的首座弟子.「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L賢』。

山於玄矣的佛教造泊聞名於印度.於是成為了戒日王設法會於曲女城的論主.講經十八日,無有潔難.佛國服府.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初,玄9由印度啟程歸國.次年春抵達於聞。他派人上表唐太宗.

彙報去印度取經的經過。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玄獎回到長安.長安們、俗各界人士傾城出現.萬人空巷.頂禮膜拜,盛況空前。

玄炎去印度取經,首尾十九年.行程五萬餘里.帶回經論六百五十七部及佛像、舍利、花果種子等。

玄類回到長安後不久便抵達洛陽.唐太宗召見他,說道:「膚今觀法師詞論典推,風節貞竣.非惟不傀古人.亦乃出之更遠。』唐太宗答應了玄獎選賢譯經的請求.將他安排在東長安弘福寺禪院,讓他專心翻譯佛教經典。太宗對玄笑譯經一事碩為關心,經常通過太監向玄獎傳達旨意.要求他嚴格依照梵文的原貌直譯佛經.務求精確。玄類不負太宗厚望.終於以他那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在逝世前譯出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那忠於原著、不加文飾的譯文風格,使他成為中國翻譯史上別共一格的大師.對後世的翻譯工作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唐太宗欽佩玄笑不畏辛苦艱險而西行取經的精神,對玄類的學識、人品、風度亦大為讚賞。玄類遵旨直譯經書,有助於統一大乘諸宗,更使唐太宗高興。因此,太宗應玄矣的請求.為佛典編寫了序言,即《大腳三藏聖教序》。在序言中.唐太宗說了許許多多對佛教、佛經特別是對玄獎大師本人讚揚的話.表達了自己對玄類的學識、風采和人品的欽佩之情。

唐太宗對佛教的態度,在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有所變化。這一年的二月,店太宗頒發了《進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對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的種種流弊給以揭露和指貴:「佛法之興,荃於西城,愛自東漢.方被中華。神變之理多方.報應之緣匪一。泊乎近世.崇信滋深.人冀當年之福,傢俱來生之禍……始波涌於間里,終風廉於朝廷。.這一詔令.以法令的形式確定道先佛後的地位。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以前.在佛、道二教的相互辯論和鬥爭中.佛教一直處於優勢.名僧法琳曾作《辯正論》反駁道家書。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道士秦英指責法琳的《辯正論》對道教教主老子出語不遜,實則誹謗皇祖。店太宗因此下《潔沙門法琳詔》,詔書中曾指出:

「周之宗盟.異姓為後.茸祖眼親.實由先古。何為迫逐其短,首鼠兩瑞?廣引形似之言.備陳不遜之喻。誹毀我祖稱.謗忿言我先人.如

此要君,罪在不恕。,

法琳因此而被逮捕法辦.病死於流放蜀地的途中。至於朝廷中崇佛的大臣。如w佛的策城.曾向太宗請求出家,太宗當即回答說:「甚知公素愛桑門.今者不能違意,,給以批准。事後瀟頂後悔.又上奏說:「臣頃思址.不能出家。』對於蕭誦的出爾反爾,唐太宗大為不滿,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十月手詔曆數其罪.並表示了自己的抑佛見解:

「聯以無明於元首,期托德於股膿,思欲去偽歸真,除澆反樸。至於佛教,非意所遵.雖有國之常經.固弊俗之虛術。何MlJ?求其道者.未臉福於將來;修其教者.翻受辜於既往.至若梁武窮心於釋氏.簡文銳意於法門.傾架藏以給僧抵,彈人力以供塔廟。及乎三淮沸浪.五嶺騰煙.假余息於熊躊,引殘魂於雀谷。子孫理亡而不暇,社梭俄頃而為城,報施之徵,何其謬也!.

唐太宗以歷史事實把俊佛與亡國聯繫起來,嘆斥了佛教的善惡報應理論.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抑佛主張.也發泄了對崇佛大臣由來已久的不滿。

唐太宗對道教也繼承了唐高祖李淵的政策,承認老子是道教的教祖、大唐的皇祖.進教的領袖人物亦得到店太宗的優禮待遇。如道士王遠知曾參與秦王奪位的預謀,據載一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與房玄齡徽服以渴之.遠知迎謂日:『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實告,遠知日:『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

李世民即皇帝位後.想要對王遠知委任重位.但遠知請求歸山。貞觀九年(公元6」年).唐太宗命令潤州於茅山丑太受觀.親降璽書說:

一膚昔在落朝,早獲問道.眷言風範.無忘房寐。,他稱讚遠知.道邁前烈。聲高自古。』當時,王遠知和道士案英皆能出入宮廷.頗受信任。

可見.在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前,唐太宗在佛、道二教之間是採取平衡政策的.同時利用二教為鞏固唐王朝的統治服務。

唐太宗餚重道教教義中的油階無為思想,讚揚道教的教義是一老君垂範.義在於清虛「,有助於興邦。「然大道之行,策於遂古.源出無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邁兩儀而運行,包萬物而亭育.故能興邦致治.反樸還淖。.太宗認為清靜無為的教義可利於天下大定.「天下大定.亦

抽無為之功.宜有改張、闡茲玄化。』至於道教中的方術迷信、求仙、長生不老之葯等.唐太宗像對佛教中的妖怪一樣地深惡痛絕.認為秦始皇與漢武帝尋仙求葯實不可取.指山「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神仙不煩妄求也。-

唐太宗的稱道也與「尊祖』有關。老子既然被視為皇祖.貞觀十一年《公元637)七月丙午日.「修老君廟於毫州,宜尼廟於充州.各給二十戶享祀姍。』把老子廟列在孔廟之前,這裡有道、儒、佛排序的含義。

通教產生於中國本土.佛教是從蠻夷之地傳過來的。唐太宗認為佛教為「異方之教」.佛經為.殊方之典「,不應居於「請華之教.之上。

對於魏經以來中國人都未尚佛教的態度.他表達了一些不滿。

唐太宗貞觀年間在對待佛、道二教的態度和政策,有林有抑.總是隨著時間在變化著.不同時期的或茸或抑又有許多不同。所謂茸,足指從政治上或利用佛、道二教的形響.成利用某些教義,因勢利導,通過某種形式的茸崇以達到有利於維護庸王朝統治的效果;所謂抑.主婆是對寺觀的數址和僧徒與道士的人數進行限制.消除佛、道二教勢力膨脹所帶來的諸多件病.對徽徒、道士的違法行為堅決給以打擊。事實表明,Of太宗在娜佛的同時,對佛教勢力亦採取了相應的抑佛措施,只不過是在「株』「抑』之間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

店太宗對佛、道二教的態度和舉動.同他「示存異方之教』的宗教政築亦有著重要的關係。在這個開明的宗教政策下.他雖抑佛而不禁佛.非似不禁,而且對佛教的發展.特別是對於玄類的取經和譯經事業給以熱情的鼓勵和關懷。因而.長安成了西來佛教東傳的中轉聖地。高麗、新羅以及日本的們人帶傾子弟來長安遊學.為佛教東傳朝鮮和日本做出了貞獻。新羅僧人神日由於鑽通大小乘經論.曾奉詔參與I司玄關譯經,成為玄類四大上足之一。新羅僧人圓洲來到長安後,店太宗曾自己接見.踢以度碟。當時佛學各派中的禪宗與密宗.都是在貞觀年間傳入新羅.然後又傳入高麗和日本的。總之,店太宗開明的宗教政策,促進了中國與印度、中亞特別是同朝鮮和日本等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

在「示存異方之教「的思想下.Of太宗對新傳入的景教(A督教的一個支派.5世紀創教於敘利亞)給以合法傳教的權利。波斯景教傳教

士阿羅本於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前來長安.店太宗命房玄嶺相迎於西郊.待之路賓之禮。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准予阿羅本在長安建選大秦寺一所.詔書中的「進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數語,體現出店太宗並不排斥外來宗教的開明思想。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若名的開明皇帝,是封建時代偉大的政治家。

他的未抑佛、道.是同治理國家聯繫在一起的。他對佛、道說了許多讚揚的話.但很難說他對佛、道二教有什麼虔誠的估仰。店太宗並不是無神論者,佛、道二教的某些教義曾多次在他的思想中引起共鳴。然而.他目睹佛教所帶來的諸多流弊.根本不相信佛教的善惡報應說。長孫皇后患重病後.太子承乾建議大赦罪犯.剃度為僧.求佛佑福.皇后反對說:「若為善有福,則吾不為惡;如其不然,妄求何益!··…道、釋異端之教,合岡病民.片上素所不為,奈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長孫皇后的自白.表明她同店太宗都覺得個人的品德和行為才是最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二線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二線 |

您可能感興趣

天津:除夕夜社會治安秩序穩定良好
堅定信念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長治久安
潮州各級公安機關做好「兩會」期間安保工作 社會治安形勢持續穩定
「護苗行動」——校園安全、學生安全、周邊安穩、社會安心!
孫述濤調研安全生產和社會治理工作時強調 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崔世安:社會各界高度配合共同抵抗「山竹」威脅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要穩定社會 必須要穩定資本市場
闖蕩社會必學:厚黑學——社會定律
中安永恆北斗模塊「精準定位」助力提升社會公共服務
陳永鏘:一切藝術行為,都必須與社會秩序和諧律動
佛教與社會文明
金庸秘密社會中的道德觀
人間正道在教化:理想社會的人道秩序
社會國家之道
宗教信仰的良性發展,是社會安定繁榮的一劑良藥
社會心理學·社會影響
社會實踐 街道聚力
章魚進化出複雜社會性,建立黑社會城市奧特蘭蒂斯
中國社會為什麼如此穩定!